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附中为什么坚持“结构性改革”? | 斌斌有理
文武之道,知行合一
这里是“斌斌有理”
- 第004期 -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所谓的教育创新,面对学校体系高度结构性依存的现实,我们该怎么办?
前两天去北京出差,抽时间走访了北大附中的王铮校长,聊起学校这些年的一些做法,让人深感共鸣,受益匪浅。
那么北大附中这些年究竟在创新改革上主要做了什么呢?简单一句话就是:基于“多元自主”的附中文化,走向“无班级,全选课”的学习方式。
当然这里面的细节就多了去了:比如学校把学生群体分为八个自治书院:格物书院、致知书院、诚意书院、正心书院等等;比如学生进校不是被分配到某个班级,而是自己选择进入某个书院学习;学校没有班级教室,实行全专用教室即学科教室制,学生每学年自己选择学习科目,自己设计自己的课表,并每堂课走班到专用教室学习;学生人手一台电脑,绝大部分课程都在网上。
当然,如果这一段行课时间你什么课也没选,就可以去到一个叫“书院学习室”的地方,这是一个完全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管理的书院空间,在这里自习、阅读;当然也可以什么也不干,看手机、聊天也无人干涉;但我看到的情况是,上课时间的确有人留在书院或者图书馆,但90%的人没有闲着,自主学习的氛围很浓。
学校还有很多配套的制度:比如教师社群分为四大学院,元培学院、行知学院、博雅学院、探月学院……每个学院提供不同培养需求、不同门类的课程,涵盖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供学生自选;学校还设立了多个小剧场供书院各种交流展示PK活动、开辟咖啡厅等独立空间供学生在校创业独立经营……
当然,这一套体系,描述起来就这么三五分钟时间,做起来却是一个巨复杂体系,王铮校长是有名的专注沉浸的教育家型校长,在学校发展每一个环节的方向与品质把控上投入了几乎全部精力,但他依然告诉我,花了七八年时间,才只是搭了一个初步轮廓。
好了,这里就要说到北大附中改革经验中的一个关键点:叫做“坚持做结构化改革”。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绝大多数学校的创新改革,都只能称之为点状创新,这里借鉴一点,那里拷贝一点,今天改一点,明天改一点,彼此之间没有逻辑关联,没有系统设计,没有科学步骤,缺乏整体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和勇气。用“斌斌”的话说就是,人人都已起航,无人勾画彼岸,最后的结果就是两头不靠岸。缺乏整体结构性改革所带来的,必然是学校90%的事情是改不动的,因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高度结构性依存。以北大附中走班选课制为例,空间有限,走班选课意味着必须把班级教室化为学科教室,那么如果高一想走班选课,高二、高三就必须走班选课,传统班级制就必然被打破;学生自治就必然要加强;学校管理系统就必然要重新匹配……
这正是王铮校长及其团队在北大附中“七年磨一剑”的目标:创新无死角,全员全结构——希望能对您的办学带来启发。
“斌斌有理”栏目
期待来自您的支持、分享、主张和建议
总编邮箱:1046384469@qq.com
▼
责编 | 赵方
推荐阅读
点击关键词,打开栏目更多精彩
今天,和您一起品味“中国最校园”
/ 项目式学习 /
点击下图,发现更多精彩 ▼
/ 学校领导力盒子 /
点击"阅读原文" 一键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