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构学习边界,看国际学校的共享型阅读空间怎么玩?

赵方 新校长传媒 2018-12-07

每月一主题  /  带你走进《新校长》


 第 07 期 

是什么吸引学生到图书馆来?

过去可能是书,而在信息时代,图书馆已经从以馆藏资源为中心向以读者为中心转变。未来甚至是当下的图书馆里,书已不再是单一主角,为使用者提供多样共享的学习空间成为图书馆存在更重要的意义。好的学校图书馆就像一个剧场中心,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舞台......

2018/03       

国际学校中国图谱





当大部分课程可以在网上完成时,校园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答案是交流互动,创建“联系型学习社区”,即学校内部本身相互联系,与社区相互联系,与世界相互联系。学生想要与同龄人及他们的老师交流,并从中获得对自己学习的反馈。在教室、公共空间、走廊等多种学校空间类型里,图书馆无疑是许多学生的共同选择。


因为空间预算的限制,将非正式学习空间、社交空间、公共空间、个人私密空间整合到图书馆里,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可以鼓励和支持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让学校得以重新界定传统的学习边界。


想一个人静静?来图书馆“发呆”吧!

案例学校: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


在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的图书馆,可以读书,可以上课,可以做作业,可以开会,可以在课后休闲,甚至可以只是为了发呆。没错!这里有其他学校图书馆很难见到的一种设施,是专供有发呆需要的小朋友用的。


Brown Study Station,冥想小站


校长李海林认为,孩子发呆是他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积淀,孩子有权利发呆。问题是,发呆的时候必须一个人待着,而学校到处都是人。这就是住宿生面临的场景:任何时候他都处在公共场合下,都在“看”和“被看”着,没有独处的空间和时间。这对孩子的心理发育和心智成长不利,必须有一个独立的小空间给想要独处的孩子。于是李海林和学校老师们一起设计了图书馆里这两个小木屋。



图书馆外有一个约300平米的超大露台。天晴时,孩子们拿上喜欢的书到露台上,可以趴在地上看,木地板干净,也不会凉着。还摆了室外桌椅,支了太阳伞,也适合几个人在这里讨论交流。


学校图书馆的功能远不是为藏书和阅读提供场所这么简单,它应该成为学校的中心,孩子们最常去、最向往、最快乐的地方。


图书馆、资源中心、师生活动中心三合一

案例学校:上海市协和民办双语学校



上海协和双语学校的“图书馆”,正式的名字其实叫“学习资源中心”(Learning Resource Centre,简称LRC),是个集图书馆、资源中心、师生活动中心为一体的学习平台。


二楼通往一楼的中心有一个大滑梯,当孩子们读书到一定的积点,就有不走楼梯、从滑梯上滑下来的“特权”


另一侧的书架则设计成金字塔式的阶梯型,孩子们随时可以“挂”在书架上


协和的这个学习资源中心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集成式阅读场馆,更是立体流动的生态课堂和教学的仓储中心,紧密配合着学校的课程。


LRC给老师们的感受就像逛教学超市一样,总能找到各种实用的教学素材和用具。老师们也不时带上自己的教学资料去补充、更新LRC里已有的内容,时而久之,这里便汇聚了“珍宝”,把每个人贡献的智慧融合在一起。而学生们通过阅读书籍、查阅资料,可以很好地解决探究学习中的疑问。


书架旁边有几处讨论区域,这是私密小组的“文学圈”:


“最近看了什么书?”

“我认为故事主人公的做法不太明智……”

“你的观点是?”

“我不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因为……”

“如果我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会……”


不刻意讲究姿态的读书,才是读书的真姿态。正如一位老师所说的那样,“LRC里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阅读区,同学们总会找到一个他自己感觉最舒服的地方。


重构布局,散发图书馆的社交魅力

案例学校:北京市鼎石学校




北京市鼎石学校高中部图书馆已经成为学校的核心场所之一。在这里,空间布局被重新解构,设计师Luke Hughes在有限的空间中挖掘着尽可能多的可能性。


除了安置书架和阅读区域之外,为了顺应课程中小组讨论、团队合作的需求,在图书馆预留了好几个多功能区域,可以通过家具的重新摆放组合而实现不同的功能需求。让这里既能在平时成为潜心耕读的理想之地,也能是小型演讲、读书会、沙龙的举办场所,更成为学生们从课堂或宿舍中走出,与同学或朋友们互相交流的社交场所。


平日的阅读区域可以切换为课堂讨论、小型沙龙演讲的场所



基于对行为模式判断所打造出来的环境往往出乎意料地让人舒心,因为它不仅满足你已知的需求,甚至那些你还未曾察觉,却在使用之中感到恰到好处的需求。以Luke的观点看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演变,必然伴随着社会行为的变化。他认为图书馆正在由过去枯燥无趣、令人昏昏入睡的场所,越来越向社交场所转变,他希望鼎石建成的高中图书馆最终会成为令学生们心之神往的地方,并赋予它一种公共空间的仪式感。


一间24小时不打烊的图书馆

案例学校:济宁哈佛摇篮国际小学



在哈佛摇篮国际小学,矗立着一座有生命的图书馆——“歌德图书馆”。这也是国内第一所24小时不打烊的学校社区图书馆。



这里没有厚重的砖墙,四面采光的落地玻璃窗打造着一座拥抱阳光的水晶宫殿;图书馆的另一角,鱼儿在巨大的鱼缸中自由游弋,白色的小鹿雕塑仿佛在低头吃着青草,让这里充满了生命的灵动;七彩魔方、异形草甸、月牙阶梯以及秋千摇椅,让孩子们或坐或卧,享受家一样的温暖。而十几万册的藏书,让孩子们得以尽情享受阅读为生命带来的滋养……


附:设计图书馆时应该考虑的4+1个因素


当你想要基于学习行为来设计一所图书馆的时候,有四个因素必须考虑到:空间、安全感、舒适,以及耐用。


  • 空间:每个人都想保留个人周围的空间,不喜欢个人空间遭到侵犯。

  • 安全感:每个人都需要一个避风港,让自己在其中感到安全、舒服。

  • 舒适:人们不仅需要心理上的舒适感,也需要让身体感觉舒适,以便于集中精力,安心学习和工作。

  • 耐用:每个人会在意个人物品,而忽视公共物品。当看待公共空间的时候,不仅仅是家具,所有物品都要确保能够承受一定程度上的恶意使用。


除此之外,其实还有一点不该被忽视——美学。美学很重要,它是将所有要素考虑在一起的粘合剂,真正伟大的设计会考虑功能、耐用和美学的平衡。不是每一个设计都会达到这种真正的平衡,但每一个设计都应该从尝试实现真正的平衡开始。当你规划新空间的时候,需要平衡不同的工作模式和行为。不要只使用其中一种模式,一个空间中有许多不同的工作/学习模式,它们需要适当的产品和设计来达到平衡。




更多精彩内容

敬请识别二维码订阅本期杂志

 往期内容 


呼唤自我升级的时代,老师,您准备好了吗

为学生量身定制的教育,这所学校做到了极致

当老师“权力”越来越小,责任越来越重……


来源丨据《新校长》2018年第3期“国际学校中国图谱”话题综合编辑

责编丨张磊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