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为什么会做傻事,因为无法控制愤怒,缺少意义
今天推荐的书籍是《与自己和解》作者:大卫·J·利伯曼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越来越频繁地生气、抱怨与他人发生冲突,为什么我们越来越无法控制自己的怒气?这本书全面、综合地审视了愤怒的潜在情感、身体和精神上的原因,以及读者能做些什么来让自己永远不会再生气。
这本书写的很精彩,非常值得阅读。做完笔记之后,觉得这本书值得认真多读几遍。
聪明人为什么会做傻事
研究发现,自我调节失败是目前困扰发达国家的大多数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核心。这些问题包括药物成瘾、药物滥用、酗酒、吸烟、犯罪、暴力、学业成绩不佳、赌博、个人债务负担过重、信用卡滥用、缺少存款、容易愤怒和充满敌意。
自我调节失败,简单地说就是失去自控力,并屈服于冲动,其最重要的诱因之一就是愤怒。
当人们感到沮丧时,他们有时会表现得咄咄逼人[7]、胡乱花钱、铤而走险,用酒精、毒品或食物来麻痹自己,无法追求重要的生活目标。愤怒情绪有可能导致一些成瘾行为,比如酗酒、赌博和药物成瘾。再度复发后,节食者会突然暴饮暴食,吸烟者会更频繁地吸烟。
当一个人生气时,他的体内会分泌出一种叫作皮质醇的压力激素。假如皮质醇水平长期偏高,我们的身体和精神就会受到负面的影响。具体来说,过高的皮质醇水平会损害海马体细胞,导致人的学习能力受损。从短期来看,过高的皮质醇水平会降低我们进行思考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或者,换句话说,生气实际上会让我们变得愚蠢。从生物化学的角度来说,我们已经知道愤怒会引发“战斗或逃跑”的反应,导致人体分泌肾上腺素,而肾上腺素会改变血液的流向,使血液及其携带的氧气无法进入大脑,而这会让我们的思维更加混乱。
智慧是情感健康最重要的副产品之一。它使我们能够客观地看待现实,并且有勇气做出冷静而符合逻辑的回应,而不是任凭愤怒损害我们的观察、评估、判断能力,导致我们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至死方休的战斗
即使最健康的人也会受到情绪的影响。我们常常不需要什么令人信服的理由就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且觉得方便舒适时,我们往往会违背完美无缺的逻辑行事。这和理智、逻辑无关,和情绪、欲望有关。
关于肥胖的危害性、锻炼的重要性的文献堆积如山,但仍然有67%的人对此熟视无睹,放任自己处于超重或肥胖的状态。数以百计的研究已达成了一个普遍共识——金钱买不到幸福,但仍然有55%的成年人妄想用金钱买到幸福,并因此负债累累。这些行为和逻辑又有什么关系呢?
随着自尊心消退、“自我”的套索越收越紧,我们的整个决策体系都沦陷了。理性的思考退化成了跟着感觉走。我们的反应往往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开枪再提问。我们被困在一个不断做出错误决定的无限循环中,并且在做出错误决定之后又不得不费力证明之前的行为是正确的,而压根儿不去考虑后果。我们被迫吃下自己并不想吃的食物,因为这是自己点的;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诗意地概括了这种思维方式的愚蠢:“坚持愚蠢的一致性,是渺小心灵中的妖怪。”
承认失败、乖乖认输也许并不容易,但继续往无望的“事业”“项目”中投入资源肯定无法让我们获得任何收益。我们需要立即止损,并将我们的精力用到更有用的地方去。但“自我”迫使我们继续坚持错误的或有害的想法和行为,即便这样的想法和行为给我们带来了伤害。“损失规避”指的是我们的“自我”侧重于避免损失,而不是获得收益。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不能忍受失败,还因为我们无法忍受失败的可能,无法承认自己失败了。
沉没成本误区
为什么理性的人有时会做出不理性的决定呢?为什么我们愿意花钱去填无底洞呢?正如任何一位股票交易大师都认可的一个道理:一旦让自己的情绪左右自己的交易决策,我们就会开始赔钱。当投资者受到蒙蔽,无视经验证据而盲目地想要尽可能多地挽回损失时,可以说,他们一定会蒙受损失。如此炒股是一回事,而如此处理生活中的事,就是另一回事了。
一旦在某件事上投入了时间、金钱或精力——无论是暴跌的股票、注定失败的恋情,还是没有前途的工作,我们就很可能会固执地坚持下去,不撞南墙不回头。如果我们投资了一项压根儿无法盈利的项目,我们就很容易陷入“沉没成本误区”:我现在不能退出。如果我现在放弃,我已经投进去的钱就会打水漂!
