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5C模型之创新素养(精华版)
5C模型之创新素养(精华版)
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之三:
创新素养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被普遍认为是21世纪人才发展的关键特征,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素养刻不容缓。一个具有创新素养的个体,能够利用相关信息、资源等,产生新颖且有价值的观点、方案、产品等成果。该素养包括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三个要素。
1.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指个体具有好奇心、开放心态、勇于挑战和冒险、独立自信等特质,即与创造性相关的非智力因素。创新人格对创新主体进行创新活动具有重要的驱动和调控作用。创新人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通常可以预测一个人在相关领域所能取得的创造性成就。
与创新人格相关的重要行为表现举例如下:
(1)好奇: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对事物运行机制有浓厚的认识兴趣;
(2)开放:具有开放心态,愿意接纳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视野;
(3)冒险:敢于冒险,能容忍不确定性;
(4)挑战:勇于挑战,坚持不懈,面对批评、挫折有韧性;
(5)独立:对事情有自己的观点,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独立性;
(6)自信:对自身的创造性有信心,进取心强;
(7)内驱:在活动中受内在动机的驱动。
2.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人类的最高级认知活动,它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探索性、求异性、综合性为特征的心智活动。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形式,特别是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和重组思维高度结合的结果。高品质创新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等特点。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的心智基础和能力基础,它可以不断地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开辟实践活动的新领域。
与创新思维相关的重要行为表现举例如下:
(1)发散思维是指能够沿着不同的方向进行思考,从多个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2)辐合思维是指能根据一定的目的,将多种思路和各种信息梳理聚焦,进行系统分析与推理,以求得有效的解决方案;
(3)重组思维是指能根据需要,把已有的几种事物(或者其部分)进行重新整合,生成新的、具有更优功能效果的新事物。
3.创新实践
创新实践指个体参与并投入旨在产生新颖且有价值的成果的实践活动。创新实践包含澄清目标或表征问题、搜集信息或资源、付诸实践(创意产生或问题解决)等环节。众多研究表明,无论是学生群体,还是工作场景中的成年人,对创新实践的投入程度越高,最后表现出来的创造力水平就越高。有关团队层面的研究也有类似发现,一个团队整体的创新实践投入程度会显著提升这个团队的创造力水平。
与创新实践相关的重要行为表现举例如下:
(1)从多个角度对目标进行澄清和分解,或者对问题进行识别和表征;
(2)围绕目标或问题,能搜集不同来源的信息或资源;
(3)付诸行动,通过引入新的思路和方法,或者对已有解决方案进行重组,以产生创意或解决问题。
(4)选择特定主题,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形成方案、作品等各种形式的成果。
综上所述,创新素养包括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创新人格侧重于情意因素;创新思维侧重于内在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创新实践侧重于外显的行为投入。创新素养需要这三个要素的协同作用,是创新人格、思维特质和实践行为要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讨论与建议】
创新素养的培养在我国一直广受重视,本研究试图梳理一个可供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教学使用的框架,据此提出如下建议:精心设计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实践过程,是创新素养落地的重要抓手;营造创造性环境,培育学生的创新人格,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基于情境与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创新思维;强调创新素养的过程导向,创设有利于创新素养的表达输出的任务情境;兼顾创新素养培养的领域一般性和领域特殊性,设计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改革评价方式,建立有利于创新素养培养的长效机制。当然,鉴于创新机制的复杂性,为了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不论是在研究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查看全文
微信号 :守望新课程
账号:cnc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