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实战经验分享:写给检察官的全国民行业务竞赛攻略 | 抗诉真言

2016-07-14 王真 天同诉讼圈


今天,这篇文章是写给曾经的战友和同事,为他们最近比较关心的话题——如何准备第二届全国民事行政检察业务竞赛。


他们中很多人目前正在为参加全国的业务竞赛如火如荼的备战,各地不少同仁加了我的微信,交流如何准备此次竞赛,包括应该阅读哪些书籍,应该着重锻炼哪些技能,参赛的心得经验等。


作为首届参加全国业务竞赛的一员,参赛的点滴历历在目,确感有很多方法性的经验值得分享。交流中,因为感受比较多,微信码字效率低,便发大段的语音,语音交流不尽兴,也会通电话聊个若干块“人民币”。


前日,与一位外地基层检察官就此问题通话了个把小时后,忽然觉得应该把参赛的心得形成文字,一来节约反复表达的时间成本,二来可以分享给更多的选手,三来节省同仁的长途话费。基于此,遂成此文,系自己当年参加竞赛的一些技巧心得的汇总分享,期待对参加竞赛的同仁有助益。




王真: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硕士,原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员,从事民事行政检察工作14年。2015年6月加入北京市天同律师事务所。


曾获最高人民检察院“首届全国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业务竞赛”总成绩第一名,获“全国民事行政检察业务标兵”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在疑难复杂民商事争议解决领域具有丰富的执业经验,参与办理各类民商事案件近1000余件,承办案件获评“首届全国十佳民事行政检察精品”案件。曾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北京市法院系统任职交流,参与起草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熟悉法院审判思路和检察监督案件审查思路。


曾担任国家检察官学院、北京市政法委兼职教师,多次受国家检察官学院、人民大学邀请授课,开发课程两次获评“全国检察教育培训精品课程”。


本定为三年一度的全国民事行政检察业务竞赛,于三个月后提前拉开帷幕,各地检察院都在紧张的组织各地的选拔赛。历年来,对于最高检组织的各条线业务竞赛,总有不同声音,反对者认为影响办案劳民伤财,支持者认为选拔先进鼓励后进。而我作为亲历者,坚定的站在支持一方。因为,两年前的竞赛,是我在司法考试之后唯一的一次知识体系全面更新,彻底的一次“周身大换血”。因为,只有压力倒逼下,才能让一个忙于办案会议材料看娃的检察官,从埋首工作中稍稍抬头,有压力的系统的进行知识更新。而这种体系化的学习,是司法官本应在这样一个周期内完成的任务。


一、“不躲”是第一步


回顾两年前,领导说你代表市院参加全市竞赛争取参加全国竞赛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躲”,年龄大、孩子小、工作忙、身子虚,都成了言之凿凿的理由。领导以一副“懂你”的表情,来了句“赶紧(滚)去准备!”,快速的结束了本来应该有的苦口婆心的说服过程。躲不了,就不再有纠结徘徊与消耗能量的过程。后来,便是为了“不丢人”而展开的全力以赴的准备。


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能作为“法宝”来与大家分享的,也许只有一样,那就是——“不躲”——或者“躲”的不够努力。把事情承担下来,才是做好事情的第一步。任务压身,你所有的智慧与能量会神奇的汇聚而来。而一旦躲避成功,这件事情与你永无关联,智慧与能量也随之离你而去。


基于竞赛带来的压迫感,很多检察官可能也不会主动积极参赛,更多是部门的指派参与。那么,如果任务分配到你的头上,请记得不要“躲”,“不躲”才是参加好竞赛的第一步,对自己的要求会带着你自然走好下一步。当然,这里的不躲不仅是承担下参加省级竞赛的任务,还包括充分的准备,参加全国竞赛的决心。


二、把“竞赛”当做项目管理


当年,接到竞赛的任务,我先是把竞赛的方案看了三遍,决定把竞赛作为一个项目管理的课题来做。第一,研究了一下竞赛的内容形式;第二,核算了一下三个月的投入产出比;第三,写了一页纸的准备计划。


为撰文,我特地把今年全国竞赛的方案看了一遍,还好与两年前没有差别,当年对竞赛的认识似还可得一用。全国竞赛方案包括综合业务知识笔试、案件审查与文书制作、案件汇报与答辩,具体分析这三类项目的差别,对比自身的长板、中板、短板,确定对不同项目的时间投入。


案件审查项目最显功力,依靠的是法律综合素养、文书写作能力,考察的是日常的积累,仅耗时三个月时间,收效甚微,因此不作为重点投入。汇报答辩主要靠技巧和训练,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较大提升,亦无需耗费大量时间。


