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效这件事一分钱一分货,这家公司告诉你什么叫创造不可能

Douban编辑部 豆瓣电影 2019-03-29

在电影圈内有这样一家公司,它的门口矗立着星战中尤达大师的雕塑。


而这家公司的内部却极为神秘,绝对的禁止拍照。



然而对于很多爱电影的人来说,这里就是奇迹诞生之地


《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终结者2》、《哈利波特》、《阿甘正传》、《钢铁侠》、《阿凡达》、《魔兽》、《复仇者联盟》、《加勒比海盗》、《环太平洋》、《变形金刚》……


这些电影逼真炫酷的特效全部出自这家公司之手。

这就是全球顶尖的特效公司——工业光魔 Industrial Light & Magic

(下文简称ILM)



如果想了解更多电影背后的秘密,推荐这部纪录片《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



迄今为止,工业光魔已经为多达300多部影片提供了视觉特效制作服务,可以说它开创了一个电影特效行业的新时代。




说到这家牛炸天公司的创立,其实最初只是为了给第一部《星球大战》做特效。


1975年,美国导演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筹备拍摄第一部《星球大战》,要实现电影中宏大的科幻场景需要使用大量特效技术。


而当时特效方面的人才分散各地,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专业的公司,水平实难保证。



乔治·卢卡斯当时向电影公司描述这部电影时说:


“我想做成一个动作电影,我想要做一个里面有宇宙飞船,我想要有很多短小的剪辑,充满节奏感和动作,我想要电影有特别的感觉。”




而工业光魔的视效总监丹尼斯·穆伦则说:


“当我看到剧本时我就说,我的天啊,这是个什么片啊?所有的题材风格都被放在这个太空片里,最后三四十页里,每页都是新的战斗特效镜头,每一页都是,这东西永远也做不出来。



然而最终他们不仅做出来了,而且影响深远。



当时的电影大多不注重特效,所以许多大公司的特效部门都被撤掉。

因祸得福的乔治·卢卡斯因此用很少的钱就买到了特效所需的旧设备。他立刻在加州的一个厂房里建立了工业光魔。




公司刚成立时的团队简直是各路鬼才云集,有学院的学生、艺术家还有做摄影的、做模型和机械的工程师……



要知道在《星战》之前,世界上不曾有过这种类型的电影。


好莱坞不仅没有一家专门制作特效的公司,甚至大型制片公司里也没有独立的特效部门。




工业光魔的创立以及《星战》的拍摄,冒着极大的风险。



然而整个团队依然坚持打破传统,以创造不可能的精神去尝试特效技术


早期电影特效时代,经常让艺术家手绘场景来增加范围和效果,一般是画在玻璃上的,比如宇宙环境以及外星基地之类的场景,拍摄之后和实拍素材结合在一起。



实拍素材还包括一些精细制作的模型,会先在蓝幕前拍摄,当年的宇宙飞船大都是这样拍出来的。



两相结合创造出以假乱真的太空场景,简直像魔术一般。



《星球大战》1977年上映获得空前成功,不仅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等多个重量级提名,更是一举拿下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视觉效果、最佳电影剪辑等六个技术类奖项。


这部电影的意义还在于,还没有电脑特效技术帮助的情况下,他们为了拍摄《星球大战》,自己开创了整个电影特效行业。



工业光魔的正式建立也维系了一组核心的创意型人才,以及他们用武之地的高科技环境。工业光魔打开了影视圈以外的市场,成为第一个独立视觉效果工作室。


此后,他们为更多电影制作特效。




在工业光魔,有创造力的人可以自由分享他们的观点。


这是一个充满创造力和积极进取氛围的工作室,这也是他们成为行业标杆的原因。



最先在电影中使用大量特效的著名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与工业光魔的首次合作是在《夺宝奇兵:消失的约柜》,其中有一个场景是打开失落的约柜时,幽灵从其中飞出,在场的几个人脑袋被融化和爆炸。


在那个没有CG技术的时代,工业光魔棉絮制成幽灵,用蜡制作成逼真的人头,被斯皮尔伯格盛赞天才。



卢卡斯开始不满足于“手工特效”,他希望加入更多的计算机技术


于是他招来计算机图形学方面的专家艾德·卡穆尔,帮他开创了卢卡斯影业电脑绘图部。



艾德用电脑做出的第一个CG图像—— 一只手的图像。

现代电脑CG技术就从这只手开始。


而工业光魔的核心主管人员丹尼斯·穆伦用了半年时间潜心研究用苹果电脑做CG的技术,此后电脑绘图CG技术在工业光魔发展起来。



工业光魔做出了第一个用计算机合成的电影视觉特效镜头,这就是1982年《星际迷航:可汗之怒》中一个星球爆炸的场面。



第一个CG角色,1985年《少年福尔摩斯》中的彩色玻璃人。





第一个在像魔术一样在银幕上实现诸如羊驼变鸵鸟、兔子变老虎的画面,不靠停格动画技术,也不靠剪辑,那就是朗·霍华德导演的1988年的电影《风云际会》



如今看来这些技术略显稚嫩粗糙,但如果没有这些大胆的尝试,我们今天可能还看不到《哈利·波特》中麦格教授变猫那样逼真的场面。



80年代后期,工业光魔已经做出第一个数字视频剪辑系统,第一个数字音频剪辑系统,一个胶片激光扫描仪,和一个能实现数字合成和处理高分辨率图像处理的计算机——皮克斯图像计算机。


