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不是简单的搭积木

2016-11-10 常生龙 新校长传媒
 

课程的基本要素和育人目标是什么,很多教师没有思考过这样的问题。我看到一些学科方法的拓展课,教师常常是在上课的头一天准备一些习题,上课时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下,随意性很强;艺术鉴赏课大多数的时间是看视频;体育类的拓展课学生最喜欢,只要将器材拿到手就行了…… 

每天学生都要面对各种不同的课程。我们能否这样比喻:每一门课程就是文化知识的一块积木,将这些课程聚积起来,学生就可以获得系统的文化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上面这句话看上去似乎没错,但若仔细去琢磨,就会发现这话还是有问题的。

首先,如果课程是积木,因为不同的积木形状不同,搭的时候就很有讲究,顺序和位置不对就可能出现一盘散沙的局面。

其次,学生同步学习不同的课程,课程之间既可能实现相互支持的效果,犹如搭积木的情景,也可能出现相互抵触的效果。

比如课程所承载的价值判断,需要教师通过恰当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到,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价值判断。但价值观是颇具个性色彩的,当一个班级的几个授课教师所持的价值观不一致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相互抵触的教育效果,这种情况在现实中还是比较常见的。

最后,每门课程的授课教师都设法对学生强调自己所教学科的重要性,其中的一个手段就是布置书面的回家做的作业。

每个教师都认为作业量不是很大,但累计起来带给学生的就是沉重的负担。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也是学生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每个学校都对此习以为常。对学生来说,一门门学科的作业倒还真的像积木,但这样的“积木”并不是学生们所想要的。

教育不是搭积木,不同课程之间不是简单的积木堆积的关系。

不同学科有其特有的育人价值和功能,而且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学校要深入研究不同课程的育人功能,明白课程在什么时段内以怎样的方式去和学生互动最为合适,并做出具体的规划,规范学科教师的教育行为,让教师都按照学科规划的要求来实施课程。这样的事情,学科教师自己做不了,教导处要先做好顶层设计,并对教师进行充分培训。

课程类型按照功能划分有三种: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主要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发展;拓展型课程着眼于满足学生不同方向与不同层次发展的需要以及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体现不同的基础;研究型课程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能否这样比喻:这三类课程像三块积木,搭在一起就是完整的课程体系了?

有不少学校就是这样想的。有的学校规定,每个教师除了能够开设基础型课程之外,还要具备开设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能力。教师自己来设计课程,然后由学生自主选课,如果选课的学生达到了学校规定的人数底线,这门课程就可以开设了。有学校对此非常自豪,因为他们的教师可以开出一百多门或拓展型或研究型课程。

拓展型或研究型课程基本上是教师自主开发出来的,大家为此“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种招式和套路都有,但若仔细去研究这些课程,就会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课程的基本要素和育人目标是什么,很多教师没有思考过这样的问题。我看到一些学科方法的拓展课,教师常常是在上课的头一天准备一些习题,上课时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下,随意性很强;艺术鉴赏课大多数的时间是看视频;体育类的拓展课学生最喜欢,只要将器材拿到手就行了……开设的课程和学校的办学思想、育人目标有什么具体的关系,教师也很少去思考,学校只要求教师将课程开出来,不大要求教师根据学校的总体设计来编制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基础型课程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也很少考虑,只是将它们当作三件事情来做,搞得手忙脚乱,筋疲力尽。

教育不是搭积木,三类功能型的课程之间也不是简单的积木关系。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首先就体现在对学校三类课程的整体设计上。校长要根据学校的育人目标,从整体上设计三类课程的开设比例,明确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主要建设领域,关注三类课程之间内在的联系,使得课程开发的过程也是办学思想和育人目标的培训和学习过程,是教师全面梳理学科性质、挖掘学科育人功能的过程。这件事要校长牵头做好顶层设计,教导处负责具体落实。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德、智、体、美像四块积木,让学校不同部门各管一块,分别做好了,学生就获得全面发展了?

很多学校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有分管德育的副校长(或者书记),有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大家每人做一摊事。需要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了,不同板块的负责人将自己板块的设想写成文字,大家拼凑在一起,就成了学校的发展规划。这是很典型的搭积木方式,其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不同板块各自为战,用力的方向是不一样的,对其他板块的牵制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学校的发展规划实际上就是学校在一个阶段内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的顶层设计。它首先应该由学校的领导班子集体研讨、制定出来,在这个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各分管板块的负责人再根据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德育、教学、体育、美育等项目的分项规划,以保证和顶层设计相一致,并保证顶层设计的理念能够落地,得到切实的贯彻和执行。教育不是搭积木,德、智、体、美之间也不是简单的积木关系。

作者 | 常生龙,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

来源 | 选自作者新著《给教师的5把钥匙》

责编 | 小蒲


相关链接

· 朱永新:未来学校发展的方向

· 我们应该从老师的身上期待什么? 

· 孩子最渴望的教育,跟你想的大不一样!

· 在芬兰,解剖学校“微循环”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