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七个建议能让你的好奇心永不停息

warfalcon 2021-05-30

今天推荐的书籍是《好奇心》,从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和商业领域吸取了大量的研究结果,告诉人们什么会助长好奇心。想保持好奇心需要通过不断的鼓励、奖赏和激励,要成为一种习惯,耐心培育才能获得。


2019年第14本书




正文


好奇心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保持强烈好奇心的人会越来越有价值,而失去好奇心会让你的生活失去色彩,毫无趣味和快乐可言。


认知需求低的人更有可能会依靠他人来解释问题,或者退而寻求认知捷径,比如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如果你有着很高的认知需求,那么你很可能会积极地想获得经验和信息,以帮助你思考并提出一些假设和谜题。你会一刻不停地想要探索,想要获得新知识。认知需求低的人是“认知吝啬者”,他们会尽可能避免脑力劳动;然而认知需求高的人却非常享受“需付出努力的认知活动”,他们会选择阅读一些非小说类书籍,或者会因将要学习一个新概念而激动不已。


好奇心分为两种:消遣性好奇与认识性好奇


消遣性好奇表现为无止尽的喜新厌旧,通常表现就是 3 分钟热度。消遣性好奇是探索性思维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能让视野更开阔、结论新朋友、获得新的经历。但要总是走马观花,反而对自己没有太大的意义。


认识性好奇:让你思考为什么会发生,去寻找问题背后的表象,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探寻。这种好奇才能真正产生价值。


认识性好奇并不容易拥有,它需要持久的在认知上的努力。相比消遣性好奇,满足它更加艰难,但最终也让人们收获更多。


网络对好奇心的挤压



书中讲了一个孩子的故事:


杰克三年级的期末作业是研究水蟒。经过三个小时的网上搜索,他完成了一篇非常详尽的报告,涵盖了很多与这类蟒蛇相关的事实信息,比如它的习性(半水生)、猎物(包括山羊和小马)及体型(巨大)。


杰克对自己的报告很满意,在给老师看过之后,还带回家让父亲阅读。“水蟒是世界上最大的蛇。”他告诉父亲。于是父亲回问了一个问题:“那世界上第二大的蛇是什么呢?”杰克轻轻地皱了皱眉头,然后转身回到他的卧室开始敲击电脑键盘。不到一分钟,他就回到父亲面前说出了他的答案。


而在没有网络的时代,这个顺序会是先在家里查询百科全书,找不到答案之后,可能去图书馆借本蛇方面的书。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对此产生真正的兴趣。


网络能有效地填补信息缺口,但同时也挤压了好奇心。在这个过程中,大脑的认知能力会逐渐衰退。


当你很容易获得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因为没有遇到困难,反而很容易在你在记忆中留下印象。当你在学习很吃力的时候,反而能学的更好。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听有声书,几分钟就能听完一本书的内容。但听完之后,你很难在大脑中留下太多的印象。


而阅读一本好书,反复多读几遍,认真做下笔记。针对自己不理解的概念或观点做下扩展阅读,跟几个朋友进行讨论,虽然要花上很长时间,但这个过程,会让你的记忆更深刻,对知识点理解的更深入。



当人类处理信息时,困难是有益的,因为我们的大脑会被迫更努力地解码和整合输入的信息。


好奇心依赖于摩擦阻力,依赖于填补信息缺口过程中的拼搏,依赖于不确定性、奥秘以及对无知的意识。


保持好奇心的七种方法


1|虚心若愚|

史蒂夫·乔布斯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对世上一切事物都很感兴趣,比如包豪斯运动、垮掉派诗歌、东方哲学、商业的运转方式、鲍勃·迪伦的歌词、消化系统的生物学原理等。


乔布斯的好奇心对他的创新能力、自我颠覆能力以及事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对音乐的爱好,促使他发布了世界上第一款成功的 Mp3 播放器,建立了第一个合法的音乐下载服务,还说服了一系列摇滚歌星帮助他出售自己的产品。




在1 700年以前,借用历史学家伊恩·莫里斯的话说,中国一直都是“地球上最富饶、最强大、最有创造力的国家”。然而在之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在经济和科技开发上都赶超了中国,并将这个势头保持到了20世纪晚期,在这期间,中国失去了以往的活力。欧洲和美国的工业化发展都远比中国、印度等其他亚洲国家快速且更成功。原因有很多,比如法律框架、教育体系以及自然资源等。其中一个因素是西方国家释放了人类好奇心所带来的力量,然而东方却没有。那些大的东方帝国承受着另一位历史学家托比·胡弗(Toby Huff)所谓的“好奇心逆差”。他们的上层阶级对探索西方的知识和科技并不感兴趣,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现状非常满足。


