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宝级匠人新津春子教你轻松搞定家务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书籍是《不烦不累扫一屋》,本书中的作者是新津春子。估计很多人都看过她的记录片,被称为日本第一打扫工,东京羽田机场连续三次被评为“世界最干净机场” 最大的幕后功臣。
书中提供了非常多的打扫和清洁技巧,但个人感觉最有用的部分,反而是作者的六个“新津流”清洁心得。
正文
1、擅长“顺手”就是擅长“清洁”
每天不用打扫太彻底,把“能看见”“能碰到”的地方清洁干净就行。
关键是告诉自己,不要做繁重的家务。减轻负担,轻松打造整洁的环境。
核心秘诀就是不要带着刻意的心情去清洁打扫,学会顺手。
例如,送丈夫上班时,用湿毛巾随手擦拭走廊或扶手等人经常走过的位置,最后再擦擦大门的把手。之后,边刷牙边擦干洗漱台的镜子,或者进卫生间就顺手用拖把拖一拖地面。
即使只有30秒的时间,就像这样反复“顺手清扫”,再忙再累也能轻松完成房间清扫。
象作者这样的清洁达人也无法每天彻底打扫整个家,家庭清洁的关键是“顺手清扫”,而不是“刻意清扫”。
牢记应该清扫“活动路线”“视线下方”。
“活动路线”是指人经常活动的位置,也是皮屑、毛发容易掉落的位置。每天清洁这里,就能发现很多藏污纳垢的情况。
“视线下方”是指视线以下比较低的位置,这些地方平常手脚触碰较多,且容易留下指纹,皮脂等。每天用水轻轻擦拭这些地方,基本不会有污渍残留
其次要将清洁工具放在随手可取的位置也很重要,这是避免将清扫变为负担的秘诀之一。
还可以身边的物品保持干净,也会让人时刻保持好心情。比如坐地铁或坐公交的时间,没事时就会用布擦拭化妆袋里的镜子,用纸巾擦拭口红等化妆品的外壳,或者把手机屏幕擦得更亮。
2、从狭小空间着手!
不要总想着先收拾再清洁,
东西多和房间整洁并不是一回事
不需要强迫自己扔掉家中的物品,住着开心就行!
“清洁”和“收纳”并不是一回事,不需要有“清洁前必须收拾屋子”“不得不扔掉很多东西”的想法,也一样可以清洁。
某些重要的物品充满回忆,或者是某人的一份感情,总有舍不得丢弃的理由,所以不用过分纠结。
“东西太多,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清洁”,如果碰到这样的难题,请 “从狭小空间着手”!比方说冰箱,需要处理掉过期的食品;还有壁柜,处理掉不合身的衣服。从家中“存放确实不需要的物品的地方”开始着手,以此类推。关键是清洁小空间的行动必然会获得回报。
3、善待清洁的重要伙伴——“工具”
清洁与烹饪一样,选择合适的工具就能事半功倍。
要善待所使用的工具,用心保养才能越用越顺手。
工具会对清洁效率及效果产生较大影响。
关键在于根据污垢特性,区分使用清洁工具,并进行长期有效的保养。
与烹饪一样,工具的保养也很重要。工具保养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4、清洁卫生间,也能放松心情
卫生间清洁得很干净的家庭,其他地方也不会藏污纳垢。
如果一个人能将自己生活的地方保持清洁、舒适,生活也会很美好。
卫生间清洁的关键是“对付异味”。方便时打开排气扇,没有排气扇就打开窗户,没人在家时也要把门稍稍打开。如果换气扇灰尘太多会影响正常换气,因此要经常仔细清洗。外出时,在坐便器的水槽中滴入极少量卫生间清洁用消毒液,可有效抑制细菌(异味的根源)繁殖。
把卫生间打扫干净,才会更有成就感!
5、制定防尘计划
研究“怎么去除”不如研究“怎么预防”,清洁达人认为“预防清洁”很重要。
污垢就像是蛀牙,在症状尚未出现时应将其彻底击溃。
清洁分为两种:
我们平常所做的清洁脏乱地方是事后清洁。
与此相对,避免弄脏便是预防清洁——预防产生污垢,或者在污垢程度较轻时及时处理。如卫生间地面应经常用水擦拭,避免细菌增长,这就是预防重于治理。
是应该与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相结合,形成自然、顺手的行为。
6、清洁是一种心灵关怀
清洁除了给别人带来幸福,还能锻炼身体,对自己也有益。
清洁是为了什么?
其实就是为了让自己更加舒适,让家人更加幸福。
在自己整理过的房间里,可以与家人一起开心生活。清洁是所有幸福的源泉。
面对突然来访的客人,就算只是提前10分钟整理,也可以给人焕然一新的印象。关键是客厅,玄关,卫生间这3个复方。首先是客厅,根据坐在沙发上的视线高度检查有无污垢。其实是玄关和卫生间,如果金属部分,马桶,镜子等存在光泽感的位置换发光彩,整体会显得更加整洁。总而言之,就是要做有重点的清洁。
在容易产生湿气的环境下,可以放置除湿剂。尽可能保持干燥状态,防止霉菌与细菌滋生。
按固态、水性及油性分类,时间、精力与清洁剂用量都可减少!
卫生间应每周彻底清洁2次,防止细菌滋生及转移到家中其他地方。
将物品的边角对齐摆放。桌面与地面尽可能不放置物品,即使放置也要将物品的边角对齐。物品摆放整齐,就会给人留下整洁的印象。
保持房间最佳湿度。可以在房间里放置一个湿度计,将房间湿度保持在40%~60%,这样的湿度范围确保不会滋生霉菌。
100天行动读者反馈
@市南彭于晏
百日健身Day48 腿 40分钟
@宫宸
不玩游戏第71天
新出的对抗拖延课程:我是如何战胜拖延症的?
想了解更多关于100天行动内容---->不需要意志力的习惯养成法:100天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