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长股投资之道

2017-12-23 滚一个雪球 王雅媛港股圈


 编者按  

经常会遇到平台粉丝提问关于成长股和烟蒂股投资的一些问题。


我们认为不论是烟蒂股还是成长股投资,其核心都是估值。只不过在研究估值时,烟蒂股可依据的东西较多,例如:资产或过去的经营数据等等,这些大多都是已存在或已发生且可验证的静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估值可以建立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上。


相反,给成长股估值的困难在于,投资人必须对未来进行预测,这种时候你可依据的定量现成因素会相对较少。为此必须在定性的方面加以很大的弥补,要对行业的前景、竞争地位、管理层的能力等作出判断,这就涉及到你对行业和管理层风格的深度认识。


这种情况下的估值显然很难做到精确,甚至有时连大致准确也做不到。但不得不承认,投资成长股才能带来巨大的价值,因此我们请来“滚一个雪球”君来分析如何增加找到成长股的概率。

作者/滚一个雪球


成长股投资,之所以把它单独拿出来分析,在我看来,是因为其有着一定的独特性,有必要针对这些有别于其他投资类型的特点做出分析和研究。


在讨论这个话题前,我们有必要思考一个问题:何为成长股?


 1 

何为成长股?


很多投资者都不曾真正思考过这个定义,甚至认为不存在所谓的成长股之说,因此,我们也就很难得出正确的投资方法。


其实,关于价值还是成长的争议,主要来自于更高层次的认知误区,也就是关于投资和价值投资的混淆。


我们在格雷厄姆的《 聪明的投资者 》一书中可以找到他对投资的定义,而不是价值投资的定义。所以,我们可以惊奇的发现其实并没有价值投资这一定义,而只有投资和投机的定义。


我们很多投资者所说的价值投资,其实质上只是投资的引申说法。


或者说在广义上,价值投资等同于投资,而狭义上,价值投资只是投资中的一种投资类型,这样的解释不知道是否能够解除大家的疑问。


这有点类似于我们在讨论跑步、长跑和短跑之间的关系,不管长跑还是短跑,都属于跑步的范畴,但是,长跑和短跑的策略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我们也有必要来讨论和研究价值股和成长股的不同投资策略。


根据我自己的投资经历和体会,对于成长股投资我是这样定义的:


成长股投资,就是所投资的企业处于生命周期中的成长期,不以牺牲过多经营安全为前提。


通过自身竞争优势,获得一定时期的高速不可逆的增长(一般至少保持3年以上)。获得投资回报的主要方式是股价的上涨而非股息的获得


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我们着眼于的是企业本身的经营发展,而不是股价的涨幅,很多没有业绩支撑的所谓股市“黑马”和我们要谈论的成长股毫无关系。


而且和很多人的观点不同,我认为以牺牲过多经营安全所取得的成长,同样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比如:依靠大量的关联交易,或者高风险应收账款的堆积,常年经营现金流为负所取得的成长,实质上是依靠出卖自己的经营安全和不断融资来获得的短暂市场份额增长,所带来的风险无法和收益匹配,同时也是企业自身竞争力不强的体现。


增长的短期不可逆,主要是把成长股与周期股区别开来,强调成长结果的不可逆。因为也有很多人会误把某些周期股当作成长股来投资,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买在高点,或者回吐前期获得的大部分利润。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投资成长股呢?


 2 

投资成长股的原因


基于我们对证券投资回报主要来自于企业盈利增长的假设,投资利润快速增长的成长股,将有很大概率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


特别是一些维持成长期很长时间的优秀公司,往往能带给我们10倍、20倍,甚至上100倍的高额回报。


同时,和巴菲特庆幸于自己出生在美国一样,我们同样应该以自己出生在中国而感到骄傲,在整个中国都处于长期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我们可以寻找到很多非常优秀的成长股,比如:茅台、格力、伊利、腾讯等等公司。


而且,我认为投资成长股,是有一定的方法和规律可循的,并非是遥不可及,或者说完全没有章法的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方法,并长期坚持,是有可能找到这样的超级成长股的。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否认,投资成长股有很多的难点,这本身也是可以理解的。假设高收益的成长股投资是更容易掌握的方法,那么谁还愿意去做其他投资呢?