是不是有点耳熟?没错这就是皮克斯的前身。



后来史蒂夫·乔布斯买下了卢卡斯影业的计算机部门,正式成立了皮克斯。


皮克斯后来创造了一批风靡全球的动画电影,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工业光魔推动了CG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令电影人可以更加天马行空地创作。

许多以前受限于技术的电影都有了拍摄的可能。


比如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终结者2》中的“水银人”T-1000,如果没有工业光魔,观众看不到T-1000。



而《阿凡达》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最先和工业光魔合作的电影是1989年上映的《深渊》,片中一幕令人惊叹的由水流幻变出人脸的镜头就出自工业光魔。



而斯皮尔伯格的代表作《侏罗纪公园》更是把CG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该片原计划做出一只只恐龙模型,用定格拍摄的技术来实现。但是当斯皮尔伯格看到丹尼斯·穆伦用电脑做出来的一群恐龙骨架在草地上奔跑的画面时,他当即决定采用大量CG技术。



“看到这群恐龙骷髅像活了一样的奔跑,我就知道这个做法可行。”




一个电影特效新时代来临了。


接着很多不是科幻冒险类的电影也开始采用特效技术,比如《阿甘正传》


仔细回忆下这部电影中的场景:空中飘荡的那根白色羽毛、阿甘彪悍的乒乓球技术,感谢工业光魔。



扮演丹中尉的演员加里·西尼斯是四肢健全的男人,电影怎么做到将他两条腿拍没了?


依然是工业光魔,加里在片中两条腿套上特质的布料,拍完之后技术人员再将两条腿P掉。



电影人发现利用CG技术可以实现很多戏剧性的细节,于是特效进入好莱坞各片种,逐渐成为普遍使用的一种电影技术。


卢卡斯对特效的要求越来越高,推动着这一领域不断地革新。


他拍摄的《星球大战前传1:幽灵的威胁》中超过90%的场景都要用电脑特效制作,这意味着大规模的“演员像疯子一样与空气演对手戏”的“绿幕时代”开启。



《加勒比海盗》则促使工业光魔发明了iMoCap技术,又称动作捕捉系统,演员穿着特制服装在镜头前表演,导演就能在监视器上同步看到合成效果后的画面。



《加勒比海盗》中一群穿着灰色服装、身上点缀着传感器的演员在擦船甲板,导演就能看到一群在月光下变成骷髅的船员在擦甲板。





《变形金刚》是集所有特效智慧之大成。


每一个汽车人都有上千个汽车零部件,当“金刚”们开始变形时,成千上万的部件一起启动,要以令人信服的方式分解、移动、组合。



《钢铁侠》的技术也取自《变形金刚》,最初为了追求真实的质感,制作了一身实体铠甲,然而罗伯特穿上很不舒服,行动受限。



技术人员不得不一片一片拆除铠甲,然而还是不行。最终只能完全脱掉,改为采用动作捕捉技术,铠甲由CG技术完成。



2005年,ILM搬到了普西迪基地这个23英亩的土地上,门口尤达大师的雕塑纪念着这家公司的创立渊源。




ILM视频特效团队从加州的一个仓库里起家,不断挑战极限,最终引领着艺术特效发展的道路。


他们以一己之力将胶片时代,改写成全新的数字时代,通过一部部电影改写了整个电影工业。




在过去的35年里,ILM在近300部电影中制作视频特效,他们在艺术上的创新,被授予15次奥斯卡最佳特效奖,23次奥斯卡提名,以及国家技术奖章。




“星战之父”乔治·卢卡斯说:从1975年工业光魔创立开始,可以说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电影发展史,起源和进展主要就是由工业光魔推动的。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则在结尾说:“乔治让我们梦想成真。”



如今在好莱坞,挑选一名合适的特效主管已经和挑选男主角一样重要。


统计影史上最卖座的20部影片,会发现他们不是视觉特效大片就是CG制作的动画片。电影工业的格局已经因特效而彻底改变。


感谢工业光魔创造的这些电影奇迹,在世界各地的电影院中,他们通过电影艺术把我们带到了另一个世界。

永远激励着我们去挑战不可能。



*本文作者:RAMA

< END >


RECOMMEND|往期精选


这样的限制级,华语电影没几个敢拍

假期结束的月光族们,快来让这部片打打脸

你们眼里的系列最差,成了部分人心中的春节档最佳

豆瓣8.8,生来传奇,他一开口人们就癫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