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多巴胺来搞定拖延法,让你立刻行动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书籍是《超级大脑的七个习惯》,通过训练自己的大脑,我们不仅可以提升问题解决能力,而且还能让人生变得更高效、轻松、富有活力。
2019年第103本书
作者菅原道仁,是一个神经外科医生,通过脑科学和心理学的方法帮助自己提升行动力,老实说道理大都知道,但作者的描述方法和角度有些新意。
把书中对抗拖延症的方法,做下分享。千万别停留在阅读上,试着应用下文章中的建议,去立刻行动。
增加行动力的基本物质
体步骤如下:
Step1 自我暗示
所谓安慰剂效应,即指病人虽然获得假药,但由于相信“药品有效”,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在术后镇痛、咳嗽、头痛、焦虑、感冒等各种症状中,安慰剂效应竟对21%~58%的症状有效。
每一天,我的各方各面都在不断变好(Day by day, in every way, I'm getting better and better)。
库埃疗法的精髓在于不断重复这句话。
关键就是在起床后、睡觉前等放松的时刻,大声念出这句魔法般的话语,约重复20次。
其理由从脑科学的角度可解释为:越是放松的状态,大脑越容易渗透语言的真谛。
Step2 将大目标分解成阶段性小目标
直接挑战大目标,而是将大目标细分为阶段性小目标。如此一来,每次达成小目标时,都能品味成功的喜悦。换言之,即踏踏实实地积累小小的成功体验。
请将重点放在反馈的次数,而非目标的重要性或达成度。
如果细分为“以年为单位”“以月为单位”“以日为单位”的阶段性小目标,实现大目标的可能性就会大幅提高。
Step3 促进多巴胺分泌
多巴胺可以让人记住达成目标后的成就感与充实感。因此,也被称为“快乐物质”(与快乐相关的脑内物质)。
多巴胺与记忆力、注意力、情绪、睡眠、学习等各种人体机能息息相关。
广泛分布着大脑皮质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mesolimbic dopamine system)是最重要的奖励机制神经系统。
接收到预期奖励的信号时,“伏隔核”(accumbens nucleus)通过增加多巴胺的分泌来进行反馈。
当大脑察觉“可能发生大事件”时,无论事件好坏,为了保护自己必须马上行动起来。因此,我们变得干劲十足。
换言之,只要能成功营造类似状态,就可以控制“干劲”。以此为背景,多巴胺也被称为“干劲激素”。
科学研究证实,感受巨大压力时会刺激多巴胺大量分泌。
这些方法提高多巴胺
享受运动(步行或散步、瑜伽等,轻度运动即可);
冥想;
专注兴趣(阅读、手工制作、手工艺、乐器演奏、摄影等);
听音乐(但请注意,由于大脑不擅长处理多重任务,所以切勿边听音乐边工作);
寻找新乐趣;
挑战新鲜事物。
在使用多巴胺控制法之前,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出于何种动机设定了该目标
类似“因为收入高”“因为有面子”“因为是公司下达的工作指令”“因为父母的期望”“因为不想被骂”……
叫:“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
在该模式中,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等理由成为前进的动力。
受外部动机驱使设定目标时,即使采用多巴胺控制法,也难以做到持之以恒。
那么,究竟哪种情况才能做到持之以恒呢?那就是以纯粹的“自我意志”为前进动力。
“虽然不能增加收入,但工作内容很有趣所以想做下去。”“虽然社会知名度很低,但这是我的使命所以想做下去。”“想为他人尽一份微薄之力,所以做下去。”……
此类动机被称为“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
