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校长会找人
这个时代,一所学校不可能仅通过校长和教师就能办好。
学校内外,大大小小的资源要整合、利用,不仅需要校长有全局性思维,而且还得有沟通力、连接力!
湖北的宋建国校长在到谷伯中学当校长的头两年,经常苦恼:不知道怎么获得更多的办学资源!
他直言自己脾气太好,“学校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想到别人也有难处,总喜欢自己处理,不想给别人找麻烦。”久而久之,上级领导还夸他自力更生办学校!
这话听起来有表扬的意思,可后来当他读到李希贵校长的文章《管理自己,从最重要的事情开始》,才意识到这样的“封闭被动”型办学对学校发展极其不利:这个时代,一所学校不可能仅通过校长和教师就能办好。
学校内外,大大小小的资源要整合、利用,不仅需要校长有全局性思维,而且还得有沟通力、连接力!
一
广泛连接的开始:
系统性思维,找到学校的问题所在
知名教育人、上海市特级校长花洁以擅长运用工具、整合办学资源而为人称道。
从“互联课堂”到“数字化应用教室”,从“非正式学习”到“基于学习的教育创新”,每一年她都会针对学校的发展需求,找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并以项目主题的形式去逐一实施。这一系列看似光鲜亮丽的学校变革背后,是每一阶段都会遇到的瓶颈,问题的解决离不开花洁的资源整合与借力。
朋友评价她:花洁是一个真正突破工具束缚,能够自由思考、自由生发的校长。
花洁说自己建立广泛连接的秘诀就是——形成系统性思维方式。
她总结自己的经验:
“我做的所有事情都基于系统思维,当我面对学校发展的问题时,我一直在想,它是什么结构?它有哪些要素?那么我这个时候需要什么工具,需要什么资源?校长这个工作要求建立更高层面的认知,形成主动联接的愿望,才能整合各种资源,帮学校工作做得更好。”
花洁校长口中的系统性思维是什么?
人类最底层的思维方式有4种:发散思维、水平思维、收敛思维和系统思维。
第一种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
第二种水平思维,是指从多个方面看待同一个事物的思维方式。一件事情,我们既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好的地方。
第三种收敛思维,又称聚合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尽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的信息和解题的可能性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序列中去,最终得出一个合乎逻辑规范的结论。如金字塔原理、结构化思维等。
第四种系统性思维,它以系统论为基础,是指能够将一系列零散的问题进行有序整理,并以全面的、整体的视角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系统思维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掌握的最高级思维模式,也是最值得我们花时间去掌握的。
校长建构系统性思维的5大步骤
第一步:界定学校问题
事实上,很多校长的工作没能有效开展,是因为问题杂乱无章,没有分清主次轻重,自己都没有想清楚学校缺什么,往哪儿走,怎么能坚实有力地连接到外部的资源呢?
这里推荐两个最常用的界定问题的框架:
1. 6W1H问题分析
Why-我做这件事需要达到什么目的;
What-我需要为此做些什么;
When-何时开始行动;
Where-涉及到的空间范围;
Who-利益相关人都有谁;
Which-选择哪一种方式展开;
How-如何开展计划。
2. SWOT战略分析
四个字母分别代表:
Strength-学校现阶段的优势是什么?
Weakness-学校的弱势或缺陷在哪儿?
Opportunity-学校还有哪些机会?或者还可以制造哪些机会?
Threat-周围存在哪些潜在的威胁和挑战?
第二步:整理学校发展逻辑树
我们将逻辑树的各项子内容合并同类项,即麦肯锡人常说的MECE分析法,全称Mutually Exclusive,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中文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也就是对于一个重大的议题,能够做到不重叠、不遗漏的分类,通常为3个大的分类(2个太少,4个太多)
回到“学校发展”这个例子上来,通过观察各子议题,我发现可以将它们划分为三个大问题:
· 想要建成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资源?
· 我可以通过做哪些事情或借用什么样的工具去解决问题?
