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选择就纠结? 这些建议让你做出更好决策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多维度思考》,作者理查德·泰普勒,他写过 “泰普勒人生法则系列 ,虽然这个系列的质量不高,但每本书中都有一些不错的知识点。
2020年第110本书
刚好对决策这个主题有兴趣,整理几个有用的知识点。
避免进入“回音室”
和思维方式与自己大体相同的人在一起会让人感到轻松和舒服。实际上切断了自己接触不同世界的途径,你和你的朋友沾沾自喜地认定其他人的想法错得离谱。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法,就是以对方本性而不以其信念去结交朋友。你的目标应当是结交各个年龄层、来自不同文化、拥有不同背景、和自己属于不同阶层的朋友。因为每个人持有的观点各不相同,这可以让你从多种角度看待世界。这样,你才能独立思考。
紧扣心弦
当有人通过使用感情 ,而非通过逻辑来打动你。你要学会抗拒。
还有一种隐藏的方式是使用具有倾向性的言辞。
对大部分事情,我们都能找出多种描述方法,而你使用的形容词将产生强大的作用。想象一下,你读了两份报纸,上面有对同一个政治人物的描述。如果两份报纸来自政见相反的两个阵营,那么两篇文章就倾向于用不同的词汇做出描述。
这些不同说法的唯一区别,只是使用这些说法的人希望你做出不同反应。所以你要注意其他人的言辞选择,并且在心里替换成中性的说法,这样你才能更清晰地思考。
我们在试图说服别人时也会采用相同的方法。所以,不是每一个试图说服我们的人都是想操控或欺骗你。
不要把个人问题感情化
很多人都会混淆自己和自身存在的问题 。例如,被裁员,或者因感情破裂而和伴侣分手,如果你把这些事看作对自己的直接否定,你就会质疑自己原本的身份认同和作为一个人的价值。
裁员可能与你作为雇员的价值没有任何关系,如果把问题个人感情化,实际上你就是给自信设置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和伴侣分手,这并不意味着你就是个失败者,而只是说明这段感情不合适。
你需要将自己和自身麻烦分离进行思考,会大大降低解决麻烦的难度。
甄选社会支持系统
当你遇到问题的进修,身边会有一些真心愿意帮助你克服困难的朋友或家人。但只有这样的人还不够,能够支持你的人必须拥有一定的能力。
思考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你并不需要无条件地接受朋友提供的所有支持。如果起不到帮助作用,朋友的支持就不会有任何实际效果,所以你也不必接受。让你头疼的事情已经够多了,就算朋友是好意,你也没必要接受来自他们的消极信息。
可以礼貌地拒绝对方的邀请,直到情况开始好转,或者干脆不把事情告诉他们。比如自己的家人。
听着,不论什么人,如果他们做出的回应让你感觉更糟糕,他们就不是优秀的支持者。在心里记下这一切,下次注意。
认真思考了自身需求以及什么人能提供帮助后,你就更有可能在陷入麻烦时让身边充满真正具有支持作用的人。把自己的需求告诉他们。
你想让谁帮助自己照看孩子、减轻自己的压力?谁只负责倾听?谁能帮助你解决棘手的书面工作?谁能帮你做点饭、放在冰箱里以备不时之需?那些真正愿意伸出援手的人,都会想知道你需要他们怎么做才能真正帮到你。
保持弹性
人类也不例外,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弹性,这样才能在面对挫折或困难时及时恢复。
当暴风把我们推来推去时,我们就需要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你可能觉得坚定立场、不做任何退让才是最好的办法,可如果这个方法不奏效,你的复原能力就会受到伤害。
当你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人意的事情,你就需要灵活思考,随时进行调整。你会失去什么?如果能接受稍微改写“剧本”带来的小小挫折,那么当未来人生出现更大的戏剧性场面时,你就能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材料具有韧性意味着它们的形状能够恢复,具有弹性。
