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班干部对孩子有什么影响?美国经济学博士在中国做了一场实验

2017-02-08 杨桓兴 叶立新 新校长传媒

小孩当班干部到底好不好?这个问题没啥标准答案。

有两位美国经济学博士专门就这个问题做了实证研究,发布在美国顶级学术期刊上,“一本正经”地分析了在中国当班干部对孩子的影响。


两位博士在江苏的一所中学展开实验,最后他们发现:当班干部对有的孩子很适合,对有的孩子呢,好像没啥作用,当不当都一样。


对于两位博士研究的问题,结果到底靠不靠谱?读完这篇文章,不妨在留言区谈谈你的看法。



该不该让自己的孩子当班干部?这是令许多家长纠结的问题。


一方面,媒体上的很多鸡汤文章大力渲染领导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导致一些家长不惜代价也要让孩子当上班干部、谋个一官半职。


另一方面,家长们又担心班级事务过多会占用孩子的学习时间。 此外,他们又有这样的顾虑:万一我的孩子不是这块料呢?会不会得不偿失?


根据 Kuhn and Weinberger (2005)的一项研究,在美国高中担任过班干部对孩子的将来有积极的影响。和高中从未担任过班干部的孩子相比,高中担任过班干部的孩子将来的收入要高4%-33%,接受高中以上教育的年份要长0.5-4年。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类似的结论也适用于中国孩子。中国的中学和美国的中学情况差异很大。因为文化差异,美国人倾向于选择体育好的孩子当班干部,而在中国,学习成绩更重要。


这项研究还提出一个问题, 那就是,当过班干部的孩子将来收入高是因为他们的能力本来就较强(也是能够当选为班干部的原因),还是因为当了班干部本身培养了他们的领导能力?


Anderson and Lu (2016, 以下简称AL)最近发表在《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上的一篇论文研究了中国中学生的情况。它回答了领导能力究竟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这个问题。 


我们接下来看看这项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当班干部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在同学中受欢迎的程度、学习做事的主动性和对成功的认知等方面的影响。


作者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通过经济学实验完成的。该实验在江苏省某城市的一所郊区中学展开。实验的对象是该中学初一年级的七个班级。



作者首先让各班的班主任为每个班级主要的班干职务分别挑选两个候选人:第一候选和第二候选。这些包括班长、副班长、劳动委员、文艺委员以及语文、英语和数学课代表等七个职务。

然后作者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把这七个班级分成两组,其中1、4、5、7班属第一组,2、3、6班属第二组。在第一组班级中,作者选取第一候选担任班长、文艺委员和语文课代表,第二候选担任其它的四个职务;而第二组班级的班级职务选定办法则同第一组相反, 作者选取第一候选担任副班长、劳动委员、英语和数学课代表,第二候选担任其它的三个职务。

这里我们要强调第一候选人和第二候选人的区别。 第一候选人是班主任心目中的理想人选,第二候选人次之(是备选)。在选择班干部时,班主任往往同时兼顾学生的领导能力以及学习成绩,所以第一候选的综合素质应该比第二候选要高。如果没有实验的随机任命机制,每个职位的第一候选人应该会被班主任任命为班干部。


一个学期以后,作者分析了班干部同非班干部(包括未指派上的候选人及非候选人)在各方面发展的差异,主要的发现如下。


1. 首先,担任班干部的第一候选的学习成绩有提高,但担任班干部的第二候选的成绩却没有多大变化。与此同时,第一候选认为担任班干部减少了他们可用来学习的时间,而第二候选则不认为有这种影响。因此,对第一候选来说,尽管处理班干事务同学习时间有冲突,但学习成绩最终还是提高了。究其原因,作者认为第一候选担任班干部后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可能比以前更多了。


那么,为什么担任班干部的第一候选会更努力地学习呢?