记住我们的原则,这三个母议题必须是相互独立,并且涵盖所有方面的。如果我们把“我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改善家校合作”作为母命题就不合适了,因为它是包含在“3、我可以通过做哪些事情去解决问题?”之下的。
第三步:大胆假设
依据第三步的三个母议题,重新整理我们的逻辑树,并进一步大胆假设,寻求解决方法。
第四步:小心求证
找到相关专业人士,可能是你的同行、前辈,或者利用搜索引擎,进一步思考第四步中你所想到的解决方法的可行性,去伪求真。
第五步:行动行动行动
二
广泛连接的行动:
主动出击,把学校的故事讲出来
李希贵校长曾建议广大校长——校长们,你应该去主动获取资源,而不是等着别人来“榨取”你的资源。
李希贵还特别举了两个校长工作场景的例子:
你接到电话,常常对你没有多少意义,甚至无端添了许多麻烦,真正对你有意义的,倒是你拨出的电话。
你呆在办公室里听到的那些敲门声,远没有你去敲别人的门更有价值,因为,你在办公室里等来的敲门声,常常是催促你去帮助敲门的人处理事情,只有你去敲别人的门,才有可能把别人手上的资源为你所用。
美国的许多研究报告也发现,对于这个时代的校长来说,主动沟通的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付大华,这位媒体眼中的“化缘校长”,刚到长春乐山镇长红村希望小学担任校长时,面临的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连个活动场所都没有的办学环境。
他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不停地讲述学校的故事,最终获得了广泛的办学支持。
付大华曾“放下尊严”,挨个学校“叫门”,结果得到100多套旧桌椅。他雇车把桌椅拉回去,又请人翻修一新。他跑遍各种机构,终于从龙子心希望学校要了20台淘汰下来的旧电脑,并把旧电脑修整一遍,成立了乐山镇村小中的第一间微机室。
像这样的故事有很多,先不说当地教育部门是否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至少从校长个体来说,付大华通过自己讲述学校故事的能力,主动敲开每一扇可以敲开的门,改变了学校的办学面貌,当他的个人事迹被媒体报道后,更是获得了许多关注和资源支持。
三
广泛连接的拓展:
媒体沟通,学校领导者的必修课
媒体是一股隐形的力量和资源
媒体是校长向外接触资源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但媒体资源却常常是一些校长眼中的盲点,甚至有校长在私下交流时,痛述媒体如何破坏教育者的良好形象,好像媒体是教育的天敌。
其实,任何一所学校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的关注和期待,而媒体正是代表了这样一股力量。“善解”媒体,“善待”媒体,通过媒体发现问题、发出声音、嫁接资源,是许多校长需要修炼的必修课!就像李希贵校长所说,他希望能够有一些媒体界的朋友,跟他们打打交道,开拓不一样的视野。
一些校长担心“校丑”外扬或被媒体曲解,而不敢和媒体打交道,可在这样一个自媒体的时代,过去那种控制式的宣传思维已经行不通,学校里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被公众知晓,出了事情,不及时披露,不积极应对媒体,不懂公众心理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这些年的许多校园新闻表明,只要学校身正,就算发生了一些“丑闻”、“谣言”,只要积极应对媒体,利用媒体的力量让公众了解真相,就能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而这正是媒体资源最无形的力量。
“善待”媒体3大“忌”
忌无可奉告
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领导者是“无可奉告”还是“坦诚相待”,对学校形象的影响截然不同。将媒体拒之门外,等于放弃话语权,甚至导致谣言四起。学校领导者正确的做法,是尽可能向有教育理想的媒体工作者敞开心扉,和有教育能量的媒体机构保持联系,和小部分“功利无良”的媒体从业者保持距离。
忌信口开河
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情,就是什么事情,切忌不能夸大学校的办学变革,真实的教育才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才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有的学校管理者喜欢夸大自己的办学表现,日后被人揭批,会对学校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
忌以势压人
曾经,一位全国颇有影响力的校长在接受采访时,因记者提了几个稍显尖锐的问题,立即勃然大怒,宣称要找记者的领导。这种态度,对学校的发展极其不利。能否善待媒体,是一个教育生态是否文明、健康的标志之一。
“善用”媒体,撬动社会力量办学校
如果校长有足够的媒体意识,借好媒体的东风,学校就能解决许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创新之举也能被广而告之。
当然,学校的宣传必须基于自己的“有料”。如何与媒体沟通,美国校长的一些做法值得推荐:
· 对所有的媒体一视同仁,保持谦逊和礼貌;
· 宣传学校时,行文要谦虚,让其他校长信服;
· 不要等到最后一刻才邀请媒体,要让记者对一个值得写下来的事情引起特别的、持续的关注;
· 列出一个“学校自豪的事件表”,这将会是一个很好的新闻来源。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2594889720@qq.com
期待您的精彩分享
你可能会感兴趣
北大院长:这些“牛娃”太完美, 就像流水线上打造出来的一组“家具”
2018“美国年度教师”揭晓,她说:教学就是创造与学生的连结
作者 | 轮子
来源 | 校长高参(ID:myedu-)
责编 | 张磊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