尽管在17世纪,天主教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掩盖伽利略的发现,但也不能说他们对知识不好奇。许多牧师都在关注最新的科学动向,有一些还是各自领域的实践者。在伽利略的著作《星际使者》出版之后,红衣主教圣罗伯特·贝拉明下令让天主教学院最好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去研究学习这本书。



然而也正是贝拉明在1616年主持了对伽利略的审判。并不是教会对宇宙的真实本质不感兴趣,而是他们认为这样的知识应该只能属于可以掌控它的特权阶级,比如他们自己。伽利略惹怒了当权者不是因为他出版了《星际使者》,而是因为他采用了普罗大众通用的意大利语,而不是上层阶级专用的拉丁语。


伊恩·莫里斯在他的著作《西方将主宰多久》中讲到,中国相对于西方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与一个地理事实相关,即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宽度。大西洋沿岸长3 000英里,简直是最完美的。它足够广阔,从非洲、欧洲到美洲,可以让来自不同文化的各种商品在海岸线附近生产,然而又不是过于宽广,但足以让伊丽莎白一世的大帆船能够顺利横跨。相比之下,太平洋就要大很多,无法实现沿海岸线的贸易往来,也降低了海上探险的可行性。中国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相隔8 000英里,恐怕再无所畏惧的中国人也难以在西方欧洲人之前发现并殖民美洲新大陆。相应地,中国也很安全,不易遭到侵略或袭击,但也意味着没有太多机会和动力去探索世界上的其他地方。



2|建造数据库|

作者从詹姆斯·韦伯·扬 写的 《创意的生成》学到了创意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收集素材,也就是收集有关产品及其消费者的信息。


书里引用了居伊·德·莫泊桑的例子。一位年长的作家告诉莫泊桑,“在巴黎的大街上随意选择一位出租车司机。这位司机对你来说大概与其他司机无异,但你需要去了解他,直到足以将他详细地描写出来,并且通过你的描述能够向他人展现一个有别于世界上其他任何出租车司机的独一无二的个体。” 这就是收集产品及其消费者信息的方法。


扬又说到,同样重要的是持续性地收集普遍的素材,“在广告行业,我所知道的每一个真正很有创造力的人都有两个很显著的特征:第一,天底下几乎没有他们不感兴趣的主题,无论是古埃及的祭奠文化还是当代艺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让他们为之入迷;第二,他们会博览各种领域的信息……在广告行业,一个创意需要将某个产品与某个群体的具体信息、生活以及事件的一般常识结合起来。”


好的想法不是临到需要时,冥思苦想就能自然萌发出来的。它扎根于创造者数月、数年甚至好几十年的积累之中,既是思维形成习惯后的产物,也是才华的闪现。


有强烈好奇心的人,生活在一种增强现实中,他们会注意观察事物的多种可能性的层次。在细节中发现一些其它人看不到的角度。


扬的方法论的其他步骤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第二步,反复推敲。将第一步收集到的素材再从其他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并将它们与其他事实存在进行非常规的交叉组合,持续性地寻觅所有事物之间有趣的新关联和新组合。这样的做法不一定能给你带来好的创意,事实上,扬预测你将会感到自己找不到任何合适的突破口,无法提出一个一针见血的见解,自己所有的知识储备会在脑子里无序地搅在一起,你会深感绝望而完全进行不下去。然而扬说,虽然此刻你感到很绝望,但事实上这是个好现象,因为这意味着你已经完成了这一步,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第三步,完全不需要做任何直接的努力,仿佛是对自己之前努力的犒劳。这是一个允许无意识行为参与进来的阶段,但只能由与目前任务毫不相关的事物刺激而产生。扬对读者说,夏洛克·福尔摩斯经常在办案途中忽然把华生拽去听一场音乐会,完全不给他那缺乏想象力的搭档以反对的权利,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完成了全方位思考的艰难过程,之后想要有灵感闪现,最好将自己的全部意识从案件本身移开,去关注一些别的事情。


第四步,在大脑中表演一场肉眼看不见的魔术。扬的建议是,在听完音乐会后,回家躺在床上,将一切问题都交给无意识的思考,自己美美地睡上一觉。由于之前有意识的思考已经做好了铺垫,你所期待的灵感会在之后的某个不经意间突然闪现出来,比如刮胡子的时候,洗澡的时候,或者经常是在早上半梦半醒的时候。


