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账户思想:将心理账户为我所用,将精神分裂进行到底
编者按:
12月以来,受特朗普减税政策、美联储加息和年底基金调仓等因素叠加影响,恒指走势让人担忧。指数不给力,个股也没能闲着。
比如,舜宇光学科技(2382.HK)下跌22%,12月最大单日跌幅达12%,丘钛科技(1478.HK)更是大泻36%。手机产业链遭遇滑铁卢,除此以外,还有最近热门的内房股新贵融创中国(1918.HK)也下跌了23%。要是你不小心踩中这些“地雷”,账户里的钱蹭蹭蹭的蒸发了,估计一时半会都缓不过神来。那么面对买还是卖的抉择,摇摆不定。
对此,我们请来陈达先生为大家讲解三个账户的奇葩思想、建立心理账户的意义以及如何建立心理账户。作者任职于美国某大型证券公司,热爱各种有趣的投资门路。相信大家看完以下文章,一定大有裨益。
作者/陈达
来源/陈达美股投资(雪球)
一、先离题抒发一下
我直言不讳、大言不惭、出言无状地说,哥们我最近在写一本关于投资的书。我这人一向胸大无志、才疏学浅,但有一件事还是很想去做的,这事儿叫做投资教育,或者借用一个洋概念来说,就叫做如何消灭财务文盲(improve financial literacy,或称财务识字能力)。那为啥要消灭 financial illiterate 呢?
从小来说,财务文盲败家毁业;从大来说,一个社会里财务文盲过多,对维稳不利,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很不利。
投资是一件门槛非常低的事,李大妈买完菜顺道开个户就杀入了,所以市场竞争堪比绞肉机;而投资又是一件门槛非常高的事,因为需要掌握的知识瀚若星辰 —— 财会金融经济学、统计算术管理学,法学哲学心理学,个别还喜欢看个风水搞个玄学;你搞海外投资要通外语,你搞量化算法要通机语,你搞神棍玄学要通鸟语;要是你还去钻营行业,那就更专业更细分,你要懂酿酒,你要懂探油。总之投资这行命苦。风里雨里,终生学习在等你。
虽然有一生的时间去折腾,但在杀入这片红海之前,我们至少先要脱离文盲队伍。所谓的财务识字能力——根据世行的报告(参见Financial Literacy Around the World报告)中的定义 —— 是指一个人就关于储蓄、投资、借贷等财务理财行为,能否做出知情的选择与决定(informed financial choices)。
标普全球公司曾做过一个问卷调查,向采访对象询问关于风险多样化、通胀、利息算术、复利四个方面的问题,来测定他们是否财务识字。
当然如果你有幸接到了这样的问卷调查,不要怕,这四道题其实温柔如水。
我知道如果我一脸严肃地问你这些问题,你肯定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但这个世界的现状其实不太乐观。这项抽样研究将“能够答对至少三题以上”的人定义为“财务识字”,结果发现世界各国财务识字率从13%到71%不等。平均而言,全球仅有33%的成年人”财务识字”。请见下图(顺便说一句,此图乃是数据视觉化的反面典型)。
图片来源:《标普全球财务识字率调查》
如果我不是色盲或者色弱的话,我们泱泱祖国目前的财务识字率应该是在25%至34%之间?
