查看原文
其他

刘鹤副总理的文章对国企改革工作的启示

正略咨询 正略咨询
2024-08-24



2021年11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刘鹤副总理的署名文章《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以下简称《文章》,点击标题跳转原文)。在文章中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进行了系统性的剖析。结合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对国有资本及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为国企改革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提出了更加具体和系统性的方向。


关注四个发展因素



01

一是以人才为始终


在《文章》中,人的因素是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内涵;人才也是整篇文章论述的最终落脚点。人的因素是高质量发展的消费主体和生产创新主体,同时,“党管人才,人才强国战略”也表明,高质量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终级载体。在经济领域中,一方面要提升人才在最大范围内的社会效用,另一方面,要通过合理的基于成效产生的分配机制提高中等收入人群的占比。这也为企业在审视收入分配体系的过程中,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架构,即轻福利、重绩效、促激励。


这就需要国有企业以提升人才活力为基础,加强市场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一方面鼓励企业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核心骨干人才,建立向专业化、市场化人才倾斜的分配和考核方式;另一方面盘活低效能甚至限制企业发展效率的因素。三项制度改革正值攻坚阶段,国有企业应通过对干部、员工、收入管理体系的调整,积极利用改革效应,搭建出符合企业战略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蓝图。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实现人力资源的内外部流动,以及对核心人才梯队的培养体系建设,为“十四五”战略目标的达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02

二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


科技创新是新的发展格局的核心,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更是驱动力。核心技术攻坚是解决长期经济制约和产业循环不畅的最有效方案,同时也是推动企业从外延式扩张上升为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国资委在近几年持续出台了大量鼓励创新型国有企业的政策,引导企业在战略规划中将科技创新作为最核心的组成部分,通过战略分析、梳理产业链布局,明确产业发展中最核心的技术环节,找准位置、重点攻克;引导企业建立对人才的科学、合理、量化的评价体系,以此为基础有效激励企业中的科技创新型人才。


03

三是以风险防范为保障


《文章》指出:从宏观层面,应针对经济波动,“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设计和逆周期调节,加强预期管理。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着力用高质量发展来从根本上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长期均衡。”从微观层面,近年来,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冲击,让人始料未及的事件接踵而至,给正常的业务运行带来大量的突发风险。大环境的动荡中,经济求稳的路径在于供给侧。供给侧主体之一的国有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估、控制体系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保障。


04

四是以绿色为基调


生产函数的变化来自于资源环境的约束接近上限所带来的硬约束。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经济增长的框架。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在多重约束的框架下,对原有的资源配置形成效率和密度上的补充。国有企业在发展路径的设计中,需要在高质量发展增量与绿色经济限制因素的平衡中,对生产评价体系进行重构,才能在过程中通过激励性、限制性双向指标达到对生产过程可持续发展的指导。


尊重三个发展规律



01

一是动态调整的规律


即在发展的过程中并非一路通畅,需要及时总结、积累成功和失败经验,在动态调整中开成发展闭环。这与企业中的PDCA(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处理)的周而复始的上升循环理论何其相似,并且该理论正是当年PDCA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首先提出的。这更印证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于合理规划、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客观评价所构成的科学改进过程,让改革成为科学认识不断叠加积累的正向路径。


《文章》中提到,要进行“从实践到认识到再实践再认识的重大理论创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依托什么样的运行方式?从国企改革的角度来看有四个环节:明确任务、先行先试、过程评价、合理激励。通过这一过程的递进式循环,不断形成改革阶段性成果,并在新的基点上实现持续改进。


02

二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从宏观面,《文章》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解决量的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阶段,解决质的问题;同时应通过质的提升实现量的持续增长。从企业层面,依赖规模成为500强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大而不强的现象需要通过企业以高质量发展为目的的系统性改革得到转变。在前一个时期国有企业已经实现了量上的扩张;在后一个时期,实现企业价值与效率的提升成为核心目标,同时以此来保持量上的扩张态势。


03

三是事物两面性的规律


《文章》指出,经济建设从起步期、高速发展期,再到高质量发展期,每一个时期中都在不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过程本身也应当是重效率、看效果、客观评价的。需要总结不同时期的主要成就,同时也发现主要矛盾与核心问题。问题导向,找准矛盾,是高效推动发展的加速器。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也会涌现出成功经验与失败案例。通过部分试点企业对改革任务的先行先试,及时总结和提炼出具有可复制性、可参考性的经验,有利于其他企业对改革的前期设计进行优化,从而提升改革成效和风险控制。


后记



在“十四五”规划中,多数国有企业都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与要求。通过战略解码,以效率为核心的理念将在机制的优化、成效的评价中得到体现。同时,国家通过制度型开放,建立市场机制、法治经济通道,将为国有企业实现高水平的国际竞争建立平台,为高质量发展扩容。



精彩视频推荐:


推荐阅读:


邀您关注“正略咨询”

新浪微博:@正略咨询

正略集团官网:https://www.adfaith.com/

正略咨询公众号回复:

大文旅/大健康/金融/交通/科创板

城投/国企改革/粤港澳/股权激励/人力资源

等关键词第一时间获取相关研究合集

↓↓↓


参考文献:

[1]刘鹤.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1-11-24


作者:许妍

编辑:Xiao

责编:Little J 、Wonda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线上咨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正略咨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