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流涌动的万物演变
今天跟大家分享是《自下而上》作者马特·里德利,看过他的TED,刚才第二天收到这本书,花了一段时间读了几遍,但因为内容包括太广,书评一直都没写,前几天收到 @Veronica 的投稿,总结的很不错。
在分享的同时,也推荐下这本书,很值得阅读。
还有件事要请大家帮下忙,前几天的用户调查,参与读者太少,还要麻烦下各位读者花几分钟参与一下,在文章最后点击【阅读原文】访问。
正文
作者:Veronica(作者已授权)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899840/
最近翻阅马爵爷的《自下而上》,书中观点颠覆、结论神奇,甚至有些让人匪夷所思。然而知识渊博的马特·里德利爵士总能有理有据地打动读者。我一向对不走寻常路的学霸有着特殊偏好,先来了解一下这位神奇的作者。
作者
马特·里德利 (Matt Ridley)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斜杠青年”,有着许多头衔:记者、作家、科学家、商界人士,英国上议院议员等等,在政界、商界、媒体、科学等多种领域都有所涉足,而且成就斐然,具有令人赞叹的跨界影响力。
看下里德利博士的辉煌履历:
1958年马特·里德利出身在贵族家庭,早年就读于伊顿公学,在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主修动物学,研究雉鸡的繁育系统而获得博士学位(博士研究“野鸡的交配”^_^)。
1983年Matt博士毕业后,没有从事科学研究,而是加入《经济学人》杂志,担任科学编辑,后担任驻华盛顿记者,成为《每日电讯》专栏作家,并成为The Best American Science Writing 2002年度的嘉宾编辑。
1994年到2007年马特·里德利因家族原因进入金融行业。金融危机后,他在2010年到2013年为《华尔街日报》撰写专栏,并从2013年至今为《时代》杂志撰写科学、环境与经济学专栏。
Ridley博士的著作还有《人类基因组》、《灵敏基因》、《红色皇后》、《理性乐观派》,曾入围六大文学奖项,其中包括《洛杉矶时报》图书奖与美国国家科学院颁发的最佳科学图书奖。他还是纽卡斯尔英国国际生命中心的创始主席与终身总裁,同时在纽约冷泉港实验室担任客座教授。大名鼎鼎的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CSHL)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方向最强-曾被Thomson Reuters汤森路透评为全球第一,CSHL诞生过8位诺贝尔奖得主,拥有300位研究人员,研究对象包括癌症、神经生物学、植物遗传学、基因组学以及生物信息学等等。
Matt Ridley在TED演讲
内容点评
什么是演变?
八卦完作者,再来看看这本书,英文书名是“The Evolution of Everything: How New Ideas Emerge”,内容囊括宇宙演变、生命起源、基因序列、科技发展、性格形成、经济教育和政治体制的变迁等等。
本书的核心词是:演变(Evolution)。作者给出的定义:演变是“渐次展开”(Unfolding),是“增量式渐进变化”,演变/演化是自发的、不可抵挡的,是来自事物内部的变化,而不是被外部引导变化的。
演变有什么特点?
演变是自发的。
演变是渐进的。
演变是必然的。
演变没有目标。
演变是靠试错产生的。
演变的普遍性
来看一些生活中颠覆认知的演变/演化现象:
1、宇宙的演变
宇宙没有造物主,生存没有目标和目的,只有不断的创造和毁灭,完全受偶然支配。
2、道德的演变
道德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彼此调整行为的偶然副产品,善良能让人在商业中获得更大收益,而不是暴力。
3、生命的演变
每一个器官在无意识的进化中积累和完善。眼睛的出现是适应自然的规律,让动物有了“看”的能力,从水生到陆生,获得了强大的图像识别能力和分析运算能力。
4、婚姻的演变
一夫多妻制和一夫一妻制:一个是由于游牧民族通过暴力对资源的掠夺而形成,另一个源于资本主义商人的崛起对封建社会的挑战。无论何种制度都是社会变化的产物,婚姻作为一种契约的最终衰落由于女性地位的提高。一夫一妻的婚姻制不是一次神圣的道德盛宴,而是一次理性的选择。
5、技术的演变
只要有了电,灯泡一定会被发明出来,“爱迪生”作为发明人出现只是迟早的事。在爱迪生之前有不少于23人在之前发明出某种形式的白炽灯泡。不同地方都会出现对特定问题的相同解决方案。
6、城市的演变
1740~1850年,英国在全无规划的状态下成为了全世界最城市化的国家,并没有依靠政府推动和监管。
7、教育的演变
教育经费的国有化,使得穷人可以支配的收入更多,却显然并未提升穷人的社会流动概率,甚至还起了相反的作用。
8、人口的演变
富裕、健康、城市化和教育普及,自然而然地让人们开始组织规模更小的家庭。
9、金钱的演变
瑞典在19世纪有一套自由银行体系,银行争相自行发行钞票,在此70年间没有一家发钞银行倒闭、亏损或无法提款。
10、经济的演变
人们交换得越多,越是在为彼此服务,平均的生活水平就越高,自由贸易比政府规划能带来更多的繁荣和稳定。
11、.......
