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里,藏着最好的童年生态
一切课程始于身体,终于人格;
一切教育始于故事,终于哲理。
这该是最好的童年生态……
01
在百草园里“自然生长”
伊甸园,百草园,秘密花园,这些都是童年生态最好的隐喻:一切课程始于身体,终于人格;一切教育始于故事,终于哲理。
孩子随父母去农庄采摘草莓,数量和形状属于数学,重量和力度属于物理,颜色和线条属于美术,奔跑属于体育,欢乐属于音乐,甜味属于化学,草莓由种子化为果实则属于生物,食物的故事属于历史,土地的风貌属于地理……另外还有贸易和道德,语言和幻想……
但他对任何单一方面的特别关注,甚至进入研究的状态,都意味着他离开了童年的蒙昧,进入到生命的启蒙。
故事同样将在情节越来越复杂的同时,开始主题的分化:当他琢磨曹操某个决定的正误,考察一个对主人公有益的行为的合法性,道德问题就从故事中分化出来;当他开始琢磨怎样讲述才能让故事更为迷人,修辞和文章学就从故事中分化出来;当他追问历史上是不是真有过曹操这个人,他究竟做过什么,历史和虚构的问题就从故事中分化出来……
我曾经著文呼吁:还童年以合法的蒙昧。因为成长的开端,必须不能过早被精确的知识伤害;要用天然的知觉和具身的认知,让孩子在“生活世界”里,以一种日用而不知的“上手方式”,和万物打交道,保留着用身体的所有感官一起作用,探索天地万物的本能。
02
一株小麦衍生的知识体系
“蒙昧”之后是开智。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智慧与精神如橡子,必然会在时机成熟的春天,从泥土里破壳,长出根和芽,长成小树,并不断地自我扬弃,最后成为参天的大树。他们不必再用手指数数,可以想象出居然不是太阳中绕着大地转动,而脚下的大地居然是一个巨大的球,是它在绕着太阳转动!
任何一个议题的深入,就是触发某门科学的来临——人类当年就是这样从原始宗教中诞生出哲学,从哲学思考中分化出科学,并和生活中的诸多问题一道,慢慢地生长出地理学、生物学、经济学、政治学、修辞学等各类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的诞生、成长、拓展,就如人类对麦子的研究。种一季麦子,过一个收获节,把亲手种植的麦子烤成面包是不够的!
考察麦子如何在一万多年前于两河流域被人类驯化,于三四千年前传入中国,最初人们只会把它直接煮熟实用,慢慢才有了磨子,有了粉和面(饼),有了面条,有了发酵的面包和馒头……这就是历史!它牵连着和水稻、粟稷、高粱和玉米的爱恨情仇,也就是整个人类的文明史。
考察一个麦子的甲骨文,理解古人为什么把它和“来”字当成同一个字;吟诵从《诗经》到海子的无数关于麦子的诗词,感受麦子形象在农人那里和诗人那里的差异……这就是语文。
研究麦子在中国大地的分布——跟温度和降雨有关,琢磨五千年前,经过怎样的道路,麦子居然可以从两河流域传播到黄河流域……这就是地理。
琢磨水稻和麦子不同的形态,研究它们被驯化过程中的变化,研究未来火星上最先种植的应该是玉米还是麦子,研究如何通过杂交,种出不同口味或者性状的麦子……这就是生物。
琢磨漂流在荒岛上的鲁滨逊如何用十粒麦子为种子开始,他能够在多久之后吃上面包,又能够在多久之后饲养鸡鸭,吃上鸡蛋和鸭肉……这就是数学。
是什么变成了饱满的麦粒、喷香的面包?如果不是泥土那又是什么?空气中居然有东西留在麦子中,成为麦子的根茎、叶子和果实,以及阳光在这里究竟实施了怎样的魔术?琢磨出来的结果,就是化学和量子物理学。
琢磨古人会怎样合作,是各自以家庭为单位自己管自己,还是一起集体大劳动?或者还有其他什么办法?什么叫井田制?什么叫十一税?这就是经济学和社会学。
所以,一株麦子的背后,远不只辛劳和汗水的故事。
03
从百草园进入三味书屋
麦子延展出无数个议题,但单凭它,又如何能满足人类对智慧和心智成长的渴望?
麦子和其它万物的生命问题一并成为生物,因为仅仅麦子是不足以理解生命和进化的;语言和文字单独上路成为语文后,与“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联系得更近的,也不再是具象的大麦或者水稻,而是所有唐诗宋词、汉语汉字。
再之后,“在青麦地上跑着/雪和太阳的光芒/诗人,你无力偿还/麦地和光芒的情义/一种愿望/一种善良/你无力偿还”的诗句里,麦子成为“意象”、“象征”、“存在主义”这些似乎很抽象的概念指代。
专门的学科学习、分科学习,就是通过一条特殊的道路,探索宇宙的一类奥秘,抵达认识的一个极限。万物关联,但任何一物都有它自身的限度和边界。所有的认知都基本遵循着“浪漫、精确、综合”的过程,所有的学科同样需要遵循这个认知的规律。
蒙昧,启蒙,开智,深研。百草园,是万物一体、浪漫丰富的童年。没有这样的童年,一个人的一生极可能机械、单调,缺乏想象和创造。
三味书屋,是格物致知,是用人类的心智,格正万物,把它们整理为符合我们认知的科学的巨大框架,并无限发现超越视觉的细节,用抽象的概念,去把握的万物背后的奥秘。
童年时在百草园里的浪漫玩耍,让孩子从身体、游戏、故事中获得的丰富、充沛的浪漫。没有这一段“天真蒙昧”,后者所需的对精准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便无从谈起。
04
在三味书屋开启深度学习
对深度学习的灵魂,我们用“审辨式思维”和“研究性学习”这十个字概括。
审辨式思维,就是审查和辨析所有观点的意图和证据,包括自己言说的观点和证据,在同情理解的基础上,把所有的思想安置在它恰当的位置。鉴赏或者批判,都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得以合法地进行。
研究性学习,就是围绕一个真实不假的问题(不论过去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还是当前令人迷惑又好奇的生活难题、自然现象,或者未来的某个行动计划、科学实验),运用充沛的想象和科学的方法,大胆假设,细心求证,直到更合适的“真相”显现,更合理的方法涌现,并在结果上用事实得以检验,以及对新的研究继续保持开放。
没有被摧毁的百草园,所谓童年的“结束”,不过是我们在一段自然而浪漫的体验之后,建立起冷然的三味书屋:在这里,孩子用冷静到冷酷的审辨式思维,复杂到繁琐的研究性学习,成长为超越过去的少年和青年。
干国祥
全人之美课程总设计
南明教育集团总校长
全人之美课程研究院院长
欢迎朋友圈分享和底部留言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2594889720@qq.com
期待您的精彩分享
更多“专栏”文章
责编丨沈静娴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