作者认为,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他们担心如果成绩不好班干职务可能保不住(老师更倾向于让成绩好的同学担任班干部);因此,为了保住“官帽”,他们学习更用功了。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这些学生更加努力学习是为了不让任命他们的老师们失望,或为了未来能继续担任这一职务积攒声望。还有,对他们而言,担任班干后能更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如果成绩不好的话就会尴尬了。


而对于第二候选来说,能被任命当班干部已经是惊喜,他们不指望好运连连,能够一直当下去。所以他们学习的动力没有增加(或者说学习时间没有增加,因为班干事务占用了时间)。


2. 其次,作者研究了担任班干部对学生在自信心和抱负等方面的影响。他们发现,第一候选担任班干部后变得谦虚了, 但是第二候选担任班干部后谦虚程度没有显著变化。而且担任班干部使得所有的班干学生比非班干学生更愿意在未来接受更多的教育(0.2到0.3年)。


3. 再次,作者研究了担任班干部对成功方面的认知的影响。所有学生在学期开始前和结束后都要回答下列问题:在自我努力、好的老师、父母的培养、个人天赋、同学和朋友的帮助和家庭学习环境等六个因素中,哪三个因素对你的成绩起决定性作用?一般而言,人们大多倾向于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努力或天赋),而把失败归因于外部环境不够好。


通过比较学生们在学期开始前和结束后对这个问题回答的变化,作者发现担任班干后的第一、第二候选人都更倾向于把自我努力列为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这个结果表明担任班干部对学生的认知有积极的影响。具体地说,担任班干部增加了学生的主动性;如果班干部不主动张罗事情,那么全班就会是一盘散沙。


这方面的差异是源于被任命为班干部的候选人的“自我膨胀”,还是未被任命为班干部的候选人的“怨恨”心理?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作者比较了三类人的认知变化:当上班干部的候选人,没当上班干部的候选人,以及非候选人。实验数据说明,没当上班干部的候选人的认知相对于非候选人的认知没有显著变化,而当上班干部的候选人的认知相对于非候选人的认知则变化显著。所以,作者的结论是:当选的“自我膨胀”效应明显,而落选的怨恨失望心理几乎不存在。


4. 作者最后考察了担任班干部对学生在社交圈和同学中受欢迎程度的影响。他们发现,对于被任命为班干的第一候选来说,他们在同学中更受欢迎了:他们不仅好朋友增多了,而且在一个虚拟的班干部选举中获得的选票大幅增加。有趣的是,对于被任命为班干的第二候选,他们的好友变少了,并且在虚拟的班干选举中获得的选票增加不多。


这一发现至少说明两点:首先,老师们对班干的选择是比较公正而且为同学们认同的;其次,担任班干本身并不能赢得同学们太多的认同,关键还要看担任班干的学生的自身素质。如果一个不合格的学生出于某种原因被任命为班干的话,他甚至可能由于不是众望所归而遭到私下的反对。


因此,A、L的研究表明:


担任班干部的确有利于激发第一候选人(综合素质高且名至实归的候选人)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改变他们对成功的认知,并增加他们在同学中的欢迎程度。但是,这些正面的效应对第二候选人(不是名至实归的)却不太显著甚至有负面的效果。


最后我们要提一下当前中国非常流行的一个现象:不少家长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官瘾”经常去向老师送礼。AL的研究结果对这种功利性行为敲响了警钟,为孩子“跑官”实属不必


首先,如果你的孩子不适合当班干的话,对他(她)来说即使当上了也不会有大的帮助;其次,这种“跑官”行为本身就给孩子做了一个坏的榜样。


对于那些被选上或任命为班干的孩子的家长,我们也希望这一研究能让他们放心去鼓励自己孩子为班级服务尽心尽力,这对于孩子的成长的确大有裨益!



延伸阅读


美国中小学有没有班干部?


答案是:当然有!


美国中小学跟中国学校的“班干部”制度,和“体育课”一样,都带有较为浓厚的军事色彩。不过,美国的体育课绝对不会有“立正”,“向右看齐”,“齐步走”之类的口令,这些军事性的东西,只存在于JROTC,少年军训团的课里面。


下面以美国公立学校为例。


美国小学


美国的小学大部分是班主任制的,一个老师教一个班所有的科目。在课室里面,大部分是通过小组合作来进行课堂活动,老师站在课室前面讲课的时间非常短。通常,老师一定会设立一些“monitor”(负责人),负责管理不同的地方。


比如“地板管理员”负责管理课室地毯有没有遗留的玩具或者书本教具之类;“图书管理员”负责整理课室书架的图书;“白板管理员”负责清洁课室的白板;“电脑管理员”负责收拾好电脑,“科学管理员”负责管理课室的科学角,“小组管理员”是每一个小组的组长。另外,还有一个叫“班长”的“class monitor”,负责大家去操场的时候,让大家排好队。