平均三个人里面有两个财务文盲。而这里的财务识字仅是非常低端的要求,还远达不到具有“投资能力”。可见这一切还任重道远。
单纯从经济角度而言,除了能给你带来固定或者非固定现金流的专业技能以外,投资能力大概是第二重要(对一些货币资本大于人力资本的土豪而言,或许第一重要)。
但是如此重要的能力,很不幸,我们高考不考,所以学校里也不教。所以,我们中的大多数,经济上第二重要的能力却沦为很二的能力,表现得如同文盲一般不堪。说到股票,动词一般都用“炒”,很少人会想到“权益投资”。我见过许多人,辛勤耕耘大半辈子,最后因为不识财务不识风险,一两把就梭哈了一生。
花了点笔墨抒发了一下志向,回到正题。因为要著书立说,所以在引介他山之石之外,我斗胆还奢望能搞点理论创新,戴个表啊思个想啊啥的。但在金融投资方面搞理论创新何其难也。我读商学院时有几个基友当时正在死磕金融PhD,天天为科研创新茶饭不思,而憋出的点子也时常让人忍不住要忍俊不禁。
创新难啊。关键时候还是三表给了我灵感。通过深化实践狠抓实际、群众中来群众中去,我终于搞出了达某原创的理论创新 ——“三个账户奇葩思想”,将心理账户为我所用,将精神分裂进行到底。
二、从心理账户说起
理查德·塞勒教授讲过两个例子。
(1)第一个例子:他的一个同事,自诩为天下第一理性男。该奇葩有个习惯,每年年初的时候设置一个慈善捐款的额度,比如2000美元,如果一旦有狗血事件发生,比如吃了张超速罚单,他就从这个2000美元的额度中抵扣。反正最后扣完的钱捐慈善,他横竖一年就付出这固定的2000刀。他觉得这等于买保险,遇到狗血事件心里也不会很郁闷。我也觉得这招挺高秒,准备以后抄袭一下。既做善事又买保险,一箭双雕。
(2)第二个例子,塞勒的另一个朋友,去一家店买床罩,美国的床一般分这几种尺寸:龙床(king size)、凤床(queen size),双人床(double size);而该店平时床罩价格各自分别为300美元、250美元和200美元。是日,大降价大跳楼,统统只要150。结果友人果断买了龙床床单,回家罩在了自己寒酸的双人床上,虽然尺寸上而言有小牙签搅大水缸之嫌。
我再补充几个例子。
(3)在美国有个让人悲喜交加的季节,叫做税季。每年的四月之前,在上一个年度预交税交得多的人会欢欣鼓舞,因为即将迎来一张退税支票;而预先交税交得少的人就会愁容满面,因为他们要掏钱补税。但是我们冷静下来想一下,两者交税总额其实相当,无非就是先交和后交的区别;而前者其实比后者还要亏一点,因为国税局又不给你利息。但为什么前者还要像个傻子一样乐呵呵的呢,令人费解。
(4)有时候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我会听到一个说法:XX股票我成本是个负数,所以持股心态好轻松。我听了心想:哟还有这种操作,成本为负?莫非已经持股一百年分红股利已然回本?莫非股票乃是别人赠与?不对啊白送应该是成本为零啊,成本为负数,那莫非白送股票的人外加还要白送你钱?当世活雷锋,焦裕禄会哭。当然最后一问才知道,原来成本为负的意思是本金和一部分利润已经抽离,剩下的仅仅是让多余的利润再做几次命运的翻滚。
(5)最后一个例子就是广为人知的电影票事件。假设,我们梦回电影票真的是票的年代,你提前花50块买了张电影票,结果到了电影院发现票丢了,你还会买票入场吗?你可能会痛苦地买,你也可能掉头就走,丢票这件事显然会影响你是否再买一张票的决定;但如果你没有提前买票,你跑到电影院正要掏钱,此时发现钱包里有50块钱不翼而飞,那你还会买票吗?多数人回答会买,丢钱不影响买票的决定,你不会感受到“花100块买了一张50块的票”的痛苦。当然,在这两个不同的场景里你横竖都是亏了50块钱。
这些例子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我们的认知中此一块钱跟彼一块钱,好像不是同一块钱耶。这就叫心理账户。但实际上钱类似于commodity,有同质性(homogeneity),我的一块钱可能比你的一块钱看起来要崭新一点,但购买力没有半毛钱差别。
大多数的谆谆教导是批心理账户的,认为我们投资中要杜绝心理账户,你赚来的利润里的一块钱又不比你本金里的一块钱长得要丑一点。塞勒、卡尼曼、特沃斯基这些行为金融学的大师无不对心理账户口诛笔伐,认其为人类理性的耻辱。
三、将心理账户为我所用
但是我今天童言无忌要说的是,“心理账户”这个韭菜思维,其实未必百害无利、百无一用。为求更好地达到目标,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和自己玩心眼儿。
在我们漫长的投资生涯里有一件挺重要的事情,就是获得内心的安宁(inner peace)。比如从长远一百年来看,分散化的股市指数跑赢你手里的现金基本上是100%的事。如果一百年后你的沪深300ETF没有跑赢现金,我从坟里爬出来给你直播吃翔,但为啥你没有全仓股票呢?
因为全仓股票心惊肉跳,波动虽然未必是最后兑现的风险,但是波动确实让你心神不宁。而创建心理账户可能会让你构建这种内心的宁静,心都是肉长,我们要面对自己是人不是机器的现实。
比如:上述第一个例子里理性男的慈善保险,与第四个例子里的让利润翻滚如花,这些例子都说明构建“心理账户”真的会让人心里很爽很淡然。如果不是让利润翻滚,很多人就是很难做到长期持股,因为他们不分散风险,你把他们绑成个粽子他们也不分散风险,这或许是基因决定,而集中持股所带来的波动是长期持股的大敌(比如就算你多年全仓腾讯,最近的回撤肯定仍然肉疼,肯定总想着要了结)。而通过利润翻滚,他们最终能够说服自己长期持股。
另一个创建心理账户的好处,是让你对一部分投资可能会肃然起敬、如履如临。比如,你给你娃创建一个“耶鲁大学学费账户”,投资目标是为其将来在耶鲁深造之用。那么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家长,这笔钱就算比特币涨到十万刀你也不该轻举妄动吧?