要有自我意识,提前应对自己的反应
无论一段经历有多糟糕,我们都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如果不吸取经验教训,情况又怎么会发生改变?如果不做出改变,这次如何糟糕,下次还会如何糟糕。
回忆人生中发生的糟糕事,反思自己的应对方式。遇到新的创伤时,思考如何做出应对。如果继续采用相同的方法,你只会继续得到同样的结果。你应该停下来,尝试新方法。思考过去哪些方法有效、哪些无效,思考如何做出改变。
上一次遇到问题时,你是否封闭自己、试图靠一己之力解决问题?如果这种方法不奏效,那么我推荐一种新方法:和其他人交流,寻求帮助支持。你是否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这种方法有用吗?如果没用,那么就没有必要重复。
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弱点和强项,知道自己能轻松应对或不能应对什么情况,知道自己更有可能出现哪种负面情绪(愤怒、抑郁、自怜或冲动)。越理解自己的心理,你就越能在遇到困难时做好准备,并迅速复原。
越理解自己的心理,你就越能做好准备。
喜欢自己
自尊的重点是你认为自己作为一个人具有多少价值。这与自信不同,自信更多的是与你认为自己拥有的技能和能力有关。自尊更为宏观,重点在于你认为自己的内在价值有多少。
如果自尊程度低,你就只会关注自己身上的消极特质,例如,“我是个差劲的朋友”“我总是做错事”“我太蠢、无聊、没用……”或者“我总这么自私”,这就是自尊程度低的明显标志。如果从小你就被人灌输了上述与自尊有关的说法,低自尊在你身上的烙印就会更深。
世界上不存在评价自我价值的统一标准,一切只在于你怎么看待自己。所以,只有你能改变低自尊的心理,定义你自己。
改变思维方式,不要再拿自己和其他人,或者和自己脑中想出的“理想状态”“完美状态”进行对比。你就是你,不要把精力放在你认为自己无法满足的标准上;相反,你应该寻找积极因素。一天至少一次,无论是大是小,有意识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事。
不管做过什么好事,还是实现了什么目标,都要想办法记住。不要让任何负面想法进入大脑。如果步行了4公里,那么你就对自己说,“我竟然走了4公里!”不要去想自己还要走多久,4公里已经很好了。
不要因为别人能做什么而贬低没有做到同样事情的自己。
为你的大脑腾出空间
陷入危机时,你通常会发现自己的大脑里充斥着各种想法、感受、担忧和压力。你不知道该从哪里着手解决问题,因为思绪飞速闪过,而且极不规律,你无法准确把握。你有一种被淹没、不知所措的感觉。
这时你能采用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把大脑中的想法转移到纸面上。研究表明,能这样做的人通常压力更小。换句话说,这样的人创伤复原速度更快。
应对问题时需要注意的是,你不能让自己的思维陷入停滞,但这些想法在纸面上却是静止的。无论你是一次性写完的,还是想在回顾后重新排序,只要你将想法从大脑中释放,把它们安全地记录在一个地方,你就不再需要继续带着这些想法,让它们在大脑中回荡。你不需要把这些想法拿给任何人看,是否告诉别人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想法。
如果工作或家庭生活中的琐事太多,导致你应接不暇,无从思考,那么列出一份清单自然不会有什么坏处。如果愿意的话,你可以列出多份清单。
释放想法,你就是在解放大脑。
确定自己身处哪个思维框架中
明确知道思维框架是什么,跳出这个框架的难度就会大幅降低。所以,我们要把确定思维框架当作起点。
这个方法在商业环境中的效果极好,可以为你创造竞争优势。
你也有可能同时处于多个思维框架中。
跳出思维框架后,并不意味着你不能根据自己的选择回到框架中。但你至少需要看一眼外面的世界,确定自己究竟是真的喜欢这个框架,还是仅仅因为身在框架中而只会产生某种类型的思维。
即便重回思维框架,你的眼界也会因为在外面的那段时光而变得更加开阔。知道外面的世界什么样,思维框架对你来说才是可选择的。
不要急于做出决定
想换工作?做出这个决定后,接下来你需要决定是继续留在这个行业,还是直接改变职业生涯,接着决定申请什么工作,甚至还要考虑要不要换个城市。等一等……假设最初的决定是错误的呢?
