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小平:一个小丑的胡诌

冯积克 王雅媛港股圈 2018-09-28



作者 | 冯积克

资料搜索 | allen


原本没什么名声的金融研究者吴小平,9月11日发表短博文,提出:

“私营经济不宜继续盲目扩大,一种全新形态、更加集中、更加团结、更加规模化的公私混合制经济,将呈现越来越大的比重”,“中国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的任务,应逐渐离场”。

吴论一出,舆论哗然。


图片来源:今日头条


就吴小平的全文看,逻辑混乱,行文简陋,当然也谈不上什么严谨论证,其判断的水准有待商榷。


但令人深思的是,就是这么一段粗鄙的言论,竟然掀动群情激愤,可见围绕民营经济的焦虑感是全社会都有切身体会,这才是真问题。


数据显示,上证50公司实现净利润0.9万亿元,占沪市整体利润的56%,占A股总利润的46%,其中,工商银行(1398.HK)以1,604.42亿元的净利润冠绝A股,平均日赚8.86亿元。


要知道,上证50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大国企,换言之,近一半的钱都被这么几十家大国企赚走了。


现在大家都能切实地感受到国进民退,而且有愈加明显的趋势。难道国家真的要致私营经济于死地?


我看这绝不是国家的原本意志。近年来三次的国进民退都是形势倒逼的,国家有点哑子吃黄莲,有苦自己知的感觉。


一、08年~15年自救倒逼的国进民退


当年,邓小平同志推动中国实施伟大的改革开放,其实就是从打破公有经济体制,允许私营(民营)经济发展开始的。


初期,我们搭上了全球制造业向亚洲转移这趟快车,当时开工厂无疑是最吃香。外资和民营这些私营经济体制下的制造业企业,凭借市场化运作以及效率优势,加上中国的优惠政策和人口红利,发展迅猛,推动中国经济步入快速增长通道。


中国也逐渐形成以出口为导向的加工制造业发展模式,赢得“世界工厂”的称号。


图片来源:网络;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然而,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一切都变了,外部需求急剧萎缩,出口工厂订单锐减。


根据当年的全国进出口总值数据:10月增速开始放缓;11月同比下降9%;12月同比下降11.1%,经济增速在第四季度也下降了4个百分点。


寒冬下,倒闭的出口工厂一家连着一家,造成高达4千万的失业人口,严重冲击政局和社会稳定,中国经济随之步入至暗时刻。


因此,中央必须救经济,但怎么救?


在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中,出口明显已经失速。消费这架马车也不容乐观,当时中国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月均才1,149元,仅为美国的十八分之一,在世界的排名和一堆贫穷国家相当,这样的消费能力自然无法撑起整个国家经济。


中国不得不依靠最后一架马车 —— 投资,而投资的三大类别(制造业、基建和房地产)中,制造业本身就处在泥潭中,难有人愿意涉足,实际上就只能依靠基建和房地产了,中国于是制定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80%的直接或间接投向了基建项目。


图片来源:国家发改委网站,4万亿计划


基建项目投资金额庞大,动则成百上千亿,而回收期慢,现金流情况甚至都比不上制造业,加上通常属于公共服务领域,又不能完全放开以市场化手段运营,否则等于逼公众接受比现在贵好几倍的高铁票,容易遭致反对。这样的项目,民企未必看得上,也未必够钱投。


权衡利弊,最后唯有地方政府和国企亲自落场,变成了基建最大的投资主体。


但要它们做如此巨大的投资,国家在融资方面当然要给予一定的便利和优惠。另外,地方政府和国企有国家信用背书,资金方也愿意贷给它们。于是,各路资金就源源不断地流入政府平台和国企。


不过,这样也造成了政府沉重的债务,数据显示,政府部门杠杆率由由08年40%一路飙升到15年的接近60%。


图片来源:wind


要偿还这些债务,除了靠常规的税收,就是卖地。各种阴谋阳谋下,地价、房价被不断炒高,催生了房地产的大繁荣。房价越涨,开发商就会购入更多土地建房,土地紧俏,地价也上涨,于是政府源源不断地卖地获利,用以还清基建欠下的债务。


至此,基建和地产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的发动机,吸引着全社会的资金。同时,由于地产持续的造富效应而成为全社会焦点,坊间戏言,中国已经由“世界工厂”变成了“世界工地”。


图片来源:网络,中国基建


相反,民企扎堆的制造业却因为持续不断的美国金融危机、欧债危机显露疲态,加上房价不断上涨下助推国内劳动力、土地等各类经济成本的上升,不少外资工厂撤离中国,民企工厂倒闭,不断有报道称东莞、苏州等制造业基地有数以千计的工厂倒闭。曾经光环无数的制造业和民企,落下神坛,某程度上已变成资本的“弃儿”,难以获得融资。


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这就形成了08年~15年的国进民退现象,回头看,这不过是外部冲击下中国实施的自救措施。这个措施当然不是完美的,甚至开了个坏头---靠“大水漫灌”刺激经济,抬高了地方政府的债务杠杆,为后来的供给侧改革和进一步的国进民退埋下隐患。