当我们缺乏自尊心时,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担心:每当有什么好事发生在我们身上,就一定有坏事接踵而至。当幸运之神出乎意料地向我们展露微笑时,我们会感到很不自在,因为我们觉得自己毫无价值。为了缓解这种紧张情绪,我们甚至可能会蓄意破坏自己的成功,让自己的预言成为现实:看,这个世界就和我预料中的一模一样。无论这样的想法是多么有害、多么失真,只要这些想法变成了现实,它们就能给我们带来安全感——只要我想的是对的就行了,管它会不会要了我的命。
现实不会改变
所有脱离现实的道路,都将通向苦难之地。逃避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它只是将不可避免的崩溃进行了慢动作分解。
科技会让人上瘾,它不仅在情感上引诱我们,还会影响我们的生理健康。不可避免的多线任务处理会导致过度刺激,并“产生多巴胺成瘾反馈回路,形成一种奖励大脑失焦的高效机制,导致大脑不断寻求外部刺激”。这些不利影响将导致我们的情绪处理能力下降,注意力无法集中,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和焦虑的状态,决策能力也会受损。
意义=快乐
如果试图避免适当的挑战所带来的痛苦,那么我们实质上就是在逃避生活。我们并不是在最大限度地减少痛苦,最大限度地享受快乐,而是在最大限度地受罪,并过着毫无成就感的生活。
你的工作并不真实,没有任何意义,因此不能给你带来快乐。有意义,才有快乐。
我们越积极地投入生活、越努力地追求有意义的目标,我们就越快乐,越能得到真正的满足。我们真的想过肤浅的、舒适的、缺乏意义的生活吗?无论我们付出多少努力,如果缺乏明确的目标,我们的满足感就会烟消云散。仅仅追求过得舒适,每天致力于消遣和娱乐是不够的。灵魂会啃噬我们,让我们去做更多的事情,成为更有用的人。毫无疑问,以自我为导向的目标——把金钱、权力和名誉作为人生目标,和追求娱乐消遣一样,会让我们迅速地、彻底地脱离现实。维克多·弗兰克将这种现象描述为“追寻意义的无声呼唤”,而弗洛伊德则写道:“人们采用的衡量标准往往是错误的——他们以为自己必须追求权力、成功和财富,并羡慕别人所拥有的权力、成功和财富,却低估了生活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追求舒适=痛苦
试图逃避生活的徒劳尝试,不仅剥夺了我们的快乐,也把我们推向了各种心理疾病的深渊。因为在试图绕过痛苦的过程中,我们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影响。
没有工作的人更容易患上心理疾病以及其他压力引发的生理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和中风,这点并不值得惊讶。不工作还会缩短人的预期寿命。事实上,即便是有工作的人,也会因无聊而死——真正意义上的死亡。在英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让7 500名年龄在35~55岁的伦敦公务员填写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询问他们在过去一个月中是否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厌倦。研究人员随后继续跟进,调查约10年后有多少问卷调查对象死亡。研究发现,那些说自己感到非常无聊的公务员,死于与心脏相关疾病的概率是那些说自己“不觉得无聊”的公务员的2.5倍
我们的灵魂一心想要反抗疏忽和冷漠,而我们的身体会忠实地体现灵魂的意志,不断带来新的不适和疾病——既包括情绪问题,也包括生理问题。这是在提醒自己:我们并不是白白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灵魂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都被注入了自己的精神DNA(脱氧核糖核酸)。它渴望脱颖而出,渴望通过释放其独特的火花来点亮创造力。
拥有潜能和实现潜能之间的差距越大,人们似乎就越感到难过。与此类似,人们没能发挥自己潜能的程度越深,所造成的浪费就越大,人们就越感到沮丧和羞耻。
现实无法逃避
我们每个人都站在一个永无止境的成就阶梯上,这个阶梯的起点在哪儿其实并不重要。也许我们能够轻松地攀登上去,但由于很容易满足,我们这一生只是随心所欲、懒懒散散地攀爬了几级阶梯。只有通过观察努力与能力之间的关系,我们才能确定自己是否取得了真正的进步,是否有强烈的自尊心,以及心理是否健康。马斯洛简明扼要地总结了这一点:“如果你想让自己成为的那个人,比不上你能够成为的那个人,那么你很可能会闷闷不乐、愤愤不平地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
快乐的真正意义,活出意义的快乐
过上有意义的生活,不仅可以带来快乐,促进我们的心理健康、精神健康和身体健康,而且可以减少我们的痛苦。这并不是说,在这样的生活中我们就不会遭遇艰难困苦,或者那些正在忍受不幸或创伤的人都是咎由自取。