在该模式中,内心纯粹的自我意志成为前进的动力。
从长远而言,受内部动机驱使而设定的目标更加强大,换言之,即不易半途而废。
最初以外部动机为开始契机也无妨。当然,为了“中途强化内部动机”,诱导至关重要。
事实上,多方见解认为:一味依赖外部动机容易渐渐丧失干劲。
当“体验成功即可获得奖励”这一现象成为常态,人们反而容易丧失动力。
当然,这其实也是大脑讨厌墨守成规的天性所致。该状态被称为“破坏效应(抑制效应)”
立刻行动
当你面对不擅长的工作,也要以“激发干劲为目标”开始动手做,此为上策。
当必须打电话给棘手的客户时,不要给自己找借口,总想着“太麻烦了,
等下再打”“客户提出无理要求怎么办,真不想打”等,而是“火速”拨打电话。
当必须提交报告时,不要几天“置之不理”,总想着“多花点儿时间好好写报告”,而是应该立刻行动。
或许有人认为有些“用药过猛”,但从脑科学角度而言,这种“火速”“冷不防”正是开始工作的最佳方法。
听起来或许有些自相矛盾,但只有你的身体、你的“行动”才能成功启动大脑的干劲开关。
为了实现“立刻行动”,无论身处怎么样的环境,必须先动手做。通过工作活动身体,启动大脑的干劲开关,激发干劲。
该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工作刺激”(加法作业曲线),最早由德国精神病学家埃米尔·克雷佩林(Emil Kraepelin)提出。
该现象是指:一旦真正开始工作,就会渐渐投入其中,从而感到兴奋,并激发干劲,变得越来越快乐。
另一个现象是人类普遍具有一种倾向:往往越“接近终点或目标”时,注意力越集中。
相信大家一定有这样的体验:当实际感觉工作进入尾声时,工作速度、工作效率远胜以往。
即使完全不感兴趣,也请借助“工作刺激”之力开始工作,最后再利用“趋近成功法则”,高效率且心情舒畅地完成工作。
只要了解大脑的特性,就可以在无意识中轻松实现多巴胺循环。
丧失干劲时建议大家出门步行或散步。其理由在于,希望利用“工作刺激”的原理时,适度的运动可有效促进大脑活动。
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先生(Steve Jobs)曾说过:“如果想提高想象力,那就放下工作出去散步吧。
按照常规理解,散步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向人体各个器官传输血液中的氧气,也为大脑提供了充足的氧气。通过散步,身体各项机能都得到了提升。
此外,科学研究表明:定期散步还有助于促进脑细胞之间建立新的联系,增加海马体体积,刺激新生神经元的生长,提高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分子水平。
研究者表示:在追求发散性思维的测试中,一边散步一边思考效果更好,而在需要专注思考想出唯一正确答案的测试中,一边散步一边思考反而会适得其反。
有些完美主义者,因为过于追求完全,反而经常拖延,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使用一种方法:加分法
完全主义者一旦“失败”或“犯错”,就会过多关注这些“缺憾”,从而丧失前进的动力。
哪怕只是小细节也无妨,请多多关注自己的“小小进步”“小小成功”,不断积累“小小欣喜”才能逐渐养成“立刻行动”的习惯。
他们可以把目标分解,分为不同的小分部,每一部分都不会让自己产生心理负担。
每次确认达成“某项成功”时,积1分。如此一来,一天偶尔能积累好几分。
请制作表格或卡片,敲章或标上记号,实现“积分”的可视化。“可视化”可以给予我们极大的鼓励与无穷的勇气。
此外,积分卡“一个劲儿增加”(只要不使用)这一特点符合心理学追求的理想状态。毕竟不可能有人无缘无故“被店员强行扣除积分”。换言之,我们内心会形成一个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积分是不断增长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思维习惯,让积分卡变成我们可靠的伙伴。
