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下课”:老师、学生、家庭和学校,没有一个是胜利者!

郭坤 新校长传媒 2018-12-04


家校领域的界限是:学校无权干涉家庭教育,但有指导家庭教育的权利;家长无权干预正常教学,但有提出异议的权利。




9月20日,有二十多位家长倒逼学校,要换掉我这个语文老师。我莫名躺枪,甚是心伤!但生命奇妙,无常发生,心伤过后,是冷静,是思考,是成长。


这篇推文有三部分,一是我对教学事实的还原与澄清,二是张文质老师对此事的看法,三是我对此事的思考。



关于对莱芜师范附属小学四年级一班家长投诉语文老师、反映问题的澄清与回应



9月20日,莱师附小四年级一班二十几位家长向学校领导反映语文老师郭坤(本人)的问题,强烈要求换掉语文老师。事后——


1、业务副校长找我谈话,告知家长诉求;


2、次日,校方要求我向家长妥协,把“语文素养与核心素养放在一边,只给讲基础知识即可”,在这一点上产生分歧;


3、9月25日学校同意家长要求,更换老师,通知我“你别教了”。



作为当事人,虽不认同,但尊重校方决定,同时我认为有必要站在“教师的立场”做一个原与澄清。


基本情况:


郭坤:四年级语文现任教师(已撤掉)。

接班时间:两周零四天,未被班主任允许进入家长群,与家长无交集。

课程进度:第三单元接近完成,已测试一单元,与其它多数平行班进度一致。

课堂内容及组成课文生字词、内容主题涉及写作知识、语文知识系统框架的建立、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提升、言语能力的提升、德育的渗透与生命教育的、学习方法的引领。


下面就家长反映的问题逐一回应:


一、“净让我家孩子预习、自学,不行!”


回应:


1、学完第二单元后,我意识到进度快,所以进行“单元清”,拿两天进行复习。考试当天,因为只有一节语文课,还用于考试,未学新课,所以连续几天布置了第三单元的精读课文《巨人的花园》的预习、两篇自读课文的预习与自学。


2、大纲要求,精读课文精讲,自读课文自学。


3、教师会根据本班的情况,各种课型、各种作业、各种学习形式相互交叉,实属正常。



二、孩子书上太干净,孩子说“老师不让做笔记”!


回应:


在接手第二周后,发现一个现象——老师讲课时,大多数孩子都埋头记笔记。讲课精彩之处,看不到孩子们灵动的眼神,而是低着头的小脑壳。


我让学生抬起头来,并说(原话):同学们,记录很重要,但是有一种东西比记录更重要,那就是“倾听”,带着思考的倾听……手写的速度跟不上说话的速度,如果只忙着记录,很重要的内容可能就错过了……记笔记也是有方法的,可以记录关键词或关键句,可以用你自己喜欢的其它方法。


所以,“不允许记笔记”的说法不属实。


三、老师整天迟到并拖堂!


回应:


1、关于拖堂。9月19号语文课,我留出10分钟和学生互动,主题是“老师接这个新班,也算是个‘插班生’,上了两周课,同学们有哪些地方不适应,或需要老师改进的地方,可以来说一说。”A生说:“老师,你能不能不拖堂。”我回应:“这位同学提得特别好,在前面的新课讲授中(每周10节语文,两周20节),的确有两次拖堂现象,从那开始到现在包括以后,我们都按时下课。”


2、关于迟到。B生突然想起来:“哦,老师,你以后早来一些好吧?不要10分钟20分钟还不来。”我愕然笑道:“不可能吧?我每次都按时来啊,有两次故意晚来一两分钟,想看看你们在等待上课时的状态。”当时还笑问,“你或许是‘感觉’很长时间吧?老师最晚也是打点离开办公室来教室的。”(同事可证)


以上是课上回应,课下离开教室,B生追上我,笑嘻嘻地说:“老师你知道吗,我觉得拖堂挺好,可以多听一会儿,我说你晚来是想让你早来一些,因为喜欢听你讲课。”(原话)我开心地说:“谢谢你,但拖堂是肯定不会啦。”回到办公室还跟同事分享此事。


我来说一下,课堂常规不允许拖堂,但在实际教学的常态课中,什么情况下会拖堂?