成长股投资最主要的难点在于:


(1)成长的真实性难以判断

特别是一些承担较高风险甚至做假账带来的假成长经常会误导投资者,他们的可持续性是较差的,到最后故事讲不下去就一朝回到解放前。


(2)成长股的过高估值

有一句谚语叫好货不便宜,如果市场上有一家非常不错的成长股,我们往往会发现它的估值也往往不低,有时候甚至还很高,让人望而却步。


(3)较难选择退出时点

何时退出的选择,没有会一直高速成长的公司,任何的成长股都会有一天结束高速发展期,并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那么我们基于成长判断而做出的投资就要有一个合适的退出机制,但这个时点的选择并不容易。


在我们初步搞清楚成长股投资的基本概念后,就应该开始进入如何投资成长股的关键内容了,但我认为搞清楚这些基本概念,对我们后面的具体投资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如何寻找成长股?


成长股投资领域,有两位非常重要的投资大师,一位堪称成长股投资鼻祖的菲利普费雪,一位是将成长股投资发扬光大的彼得林奇。


应该说他们基本把如何投资成长股的方法都归纳的非常完整了,作为后来者,我们可能仅仅是做出了一定的补充和扩展。


对我个人来说,是非常庆幸自己出生在他们之后的,因为我不必再费尽心思去重头归纳总结这些价值千金的宝贵思想,仅仅需要努力爬上这些巨人的肩膀而已,而证券市场却依旧在永不停步的发展。


那么,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寻找成长股:


(1)从身边生活中寻找成长股


两位大师在讲到如何找到成长股的时候,都不约而同的提到要从身边着眼,也就是从日常生活中寻找,而不是从非常复杂专业的行业里找,这看似稀疏寻常的观点里面却透露着大智慧。


首先,就是老巴的能力圈原则,我们总是去寻找自己能够看得懂的东西,那么对普通人来说,日常生活就是我们的能力圈,而不是复杂的类似芯片、半导体、核聚变这些非常专业的领域,除非你是该领域的专家。


其次,很多大牛股往往都是消费股,而这些消费股公司的产品充斥在我们的周边,我们很容易直接接触和近距离观察它们的表现,也更容易发掘到投资机会。


这也是彼得林奇在《 战胜华尔街 》中的观点,普通投资者往往能够战胜专业投资者,因为我们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更接近这些成长股公司,能够更早的发现它们。


(2)从好行业中寻找成长股


要想找到一家真正的成长股,我们往往要找到一个好行业。当整个行业都在快速发展或者良性竞争的时候,就很容易诞生一家大牛股。


在快速发展的行业,如果公司能够凭借自身的竞争力获得超越行业平均的发展速度,就能形成市场容量扩大和市场份额提升的共振式成长。


但同时也要具体分析,如果有些行业的竞争是无序的或者说是价值毁灭型的,那么即使是行业发展非常快速,里面的公司也很难赚到什么大钱,如:早期的航空业。

而在一些发展速度并不那么快的行业,也是可以诞生好的成长股,这些公司主要是依靠自身显著高于竞争对手的竞争力不断蚕食市场份额,同时提高自己的利润率水平,最终形成行业寡头。


不论是哪一种行业,我们都要把关注点落实到具体企业的竞争力分析上。也就是这个行业的竞争是需要有一定的门槛的。


这种门槛可以是专利技术、规模效应、品牌影响,也可以是渠道优势,甚至是一张价值连城的配方,具体形式可以多样化,但归根结底就是要能够使企业将优势转化为盈利。


如果一个行业在持续萎缩,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夕阳行业,是很难诞生出成长股的。


比如:曾经的胶卷行业或者现在的数码相机,但不意味着没有投资价值,不过,这和成长股投资基本搭不上边了,更多的是烟蒂型投资者的天堂


(3)从竞争者口中寻找成长股


还有一种思路就是从竞争对手的口中寻找。如果我们经常从一些公司的高管口中听到他们对某家公司的议论和评价,有时候这种评价是积极的,甚至是钦佩的,而有时候却是抱怨的,甚至是仇恨的。


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的评价,只要是所有同行业者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某一家公司身上时,往往意味着它拥有着行业内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使得所有竞争者都难以撼动它的地位,前提是这家公司没有干违法犯罪或者道德败坏的行为。


有时候这种逆向的研究方法,也可以从消费者身上得到应验,我们也会经常听到很多消费者对某个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有着各种“抱怨”,但就是无法抛弃,我们在生活中常常能遇到这样有趣的矛盾行为。


