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21年4月16-17日,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筹备发布及系列研讨会盛大召开。众多教育界大咖齐聚于此,他们的报告和演讲岂能错过?想您所想的小编将大咖们满满的“干货”分享在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的官方微信平台(中国教育创新、守望新课程),欢迎您的持续关注!如何理解项目学习?项目学习和核心素养是什么关系?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文章中,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卓玉从信念和追求方面重新定义了育人标准、教学内容,学习方式、评价方式,一起来看!作者简介:张卓玉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中考命题改革专家组副组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如何理解项目学习?项目学习的内涵是学科常态化的教学模式,是育人标准、教学内容,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四维一体的系统变革。项目学习是从学习方式切入,但切入上层的是育人标准、教学内容,下推的是评价方式。四维一体必须同时推进才能实现我们期待的、我们要做的项目学习。项目学习实际上要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结构,这种结构的核心要素互为支撑,互为因果。只有把这个结构建立起来,才能实现有生命力的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是世界教育的大趋势,有核心素养就必然有项目学习。我国国家文件、课程标准都有明确的要求和导向。今天强调的项目式学习是广义的项目学习,我们的信念追求和现在很多教育工作者正在做的工作相同或相近,比如大单元教学、STEAM教育、深度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主题学习、研究性学习、跨学科学习、理解力课程、建模式教学等,大家的大方向是一致的。下面我从信念和追求讲四个层面的问题。重新定义育人标准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一次跨时代的变革,是全世界的趋势。我通俗地概括为,从让学生有什么到学生能什么的变革,最后落到能干什么,通过能干什么检验学生有什么。“能”的内涵是:在做事中形成的做过事、想做事、能做事的素养。只有做过事了,才能想做事、能做事,这就是素养。一个人如果没有想的状态,谈不上素养,必须是想过、做过、最后能做才是素养。这种变革把育人要求落实:我们希望学生不仅仅是有什么,更多是一种心智态度、精神面貌。核心素养的重要特点是整体性。整体性表现在:学习对象的整体性,即真实问题、真实任务、真实境况;学习内容的整体性,即知识、能力、价值观的融通和应用;学习过程的整体性,即融合三维,完整地做完整的事;学习结果的整体性,即学习产品与成果,进步与发展。我个人认为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最好载体和路径是项目学习。落实核心素养就要让学生做完整的事,完整地做事,概括起来是做一件有始有终的事,也就是让学生做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是有教育意义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事。项目学习就是要学生在做事中实现知识、能力、价值观的融通与获得,通过做事来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从先学后用到做中学、用中学,是学习的一次深刻变革。过去学生是先在课堂上通过听老师的讲解学习知识,学了以后去用,现在我们的观点是做中学、用中学。重新定义学习性质学习首先是生命需求,是成长需求,做项目是满足学生的生命需求和成长需求。应试是手段,“为将来”是成长的自然结果,不是此时此刻把当下放下,而先去考虑未来。越是对当下成长负责,就越是对未来成功负责;反过来讲,牺牲未来成功的最好办法就是无视当下成长,现在我们所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立足于未来牺牲当下。所有的教育教学行为都是想着将来如何,而忘记了此时此刻的学生状态如何。项目式学习就是把学生当成人,让学生对当下负责,对此时此刻负责,这就是我们的信念和价值追求。真正的学习是让学习者能体会到学习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如果学习者在学习的时候想的是中考高考,想的是将来,那不是学习,而是训练。我们追求的项目式学习就是要让学习者在此时此刻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价值。项目式学习是把学习当作目的的,这个目的怎么体现呢?就是用项目去撬动学生的探究欲、挑战欲、成就欲。用项目的完成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成就感、尊严感。这两点非常重要,一个项目如果达不到这两个标准,那么项目就是失败的。如果单纯为了学习考试,我们认为这个项目是功利性的,还不是真正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项目。项目最终的目的是彰显学习的性质,学习自身就是目的。好的成绩源自动力为本、压力为辅的学习,而我们现在的学习本末倒置,是压力为主、动力为辅,这样的学习事倍功半。好的学习中压力应该是辅助性的,根本的动力来自学生对学习的热情。重新定义学生在项目学习观念中,学生像成人一样,有尊严追求、成就需求、幸福需求,这三个需求是人必要的需求。第二个意识是我们对学生的理解,学生像成人一样有两种潜能,一个是愿望,一个是有能力。他能解决真实问题,做出真实贡献。“贡献”这个词非常重要,什么叫贡献?就是做有益于他人和有益于社会进步的事。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都有这个能力。而不是“我”作为学生的时候只有获取,父母伺候、社会服务。什么时候奉献社会呢?等“我”大学毕业再说吧。这是极其落后的一种思想。如果教学得当,项目得当,任何学生在做项目时很快就能感受到他是一个人,他有一种尊严感,他已经为解决真实问题、为他人、为社会多多少少做了他能做的一点点事了,这一点点对他来讲是无限的光荣,他的学习不再需要动员。任何人都希望自己对他人有用,对社会有用,这是人的本性。我们在尊重和撬动学生本性的方面做得还不够,我们通常认为孩子现在什么也不要做,只要乖乖学习,将来再怎么样。但是孩子到底是一个人,他不可能暂时按捺住他的本性,将来才去满足。学生不是成人的预备役,学生的生活有着独立的价值。这个观点非常重要。我们完全不能把学生生活当作成人的准备,这是非常不人道的思想。写这句话的时候,我在想,如果学生是以成人为目的,成人之后才为社会做贡献,大学毕业后才真正感觉到人的价值。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坚决不能把学生认为是为将来的准备。基于这样的理解,项目学习的解决方案是:1.减少虚拟,增加真实,让学生直面成长需求,社会需要。2.用做事的方式给学生解决问题、贡献社会、证明自己存在价值的机会。3.还要实现这四个一体化:输入和输出一体化、学习与应用一体化、获取与贡献一体化、权利与责任一体化。学生有做学生、家长社会保障他的权利,同时也有关注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重新定义学校在项目学习观念中,学校是学生的社会,我们需要拆掉横亘在学校与社会、学校与真实生活之间的观念之墙,为学生提供完整、真实的生活课堂。社会是学校的课堂。项目学习认为,凡有知识与能力发生的地方,就可能有学习发生,就可能是项目,就可能是课堂。项目学习语境下老师的新任务包括:1.发现课程内容与真实问题、真实需求之间的关联,基于课程标准找真实问题真实需求。2.对问题、需求进行打磨提炼,转化为学习项目。3.组织、引导学生实施项目。4.评价、点拨、指导学生的项目实施过程和结果。【本文系根据张卓玉主任在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筹备发布及系列研讨会中“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学习研讨会”上的演讲整理,未经本人授权,不可转载。】点击阅读原文可观看完整视频回放(张卓玉主任演讲内容从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