作者列举了几乎所有人类活动:道德、经济、文化、语言、科技、教育、历史、法律、企业、城市、政府、宗教、金钱等,通过社会中的各种演变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这些自下而上演化过程中,人类往往是承受着而非肇事者,从上而下的规划并不会让这些事物发展得更好。
基因的演变
可能是专业背景的缘故,数十年遗传学的学习、研究和相关工作,让我最有感悟的是关于基因演变一章。
首先是基因的自组织性。
读博期间,Bio2000课程一位老师曾分享过哈佛大学分子生物学制作的一部8分钟动画,The Inner Life of the Cell - 细胞中的生命进程,非常震撼。
每个细胞随时都在转录着数千个基因,每个转录本都会进入核糖体,被翻译和加工,生成一个长达数千个氨基酸的蛋白分子。几百种蛋白被合成并以特定方式聚合在一起,为数百万碱基对催化几十种化学反应。一个三维纵深的骨架支撑系统,犹如复杂穿梭的高架桥,豆芽一样个头细小的驱动蛋白,好像一个走钢丝的苦力,驮着个头巨大的运输泡,沿着微管缓慢前行,将这些富含蛋白质的囊泡根据需要运输到不同的地方。合成的蛋白质在细胞内外进进出出,加速反应、运输货物(原料或废物)、传导信号、支撑结构。如此复杂和精妙,每一秒钟在体内都发生着数百万兆的事件,维持着人类的生命,极少出差错。一个小小的细胞犹如一个微缩的世界。
而这复杂而井然有序的世界,并没有人负责,没有主控基因,每个基因都只扮演小小的角色,在无需任何管理的状态下维持稳定秩序和复杂性的管理。
其次是基因自我延续的自发性和盲目试错的随机性。
生物的特点是“捕获能力以创造秩序”,通过DNA存储信息,依靠ATP交换能量,在复杂环境中不断适应、生产和繁衍。借用浙江大学王立铭教授在湛庐文化年会的报告分享:
基因的真正目的只是它自己的生存,而不是为了满足我们身体的需求。尽管导致演化的自然选择并非随机,但突变本身是随机的,是一个盲目试错的过程。基因中存在许多自私DNA(也称“垃圾DNA”),这些看似没有功能的信息载体占用大量的空间,看起来序列可以随意改变,对身体功能不会造成后果。但也正是这些占据超过90%序列存储的DNA才保证了生物体在混乱的、多变的、毫无秩序的客观世界里,通过正反馈和负反馈,保持稳定、对抗变化的环境。身体内的垃圾DNA是竞争求生后的结果,是基因组自我延续的途径。
最后是关于癌症的演变、治疗和复发。
如果我们把肿瘤看做自然界另一个求生的物种。肿瘤中的许多细胞在资源和空间上不断竞争,总是在“试图”成长,“试图”获得血液供应,“试图”传播散布。获得了最有用突变的细胞最终会胜利。这跟生物种群里的演变非常类似。癌细胞需要智胜过化疗或者放疗的突变才能实现演变。由于癌细胞的增殖速度和突变速度很快,在身体某处,有一个癌细胞恰巧获得了能抗击药物和逃逸人类免疫系统的突变。虽然癌变的其余部分死掉了,但这个狡猾的流氓细胞却逐渐繁殖,茁壮成长的后代使癌症复发。所以最让人心碎的,在癌症治疗过程中总是出现:治疗最初取得了成效,但经过一次又一次放疗、化疗、靶向治疗,最终还是恶性肿瘤占了上风,治疗失败、人类死亡。整个过程就像一场演变军备竞赛。
Tumor Evolution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Cancer Discov; 7(8); 805–17. ©2017 AACR.
总结感悟
全书旁征博引、趣味横生,Matt Ridley最想告诉我们的是,“演变”观点不仅仅适用于生物学,演变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他像一位柏拉图式的导师通过大量案例引导读者,试图扭转人类的一种惯性思维:世间很多东西不是由领袖、神灵经过顶层设计的,而是自下而上的演化和涌现。这一颠覆性的观点,打破了通常人类“自上而下”的心理认知:我们人类(领袖、神灵)是伟大的,可以战胜自然,战胜不确定性。马特·里德利在书中不断揭示,很大程度上,世界是一个自我组织、自我变化的地方;模式自然出现,趋势逐渐演变。
当然本书的缺点是作者只引用对自己观点有利的证据,似乎有意无意忽略反方证据。这无疑是一位合格哲学博士最擅长的据理力争,阅读时怀着一颗开放并独立的心态去阅读和思考即可。
在世界不断变化的今天,建立“适者生存”的生物学思维,充分认知自然界的不确定性,保持勇敢、乐观和开放,让我们拥抱万事万物的演变,获得更多处理复杂问题的方法。
还有件事要请大家帮下忙,前几天的用户调查,参与读者太少,还要麻烦下各位读者花几分钟参与一下,在文章最后点击【阅读原文】访问。
100天行动读者反馈
@ZPP✨👸✨คิดถึง
16/100
①英语单词打卡
②阅读《金蔷薇》6/2019
③运动半小时打卡,外面大雪纷飞
④泡脚护肤早睡计划执行中
⑤新年愿望:旺旺都知道😄
@凤娇lee
冥想100天,27/100
新出的对抗拖延课程:我是如何战胜拖延症的?
想了解更多关于100天行动内容---->不需要意志力的习惯养成法:100天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