研究表明,人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满意度无关,但人的主观感受与生活满意度有关。而主观感受直接反映了人们做出的选择,而不是生活条件如何。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点:“一旦我们意识到生活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它,那么,外部环境只能为人的幸福贡献10%这一结果也就不那么让人惊讶了。”
环顾四周,我们会注意到,有一些人无论身处多么顺利的环境中,都是闷闷不乐、愤愤不平的;而有一些人虽然忍受着难以想象的磨难,却能怀着一种发自内心的、不可动摇的欣赏和喜悦之情,快乐地度过一生。比所走的路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这一路上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自我”很容易欺骗我们,让我们误以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有多么关键、多么重要。然而,并不是我们面临的挑战——而是我们如何面对挑战决定了人生经历的真正性质。而如何面对挑战,完全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内。
接受的各个层面
如果拒绝接受关于自己和生活的事实和真相,我们就会被迫扭曲周围的世界,使之与那种我们更喜欢的、不那么痛苦的“现实”相匹配。因此,想要接受现实,就必须接受自己,而为了完全接受自己,我们需要与过去休战讲和,为未来做好打算。
真相是不会被现实冒犯或颠覆的。你以为你的自我形象需要小心保护,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我们完全接受自己,就无须投射一个自我形象。我们没有什么可保护的,也没有什么可隐瞒的。我们将变得更加真实,彻底的真实。
一旦你完全接受了你自己或你人生中的某一方面,你就不会再逃避它了。你不在乎谁会知道这一点,谁又会发现这一点,你当然更不会让它阻挡你前进的脚步。不妨想象一种全然接受自我的新生活——没有任何面具,没有任何把戏,没有任何伪装。当你不再躲避你自己的时候,你的虚假身份就会消失,因为它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让你看不到你自己。这时候,你的恐惧消失了。因为你将真实的自我暴露出来,让自己或他人知晓,对你来说原本一直是一种威胁,但现在这种威胁已经不复存在了。你自由了,因为你再也不会为自己感到羞耻了。而在获得这样的自由之后,你也不会再轻易动怒了。
接受不等于认可
接受并不意味着不采取任何行动,放任自己做一个受害者。相反,接受是成长之路。如果想从A点来到B点,那么我首先要承认现在我在A点。如果我选择逃避,不敢正视我是谁,我在哪儿,那么我就永远无法前进。接受不是让自己陷入被动,而是一个使自己改变的起点,因为我们无法在拒绝接受事实的情况下成长。看似矛盾的变化定律指出:“改变发生在一个人成为他自己的时候,而不会发生在他试图成为他所不是的那种人的时候……一个人必须首先充分感受、了解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才能认识到他有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且看到所有摆在自己面前的选择。
广阔的视角将自然而然地赋予我们一种能力,让我们可以将创伤放在一个有意义的大背景之下看待和剖析,直至过去的创伤与我们的身份融为一体,最终成为一段定义我们自身的人生经历。
要想放下过去,继续美好的生活,我们必须勇敢地面对自己。如果想要去爱,去接受自己看到的一切,我们就必须直面过去。
请接受我的道歉
大多数人心里的怒气,来源于我们不愿处理别人对我们做过的事情(产生愤怒),或者不愿面对我们自己做过的事情(产生内疚或羞耻,即内化的愤怒)。也就是说,我们不愿面对痛苦。除非现在采取负责任的行动,或者“纠正我们的错误”,否则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自尊心在不断地丢失。
首先要原谅自己
你有没有注意到,当你生自己气的时候,你更容易撞到东西或者把东西打翻?你其实是在通过这样的行为无意识地报复自己,因为你做出了让自己后悔不已的决定。内疚是一种消极的力量,它会把我们压垮,使我们在无意识中做出一些伤害自己的事情。
我们必须原谅自己,原谅我们对他人和自己造成的伤害。承担责任不是为了变得完美。当我们发现自己犯了错误之后,就应该主动承担责任,并想方设法改正错误。原谅自己的能力,而非自我鞭笞的能力,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让我们得以恢复自控力,并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
纠正自己的错误