(4)从连锁经营的行业寻找成长股


通过众多的成长股分析总结,我们发现,在一些特定的领域,更容易诞生超级成长股。


比如:连锁经营行业,或者与此类似的行业,我们总会被他们令人惊讶的发展速度所震撼。


像连锁行业这样的业态,具备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强大的复制能力。在获得某一个区域的成功之后,就能迅速在更大的范围内快速复制成功,而有些公司确实也有很好的竞争力,但却不具备复制能力,就很难成为成长股


这方面的成功案例有很多,比如:曾经的沃尔玛、麦当劳、肯德基、潘多拉、苏宁电器、索菲亚等,都是依靠着连锁经营这个模式迅速发展,并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和股票投资回报。


而有些公司虽然不属于连锁经营,但也有着类似的特征,比如:原来只在某个区域开展业务,取得成功后就迅速延伸到全国甚至全球,可口可乐、福耀玻璃等就是典型例子,也同样可以获得快速的增长。


因此,我们在投资中,除了要关注企业的竞争优势之外,还需要研究这种优势是否能够简单快速的复制,这是快速增长的两大法宝。


寻找成长股的方法不止于以上我提到的几种,每个人的思路也不尽相同,我仅仅是给出了一些建议和总结。


假设我们非常幸运的找到了一些自己认为具备突出成长潜力的公司后,是否意味着万事大吉,并可以无脑大量买入呢?


我觉得在此之前,有必要让自己先冷静一下,从对未来高额盈利的无限畅想中,把思绪适当的收一收,我敢打赌这样的做法,将使你的投资回报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


在前面的内容中,我们曾经提到过成长股投资的难点,并且对此做了着重的加强,所以在采取具体投资决策时,就要有相应的策略和方法来规避一些可以避免的错误,但不是所有的,因为这本身就是做不到的。


 4 

规避错误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对一家潜在的成长股公司的历年财报进行系统详细的回顾,以给自己之前的商业前景判断寻找充分的依据,而不仅仅是毫无根据的猜想。


这和我自己的一条投资法则相吻合:对商业模式的准确判断和财务数据的持续验证双轮驱动。


其次,我们在初步判定一家成长型公司之后,需要分批次逐步建仓,并且做到适当的分散。


这里面的节奏和分散程度的把握,取决于你对该公司的熟悉掌握程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判断情况。每个人不一而足,所以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重要的是要有这两个思路来指导。


我们对一家公司的理解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往往很难做到一开始就完全了解和掌握一家公司的投资逻辑,同时,我们也要承认每个人的认知盲区,总有一些我们所不掌握的情况和变量,所以适度的分散是应该的


再次,我们在投资成长股时,需要给自己留有充分的安全边际。如果以一个高昂的价格买入,那么即使是一家非常不错的成长股,可能最后获得的回报也不会太高,同时还需要承担较大的投资风险。


不同的投资机会,我们可能给出的估值标准会有一些不同,这取决于你对这个投资机会的确定性判断。


如果是有较高把握公司能够取得预期中的成长,那么适当的提高估值标准也是可行的。


比如:沃尔玛超市,即使在70年代,以2倍于市价的价格买入并长期持有,那么后面几十年中,你依然可以获得上百倍的巨额收益,前提是你对此有充分的把握。


当然,这种标准的适当放宽也是有限度的,像曾经纳斯达克互联网泡沫时期,市场给出的上百倍甚至上千倍的估值,显然是让人无法接受的,这种情况在当下的A股市场也同样存在。


一个比较有用的指标,就是PEG指标。原则上我们只能接受小于1的公司,如果能低于0.5就更美妙了。


但关注这个指标时,也需要保持慎重,特别是原始数据的采用时,比如:增长率,就要保持一个合理的测算,一般来说至少要采用三年平均值来计算。


同时,就像我一直强调的,我们还需要对公司取得这一增速的原因进行分析,是否牺牲了过多的经营安全,经营性现金流指标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数据


另外,还需要判断一下这种增长的可持续性如何,一般来说行业空间和市场份额集中度是比较重要的思考方向。


最后,就是如何退出的问题,都说会卖的是师傅,何时退出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因为从一开始我们就是以成长股思路来进行的投资,而任何公司都终会结束自己的成长期,所以,我们需要提前思考如何在恰当的时期退出成长股投资。


 5 

何时退出成长股?


