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1-9年级孩子习惯养成一览表(请转给家长、学生)
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你能不能担重任,会不会办事,能力如何,恐怕都跟你的习惯有关。
学生阶段是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习惯的培养,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或者虽然很聪明但就是不爱学习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习惯。
进入初中,不但要巩固习惯,还要重视能力的培养,通常而言,初一以学习习惯培养为主,初二以培养思维能力为主,初三则以培养自学能力为主。
新入学的孩子尤其应该重视。今天,小新君就为大家带来一份小学到初中阶段的好习惯养成指南,推荐给老师和家长们。
项目 | 内容 |
学习习惯 | 1. 按时完成作业。 2. 养成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 3. 阅读拼音小故事。 |
生活习惯 | 1. 每晚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 2. 早睡早起。 3. 按时吃饭,爱惜粮食。 4. 爱护书本,爱惜学习用品。 5. 自己穿衣服、系鞋带。 6. 放学后按时回家。 |
交友习惯 | 1. 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不打架、不骂人。 2. 乐于帮助同学。 3. 不与陌生人来往。 4. 对他人的帮助要主动致谢。 |
健康习惯 | 1. 早晚刷牙。 2. 饭前便后要洗手。 3. 不吃不卫生的零食。 4. 按时做两操。 |
行为习惯 | 1. 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2. 见到老师和客人主动问好。 3. 不乱扔果皮纸屑。 4. 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 |
项目 | 内容 |
学习习惯 | 1. 每天预习半小时。 2. 独立完成作业。 3. 上课认真听讲。 4. 自觉阅读课外书。 |
生活习惯 | 1. 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2. 吃饭不挑食。 |
交友习惯 | 1. 做错了事情要主动道歉。 2. 不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同学。 3. 不嘲笑别人的缺点。 4. 学会感恩。 |
健康习惯 | 1. 每天锻炼身体一小时。 |
行为习惯 | 1. 会用礼貌用语。 2. 按顺序上下车。 3. 爱护花草树木。 4. 随手关灯和水龙头。 |
项目 | 内容 |
学习习惯 | 1. 每天预习、复习。 2. 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3. 作业干净整洁。 |
生活习惯 | 1.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 合理安排时间。 3. 少吃零食。 |
交友习惯 | 1. 能学到身边朋友的优点。 2. 远离品行恶劣的人。 3. 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 4. 向别人请求帮助态度诚恳。 |
健康习惯 | 1. 勤洗澡、勤换衣。 2. 每天坚持锻炼身体。 3. 有良好的用眼习惯。 |
行为习惯 | 1. 主动排队上下车。 2. 用文明语言和别人交谈。 3. 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 4. 孝敬父母。 |
项目 | 内容 |
学习习惯 | 1. 自主学习。 2. 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3. 作业干净整洁且正确率高。 |
生活习惯 | 1. 合理有效安排时间。 |
交友习惯 | 1. 尊重他人。 2. 真诚待人。 3. 能分辨是非。 |
健康习惯 | 1. 衣服干净整洁。 2. 每天锻炼不少于一小时。 3. 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
行为习惯 | 1. 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2. 用文明语言和行为与他人交往。 3. 为父母及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
项目 | 内容 |
学习习惯 | 1. 善于倾听。 2. 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 3. 自主读书,会写读书笔记。 |
生活习惯 | 1. 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2. 健康合理使用网络社交平台。 |
交友习惯 | 1. 热情大方。 2. 与积极健康的人做朋友。 |
健康习惯 | 1. 干干净净每一天。 2. 每天坚持锻炼。 3. 用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生活与学习。 |
行为习惯 | 1. 自觉维护公共秩序。 2. 用文明语言和行为与他人交往。 3. 对客人要自然大方。 |
项目 | 内容 |
学习习惯 | 1. 主动搜集与学习相关的材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2. 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生活习惯 | 1. 健康有规律的日常生活。 2. 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
交友习惯 | 1. 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 2. 尊重他人的观点和习惯。 |
健康习惯 | 1. 讲究卫生。 2. 科学锻炼。 |
行为习惯 | 1. 举止文明,诚实守信。 2. 勤于动手。 3. 爱护环境。 4. 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
孩子需要养成的好习惯很多,上面的习惯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习惯,在孩子12岁以前养成,会为孩子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家长要有耐心,坚持做下去,这样孩子上了初中后就会很省心了。
初中是作为孩子求学生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三年,不但需要巩固习惯的养成,还要重视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以下五个环节:听讲、笔记、作业、改错、总结。这五个环节与我们的成绩息息相关,非常重要。
和成绩的关系度:听讲与笔记,约40%,作业约10%,改错约20%,总结约30%。
具体做法:听讲、笔记,时间分配:80%时间听讲,20%时间记笔记。
听讲听什么:老师对一个题目的思路突破分析,一个题目或者一类题目的总结,自己有疑问的地方。
