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三室一厅"搬进教学楼 | 头条


在这里,看见美好学校的样子。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6435mniyy&width=500&height=375&auto=0

当“三室一厅”搬进教学楼——

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



“班组群”是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

面向未来的一种新型教育组织形态。

和一般学校以单一“班级”为单位的组织形式不同,

它是由3个连续年级的学生跨龄组合而成。

每个班组群由100多名学生组成,

并由来自不同学科的7位教师共同进行教育管理。



在班组群内,

孩子们不仅可以与同龄的同学一起学习,

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与其它年龄段的孩子共同学习。

在这种跨龄交往的土壤中,

责任、包容、尊重、理解等对孩子未来一生

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的诸多元素

开始慢慢萌芽、生长。



这种组织形式为大孩子与小孩子

构建丰富、立体的人际关系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它既是对当前独生子女问题解决的积极探索,

也为学生更加真实的学习创造了机会和资源。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

师生教育力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

使教育能够产生更加多样丰富的可能。



中关村三小是北京市海淀区一所传统优秀学校。

2011年7月,学校以新建校为契机,

开启了“面向未来 重塑学校”的创新实践。

“班组群”正是这种创新实践的重要产物。



“班组群”是由三个连续年级的学生

组成的学习共同体。

在空间结构上,

它将三间相连又互通的教室组合在一起,

然后再加上一个同等大小的公共空间。

因而它看上去

像我们通俗意义上“三室一厅”的概念。



三间教室之间除了一道墙外,

其他的都是经过

清华建筑声学实验室把关的活动隔断板

隔断板可以折叠或展开,

平时三个班级既可以在各自的教室里学习,

又可以在有需要时,

打开部分或全部的隔断板,

让2个或3个班级自由组合在一起,

开展多样的真实的学习。



班组群这种“三室一厅”类似家的格局

并不是简单的照搬家庭空间,

而是研究者依据社会学、儿童发展学等相关理论,

科学设计的四个递进层级的空间。

它既包括个人空间

(类似小屋、树洞等方便学生独处静谧思考的私人领地)



也包括固定群组空间(及传统意义上的教室)



还包括分享空间(主要指大厅,是大孩子与小孩子一起玩耍和活动的场地)



和公共空间(即过道及阳台)。



班群组的跨龄结构创造了多元、立体的人际关系。

就学习关系而言,

学生不仅与同龄孩子在一起学习,

还与上下两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共同学习。

他的老师也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个老师,

而可能是班群组里的很多孩子。

而且在这种空间布局中,

学习也无处不在发生。

大孩子与小孩子在学习中形成的这种关系,

也会在生活中延伸,

每个孩子不仅可以有多样的成长楷模和同伴,

也可以成为其他孩子的楷模和伙伴。



因为每个班组群

由7位不同学科教师组成教师合作共同体,

这样在教学上就突破了传统的分科教学

和个人包班教学的“两极思维”模式,

实现了跨学科教研的共同学习,

使教师的教育力得到解放和最大程度的实现。

同时每一个教师眼中有了更多的学生,

每一名学生也受惠于更多的教师。



总的来说,

“班组群”为孩子的发展搭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多个层次多元立体的关系,

在这多维度的学习关系里蕴藏着更多样的成长机会。

而这正是未来视角下的学校的重要任务。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2594889720@qq.com

期待您的精彩分享


 你可能会感兴趣 

单纯以应试分数来衡量老师,已经把教育带到了危险的边缘

审美教育的学校表达有哪些路径?

学校不是什么?是什么?


来源 | 看见学校

责编 | 赵方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