把总资产分割成一个个有着独立目标的小账户,互相掣肘互相制约,我们才能比较容易施展控制力和自制力。我目前还没有见过太多人拿着子女的“529计划账户”(美国一种针对高等教育的税务优惠账户)赌大小。
从个人理财上来讲,搞心理账户,也比较利于我们操作“基于目标的投资行为”(goals-based investing)。
比如,我们会安排说账户A 是用来应急的,账户B是用来退休的,账户C给我闺女上哈佛的,账户D是用给我孙子买房的,账户G是用来赌两把增加生活情趣的,为不同的账户设立投资(机)目标,用来确保这些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心理账户其实是我们的生存本能,古时候我们的祖先们不开点心理账户 —— “良人,此米留之过冬,彼黍汝将去村口戏赌罢!” ,他们可能就要死绝。过于用逻辑和理性去反击本能,时间久了也会身心俱疲,结果可能是什么目标都无法实现。
四、三个账户
至于我的心理账户要怎么开,我在《傲慢与偏见:指数投资的冰与火之歌》一文里有说明。懒癌犯了,达某就将其摘录如下:“虽说做投资的应该要尽量避免出现心理账户偏差(mental accounting),不过我在这里要郑重地提议,或许你可以开出以下三个账户类型:
(1)主动投资账户;
(2) 被动投资账户;
(3)退休账户。
然后我们知道对于投资,说白了你可以搞的就是三件事:
(1)资产配置;
(2) 证券选择;
(3)市场择时。
对于主动投资账户,你可以忘情地去剁手,你可以搞资产配置、可以搞择时高抛低吸、你可以不停地选股弃股也可以搞得高度集中,总之你想怎么搞就怎么搞,这是你实现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地方。
当然,我的建议还是以长期持股为主、以分散持仓为础,尽量不要all in 在某个option swing trade上或者时不时赌个财报,除非你这个账户迫不及待地想要从零开始。
对于被动投资账户,你就断了选股的念想吧,但是你可以搞资产配置和市场择时,你可以去配置基于股票或者债券或者房地产信托基金的指数基金,你也可以换入你认为估值低的指数而换出你认为估值高的指数,你可以搞全球化资产配置。说白了,这个策略相对折中而不十分激进,而我个人认为此账户与下面那个退休账户可以组成你投资财富的基石。
但是,前提是你要不仅要能够判断哪个指数高估哪个指数低估,还要预测指数在高估或者低估的情况下未来的演变(比如俄罗斯的指数就是长期被低估但就是TM长期也不大涨),这仍然很困难;好话不怕重复:择时就是非常难。
对于第三个账户退休账户,假如你不是下个礼拜五就要退休,那么你只需要管牢资产配置即可,或者说得极端一点,你可以仅投资美国市场某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指数,比如标普500指数。
因为这个账户从使命上而言就是最长期的投资,通过她你大概率可以拿到美国股市百年以来屡教不改的“通胀后” 7%的年化回报。当然也不是说投资其他市场就一定拿不到这个回报,但毕竟有数据的历史都没有美股长。
另外,建议选择法治市场(rule of law),大量研究表明法治市场长期而言比较可能跑赢非法市场。
至于资金分配,你可以自行定夺。但在这个双飞甚至三飞策略里最难的,就是你在自认为天大的发财机会近在眼前的时候,你要克制住把被动账户和退休账户里的仓位清空,而将资金投入主动账户。
相信我,会有很多很多很多很多时候你都会有几乎不可克制的冲动要做这件事,你要去all in 比特币,你要去 all in 特斯拉。在美国至少还有401K这样的账户通过税务惩罚来限制你做这件事,但是在国内,这就全凭你的自制力了。
我一般很反感做预测,不过如果你非要拿把抢顶在我的天灵盖上逼我去预测,我会说:“在这三个账户里,十有八九你的第二个或第三个账户会比较成功,而你的第一个账户结果会最惨不忍睹”。
当然,目前我的“三个账户奇葩思想”仅仅是一个框架而已,我会将其深度发展、慢慢亵玩。
「 转载请申请授权,否则一律举报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