但无可否认,在当时环境下,这个措施帮助中国成功抵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有效抵消制造业下滑造成的损伤,保持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二、15年~17年去杠杆倒逼的国进民退


2015年开启的第二轮国进民退,在2009年的经济刺激政策,以及2012-2013年的那一轮金融自由化中,已经买下祸根。


图片来源:wind;M2同比


根据表观货币发行量(M2)的同比增速来看,在2009年和2012年分别出现小高峰,对应的是宽松的货币环境。


图片来源:wind


而根据企业杠杆率的数据来看,分别在货币大量发行的2009和2012年的转年,即2010和2013年,企业的杠杆率接连上了一个台阶。说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的4万亿救市资金投入之后,企业加杠杆效应非常明显。

 

根据前面的分析,2008年之后的经济主要表现为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模式,而基建成为经济增长的领头羊。铁路、高速公路、城市基础设施、地铁、通信、网络……这一些列的领域发展,带动钢铁、金属、建材、化工等重工业的发展。

 

要知道,重化工业对经济周期的反应,向来具有滞后性。当基建已经减速的时候,煤铁工业却不能及时收缩。这一轮对基建的拉动,使得许多民间资金纷纷加入煤铁工业,一时间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


数据来源:wind;南华工业品指数(2009~2018)


可见,随着2009年基建利好的拉动,南华工业品指数出现了明显的上涨。但随后2010年开始,直到2015年下半年之前,工业品平均的价格持续下降,这也在一定侧面反映了工业品(即煤炭、钢铁、金属、化工等)供大于求的状况。且市场机制无法使其纠正,长期以来,行业面临全棉亏损,效率低下。

 

此外,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以及伴随着金融自由化过程,一系列金融创新产品被设计出来,如P2P,以及长久以来的民间借贷披上科技和App外衣而催生的现金贷、消费贷,等等。还有新近大热到终归沉寂的数字货币。在信用宽松的周期下,鼓励创新,最终造成一系列金融乱象。


而伴随着经济乱象的,是社会问题丛生。重工业的狂飙,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当2015年冬季,毒雾持久地笼罩着华北大地的时候,这种货币宽松的背景下靠基建拉动经济的模式终于走到难以为继的天地。


随之我们迎来了三大政策:

去杠杆;

供给侧改革;

环保限产。


图片来源:网络


这三大政策,一做就是三年。


当然,这三年是经济增速放缓的三年,是资金面全面收紧的三年,也是中国人民思考“路在何方”的三年。随着每一年经济数据的发布、上市公司业绩的披露,我们看到,那些行业龙头的企业,仍然维持盈利、甚至有所增长,而那些小型的、高污染的、代表落后产能的公司,则生产萎缩、甚至关门出局。

 

之前靠举债加杠杆兴风作浪的企业、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技术水平低劣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纷纷陷入了困境。而存活下来的,一定是低负债的、环境友好的、技术水平高的,也就是说能够适应更高水平发展的企业。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国进民退。但实际上,这一轮大浪淘沙,也有不少民营企业脱颖而出:华为、比亚迪、格力、美的……还有那一大群互联网科技公司。


三、18年贸易战倒逼的国进民退


进入2018年,数数手指,所谓的国进民退也经历了长达10年之久,正当民企们以为苦日子正慢慢过去之时,却出现各类民企加速倒闭的消息,相反,国企却鲜有倒闭,国进民退的剧情,再一次以加速姿态上演。


图片来源:网络


不过我认为,今年民企的退潮不是吴小平先生所说的中国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的任务,应逐渐退场了。


事实上,私营经济也不是协助公有经济发展,而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发源地。”


图片来源:人民网


真正的原因是国家在目前国际和国内环境下进行的一次战略选择,目的是要更好地发展自己,应对国内外挑战。


今年初,远在大洋彼岸的特朗普发动了贸易战,并利用自己在芯片领域的优势首先拿中兴(0763.HK)开刀,一度要致中兴于死地。


明眼人都看得出,特朗普就是赤裸裸遏制中国的崛起,不允许我们挑战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精准地打击《中国制造2025》。


中兴事件也惊醒很多国人,我们国家虽然号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高科技方面的短板仍然很明显。面对美国佬咄咄逼人的态势,中国应该何去何从?


认怂,中国梦可能就此歇菜了;不计后果地和美国佬干一架,咱自己有会损伤不少,不见得是好策略。这个时候,不能自乱阵脚,应该坚持走自己的路,一面要抵挡美国的进攻,一面更要加快发展自己的高科技产业,在核心领域掌握主动权。


这样艰巨的任务,能够完全依靠市场经济和民企吗?


