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医药还值得关注吗?

乘风 丫丫港股圈 2021-10-13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围绕中医所展开的争议也在不断放大。

网上有非常多的中医黑,大多都是接触过一些现代医学的人。在学习了现代医学的体系以后,越发觉得中医经不起推敲。因为相信科学以后,中医理论这种类似哲学的体系,实在难以说服他们,觉得中医的有效性具备了一定的运气成分,没有科学依据。

而相比现代医学,跟随时代发展,有非常多先进的设备可以检查病源,对症处理。他们觉得如果古代的名医有核磁共振,有显微镜,有心电图等装备,可能中医体系早就消亡了。

再说中药,他们觉得中药很多都是安慰剂,至少需要通过双盲实验才能让他们信服。而不是在说明书上,连不良反应和禁忌都是“尚不明确”。


有很多的中医黑,当然也有很多的中医粉。中医粉大多是因为自己或者自己见证过一些西医都束手无策的顽疾通过中医治愈,变成了中医一生推。

随着科学进步和人们思维观念的不断更新,中医是否科学,中医究竟是否有效受到了严重的质疑。而在与现代医学的体系冲突下,中医如何在现代医学的科学体系下发展,也成为了当下的一个大难题。

中医是否科学?

中医中药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

整个体系在中国的大地上已经运用了几千年的历史,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证实了中国的中医中药无论是在治病上、在防病上,还是在养生上,都是确凿有效可行的。在西医未传入中国之前,祖祖辈辈都用中医中药来治疗疾病,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但如果以现代医学来看中医理论,有点过于玄乎。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医被诟病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拿不出证据,例如热气,寒气,湿气虽说身体有所反应,但是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而现代医学针对的是病原体,能通过检测实实在在观测到,有病菌还是病毒还是哪里有损伤有异常。

中医的劣势在于理论的模糊性,和复杂性,难以继承和掌握,不同医师的疗效差异较大。很大程度在于经验的传承。就像做中国菜一样,火候大小,调料多少,翻炒程度都由自己把控。因此在“标准化”面前,往往很难证实疗效。

但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也有它优异的地方。相比于现代医学把人体各个部位的问题分开来看,中医则有一个整体的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组织、器官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决定了机体的整体统一性。而人与自然也存在统一性,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自然界的变化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则相应地产生反应。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

现代医学有很多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情况,并且只看自己所属的部分。比如你咳嗽,去呼吸内科看医生,你说好像有点支气管炎,吹气+抽血安排。你说肺不太舒服,肺部CT安排。你说有点胸闷,心电图安排。你说喉咙不舒服,医生可能会回答你,“咽喉不归我管,归耳鼻喉科管。”

但中医大多会基于你现在整个身体的状态才给出相应的综合治疗方案。

头疼的是,也正因此,中医又遇到走向现代化的另一个瓶颈——如何将中医对病人治疗有效的个案,经过现代循证医学的研究模式,转化为对具有该疾病的群体都有效的、具有共性的方案。因为每个人的整体身体状况都不一样,这次的药方对这个人效果显著,但对另外的人药方可能又需要经过一些调整才能完全展现效果,就是所谓的一人一方或者一时一方。所以要通过双盲或者通过其他的一些试验都有点困难。

那中医就不科学了吗?

我觉得目前来说无法判定,至少从效果上来说,确实有它的神奇之处,尤其是从疫情中的表现。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规模蔓延下,中药率先给出了治疗和防治方案,由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来看,可用到的中成药有: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防风通圣丸(颗粒)、苏合香丸和安宫牛黄丸;用到的中药注射剂有:喜炎平注射剂、血必净注射剂、参附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中药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去年疫情期间,全国各地都有中医支援湖北,战斗在第一线。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医院和天津、江苏、河南、湖南、陕西等地中医医院的医务人员组成国家中医医疗队支援湖北,入驻武汉金银潭医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接管江夏方舱医院、支援雷神山医院。这些支援者里,许多医务人员曾参与抗击非典。

武汉大约共有19家方舱医院,其中江夏方舱是武汉首个以中医院运转模式来进行临床治疗、管理的方舱医院,取得了无一例轻症转入重症的好成绩。其他方舱并不都是纯中医院治疗模式,轻症转重症率为2%-5%左右。

“正是因为SARS前期中医不被关注,中医参与后,既减少了激素的滥用,又显现了中医药参与的疗效优势,所以这次中西并重治疗被提升至国家层面。中医早参与,早治疗,全程参与,被广泛认可,也得到了充分肯定。”---2020年3月17日《中国青年报》

在治疗去年那场疫病的过程中,一直是以西医为主导,中医从开始的无缘,到后来的全面介入。 再后来湖北地区多个病区、方舱医院,由中医医疗队伍全面接管,更有中药全面介入的文件要求。

即使是近期的深圳和广州的疫情防控和治疗,中医药都大展拳脚。


所以可以从抗疫的结果上看到中医的神奇之处。中医在不认识病原体之前,就可以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病毒可以不同,但是对人体造成的影响存在很多的异同之处。因此能够根据古人对伤寒,对温病,对湿疫、暑疫等的治疗经验上,获取合适的治疗方法。而西医需要找到病原体,才能有后续的对策。

