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学阶段:比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什么?

张文质 新校长传媒 2018-12-04


小学教育中,比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生命成长。





这几天,我一直强调了一个观点: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在知识方面,老师是教不坏他们的。


教不坏的原因在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实际上是没有对知识一点不漏的记忆能力的。


对于这一点,我们每个人回过头看一下,基本上都是如此。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都是后来要不断重新学习的,不断再学习的。


因为这些知识,其实都是最为粗浅的感知性知识。


那么,小学教育中,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什么?

小学教育中,比知识教育更重要的,肯定是学生的生命成长,我会特别强调包括身体成长的生命成长。


 01 

身体成长本身是生命成长的阶段任务,所以学校教育从设计来说,是要把它作为一个任务来设计的,要从形式和内容上,对孩子的生命成长给予充分关注的。


所以,其实有时候我们会说教学任务分成“德智体美劳”,也会说到更为丰富的内容,这样的表达,是以任务感的方式来探讨的。


我觉得比任务感更重要的是,提出教育内容的应有之义——就是从生命发展来说,这就是教育工作最为核心的工作,最为重要的使命。


从生命成长来看,你不能随便放弃某一些教育工作,或压缩扭曲工作的价值——比如不开艺术课、体育课,只重视“主科”。

小学阶段对学生的身体教育,变得非常重要。



当然,生命教育其实也是需要好好设计管理的。


生命成长可分成很多任务,这些任务都可融会贯通,融为一体的。


在此之上,在小学教育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也一定是高于具体的知识的教育的。


 02 

作为教师,一方面,他要在意教学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对教师而言,对自己要有更高的要求,包括趣味、才艺、价值观、人生的丰富性的要求。


因为在小学教育阶段,师生之间确实是以生命影响生命,以生命推动生命的,我们把它称为范本教育,也就是教师是榜样,什么样的教师会影响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甚至会影响到民族的未来。


反过来,我又可以谈到另外一个观点:教师有必要把小学阶段的知识教得那么精深、那么精确吗?考查得那么精准吗?


其实,你所做的工作无非是,加深一些儿童的感知而已。


这样的感知,其实是很难形成他的记忆和逻辑的,甚至还很难形成他的判断力。


所以从教学的角度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增加孩子学习的乐趣。


学习形式最重要的意义(教学设计方面),就是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让孩子形成兴趣的最重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取更多知识,而是对获取知识的过程,形成他们独特的感知系统、感知习惯,对之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儿童这一阶段的发展来说,通过他的动手操作,通过他的身体实践,通过和同学间的讨论、争论等,形成最基本的、最基础的理解力。


更重要的是,要扩张儿童的活动视野,要让他参与到更多的活动过程中去,要让他有更丰富的体验,要让他像个儿童一样参与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去探究、去争论、去表达、去质疑,等等。


这样的一种训练,对儿童形成习惯、形成学习的热情以及形成学习的兴趣,是大有帮助的。


 03 

我们今天的小学教育,确实是越来越精细化了,小学课堂的研究,也越来越严格了。


所谓的严格,就是对教师学科教学精细化的理解力,对课堂表现的技巧,对教师课堂舞台表现能力,要求会越来越严苛。


同时,又因为有教研机构的存在,使得听课、公开的教学研讨,并对教学状况进行具体、深入的评价,变成教师非常重要的提高专业能力的一种训练方式。


这样的训练方式,带来更普遍的教学表演化现象,教学为所谓的教研服务的倾向越来越明显。


实际上,它还导致了另一个结果,这样的公开教学会与日常教学严重脱节。回到日常教学,大量教师又完全处于一种“不会教”的状态。

但在小学阶段,“不会教”其实也是很难检测出来的,因为对学生知识方面的要求不高,对大部分孩子来说,他自身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解读能力,具备被强化训练的、形成条件反射似的解答能力。


这种反复训练,其实使得儿童的感知系统有格式化与钝化这么一种倾向。

所以,我们今天越来越多的儿童,对户外活动、身体的活动、身体的竞争,包括对未知事物的自然的好奇心,都遭受到非常严重的磨损。



对学生而言,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各种各样的电子游戏。


电子游戏对迟钝、饥渴的心灵构成了巨大的吸引力。它是一种强刺激,也是一个程序化的互动方式。


某种意义上说,确实无助于孩子感知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的发展。

小学教育,要让儿童跟土地、跟自然、跟生活广泛接触,要尊重孩子身体的感受,发展他们身体的能力,这才是触摸到教育本质的教育形态。


 04 

所以,对于一个教师,我现在会越来越看重他对儿童本身的研究。


比如说,我们对课程的自主开发,它更重要的不是一种知识系统的建构,而是在对儿童身体,对儿童发展的心理、生理等特别了解基础上的一种设计。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这样的课程,必须是能真正推动儿童积极成长、正面成长的一个课程系统。

如果说,教育真的有朝更积极方向变革的话,这样的变革肯定是从研究儿童开始的。


所以,我经常会说,实际上我们的老师,首先要成为生命的老师。

我这么强调,是因为小学教育及教师的重要意义就在这里了。


对教师来讲,一方面要对自己有专业性的要求,另一方面,教师本身的价值观、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等,这一切都会构成对孩子的熏陶。


对学校来讲,要给孩子大的引领,也就是引领孩子懂得社会的一些共识,共同的价值观。



我们要培养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公民,培养孩子们个人服务于社会的一种热情,这一切构成了他生命成长的价值背景或者成长的起点。


所以,我觉得所谓好的学校、好的教育,也真的可以叫作“既相似又各不相同”。


相似,就是美好的理念形态、美好的校园生活,构成了学校的一种共同色彩,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发展学校的个性和特殊性。


教育,如果能让一个人憧憬美好,对人类有更辽阔的信念,对自己生命的担当有更坚定的立场,这样的教育,可以说是最美妙、最透彻生命本质的教育。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2594889720@qq.com

期待您的精彩分享

 你可能会感兴趣 

比起学业,孩子在小学阶段这16件事更重要

如在当下,巴学园的小林校长会被免职

这三个美国小女孩,告诉你中国的教育还差多远


作者丨张文质

来源 | 张文质家庭教育研究(ID:zwzjtjy),本文选自《教育的勇气:张文质和青年教师的谈话 》

责编 | 王艺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