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透视】对分课堂遇见空间站,裂变链式反应悄然启动...
【总第121期】
对分课堂遇见空间站,裂变链式反应悄然启动...
2014年春,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学系张学新教授结合传统课堂与讨论式课堂各自的优势,提出“对分课堂”教学法,在复旦大学本科课程上初试成功后不胫而走,不到三年就传遍全国,在高校和中小学全学科、全学段引发广泛实践,获得高度认可(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张学新教授到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做讲座),知网已发表对分相关论文900+篇。对分课堂还获2017年高等教育学会典型案例奖、2018年全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学创新典型案例、2018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对分课堂创始人张学新博士
对分课堂将教学步骤分为“讲授、独学、讨论、对话”四个过程;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互相连接的环节:课堂讲授、课后(或当堂)吸收、课堂讨论。这种根据学生学习认知规律进行的规划和设计,既传承了传统教学智慧,又使讲授法与讨论法两者融合互补。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理念深刻、简明易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尤其是教师讲授的精讲留白、学生学习的内化吸收、课堂讨论“亮考帮”、作业评定、不同课程的普遍适用、师生关系的融洽以及在“教的容易、学的轻松”等方面,突显出其创新性与实用性。
对分课堂注重教学流程的改革,无需大量投入,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教学方法。它整合“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两大理念,适合中国教育现实、本土特色鲜明。千百位教师开始都觉得对分没有什么出奇,直到深入了解、亲身体验之后,才体会到对分的独特魅力,觉得“如获至宝”、“相见恨晚”。
与张学新教授为尝试课堂改革而提出和实践的对分课堂教学法相呼应的,是新界教育为重构教室、重塑教师、重新定义学习而精心设计打造的新维空间站平台(以下简称空间站)。
关于新维空间站,想必大家也都很熟悉了。自10月7日,空间站的总设计师王涛在MOOC公众号里每周1篇,连续3周,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新维空间站深入构建未来教育的理念、架构、模式、工具、方法和案例(【10月07日】《【MOOC透视】未来教育模式真的在这里发生了……》;【10月14日】《【MOOC透视】未来教育的“三板斧”》【10月21日】《【MOOC透视】为什么新维空间站会是后智慧教室时代发展的必然?》,也试图藉此更深入地理解未来教育的本体和方法论:传统教育发生在“一维的时间”+“三维的空间”里,而未来教育发生于其中的时空又会是怎样的呢?
新维空间站努力创建智慧的学习空间。传统的教室对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都无法实时记录,课堂教与学行为都是不可回溯、不可测量的,更没有过程性评估的结果评估。这也就是为什么,掀起“课堂革命”之前,要揭开教育主战场“课堂教学”的黑箱。而新维空间站基于智慧环境的智慧教学、智慧评估和智慧管理构建了完整的四位一体的智慧教育解决方案,基于课堂教与学的人脸、表情、姿态、动作、语音等听说读写的教育大数据,在非防御、非表演情况下开展教育大数据收集和评估,从而改进教育、教学。新维空间站将课堂教学的所有过程均通过信息终端进行;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语音识别、笔记分析、表情识别等功能,实现对自然教学的大数据记录,以及基于大数据的学习效果实时评估;通过自然纸笔输入和多模式电子终端提供全数字入口,支持多终端移动学习……努力推动从教育过程到各类教学设施、学习工具、学习资源的高度数字化和网络化,以及整个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再次以模拟的连续世界面貌出现,“数字化的存在,模拟化的呈现”。使技术手段不再是教学者、学习者进行正常教与学活动的障碍,教与学回归本体。
新维空间站努力打造联通的学习空间。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室共有600多万间,每间教室从物理空间角度来说,都是孤立的、静止的、不联通的。而新维空间站一是要把一个个独立的场景(屏幕)连接起来,共享起来,消除远端的距离感;二是使用“三板斧”体系把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各环节、所有人连接起来,深度互动,从而构建了一个新教育生态。智慧教室改变的是小环境,而空间站营造的是大生态。可以说,新维空间站是后智慧教室时代发展的必然,它突破旧有思维定式,打破了“鸽子笼”式的教室与教学模式,在新的维度上探索着未来教育的新形态。
首个“新维空间站”自2016年5月28日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启用以来,经过近万名学者专家的高频参观和反馈,几十所各级各类学校的深度参与和体验,以及数千名校领导的指导,已经在很多校园和企业深入使用。至于效果,一句话:用过的都说“好!”,见过的都称“震撼!”……