1、 课堂内容剩下极少一部分,且与课上内容联系密切,事后单独讲则失去了教学最佳契机。


2、当天只剩一节语文课,讲不完的问题遗留下来,耽误当天的家庭作业。


规范化的课堂尽量避免拖堂,当拖堂现象在教师意识到之后,会在日后教学工作中自动地进行调整,这是教学工作的常态,也是常识。


四、“老师坐在桌子上讲课、玩手机!”


回应:


靠坐在闲置桌子现象,有。当出现连堂课时,一站近两个小时,偶尔会靠坐在闲置的课桌上缓解一下。更重要的是,基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控制者,在人格与心理上是与学生平等的。所以我在课堂上有意识做到随和,希望以此带给学生自由和放松的安全感。从教20年来,一直坚持这种师者风格。


玩手机现象,没有。学校并没有规定上课不可以带手机。即使听课,学校中层也会用手机抓拍。我上课一般不带手机,偶尔带着,也是用于生成性问题或传送图片,有电话进来也会挂掉。开学以来只在课上接过一次电话,是我母亲的电话。我亲已近七十,独居,出门接了一下,通话时间30秒。


五、让学生单独坐在对着门口的一张桌子上听课。


回应:


事实是,该生的座位由班主任安排,脱离其他学生单独坐在讲桌一侧。讲桌是一个电脑桌,非常高,孩子的头顶高度和讲桌持平。


讲课开始后,我发现该生看不到偏南侧的板书。想让该生回到听讲的群体座位中,但出于对班主任工作的尊重与工作界限的把握,作罢。又考虑到语文课堂是我的工作私域,可以变通,便让孩子只在上语文课时,坐到南排第一桌前,转身正面朝门口和黑板方向,不必使劲拧头看黑板。


家长投诉后第二天,上课时我询问该生是否要回到讲台北侧单桌,孩子并不愿意回去,说那个位置看不见。当时我哑然,倍觉荒诞与无奈。


六、课文不讲,光讲拓展知识,我们只要成绩,只讲课文就行。


回应:


1、精读课文必精讲,解决字词句、写法等基础知识,根据课文主题培养情感价值观,这是大纲要求。因此不讲课文不属实。可调查。


2、教材本身就是一种工具,一种载体,从课文为起点,拓展开去,可涉及整个语文知识系统构建与细化。比如讲“童话”体裁,可涉及“神话”、“寓言”与民间故事。若讲透这些语文常识,都需要时间。而讲解《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这样的游记,必然涉及地理及地质常识,语文不是独立的学科。


3、语文素养不提升,思维能力不培养,可持续的能力与成绩从何而来?既不让人好好种地,还要有好收成,这本身就是悖论。


七、“老师在考试时漏题,竟然给学生讲答案;练习册讲了再做,不行!本来想看看第一单元考过之后,孩子成绩差才找她呢!”


回应:


1、“漏题”这个概念是建立在竞赛与选拔性质的测试之上的,而教学常规中的测试,是老师用来检测、巩固、考察学生学情,了解教学效果的方法。因此,“漏题”不成立。


2、在准备给学生检测第一单元时,翻看试卷发现有一个内容学生从未涉及,即“《记金华双龙洞》中,作者写过孔隙的方法和经过,是为了想表达什么?”考虑学生可能会出现“全军覆没”的情况,遂做简短讲解。所以,老师想获得的是学情,家长想获得的是兴师问罪的把柄。


3、关于练习册讲了再做。教学一周后,发现四年级的《阳光同学》练习册题目已经有些难度,学生以此为家庭作业,准确率不高。其他语文老师也发现这一点,对此大家进行了简短教研,一致认为这是一种极大浪费,决定对有难度的课文练习,放在课堂上随做随订正随讲解。


八、“上课竟然讲故事,讲完一个故事就下课了。不行!”


回应:


任何学科的课堂教学,都是会相机进行习惯养成、德育渗透,何况语文这种人文色彩相当重的学科,辅助小故事以及生活小事例来帮助学生对课文主题与生活进行领悟,是正常教学行为,也相当挑战一个老师的知识储备与底蕴。至于讲完一个故事正好打点下课,只是巧合。


九、看作业看错一个字,太不负责任!


