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长丨让教学对学生可见,让学习对教师可见

2018-04-25 梁勇 新校长传媒


 第 11 本 


人的智力水平是天生注定的吗?智商可能增加吗?思维模式可以培养和改变吗?思维模式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吗?哪些人应该对孩子思维模式的形成负责呢?在今天推荐的《可见的学习与思维教学》一书中,对以上问题做出了详实的实证回应。作者将成长型思维模式运用于课堂教学,为我们勾勒了基于成长型思维的学校文化样态以及与之相关的策略、步骤和案例,力求“让教学对学生可见,让学习对教师可见”。




(本期荐书师  梁勇  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  )



-什么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源自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博士的研究(著有《终身成长》),“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通过坚持、努力及专心致志的学习,一个人的智力将得以成长或发展;而“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一个人有着先天注定的智力、技能或才华。


相信所有的孩子付出努力,坚持不懈,受到激励都能成功,这是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核心思想。抱持“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习者,相信他们能够学习任何东西。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可能得奋力争取,也可能会遭遇一些失败,但他们始终相信,通过努力及毅力能够获得成功。带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个体,将重心放在学习上,而不是看起来聪明。





-为什么:为何成长型思维模式在学校很重要-


德韦克关于思维模式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促成了对学生学习及智力的思考方式的一种重要转变,正在越来越广泛、深远地影响学校教育的诸多利益相关者的理念和行为。


与学生思维方式发展和成长的诸多因素都可以归结到内在的信念和外在的期待。德韦克博士的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发展与学生本身信念以及教育者和家长的思维方式具有直接关系,并表现出一定的发展规律。



关于思维方式的研究发现:


1.教育者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


带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教育工作者,相信只要付出努力且学习勤奋,所有学生都能证明自己的显著成长,因此所有学生都应该得到挑战的机会。因此,整个学校的职员——行政人员、教师和后勤以及家长——都必须真正的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成功。


2.家长直接影响孩子的思维方式


固定型思维模式或成长型思维模式也会直接影响家庭激励,对于小孩如何看待自己,家长也有重大的影响。家长通过特定的镜头看待自己的孩子,更多描述孩子“是”谁,而不是讲述他们所付出的努力;经常将孩子的弱点进行合理化,最终形成固定型思维模式。


3.关键是学生自身必须相信成长型思维模式


当学生相信他们的智力是可锻造的,并且了解了他们的大脑之后,他们表现出积极的进步。一个带着成长性思维模式的学生,即使遇到了阻碍,也会坚持。而一个带着固定思维模式的学生,可能轻易放弃或不能专注于学习过程。


4.年级越高,学生的思维方式越趋向于固定型思维模式


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两种思维模式的比例在发生变化,而且是朝着不利于学生成长的方向发展——年龄越大,在学习的某方面越有可能带有固定型思维模式。


表1 (美国)不同年级学生思维模式比例的变化


这些数据响亮而又清晰的传达了一个信息:我们(教育者、家长、孩子们)得尽早一起合作,让孩子们能够维持这样的信念体系,即所有的学生都能成功。我们必须帮助他们在升学的不同过程中,启发并维持这样的思维方式。


-怎么做:如何建设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校文化-


基于以上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从职业需求和专业视角出发,引领家长以及社会人员共同关注、理解和运用成长型思维模式,从而建构由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成长型思维模式文化,共同培养和维持孩子们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图1 群体合作建构成长型思维模式学校文化的维恩图


1.学校:如何着手建立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思维教学


在构建成长型思维模式这条路上,第一站是构建这样一种校园文化,即珍视智力的成长,并且在教职工中内化智力可以培养这一信念。学校全体员工的专业发展是实现这个目标的起始。为此,作者研发了一套完整的培训计划供学校使用。


· 第一步:对教师进行关于思维模式的预评估;

· 第二步:帮助教师养成大脑具可塑性的观念;

· 第三步:帮助教师学会如何表扬学生;

· 第四步:督促教师接受关于大脑的教育;

· 第四步:教授学生有关大脑的知识;

· 第六步:与家长一起探讨有关思维模式的问题;

· 第七步:督查、评估或审视构建成果。


在整个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校园文化或者说学习环境的建构过程中,作为教育的专业机构,学校应该占主导地位,起到引领、指导和决定的主动作用。


2.教师:如何建构差异化、回应式课堂


一个教师的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促成他对学生需求的回应。只有抱持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教育工作者,才有可能建构起有效的、因材施教的回应式课堂。因材施教是教师回应学生需求的方式,只有这样,每个学生才能在合适的水平都能接受挑战。


