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杂志| 建设一所有安全感的学校

新校长杂志 新校长传媒 2017-01-12





从“头等大事”到爱心实事

文/李斌(蒲公英教育智库总裁,《新校长》《星教师》杂志出品人)


本期杂志即将付印的时候,新闻中传来尼泊尔8. 1 级地震的消息,数千生命又一次在莫测的灾难中,从这个不安的世界彻底消失。前不久刚从那片土地归来的我,想起那些人,忍不住写下了这样几句话:无论哪里的灾难都是每一个人的脆弱,无论怎样的平安都是暂时的劫后余生,居生望死,居安望危,此刻心同在。

站在这样的事件面前,人人都会感到,人生并不可控,安与危,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可为什么依然要讨论学校里的安全?

一开始聚焦这个话题,是因为意义重大,安全问题作为所有学校的“头等大事”,不可不常抓不懈。然而渐渐发现,在绝大多数国内中小学,这个“头等大事”不仅越来越例行公事,甚至演变成为令校长和老师身心疲惫的无聊形式。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我想最大的问题,在于“学校安全”几乎没有边界,甚至无论学生在何时何处受到伤害,校长和老师都可能成为第一问责人。因为没有边界,所以学校的习惯是,把安全工作在精神上无限放大,却在实践中几无办法。

这成为学校教育蔚为奇特的景观:一件总是带来广泛社会影响的事情,越没有办法,越要上下左右齐用力,当成头等大事来抓;越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安全问题越是构成对学生与老师的双向侵害,导致越没有办法。

所以我们主张,安全问题不应当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变成自上而下的“紧箍咒”。事实上这样的“头等大事”从来没有在学校办好过——想想应试,这个同样几乎没有边界的“头等大事”,迄今对师生的伤害已不必赘述。我们主张,安全,只应是学校必须尽力而不必过量的爱心实事。

尽力包含三层内容:

首先,认识到教育的核心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获得一生的安全,在一切莫测的危险中,有能力实现高概率的生存或平安。所以理当是安全,而不是成绩,成为学校一切行为与课程的根本指向,它是行动中的而不是口头上的,是课堂中的而不是墙壁上的。

其次,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安全。事实上本期几乎所有案例都在告诉我们,如果缺少对眼皮底下的孩子发自内心的爱,这些与成绩关系不大的繁琐项目、课题研究、课程设计,没有老师和校长愿意将其落到实处。

最后,我们倡导建设一所有安全感的学校。在人类的时空层面,安全感的需要是所有文明每一份传承,乃至每一次战争与和平的最大动因;同时对教育而言,也是一切有效学习和健康生长在学校里发生的必要前提——我们相信,在一个被各种科学设计、人际关系、能力建设所支撑的友好环境里,学校的孩子必将发生微妙的改变,他(她)将向自己老师展现出超乎想象的潜力,并或迟或早带给您无限的惊喜。

目录——


—End—


↓↓↓ 点击"阅读原文" 【一键订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