回应:


老师每天看大量的作业,有误差是正常的,关键看老师有没有预案。为避免影响学生,我从接班起就在班内多次强调:发现问题一定反馈老师;如果批阅有差异,以课上老师讲题为准。


家长反映的情况大体这些,基本指向课堂教学。家长诉求:我们不需要改进,不需要进课堂听课,坚决换老师,什么样的都行!学校最后处理结果:撤掉本人,更换为代课老师。


此事后,张文质老师特写文回应,这份回应对于我,乃至所有一线教育工作者,都是一份极有价值的引领。





变革自己:我对教师艰难教育处境的回应



文/张文质


郭坤老师从教20多年,算是一位资深教师,也是专注于教育研究、有良好素养、有强烈职业认同感的老师。


这样一位优秀教师,最近遇到麻烦——她带的新班级,有二十几位家长找到学校表达不满,说她上课经常给学生讲故事,要学生认真倾听但不要做笔记;课上拓展的知识太多;在单元测试的时候向学生“漏题”……诸如此类提了近十条。家长们提出换掉郭坤老师。


虽然校长暂时没有同意更换语文老师,但觉得家长的话要听,家长的声音不管对不对,学校都要做出回应。几天之后,学校在家长的要求下换掉了她。


郭老师当时先是跟校长进行细致解释,校长主张妥协家长,只教基础知识,郭老师则主张培养学生多维能力与提高核心素养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责任与义务,立场不可放弃,谈话在分歧中结束。


不仅如此,郭老师坚持认为家长有很多误解。比如做笔记这件事,郭老师认为良好的倾听优先于做笔记。


当然郭老师想和校长讨论的是,家长有没有权利干预具体教学?家长有没有权利开学一来就提出更换教师的要求?教学能不能以家长的好恶作为评价原则?


这个学校在前几个学期就发生过因为家长不满,学校中途更换任课教师的事,这也为郭老师的遭遇埋下伏笔。


学校如果没有一个对教育独立的判断,没有基本的维护学校尊严、维护教师职业尊严的立场,那么学校跟家长之间的矛盾难以避免。


教师遇到这样的事情,有多种途径来维护尊严。


一是向学校领导进行细致沟通,二是变革自己。作为老师,你想进行教育变革可能非常困难。据理力争,费心费神费力,最后就剩下用脚来投票。我们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此外,作为教师,我们要秉持一种立场,我们是专业工作者,难免受到伤害,但是要有勇气面对,不要把自己放在弱者位置。当尊严受损时,不要怀疑我们的教育能力,而是调动专业理性,思考如何应对。


今天,教师面临的教育处境多样复杂。提升理解力,改善应对力,对自己的处境有更长远的思考,就能够回到自身,回到各种可能性中面对复杂处境。即使尴尬难堪,还是能够获得腾挪与发展。




一点思考



思考一:学校管理是为教育服务的。个别教育管理者缺乏对“教育专业的认识”与“教育专业的勇气”,仅仅从一个政治管理者的角度解决问题,导致“教育”让位于“管理”,最后做的不是教育,仅仅是“管理”。


思考二:因为缺乏“专业素养”与“专业勇气”,无法建立“专业领域”的概念与界限,无法看清家长与学校各自的私域,中间的共有领域。个人认为家校领域的界限是:学校无权干涉家庭教育,但有指导家庭教育的权利;家长无权干预正常教学,但有提出异议的权利。


追问


1、对于类似事件,开学时间之短,家长误解之深,情绪之烈,家长组织之齐,学校是否应该全方位调查,给家长和老师一份公正回应?


2、什么造就了这种非理性的、暴力倾向的倒逼学校的诉求方式?学校的责任在哪,社会的责任在哪,体制的责任在哪,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又在哪?


3、每一所学校,每一个个体,如果没有立场与担当,长此以往,个人的代价是什么,家庭的代价是什么,教育的代价是什么,国家的代价是什么?


十天炼狱般地穿越过来,我对家长对学校不是怨恨,而是一份更深的理解,在这个事件中,学生、老师、家庭和学校都在被伤害,没有一个是胜利者。


或许我应该感谢这次“被下课”,让我对教育、对人性、对体制、对人生,特别是对自己,有更深的认识。希望自己依然能够保对教育的热爱,对教育的希望,带着爱继续走下去。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2594889720@qq.com

期待您的精彩分享


 你可能会感兴趣   

教师的任务是吸引学生,让他们忘记做别的事

人民日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一位校长的呼吁:学前、家庭教育失调,将给小学教育带来大麻烦


来源 | 卡卡老师说

作者 | 郭坤 张文质

责编 | 陶小玮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