再看三个项目的特点,分值虽然各占100分,但实际上取分难度有所区别。知识笔试系客观题,客观题的特点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基本不存在超水平发挥的可能;案件审查和汇报答辩,则均为主观题,阅卷人通常不会将分值拉开太大差距。从上次业务竞赛结果看,客观题最终分值差距比较大,文书和答辩分值差距不大,也明显反映出客观题“冷冰冰”,而主观题“相对宽厚”的一面。


TIPS1:将大约4/5的时间分配给准备知识题笔试;


TIPS2:剩下1/5的时间,其中的2/3准备案例笔试,1/3的时间准备面试答辩,且面试答辩要在集体训练中解决。


三、让备战过程更“聪明”


将目的、意义之类的话去掉,我们单纯的将其看作一场考试,似乎更有利于我们寻找一些捷径。同时,文章不讨论法律功底的差别与办案经验的差距,只讨论现有基础上什么样的备战方法能达到最大提升。


考试是脑力劳动,某种程度上是一项“理解”与“记忆”的竞赛。所以首先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大脑”,知道“大脑”运行的规律。我们都懂的几个基本点:第一,大脑容量是有限的;第二,知识是会流失的;第三,记忆是有规律的。因此,在非常有限的时间里,如何分配时间、如何选择次序、如何选择重点就尤为重要。


1、基本功“打底”。参加竞赛的同仁,多半已经工作过一段较长时间,陷于具体案件,民商法基础理论大多有所荒废。越往上走,业务竞赛的各环节越需要实体法、程序法基本知识体系与基本理论的功底支撑,因此备战过程的第一步需要对民商基础理论有所回顾。



推荐书目:《民法总论》(崔建远/清华大学出版社)

耗费时间:15日到20日

阅读方法:泛读与浏览


TIPS1:基础理论的准备主要为了打基础,参赛的同仁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论功底,浏览的目的只是加深和回顾。因此,“打底”时间不宜过长,最多不超过20天的时间完成。


TIPS2:读《民法总论》认为时间紧张或内容太深,也可以选择《民法60讲》(李建伟)。同时,阅读方法不宜采用耗费太多时间的精读,对关键概念和理论着重浏览即可。


2、法条“解构”。业务竞赛更贴近实务,所考察的知识点大都是法律的具体规定,因此对于民行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熟悉必然是备战的重点。



推荐书目:《2016年国家司法考试法律法规汇编》

耗费时间:30-45天

阅读方法:分层次、“解构”、标记、遍数


TIPS1:分层准备。将法律法规按照与民行检察工作的关联度分类为:最重要、次重要、不重要。次序上,优先看不重要,再看次重要,最后是最重要。而最最重要的,例如《民事监督规则》、《行政监督规则》等放在考试前三天再翻阅。


TIPS2:“解构法条”。将所阅读的每一部法律的法条都解构为“理解类”与“记忆类”。对“理解类”法条,着重理解,阅读一遍即可;对“记忆类”法条,则复习至少三遍。第一遍将要法条中的“考点”划出,用彩色红蓝铅笔做标记。第二遍、第三遍只看“考点”,把考点印在脑子里,当作“图片”去记忆。(大多数人对图片的记忆能力远高于文字。)


TIPS3:不要更换法条书,不要在电脑上阅读,要固定一个纸质版法条汇编书,确保三遍看到的法条在同一位置。


3、看案例作为消遣。根据案例撰写结案报告,是核心竞争项目,虽然投入产出比较低,但并不是没有提高的途径。首先,是要知道什么样的文书是好文书;其次,要提炼自己文书写作的思维路径与模板。而上述两种能力提升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阅读经典裁判文书。


推荐书目:《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最高人民法院商事审判指导案例》《商事审判指导丛书》《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丛书》《天同码》

耗费时间:边边角角的时间

阅读方法:关注表达程度、关注体例、关注方法


TIPS1:不要开辟专门大段时间看案例,要利用边角料的时间,尤可作为阅读法条枯燥间隙的调剂与消遣。


TIPS2:阅读的重点不是掌握案例提示的知识点,而关注三点:一是裁判论理的深度,比较自身文书在论理程度上的差距;二是文书的逻辑结构,提炼自己文书表达的逻辑模板;三是关注法言法语的使用,熟悉高质量文书表达的习惯。


TIPS3:针对真实案例的撰写演练,三个就足够了。真实案例演练往往比较耗时,不如多读案例有收获;实战演练的目的主要在发现问题,三个足以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不要总演练不吸收不改进。