回头看看这些年在市场经济下出了什么。


2015年,A股超级牛,但是最后就催生了一堆拼命加杠杆不要命的,还有一堆妖精和害人精。


图片来源:老虎证券;A股月K线图,2015年高点之后,持续下行


给大家做自由创新创业,最后净是整出一大堆吃喝玩乐的APP,全民玩网游、全民追“娘炮”等等,真是娱乐至死,还没算堆积如山的共享单车、吞噬了大量家庭的P2P。


这些消耗了无数资源的东西,对国运真的帮助很大吗?能够抵御美国的冲击吗?而那些真正关乎国运的领域,真正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地方,如基础科学研究、高科技研发等,民企们又会不会去投呢?


要知道,民企的目标是盈利,是赚钱,甚至是赚快钱。如果不赚钱,做企业干嘛?2008之前的30年,中国人通过勤劳的双手,做没有技术含量的简单制造业,积累了第一笔财富,沿海省份和资源省份诞生了第一批富裕人口。


但是,资本的本性告诉人们,如果当下正在进行的生意不再赚钱,资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去寻找下一个赚钱的机会,而不是把资本用于技术研发、科技革命。


这也就是为什么2015年之前那几年金融宽松之下,央行的浩浩之水再也无法流向制造业,而去了房地产、P2P、高利贷、消费贷、现金贷这种领域。


假设我有1个亿,放高利贷一年赚3,000万,做制造业一年赚1,000万,搞技术研发要全部投入还不一定有成果;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做?更何况这1个亿是我每天起早贪黑、担惊受怕、冒着坐牢的危险、背着企业家原罪,才赚到的。


实在没有赚钱的机会,民间资本宁可去捐钱,去做慈善,去积累所谓的“福报”,也不大会去做科研、搞产业结构升级。所以,在中国的环境下,投资关乎国运的高科技领域这个事,必须由政府主导来完成。


读者肯定会问,我们不是还有华为、有比亚迪、有“掌握核心科技”的董小姐了吗?但我想说的是,中国多如牛毛的民间企业,只出了这几个有眼光、有情怀、有担当的企业家,这完全是小概率事件。


须知历史上,后发现代化国家中,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在世界制造业大舞台上有一席之地的,不过德国和日本而已。而当我们反观历史,会发现德国和日本的战后反超,都不是通过放任市场竞争,而是采用类似战时集中动员的“举国体制”,加上战前工业发展的技术和人才的积累,才实现的。


图片来源:网络;日本“新干线”


轻工业,当然是民企更占优势,手机制造、电子设备生产、汽车制造、以及生活日用品等,这些领域,我们已经形成了明显的优势,而且养成了一大批具有实力的民营企业。


但重工业,钢铁、煤炭、冶金、军工国防,还有那些关乎国运的高科技领域,如集成电路,这些领域,放眼望去全世界,也没有几个国家是全部任由民企来承担的,政府不是参股、控股,就是直接管理。


所以,与其说2018年再一次国进民退,倒不如说是国企和民企在各自的领域上精细分工吧。


要知道,第一生产力是科学技术,不是短视频、不是App、不是共享、也不是那一系列的打车租房叫外卖和送快递的平台。如果不能集中力量尽快在高科技领域形成突破,被美国吊打的日子还多着呢,大家又有否做好被吊打的准备了呢?


四、结语


数据是实的,经过了近十年的倒逼改革,部分行业是存在国进民退的现象,但是理由绝不是吴小平提出,中国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的任务,这样令人错愕的观点。


经济的本质,就是人心。人心所向,浩浩荡荡。在中美贸易战的关键时刻,放出这种言论,误导人心,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伤害。


收市后,人民日报发文称:

自媒体的一篇文章,引起网上一片哗然。荒谬逻辑推导出的结论、自以为是的奇葩论调,在当前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的大背景下,尤应引起高度警惕。


其核心错误,是试图否定和动摇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把当今世界和平合作、开放融通、变革创新时代潮流中各类企业谋求发展的美好愿望,与其自定义的所谓“国家意志”对立起来,并试图通过“更加集中”和“更加规模化”的“一大二公”的经济形态所取代。


这无疑是逆改革开放潮流而动、企图开历史倒车的危险想法。

人民日报,这次我撑你了。





【 广告 】

接下来两个月,一大批公司涌到香港、美国去上市。比如说美团、海底捞、QQ音乐、蔚来汽车、趣头条、1药网···美港股打新成了股民的心头好,我自己也打算小资金操作几只。


安利大家一个打新工具,我对比了几家券商,觉得老虎证券是个不错的选择,是唯一的一家同时支持美股和港股打新的券商,其他家只能打新港股,之前打新过搜狗、爱奇艺、B站、华米、虎牙等数十只不错的标的。而且交易佣金比其他券商要低,港股只收万2.9,港股打新还支持杠杆,最高能到10倍。


关键是这次打新美团或者海底捞还能免除100块钱的申购费,大家可以识别下图中的二维码开户就能享受免100块申购费的待遇,海底捞今天开始申购,想打新海底捞的现在就可以行动了!!




REVIEW

往期回顾


马云又一次告别,阿里再一次出发

刘强东的绝对权力,中国CDR的危险未来

熊市还有一种死法 —— 杠杆定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