如果不想犯这种错误,你需要从一开始就问自己:“为什么我会这样想?证据是什么?我怎么知道这是真的?”征求他人的意见,也要了解自己的想法。尽可能多地征求其他人的意见,以便衡量自己的计划,交叉验证相关信息,质疑自己的假设,询问自己为什么如此坚信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你需要确保不会因为没有认真思考而给自己挖下一个大坑。
大部分重大决定都是建立在一系列选择或小决定的基础之上的。
理解自己的情绪,仔细分辨情绪主导的决定
想成为法则思考者,你就需要了解自己,明白自己存在哪些缺点。而依靠本能、直觉做决定的人在面对重大决定时,需要控制自己的本能倾向。
内心深处完全知道自己何时过于匆忙地做出了一个决定,你就要为每一个决定都留出相应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不要急于做决定。这段时间可以是24小时,也可以是一个月。如果你不知道这段强制性的暂停需要多久,你可以征求其他人的意见(当然不是征求其他习惯迅速做决定的人的意见)。对于重大或代价高昂的决定,你也应当先进行一些研究,而且必须是合理、适当的研究……
情绪使我们倾向于只去寻找能够支持本能想法的证据,或者征求你自认为能够认同自己的人的意见.
你需要实现情感和理性的平衡。最重要的是,对此你要有足够的自我意识,理解情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优秀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明确自己需要做出哪些妥协,以及确定要做出多大程度的妥协,然后在不同领域的妥协间做出选择。你也可以在不同妥协间寻找平衡——这里小小妥协一下,那里做出重大妥协。
做出决定之前,你需要了解自己的底线。你的底线是什么?或者说,每个妥协因素的底线是什么?想为自己的决定感到高兴,想让日后的发展满足自身的期望,哪里是你绝不会跨越的底线?做出最后决定前,你要一如既往地进行透彻的思考,理解自己做出每一个决定的理由。
如果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接受不够完美的结果,最后你可能就会变得两手空空。
在拖延症的问题上保持坦诚
当你不确定从哪里开始,也没关系。随机选择一个起点,开始就是了。剩余要做的事减少得越快,痛苦的感觉就会越少。
有时候,所有拖延的理由听起来都不合理,那是因为现实存在一个我们没有着手解决的潜在问题。
因此,你要诚实对待自己,深入研究问题的根源。
直面迟迟不做决定的原因。
不要相信统计数据
若你不理解其他人为了让你认同他们的思维方式而操控数据这个现实,你就不能真正理解统计数据。数据是最有力的支持某个论点的方式,因为数据具有欺骗性,它们看上去仿佛和事实一样。
永远记住考察信息的出处,以及背后的出资人。你敢确定信息是中立的吗?样本规模有多大?是调查了10000个人还是调查了8个人?他们都是些什么人?如果是调查问卷,具体提了什么问题?
没有人会呈现与他们的论点相矛盾的统计数据。你需要不断思考并进行研究,了解是否存在能让人形成完全不同观点的数据。
观点并非事实
每个人都能找到支持自身立场的案例、数据和论点,显然人人也都会无视不支持自身立场的案例、数据和论点。
这就是人们常说不要讨论政治或宗教问题的原因,因为最终总会导致争论。人们不会因为理性的争论而改变自身观点,因为这些问题本身就不是理性问题。
秉持非理性的信念并没有错,但我们自己需要意识到这一点。其他人这么做时你也要心知肚明(只不过他们不像你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明白自己绝不可能在争论中战胜对方,因为那根本不是一个可争论的话题。
那些被认为是合理的信仰,并非都是通过合乎逻辑的推理得出的。
当当全场图书每满100减50!!相当于400的书,打完折之后,只需要付款160元就行。
优惠码:33UKEU 金额200-40 数量是2000张;
有效期:10.20-11.3. 外语考试教材特例品除外
”
100天行动读者反馈
现有付费课程
①
②
关于warfalcon公众号
①目前有2000+篇自我成长相关实用类文章
②4年进入有道云笔记最有价值公号top10
③6年占据印象笔记收藏服务总榜top1
④知乎同名,回答被100万+人收藏
文章搜索传送门
↓↓↓
加入一百天行动
↓↓↓
喜欢记得点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