这些不同的“管理员”,其实就相当于中国的“班干部”。在美国小学的低年级,学生还不怎么懂事,因此,“班干部”一般是老师根据学生的能力来指定,通常是轮换的,全班每个人都有当某个“monitor”的机会。所以,美国孩子全都熟悉这种制度,回到家,也会向父母申请当某个monitor,比如“ 这个月我当垃圾管理员”吧!意思就是,这个月的垃圾我负责倒了。


到了高年级,学生要学习美国历史,学习美国的国家制度了,老师会通过让学生竞选管理员来选举monitor了。同时,从四年级开始,学校里面也有学生会了,学生们开始学习怎样选举自己的学生代表。这些学生代表通常是学生里面比较受欢迎,人际关系好的同学,跟他们的成绩没什么关系。(美国的小学通常只有三个成绩,优,良,需要改进;所以,大家谁都不知道谁的成绩好还是不好。)


美国小学到了班选举或者学校学生会选举的日子,那些竞选广告铺天盖地,全是学生们自己设计的,弄得煞有介事,比真的选举还要热闹!而且,老师还给候选人机会发表演说,接受咨询,提问等等。费那么大劲,也许只是为了当个“玩具管理员”(Toy monitor)。但是学生们觉得很有趣,很好玩,老师们也觉得通过这样的活动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和社会参与价值观,是民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美国中学


美国的中学从初中开始就没有了“班”的概念,因为学生是选课的,老师在不同的课室,等着学生来上课。然而,虽然没有“班”的概念,但是还存在着“年级”的概念,还有一个东西,是中国的学校没有的,叫“家房”(Home room),有的地方也叫 "辅导课”(Advisory)。这个东西,是同一个年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大组,每一个大组(或者也可以叫“班”)每天定时有一次聚会,在一个教室里面,由一个老师负责跟他们讲一些跟该年级有关的东西,比如全年级什么时候照相了,毕业考试什么时候进行了,学校最近有什么重要的活动,选课什么时候开始了,大家如何参与了……等等,另外,全州统考,也是在家房进行的,因为理论上每一个学生能选不同年级的课,统考的时候必须是同一个年级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考,这样就必须有家房的存在。


家房不需要选举“管理员”之类,但家房要选举“ 家房学生代表”。这个学生代表,要把家房的同学的意见,也就是涉及同一个年级的同学的意见,代表家房,参加“校长内阁会议”,有点像“国会”那样的东西,在每星期一次的“校长内阁会议”中,向校长作出报告的。那间课室太热啦,太冷啦,学校的厕所太臭啦,哪个老师不公平啦……都是每周的例行会议中要说的问题。美国的中学是由学生跟成人共同管理学校的。



在“校长内阁会议”中担任代表的学生,就有资格参选学校学生会的干部。到了竞选的时候,全校铺天盖地都是竞选广告。候选人各出奇招拉票,学校的电视会直播竞选演讲……跟真的选举没两样!选出来的学生干部,全都是领导能力非常强的。因为美国大学在招生的时候,“领导才能”(leadership)是非常重要的一样东西,甚至比SAT,ACT,AP之类的统一考试的成绩还重要!


美国中学的学生干部要负责策划学校里面所有的学生活动,比如大型的赈灾活动,大型的筹款演出,毕业班旅行,每一个月的学生舞会的售票,订场,组织,请乐队,请保安,大型的体育比赛啦, 学生的演出,管理学生社团,学校的校报,电视台,网站啦……凡是跟学生有关的,全都是学生们在学生会的领导下做的,老师们基本就不会插手,只当“指导”。


综上所述,美国的中小学不仅有班干部,而且还非常的正规,非常的专业。在中小学设立班干部的作法,是美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所有在美国读教师执照课程的人都在课本学过如何组织学生活动,怎样在课堂上通过设立班干部的办法来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



作者 | 杨桓兴,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教于俄亥俄州立大学经济系;叶立新,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教于俄亥俄州立大学经济系

来源 | 经济学漫谈、北美崔哥

图 | 原文、中国新闻网、摄图网

责编 | 小新君

商务合作  023-67515741



相关链接

· 学生为什么“官本位”? 

· 逆天了!让学生管理学校成何体统?!|学校 

· 献给所有班主任:26条兼具创意与操作性的班级管理制度 


/ 立起来剧场艺术统整课程联盟 /

点击下图,发现更多精彩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