在面对我们认知不足的东西的时候,我们无法评判它是否科学。因为科学也在不断进步,中医走的是与现代医学完全不同的路线,也许未来它被证明是另一种科学,只是缺乏用现代医学的方式去完善和表达。

疫情也告诉我们其实中医和现代医学并不对立,只是各有擅长。应该建立一个相互理解的方式,桥梁,进行中医和现代医学的融合,推动整个医学水平通向更高的层次,而不是让中医单独成为一个孤岛。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拼音的诞生,不仅能够更系统的学习汉字,还能通过拼音使用电脑键盘输入,接入到现代文化中,否则那么多汉字的输入将成为一个头疼的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人民英雄”称号获得者张伯礼教授就在接受采访时说道,“中医与西医虽然其理论和思维模式不同,但两种医学并不互相排斥。它们可以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甚至可以说,中医的思维、西医的技术,这两者的有序融合是末来医学发展的趋势。”

政策助力中医药

大概率是因为中医药在疫情中的突出表现,这两年政策对于中医药的发展颇为关照。

2020年12月国家药监局出台《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了改革的具体内容,包括完善中药注册制度、健全符合中药特点的审评审批体系、引入真实世界证据支持新药注册、鼓励医院制剂变为药、推动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向新药转化、鼓励二次开发。这些针对性政策为老字号中药企业产品创新提出了新路径。同时企业应积极开展开展中医药国际化、主动探索中西医结合渠道和方向;建立中药统一标准、完善中药行业体系。

今年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要求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部署,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认真总结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经验做法,破解存在的问题,更好发挥中医药特色和比较优势,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南阳市考察调研,首先到医圣祠了解“医圣”张仲景生平及其对中医药发展做出的贡献,随后调研考察当地依托月季、艾草等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用行动支持中医药事业。并强调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6月30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从通知内容来看,对于中医和中药的刺激程度可能超过以往许多政策的力度。通知强调,要进一步提高认知,公立综合医院应当有院领导相对固定分管中医药工作,要为中西医协同发展创造条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将中西医结合工作纳入医院评审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推动综合医院中医药发展。

7月1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和名医堂建设。

7月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广电总局联合印发《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部署推动“十四五”时期中医药文化传承弘扬工作。

经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大家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中医方面暂时没有什么上市公司,但中药行业有望在政策支持下焕发新的生机。

中药行业

中药产品主要分为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其中中药材是初级产品,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则是可以直接使用的终端产品。中药材是中药饮片的原料,一般指药材原植、动、矿物除去非药用部位的商品药材;中药饮片是指在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可直接用于调配或制剂的中药材及其中药材的加工炮制品,也是中成药的原料;中成药是用一定的配方将将中药饮片加工或提取后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以直接用于防病治病的一类药品。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预测,2020年我国中药市场规模将达6931亿元,2025年将达到1116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0%。


根据政策,对于中医药的改革是有长期的发展规划的,而中短期的利好可能在以下方面:

1、具备较为扎实的临床研究或真实世界证据的药品;
2、能将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有效结合的药品;
3、核心品种聚焦中医药优势领域的企业;
4、有能力研发创新中药的企业。

中药的上市公司还是比较多的,有近百家。由于中医药的门槛较低,中医良莠不齐的现象要比西医更严重。在更加规范的行业发展之下,优胜劣汰不可避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中药企业依旧值得关注。这里简单列举几家。

片仔癀和云南白药是中药板块里唯二过千亿市值的企业,而且我国目前也只有片仔癀和云南白药属于国家级绝密配方,药用效果有非常多的案例。并且延伸到日化方面都做的不错,规避了一些医药政策方面的压力。此外片仔癀产品若要涨价无需国家发改委和药监局审批,仅需向省物价局报备。

天士力是首家以药品身份进入美国FDA-IND临床申请的中药企业,其中复方丹参滴丸开展了临床III期研究。也是首家提出“现代中药”的概念并建立产业链的企业。


以岭药业去年通过连花清瘟实现业绩爆发,连花清瘟产品市场份额已在零售市场感冒用药中成药排第一。此外公司建立了以中医络病理论创新为指导的新药研发技术体系,公司六大专利产品均进行了随机、双盲、多中心大样本的循证研究。

中新药业的核心单品是速效救心丸,是国家机密品种,此外还有国家秘密品种京万红软膏,5个中药保护品种舒脑欣滴丸、治咳川贝枇杷滴丸、牙痛停滴丸、通脉养心丸、紫龙金片等。速效救心丸是冠心病等心血管病的极少数急救类及常备用药,一年卖出400万条,在业界也评价良好。现在心梗有年轻化的趋势,值得关注。

总结

其实无论中医西医,医药行业的发展都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真心希望中医药好的部分能够发扬光大,造福更多人群。从当前行业政策的倾向性上看,这一天在不断临近。


丫丫商务合作微信:wushuxi_
(添加好友请备注:公司+合作事项)
丫丫内容投稿:2458032576@qq.com


中国平安为什么这么惨?
雍禾植发的难题,未来要砸多少钱打开亿市场
保险股还有机会吗?众安在线逆市上扬,重估逻辑悄然生变


 "转发" 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