笔记记什么:
(1)基础的定义、定理、性质(一定要理解记忆)
(2)自己课上的灵感
(3)自己有疑问的地方
(4)老师的归纳与总结
作业:认真完成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落实,很重要
改错:对自己没掌握的知识的及时弥补与修正。
总结:总结的时间不需要太长时间,但是对能力提升很重要。把自己的知识体系归纳总结,编织成网。
1.按时完成老师部署的各种作业
这个要在每天及时将作业完成,效率很重要!不能一边做一边玩,要高效率学习高效率的玩!初中学业任务加重,效率很重要。
2.做题书写整洁、清晰
开始要重点要求步骤,对题目解答交待清楚通过步骤反应思维过程,不能出现跳步现象。在步骤清楚时再要求板书整齐(尤其男孩板书可能会马虎些)
初中对步骤要求很严格,孩子们不知道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要么写很多,要么跳步。等意识到问题时,很难停下来去改正。
做好四会:会听、会做、会讲、会变。
会听:会听老师讲课的关键点,听讲效率高
会做:把会的就成对的,准确、规范的进行书写表达自己的思路
会讲:把自己会的东西讲解出来,能力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会变:题目的形式发生变化,能发现本质,准确解答
1.家长装傻让孩子把题目讲给你听
有时候家长要傻点,题目的解答你看懂装没看懂或根本不看就说你看不懂,让孩子把过程讲给你听,把你讲明白,过程还装傻提些问题。
既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让孩子对题目理解更深一层!(题目解答能看懂和能讲清楚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
还有就是让孩子有成就感,爸爸妈妈都不明白的题,是我讲给他们讲明白的。听懂不意味着会做,会做不一定能做对。讲题会加深进一步对题目的理解,对能力提高大有好处。
2.让他(她)学会总结,做读书笔记交流体会
学会一个章节或一册,让孩子给你总结下知识,开始不妨先帮助孩子一下,积极鼓励,帮助孩子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最重要。
有些时候放松下,让孩子读些名著、读者或青年文摘、励志类书,有感想时做好笔记,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交流些对人物的感受和心得体会。
会总结和归纳,才能让学习更高效,才能做到举一反三一。
改进学习的思路,做好三多:
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
一题多解,打开思路,找到巧法
多题一解,归纳总结,找到通法
一题多变,形式多变,找到模型
初三在延续思维能力提高的基础上,让孩子逐渐养成自学习惯,不妨从这五步出发:
1、强调自我进步、提供强调非竞争的学习环境
读书是为自己而读,重要的是:自己有没有进步、强调知识技能的精熟,而不是跟别人比较输赢。
强调知识、技能的精熟,而非强调竞争力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孩子觉得学习是有价值的,他们会愿意为了增进自己的能力,投入努力,而不是为了外在的诱因或奖赏。
2、让学生试着选择,并承担责任
国内外的研究都发现,当孩子可以自我决定的时候,内在动机最强。
在学习历程中,提供孩子做选择的多元、多重机会。例如提供更多作业或任务的选择,可以自己进行挑选;或者进行专题研究,让孩子选择有兴趣的主题,引导孩子根据能力,评估工作的困难度,决定采用什么研究方法与工具,以及何时完成。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比竞争式或个别式学习,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学习动机、学习成就,同时能提升合作技巧、改善社会关系。
而且,孩子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开始学会以整体深入的观点看待周遭的环境,而不偏执于自己单一的想法,习得如何与人讨论、如何在团体中各司其职、如何协商掌握进度、如何取长补短完成任务等。
不仅如此,在面对困难的学习时,合作学习也会有效降低学习焦虑。
4、策略有效,孩子就会想用
成功的经验,是稳固学习的基础。提供一些实用且合适的学习策略,让孩子实际体验使用策略后的好处,改变原有的归因和信念,激发学习的意愿和使用策略的动机。例如把原本“我学不好因为我很笨”的成见,改变为“只要我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可以学得好”的意念。
5、注重学习乐趣
想像你自己是中学生,每天在学校坐着听八小时的课……,日复一日,大概任何人都不容易有“主动的学习动机”。
从孩子的需求出发,切合孩子生活经验非常重要,也更容易激发孩子自学的动机。
习惯养成要注意的几点
1.要坚持
有家长留言说,给孩子建立习惯的过程中难以坚持。这让我想起身边很多的熟悉的场景。
一个小学生已经坚持了两个星期每天早起锻炼,结果某天晚上和家长一起看《中国好声音》到11点多,第二天早上起不来,从此再也没有进行过早锻炼。
一个高中生好不容易在家长、老师的合力下,上缴了手机也不再上网玩游戏,可某一天在同学的拉拢下又一次身陷网游不可收拾,虽然自己的保证书还随身携带。
有很多爱美人士苦苦坚持数天晚间节食,结果一场好友聚会便自此守住餐桌回归旧途,饱享口腹之欲却事后自责不已……
查尔斯·杜希格在《习惯的力量》中说:“习惯从来不会消失,它蛰伏在大脑的基底核,当正确的暗示和奖赏出现时,它会再次出现。失忆老人能找到回家的路,老鼠能在巧克力的诱惑下进出迷宫,都是这个道理。”
2.写下来
你的“习惯建立计划”具体吗?有白纸黑字写下来吗?
事实上,在习惯建立的过程中,“写下来”这个动作非常关键,通过写下来我们才能在头脑内确认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才能梳理清楚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才会不自觉地模拟即将发生的场景。
这些是实际行为发生的“先行组织者”,没有这些确定性的演练,我们的大脑缺少真切的行动指南。我们做事之前,大脑需要“仪式感”,其实质上是内心归属的确认,我们生活中几乎时时处处都需要“仪式感”,不是吗?
3.做可视化的进站记录
比如,某件约定的事儿做好以后,在日历上做出标记,以示自己当下的进展。
这给我们对做好的事起到一个心理确认的功能,由此产生的成就感起到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视——这是真正让我们坚持下去的内在动力。
这个进展记录尽可能放到醒目之处,另外也可以通过记日记的方式达到坚持的目的。
写在最后:
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就像一张白纸,我们怎么教,他们就怎么吸收。与其盯着孩子的成绩,在成绩上找不足施以弥补,不如督促孩子先养成这些习惯。记住,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孩子良好的习惯以及健全的人格。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2594889720@qq.com
期待您的精彩分享
你可能会感兴趣
来源 | 班主任研究会,素材源自网络
责编 | 张光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