以下是作者描述建设一个因材施教回应式课堂的必要步骤。


· 预习和预评估,预评估是设计教学之前,了解学生对于某一个技能、概 念和话题知道多少。

· 课程紧凑,这是一种教学策略,即根据预评估的结果,通过删减学生先前学过的知识使得年级课程简单化。

· 灵活分组,在不同的内容领域保持灵活的分组是因材施教、成长性思维 模式班级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

· 管理小组,同时管理多个小组的重要策略是明确期待和固定活动。

· 加速和加餐,加速是加快学习的速度,允许那些已经掌握知识或者快速 掌握内容的学生进入更高水平的学习,而加餐是以更深层次会更广宽度   学习进一步深入内容并能够拓展。

· 形成性评价,即学习过程中检查理解力,以便调整教学方式来提高理解力。

· 总结性评估,即惯常在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对所学单元内容的评估。


值得注意的是:“更多需求”不应该被理解为学习更多同样的材料、更多的考试或“活动”,而是更多回应式的教学,即从一开始就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挑战机会,对他们的需求以及他们可能实现的潜力有所回应。

  

3.学生:如何对学生开展成长型思维教学


建设成长型思维模式校园文化的最终目标是学生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因此,我们必须强调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大脑加以认识的重要性,必须开展适合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增强学习动机、乐意接受新挑战、对失败有更加健康的反应,相信他们的智力可以锻造的,相信他们付出努力、坚持不懈都能获得成功。


建构学习次序。帮助学生形成成长型思维模式不是上一节课就完事,学生需要不断的被提醒。我们要设计和布置合适的、系列的关于思维模式的任务,帮助学生构建对大脑的概念性理解。


预习和预评估。必须首先触发学生的背景知识,了解学生对于大脑及其如何运作都知道些什么?


对成长性思维模式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预评估。通过问卷或私下采访等形式,了解学生对于思维模式的认知情况。


学习任务范例一:大脑如同海绵。通过大脑与海绵的类比,帮助学生认知:越学习新的东西,大脑就会生长,并且变得更加的强大。


学习任务范例二:构建一个神经网络。提供若干想法和方法,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概念性的理解,当他们学习的时候,大脑发生了什么?神经细胞在关的关联,在学习实践和掌握的过程当中,产生并加强这些解释,也帮助学生对此形成思维图像。


学习任务范例三:大脑像一块肌肉。向学生解释,大脑如同一块肌肉,你越用它,它就会变得越强壮。


学习任务范例四:照顾你的大脑。向学生解释,足够的睡眠、有益大脑的食物以及体育锻炼,都可以增强大脑的能力。


学习任务范例五:使用系列策略。在这项学习任务中,一系列围绕一个具体概念集合的物件,帮助学生形成分类策略,分析物件的特性,以及发现物件之间的关系。


鼓励学生保持成长型思维模式。通过阅读、游戏、讨论、分析、海报等方式向学生解释,如果我们总是相信通过努力和毅力就能够学习,而且变得更聪明,那么我们将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


4.家长:如何开发家长分享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信息通道


前往成长型思维模式学校文化道路上,让家长受到教育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这样孩子在家里能够从家长那里听到一致的信息,从而极大促进孩子对“我能做”态度的发展和维持。


家长对于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认知、认同和运用有赖于学校和教师的指导和引领。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帮助家长建构和获得以下几方面能力或素养。


家长必须鼓励和帮助孩子获得自我恢复的能力。

家长应当多了解大脑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相关知识。

家长要与教师分享和交流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信息。

家长有必要及时反馈孩子在家里有关思维模式的客观表现。


在学校的引领下,家长将越来越重视他们孩子的努力以及毅力,将与教育工作者一起,为学生形成成长型思维模式营造一致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链接:有哪些书可以作为拓展阅读


·《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美国卡罗尔·德韦克

·《多元智能新视野》美国霍华德·加德纳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刘儒德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第二版) 》刘儒德


《可见的学习与思维教学》

作者:[美] 玛丽·凯·里琪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2594889720@qq.com

期待您的精彩分享

 往期回顾 

《关注孩子的目光》| 教育是为了让孩子学会笑和谢谢

中国学校如何打造“世界级教育”?有一本书说透了

如何爱孩子?当我们走进学校,是否经常这样问自己?


作者 | 梁勇,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  

责编丨王艺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