那么,当对分课堂走进新维空间站,创新的教学法在创新的学习空间上演,又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新维空间站和张学新教授做出了大胆尝试!2018年9月13、14、15日,张学新教授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通过“新维空间站”举办“面向高校教师、高校本科生、中小学教师”的直播系列活动,首期面向高校(含高职高专)教师介绍对分课堂新型教学模式。张学新教授纲举目张地介绍了对分课堂的基本含义、操作方法、发展现状,展示了对分课堂在理工、社科、外语、思政、体育、艺术等学科的案例,并探讨了对分课堂的深层理念,以及对分课堂如何结合新维空间站技术、对分课堂有可能引发的重大变革等问题。新维空间站3场直播累计10万+访问量,福建警察学院、温州大学、江南大学、延边大学、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等众多高校组织了集中观看。
福建警察学院
温州大学
延边大学
事实表明,对分课堂作为落实课堂革命、培养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遇上努力实现“技术消隐,互通互联”的新维空间站,全程激情洋溢、火花四射!新维空间站的众多交互功能(摇一摇、秀一秀、弹幕、手写上屏等)为对分课堂的全部流程提供了完美支持,让广大老师在不改变传统教学习惯的基础上,享受优雅、从容、轻快的教学生活。
一是为对分课堂教&学的时间对分提供平台支持,极大地减少了控场时间和无效的交互时间,真正实现了“教的轻松有质量,学的有效又深刻”;
二是大视野的屏幕和实时的并行书写和同屏并发展示,实现了“人人可同时爬黑板演算”, 为对分课堂有机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双中心模式,提供了有效的环境支撑;
三是基于心理学、脑科学、教育行为学、人工智能等理论的设计,让真实互动和深度互动自然发生,为课堂对分后的时间有效性提供了一个减时增效的新时间场;
四是构建了“空间站模式”新的无界智慧教学生态,扩展了对分课堂的时空域,让区域课堂对分变得没有边界,成为广域对分和无界对分;
五是空间站的大场景智能支撑和大数据分析为沉浸式教学的对分课堂提供智慧数据分析。空间站利用三维信息技术构建了教学环境的“三化”:以大屏幕互动为支撑的跨区域大课堂场景化(沉浸思维);以效率为核心的课堂游戏化(游戏思维);以表情、行为,笔迹、语音等自动识别、分析为基础的智慧化(大数据思维)。进而,用“三化”智能诊疗教学过程的“三率”(到课率、抬头率、互动率)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重构传统,激活课堂。
由此进一步思考,未来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是既要有智慧、联动的空间场景,又要有立意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才的新型教学组织模式。那么,用基于新维空间站的对分课堂重构教育或许会呈现一种光明的前景!这里的裂变链式反应正在悄然发生…
这就类似于我国解决交通问题的高铁模式,通过微观高速的高铁站提速、高铁站的连接,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交通模式。新维空间站也像是支撑未来教育的一个又一个的高铁站,微观高速的新维空间站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效果和效益,对分课堂则像一个又一个高铁站提速、连接的、交互的组织模式。因此,无论从基础底层生态环境角度,还是组织模式角度看,对分课堂+新维空间站的梦幻组合,将实现重构未来教育和促进宏观高速的全新生态涌现的目标。
未来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对分课堂+新维空间站,空间站对分课堂的具体实现形态“对分空间站”将实现中国互联网教育的跨越式创新和发展,为世界教育改革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张学新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系教授、博导、上海市东方学者,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大本科,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耶鲁大学博士后。研究认知心理学与脑科学,主要成果包括发现中文特有脑电波N200、提出汉字拼义理论,揭示中国文字的独特性,创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王涛
“新维学习空间站”(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合作)、“新维大健康空间站”(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中关村联创医学工程转化中心合作)、新维国学空间站(福建平潭两岸国学中心合作)、智慧党员活动室等“新维系空间站”设计、规划和实施者;“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MOOC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博士;业界知名有20多万教育专家的MOOC微信公众账号(微信号:openonline,公号名称:MOOC)的发起及运营者。
喜欢我们就多一次点赞多一次分享吧~
有缘的人终会相聚,慕客君想了想,要是不分享出来,怕我们会擦肩而过~
按住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