第五步也是最后一步,对想到的创意点进行探测、试验、调整,再将其实现。


尤里卡时刻: 即某个想法忽然不请自来。事实上这种灵感闪现根本不是一场意外。它们源于长久以来的积累和推敲,源于对知识的缓慢、慎重而耐心的储备。


在日常收集想法、创意、观点和看到有价值的内容,到印象、有道这类知识管理笔记中,定期的整理和提炼,去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就是产生创意最有效的途径。



3像“狐猬”一样觅食

随着数字科技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各个领域之间的界线也越来越模糊。


已经不可能象以前一样,只掌握单一领域的知识,你需要在某个领域深入,同时也需要对多个领域的知识有所了解。广泛的知识面也越来越有价值。


在一个竞争激烈且高度信息化的世界里,能精通一个或两个方面的知识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无论在深度上还是细节上,你精通的程度都要高于自己的同代人。但若真正想让自己这一优势发扬光大,你还需要有能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的能力,能够与有不同专长的人有效地沟通协作。


当你把自己感兴趣的那些可以量化的专业技能与对其他领域的兴趣结合在一起,找到你自己的路,会让你更有价值。


感觉我自己就是如此,兴趣广泛。从程序员、项目经理、咨询顾问,转行到自媒体、培训师,喜欢海量的阅读、到处旅行、经常约人进行一对一的深入沟通、喜欢运动,正在学巴柔。而且技能清单中,还有几十项目标需要学习和探索。这种先专后博的混合方式,让我的生活非常有趣,同时也建立了自己的个人品牌。



4询问关键的“为什么”

在谈判过程中,你问了对方真正想要什么或是需要什么,那么你将更可能想出一种有创造力的解决方案。


这个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但在谈判者中总是一遍又一遍的犯同样的错误。总以前自己知道答案,而实际上并不知道。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伦理学家约迪·哈尔彭曾经是一名职业精神病医师。她发现,如果医生真切地表现出对病人很感兴趣,而不是按照职业惯例不带有任何附加情感以求客观的话,病人往往能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比如当前的北爱和平谈判一直都是僵局,当询问“什么对你们来说是真正重要的?” 最终找到双方都认可的和平方案。


美国陆军上将斯坦利·麦克里斯特尔,也问了同样的问题。美国军队在入侵巴格达之后的几年里不断调整适应的艰难过程。这个过程最终持久性地减少了暴力行为,尽管来得有些迟。他说:“刚一开始,我们的问题是‘敌人在哪里’,这是一个有关情报的问题。当我们变得精明一些后,开始问‘敌人是谁’,并自以为非常聪明。接着我们意识到那并不是一个正确的问题,于是我们问‘敌人在做什么或者正要做什么’,又过了很久之后,我们才问‘为什么他们是敌人’。”


注意,并不是询问为什么就一定能找到答案。你需要对对方的基本信仰和感受足够好奇的谈判者,才能找到答案。


5|做一个“思想工匠”|


那些为世界贡献出最伟大想法的人往往也是对细节的狂热追求者。第一次打开《物种起源》一书,你会发现它并不是之前你想象中的那种很难读懂的书,也不会意识到它正在宣示着一场知识革命的到来。你所看到的只是一页又一页的有关狗和马的育种问题。达尔文这一改变世界的观点完全产生于实验性的观察之上。与之类似的,如果你读过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就会发现,在任何有关市场“看不见的手”的内容之前,都是对他近距离观察一个图钉工厂运行的描述。



富兰克林在朴茨茅斯港做的实验失败了。他及他的实验团队在观察船周边的水面平复情况时发现,油膜对于白色浪花的高度和强度几乎不起任何作用,海浪会冲着船的方向形成浪峰并在海岸线上消散。但这并不会使富兰克林感到气馁。他会仔细记录下实验中的各个细节,哪怕是那些未成功的情况,因为它们可能会为将来的尝试提供修订的线索。事实上,富兰克林的油膜静水实验一直产生着影响力。《生物物理学期刊》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证实,他们激发了后来的科学家的灵感,去研究水面上只有一个分子厚度的薄膜(单分子层)的活动,并最终更好地理解了细胞膜的属性——一种包裹着组成所有生命体的基本组件的半渗透性薄膜。