宽恕和道歉都能给我们带来一种情感自由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这样做之后会感觉很棒。我们向别人道歉,也宽恕别人。只有当我们拥有自由时,我们才能给予,而仅仅是这一行为就能让我们更加独立,并增强我们的情感免疫力。然而,在我们试图宽恕自己之前,必须小心行事。当我们明显地伤害了他人的尊严,辜负了他人的信任,侵犯了他人的权利时,想要宽恕自己的所作所为,就必须让人际关系(无论是私人关系还是工作关系)恢复到一种平衡状态。只有达到平衡状态,我们才能找到正义,而只有找到正义,我们才能获得宽恕。
事实上,相关研究已经证实,在花时间思索一番自己终将死去这个问题之后,大多数人会变得更慷慨,也更愿意宽恕别人。因此,你要抓住这样的机会,与那些你没有公正对待的人讲和。不一定非得是什么悲伤的场合才能奏效。任何人生中的重大事件——无论是出生还是死亡,结婚还是离婚,都将给人带来全新的视角。在生命中这些重要的时刻,我们的价值观和优先考虑的事项会得到重新调整,这就为打开沟通的大门提供了机会。任何行动——一个电话、一张卡片、一件礼物或其他任何东西,都能给你一个沟通的好机会,并为解决问题铺平道路。
你为何而活
如果我们的生活没有目标,我们就没有了信任之锚。
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有一个特定的、独一无二的目的。为了获得最高层次的满足,我们必须朝着灵魂渴望得到的东西前进。
马斯洛将其解释为自我超越,即超越自我。但我们常常把自己的选择局限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并没有充分认识超出我们舒适区域的无限可能性。
为了让自己重新充满活力,我们需要拓展思维。说“我讨厌我的生活”,并不能让我们大踏步前进。这甚至都不是一个问题,而只是一个让我们更加满足于现状的陈述。我们必须敞开心扉,面对各种可能性,问问自己:“我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下面的几个问题,能将“自我”从等式中排除,并帮助我们进一步理清思路。当你问自己这些问题时,不妨想想:什么样的答案能匹配其中的大多数问题,甚至能匹配所有问题?
(1)如果你知道自己不会失败,你会做什么?
(2)如果你自己身上的所有问题都不存在了,你会做什么?
(3)如果你手头有足够的钱,你会做什么?
(4)如果没人知道你在做什么/所有人都知道你在做什么,你会做什么?
检查你的动机。我们为什么想要这些东西呢?对此我们必须诚实一些。很多人感到痛苦,因为他们设定的人生目标是建立在别人的期望之上的。他们有充分的理由去做他们所做的事情,但唯独少了一个理由——他们认为,这件事对自己的成长很重要,也对创造一个他们真正想要的未来很重要。
以一种与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和灵魂迸发的激情相矛盾的方式生活,会让我们精疲力竭,因为它在我们内心制造了分裂。没有一个理智的父母会考虑卖掉自己的孩子——无论对方给多少钱。但就是这些死也不卖孩子的父母,可能很少花时间陪伴他们的孩子。如果把X视为最重要的事物,我们却把时间、精力和努力花在目标Y上,那么这势必会引发一场内心的激烈冲突。同样重要的是,我们的各项目标不仅要符合我们的价值观,还应彼此相容。
我们现在是什么样的人?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两者的差距带来了不稳定和不安宁——而这正是滋生愤怒的土壤。其中涉及三个相互关联的原因:
第一,我们是否能够负责地生活和履行义务——是否能与我们的灵魂而不是“自我”保持一致,这决定了我们会形成什么样的视角,也决定了我们的整个世界观,因为“自我”基于我们的局限性,会形成错误或不健康的信念和价值观来保护我们。
第二,当自尊心较强时,我们会主动完善人际关系,积极进行人际互动。我们不会感情用事,能轻松地原谅别人,向别人道歉。我们能看到别人的观点。我们不容易生气、发火或觉得自己受到了冒犯,也不太会随便嫉妒别人。我们能够产生同理心,看到他人的优点,并做出善意的判断。当然,我们也不需要去证明自己永远是对的。
第三,我们对自己和自己的生活越感到沮丧,就越容易对别人不满。事实上,那些一事无成的人,似乎往往正是在遇到交通堵塞时表现得最不耐烦的人。
直播时间:5月1日周日晚上8点
主题:零经验的人要怎么转行?
直播地址:视频号 读书方法 ,另一个视频号: 生活黑客 做为备用。
100天行动读者反馈
现有付费课程
①
②
关于warfalcon公众号
①目前有2000+篇自我成长相关实用类文章
②4年进入有道云笔记最有价值公号top10
③6年占据印象笔记收藏服务总榜top1
④知乎同名,回答被100万+人收藏
文章搜索传送门
↓↓↓
加入一百天行动
↓↓↓
如果你想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内容,将我们「设为星标」吧,在阅读文章时,也别忘了随手点「在看」,星标+在看,就可以增加你成为warfalcon常读用户的几率了:)
点击公众号「warfalcon」,按照以下操作就可以设置为「星标」啦~
喜欢记得点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