“不需要满分,及格就好。”通过下调目标就可能让工作速度一下子“飞”起来。
先行动,不要考虑质量和细节,再行动的过程中,再反复优化和改进。
持之以恒
从脑科学角度分析,原因非常简单:因为人往往“喜新厌旧”。
经常有人会说自己“喜新厌旧”,事实上,从脑科学角度而言,“喜新厌旧”乃人之常情。
人会对行为本身产生厌倦感,自然也会对奖励产生厌倦感。
或许有人认为“对奖励产生厌倦感太过奢侈”,但非常遗憾,这就是事实。
如果总是获得相同奖励、缺少奖励,或者奖励稍显魅力不足,大脑便一下子失去了兴趣。
如果希望大脑持续工作,必须不断更新奖励。
为了与“总是渴望新异刺激”的大脑保持良好关系,促使多巴胺控制法“持续生效”,请务必记住这个概念——“游戏化”(gamifaction)。
所谓游戏化,即指将“游戏”融入工作。为了调动个人积极性,使自己自发地朝着某个目标前进,可以运用游戏化思维让枯燥的工作变得有趣。
麦戈尼格尔女士 在《游戏创造美好生活》一书中提出四个要点:
①成功在即的乐观心态(Urgent Optimism);
②社会关系网(Social Fabric);
③快乐生产力(Blissful Productivity);
④史诗级意义(Epic Meaning)。
首先,保持“主动完成工作”的“积极、乐观态度”。(即使失败也绝不气馁)
其次,伙伴之间相互认同、相互信任,建立社交关系,激发团队积极性。(也可以利用SNS等虚拟社交平台的互动关系)
然后,通过不给自己增加负担的方式获取新收获,提升幸福感。(建议选择心理难度较低的任务)
最后,设定一个以未来或世界为背景的宏大故事,并将自己融入其中。(绘制理想蓝图的方式极其有效,通过绘制蓝图,可以将自己成功的样子或未来的样子深深刻在脑海里)
“游戏化”
在不同寻常的地方工作
越来越多的企业抛开固定的个人办公桌,采取敞开式办公室设计,员工可以自由变换位置。我们也可以学习这种方法。
一旦对工作产生厌倦感,可以变换地点,选择在图书馆、自习室等继续工作(当孩子对儿童书桌产生了厌倦感,可以选择在客厅的桌子上继续学习)。
自由变换工作顺序
尝试变换任务处理顺序(着手处理习题集时,不按照页码顺序,而是随机选择页码)。
对一项工作产生厌倦感时,转而着手其他工作转换心情(对语文产生厌倦感,就学习算术)。
将小小幸福设定为奖励
给予自己小小奖励,决定“等工作结束后可以做喜欢的事(去哪里玩)”(奖励的具体事例:“休息”“喝茶”“和朋友打电话”“阅读喜爱的杂志”“听喜爱的音乐”“观看喜爱的动画”“去咖啡馆”“出去看电影”等)。
以缩短时间、效率化为目标
通过“等手头工作结束后先休息一下”“一个小时内处理多少张发票”等方式,主动设定“结束”时间。
以“比昨天早5分钟完成”为目标。
为了在工作顺序上实现效率化,给自己布置任务,“找出需要改进之处”。
与小伙伴分享喜悦
通过SNS等方式向值得信赖的小伙伴汇报成果,获得“点赞”。
通过应用软件实现成果的可视化。此外,可以通过分享报告,创造大脑分泌多巴胺的动机(例如:跑步软件等)。
※因为过度追求他人的称赞也有弊端,所以必须“适度而行”。
实现达成度的可视化
每完成一项任务或课题,采取积累积分的“积分卡”制度或制作表格等方式(为了提升干劲,放弃减分法,运用加分法进行思考)。
制作任务规划图。
并非按照日历的日期顺序,而是采取“目标达成还需几天”的逆向思考法(如果按照日历顺序,容易产生“从便于区分的日期开始”“从每周第一天开始”等想法,不断给自己找“拖延的借口”)。
100天行动读者反馈
@Daisy吕同
D24-标准日本语20课
@Lilith
#英语绘本阅读day48
#完成100本书!
现有付费课程
①
②
关于warfalcon公众号
①目前有2000+篇自我成长相关实用类文章
②4年进入有道云笔记最有价值公号top10
③6年占据印象笔记收藏服务总榜top1
④知乎同名,回答被100万+人收藏
文章搜索传送门
↓↓↓
加入一百天行动
↓↓↓
喜欢记得点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