我们现在所生活的世界与本杰明·富兰克林的时代有着千差万别,科学技术远比那个时代复杂,这也导致我们的世界与之相比更为抽象。我们大部分人甚至不知道从何处开始去理解一辆现代汽车的引擎是如何运转的,或者一部智能手机是如何工作的。数字革命正是建立在抽象性这个原理上——整个世界被转换成了“0”和“1”的组合。互联网让我们可以对所有信息的标题栏进行浏览和跳跃,选出其中的要点而不需要深入了解细节。除非我们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思想工匠”——在有总体规划的同时,刻苦钻研每个细节,既关注过程也关注结果,既看重细节也富有远见,否则我们将永远无法再次体会富兰克林时代的精神。


6|质疑你的茶匙|


劳拉·麦金纳尼(Laura McInerney)从前是一名教师,现在拿着富布赖特奖学金(Fulbright scholarship)攻读教育学的博士学位。她在念大学时曾在麦当劳工作。在每天早餐的工作时间段,她会经手400多个鸡蛋,“敲碎、打散、煎熟、取出,然后再不断重复!”这是一项极其枯燥的工作,或者至少与她的能力相比是一件很无趣的事情。渐渐地,她开始对鸡蛋感兴趣,经常思考它们是如何因为凝固而变熟——蛋白质持续受热不再溶解而变为固体的过程。


麦金纳尼忽然觉得眼前的每个鸡蛋都变为了一个微缩战场,蛋白质在里面与“热量勇士”们激烈奋战。于是她开始仔细观察每个鸡蛋,看什么位置上的蛋白质最先“战败”,中间的或是边上的。在其他日子里,这些鸡蛋有时会让她想起曾经在历史课上了解到的魏玛时期的德国,一个鸡蛋的价格从1/4德国马克变为40亿德国马克。有时,她又会从鸡蛋联想到道德问题,思考从鸡那里偷走鸡蛋是否道德。对于麦金纳尼来说,现在对鸡蛋的认识已远超过从前的范畴。


我们都曾对被迫将时间花在自己认为极度乏味的任务上而感同身受,无论是被家长、老师、老板还是被自己的道德观强迫。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动力去鼓励自己完成任务,比如完成后的收入、老师的肯定,或是设想如果没完成将要面临的问题。然而,我们还可以想办法把这些平凡的事变为能激起自己好奇心的事,因为一旦你开始对其感兴趣,就会更乐意去投入时间。


如果说消遣性好奇是由新鲜事物刺激而掀起的短暂涟漪,那么认识性好奇则是一条你想要一直走下去的小径,尽管有时候会崎岖不平。沿着这条小径漫步,能够让你收获一些额外的、重要的益处。英国哲学家穆勒认为,快乐会在我们追逐其他目标的时候降临,“就像螃蟹一样”会从侧面来到我们身边。


当你生活在一个平淡无奇的地方——其实我们都生活在某个平淡无常的地方——那么你可以选择如何看待你身边的世界。我们可以像其他人一样度过每一天一,遍又一遍地看着同样的东西,从不多想它们是如何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的或者为什么能保持现在的样子,也不思考怎样才能使它们变得更好。或者,我们还可以选择去了解它们一。旦我们选择去了解周围的事物,并且对它们产生了好奇,我们其实就选择了让自己永远不会感到厌倦。


7|将谜题变为奥秘|

谜题被成功解决之后,我们就不再需要好奇心的驱动。而相反,奥秘则需要我们永不停歇的探寻精神。当我们最初面对一个新问题时,就会不自觉地把它当作一个谜题:答案是什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开始收集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有时候我们就开始转而认为它似乎是一个能让我们永远保持好奇的奥秘。因此,一时的兴趣能够被转化为一生的追求。


当我们遇到任何形式的谜题时,应该不断提醒自己其背后的奥秘所在,因为在谜题被解决之后,这个发现也许能陪伴我们很长的时间,并给我们带来快乐。威廉姆·弗里德曼热衷于解决谜题这一事情本身,但他对于谜题的好奇心远超越任何一个他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在里弗班克,他开始将密码学最基本的原则——“任何事物都可以表示任何意思”理解为一个永无止尽的奥秘,他在其中获得了极大的愉悦并获益良久。解决谜题是通往奥秘之国的垫脚石。我们所探寻的奥秘越多,收集的信息就越多,知识与文化的涉猎范畴也就越广阔。



100天行动读者反馈

@KF刘龙飞

Day38

简单是一种力量

对待工作和爱情都一样


@一笑而过

学英语44

记账39



新出的对抗拖延课程:我是如何战胜拖延症的?


想了解更多关于100天行动内容---->不需要意志力的习惯养成法:100天行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