四、押题是必须的


任何一次考试,总有幸运儿——他复习的都考到了。慢慢的你会发现他“幸运”了一辈子,“押题”已经变成了他人生考场上的必修课。慢慢的你又会发现他的此项“独门秘籍”,其实源于他对整个课程精专之后的自然动作。


因此,虽然是一次严肃的考试,讨论“押题”依然不猥琐、不低俗,是每个参与竞赛的人必须认真坐下来研究分析的课题。“押题”当然不单是猜测考试题目、案例类型,还包括押考试的重点,“神机妙算”要建立在对民行检察工作的重点、经验的基础上,因此并非易事。


重点示例:1、检察业务:《民事监督规则》、《行政监督规则》、《人民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工作实施办法》;2、程序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3、实体法:《合同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担保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物权法》、《物权法司法解释(一)》、《买卖合同司法解释》、《民间借贷司法解释》。

押题时间:复习中后期的2天左右时间

押题方法:广泛征求意见、列题目、准备“万金油”。


TIPS1:承认个人智慧的局限性,对考试重点征求三类人的意见:一是经常参加全国会议的领导,熟悉最高检工作思路及近期全国工作部署;二是办案经验丰富的老同志,熟悉实践中最常用的法律;三是新生力量,清楚最近出台的重要法律、司法解释。


TIPS2:自拟几道简答或论述题,详细作出答案。特别是论述题,押三道以上,例如行政公益诉讼与民事公益诉讼的区别与联系、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检察院基础民行工作发展的路径等等。(不能再猜更多了,出题的人该犯愁了。)


TIPS3:对最新司法解释,习惯使用“微信”检索学习。最新司法解释的权威解读书籍,例如最高法院出版的《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物权法司法解释(一)理解与适用》两书均过厚,阅读的时间成本过高。而微信的公众号文章多有权威解析,解读的内容与深度恰到好处。


TIPS4:准备几款“万金油”产品,一是为综合业务知识,二是为后期的答辩。“万金油”主要针对宏观层面的题目,例如可能的政治综合或工作形势等认识类题目,要有一定的认识高度与一定的实操层面的举措。


五、临考前的那些事


1、一个PPT模板




竞赛中,文书写作与汇报PPT制作,合计只有大约四个小时的时间。这期间要完成吃透案件材料、法律法规检索、审结报告制作等任务,时间非常紧张,现场制作PPT的时间亦非常有限。因此,有必要提前备好PPT模板,确定出现的信息已经负载其中,只需要做复制粘贴工作即可。


TIPS1:相信专业人士。市场上的PPT通常由美工专业人员制作,专业与非专业有非常大的区别。记得首届竞赛,江苏的一位同仁的PPT就经过了美术设计,让人耳目一新,加上他出色的表现,获得当天汇报答辩部分的最高分。如果费用允许(费用不会太高),可以定制一个ppt模板,费用不允许,也要在专业网站上下载模板。


TIPS2:将考场工作量降到最低。PPT上包含尽量多的信息,除了结案报告的“格式化”语言外,还有展现法律关系结构的图形模板。将案情用可视化图表的方式表达,会得到额外奖励分。


2、一个智囊小分队




如果省级院人力物力允许,最好给参赛人员配备一到两个技术支持人员。参与时间无需太长,在赛前按照全套竞赛模式陪伴训练两次即可。


当年参赛时,最后两周,部门领导带两个小伙伴,一起给我们参赛队员出了一套题,按照整个竞赛过程走了一遍。这次演练至关重要,第一是熟悉流程,正式竞赛不慌张;二是查漏补缺,抓紧补足缺项;三是合理把握时间,明确各赛事最优的时间分配;四是提高技能,汇报答辩中存在的问题被小伙伴们及时指正,精修了技能。


以上是一位曾经的参赛选手的一些小经验或小“招数”分享,目标都是针对一场“考试”的备战。但其实,相对于竞赛的结果,其实更重要的是通过复习建立的知识结构与无形中增长办案能力。希望每位参与者能在备战的过程中通过“招数”获得“攻略”外的实实在在的成长。



如您对话题感兴趣或有任何想法、意见、建议,欢迎与王真律师交流。(长按下方二维码,添加王真个人微信)





查看往期文章,请点击以下链接:



事实问题还是法律问题?两则抗诉案例告诉你

一图看懂案外人救济的另一条途径:申请检察监督

检察院对前沿法律适用类案件会抗诉吗? 

民事检察监督不是抗诉那么简单

王真:从检察院到天同,只是转身?,并未远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