我们以两个非常著名的超级成长股可口可乐和沃尔玛为例来探讨这个问题。它们都是历史上的大牛股,在几十年的时间中获得了数百倍的投资回报,因此研究它们有着非常典型的借鉴意义。


可口可乐公司的股价,从1957年到2003年的涨幅为1051倍,年复合收益率为16%,非常惊人。


但如果我们在1998年,开始买入可口可乐公司持有到现在,那么近20年的时间里,我们的收益可能主要就是历年的分红,而股价几乎没有发生变化。


沃尔玛是另一家超级大牛股,如果从1980开始计算,到2010年这30年里,它的股价上涨了409倍,年复合收益率为22%。


但如果我们在1998年,开始持有沃尔玛公司的股票持有到现在,那么在20年的时间里,可以获得比可口可乐稍好的投资回报 —— 大概不到一倍,显然与其辉煌的历史业绩相比要逊色不少。


从这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超级成长股也有回归平凡的一天,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可能将大大拉低此前在这些超级大牛股身上获得的平均回报率。


那么,我们该何时退出成长股呢?在这里,我们有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的退出。


 战术层面的退出:是指公司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重大的变化,而仅仅是股票的价格短期快速的上涨,导致估值过高,而这种过高的估值,即使是最乐观的盈利预期也无法支撑。


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卖出,笑纳市场给出的红包,而等到股价回归合理之后重新买入。


 战略层面的退出:可能更为重要,因为这是方向性的判断,也就是说支撑公司快速成长的动力逐渐消退,再也无法重现往日的辉煌,那么此时选择卖出,也就理所当然了。


同样以可口可乐和沃尔玛为例,前者能够保持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主要依靠的是强大的品牌力。


借助全球化浪潮,将自己的产品销售到全世界,当它已经占据了世界碳酸饮料的大部分市场份额的时候,也就是它成长期结束的时候。


而沃尔玛也有类似的经历,当它凭借高效、低成本优势席卷美国,进而进军世界之后,门店数量的增长也开始放缓,同时受到电商冲击,单店增长也放缓甚至下降,那么它的成长期也就临近尾声了。


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在看到它们的增长确实下降了才开始考虑退出呢?


要知道1998年或者说2003年之后,可口可乐和沃尔玛的经营业绩仍然是在增长的,它们的扩张仍在进行,只是没有往日的迅猛,但是股价却先行见顶。


这是因为我们的股票市场往往是领先于实际经营表现的。在超级成长股结束成长期进入平稳期之前,市场的热情已经提前进入顶点。


很多对未来过于乐观的投资者,将股价推到了过高的位置,已经透支了未来数年的盈利预期,随之而来的漫长调整期也就随之而来了。


因此,我们在判断何时战略性退出成长股时,首先考虑的是企业的生命周期是否将从成长期进入成熟期,同时还要观察当时的股价是否严重透支了未来的盈利预期,最终做出卖出的判断。


在这里,我必须声明:


我们选择战略性卖出结束快速成长期的公司,并不意味着它们就再也不存在投资价值,而仅仅是从投资成长股的角度来做出的选择。


在进入成熟期后,这些表现稳定的优秀公司依然有投资价值,但采用的就不再是成长股投资方法,而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在这里就不再单独展开讨论了。


 6 

总结


回到开头,我曾经说过关于成长股投资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下面我就列举一些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


(1)成长股投资很难,只有具备高超投资能力的专业投资者才能掌握,而且认为那些成长股往往是具有很高技术门槛的公司;


(2)我们可以很快的找到一家成长股,并得出很高的确定性;


(3)投资成长股可以不用顾及估值水平的高低;


(4)只投资成长股,包括认为彼得林奇只会投资成长股;


(5)短期利润增速高的就是成长股;


(6)只听公司描述的蓝图就判定它是一只成长股;


(7)只关注公司的利润增速,而不关注公司为此付出的过高代价;


(8)买入自己判断为成长股的公司股票后就不再动态评估;


(9)遇到短期出现困境的成长股,就放弃对它的长期投资;

……


关于这些认知误区,本文已经直接或者间接的做出了相应的阐述,细心的读者应该可以找到相应的答案。


总的来说,我认为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是可以根据我们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投资能力,通过正确的方法来投资成长股的,而且拥有相比较于专业投资者的独特优势,来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



——  本文已获作者原创授权,诚挚感谢! ——

「 转载请申请授权,否则一律举报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


往期精彩回顾


常识恰恰是成功的真谛和本质

福耀玻璃(3606.HK)| 第三季报点评 

将心理账户为我所用,将精神分裂进行到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