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被苹果公司全球推介的学校,如何实现全员信息化教学?| 头条
技术改变教育,教育融通技术,是每一所学校走向未来的必经之路。
六年前,上海普陀区的曹杨小学和新武宁小学被教委合并重组。由于曹杨小学的历史更悠久,影响力更大,合并后的学校计划仍使用“曹杨小学”的名字,但这所新学校校长的重担却落在了原来新武宁小学校长张晓文的肩上。
张晓文接受了新的职位,只提了唯一一个条件,那就是在校名中加上“实验”二字,以彰显变革创新之精神。事后来看,张晓文在校名上所动的心思是一个宏大计划的第一步。
当时,上海市教委正在物色小学校进行全员“电子书包”的试点,但对其中的风险有所顾忌,不太愿意选择重点学校。得知消息后,张晓文全力争取。最终,这所新成立的、名字中有着“实验”二字的普通小学,成为上海市第一所“全员信息化试点学校”。
于是,一场“电子书包”的崭新实验,以上海的名义,在曹杨实验小学拉开大幕。
学生运用电子书包学习
1客串的设计师
当张晓文开启自己的实验时,第一个障碍居然来自学校硬件。
两所学校设施陈旧,空间狭窄,重组搬迁到新校址后,用了一个暑期对原来的设施进行匆匆改造。
然而,第一轮改造不尽人意。
“由于改造时间匆忙,细节把控不够,缺乏对教学场景的沉浸思考,缺乏对孩童心理的准确认知。曹杨实验小学是孩子们的学校,是他们童年生长的乐园,不是政府大楼,不是宗堂庙宇,不需要那么凝重和压抑。”
张晓文下定决心进行二次改造,她广邀教师、家长和学生代表,对二次改造方案投票,最终决定对学生区域大面积整改,教师办公区小范围调整,安全问题优先调整,美观问题延后调整。
方案确定后,张晓文花10万元加高三栋教学楼的护栏,由于护栏抬高20公分后与周边环境产生新的不和谐,她决定在护栏顶层增加一个架子,这个架子是她周末驱车至浦东新区精心挑选的,上面统一摆放盆栽,是为“藏拙”。
这样一来,三栋教学楼春天和夏天是一种颜色,到了秋天两种颜色,一层绿的,一层紫红。长长的植物枝条从上层楼向下伸展,有“万条垂下绿丝绦”的韵味。于是,原本凝重的教学楼增添了几分柔性之美。
万条垂下绿丝绦
经过二轮改造,三栋教学楼与行政办公楼构成一个清爽的“E”字母,与学校提倡的“E课堂”、“E宝”形成情感呼应:
一号楼为办公区域和室内体育馆;
二号楼为主教学楼,有20个班级;
三号楼为专用教室,有电子录播室、环保体验室、电脑语音室、自然实验室、美术写生室、音乐舞蹈房等十多个专用教室,后打造为基于智慧校园的创新实验室;
连接三栋楼的是学生餐厅、教师餐厅、图书阅览室和多功能室等,它们科学排布,构成互不影响的生活空间。
教学楼改造完毕,张晓文一鼓作气对校园生态进行升级。
“所添置的设备越多,多功能室越齐全,学校就越是需要做合理的布局和设计,从装备运用到视觉感官上,获得最好的效果。如果不懂取舍,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就会让学校显得low,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张晓文说。
全面整改后的曹杨实验小学,装备布局脉络清晰而简洁,特别是让很多学校最头疼的繁杂线路,如电线、网线等都有统一的出口和路径,或顺着走廊顶部垂直延伸,或者干脆隐匿于绿树花丛之中,草坪底下,放眼望去,干净利落,整个校园既有苏州园林的内涵气质,又不失智慧校园的基本元素。
张晓文用“蚂蚁搬家”的精神,重塑学校的绿化生态,也为学校后期搭建“4E课堂”理念,开启信息化“全景式教学平台”,构建“信息化、人文化、生态化”校园,营造了一个舒心温馨的环境基础。
2奠基“智慧校园”
曹杨实验小学的前身,是上海市科技教育研究所实验基地学校,但当时软硬件设施和教师的思维,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张晓文意识到,要快速建立影响力,还得“通过提升信息化优势,带动学校影响力,最终实现全面提升!”在这个思路下,张晓文重组人马,主攻信息化课程。
天道酬勤。2012年初,张晓文团队的公开课受到好评,上海市教委意识到学校的潜力,选择它作为上海市“全员信息化试点学校”。
有上海市教委强力支持,曹杨实验小学的“全员信息化”项目迅速展开,围绕“智慧校园”搭建,一系列改造联袂而来。
2012年末,曹杨实验小学顺利建成以无线网络为特色的网络框架后,也解决了室外教学活动上网受限的问题,老师和孩子们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与校园网络连接。此外,每一间教室都是一个小的局域网,室内配备PC一体机、MacMini、无线AP和一台实物展台。
同时,这一轮机遇也让曹杨实验小学的教学设备鸟枪换大炮。学校打造统一机房、电子阅览室和3D打印设备。每位教师都配有一台MacBookair和一台iPad3,每位学生配有一台iPad,并可携带回家。学校配有录播教室、数字化创新实验室以及多功能黑板等设施。
除了各种前沿智能设备,一系列特色教室比如书法室、安全体验室等也在不断完整。在空间场地有限情况下,学校综合利用学科教室,比如创新实验室就容纳了机器人编程、生物实验、发明、3D打印、物联网等课程。在排课的时候,则考虑如何实现利用率最大化。
经过几轮次系统调整,曹杨实验小学的校园气质彻底变了,成了一个让师生舒心的园林学校。
从“和乐教育”到鼓励创新
升级装备,改善环境容易,聚拢人心,达成共识不易。如何让全体师生目标一致,众志成城地朝着学校愿景前行呢?张晓文迅速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学校组织管理变革上。
1提倡和乐教育
经过对原两所学校组织架构的梳理,张晓文提出了曹杨实验小学的办学理念:和乐教育。
“和乐教育”包含两层不可分割的含义:一是和谐统一,共生共乐;二是和而不同,各得其乐。
“和乐教育”更像是一个过程,一个多向的互动、反馈和影响的过程,它崇尚人的和谐、健康、快乐的成长。也即:和而不同、各得其乐,和谐通融、快乐成功。
“和而不同”,指在人际交往中与他人保持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不必苟求对方在观点上的趋同。两所学校不同风格的老师们可以通过沟通碰撞,去伪存真、求得共识。
“各得其乐”,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在各自的兴趣发展中得到成功、幸福成长。让每一位老师教有所得、教有所乐,在共研共创中分享快乐,幸福工作。
2制度鼓励创新
张晓文知道,由于是两校合并,问题肯定不少,要化解恩恩怨怨,抱团前行,仅仅“和乐教育”是不够的。她又走了三步棋。
一是修订《曹杨实验小学教师工作手册》,将制度管理与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相结合,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全面提升中层干部的执行能力与综合素质;
三是打造合作进取的教师文化、培植美乐特色的校园文化、开创全新4E课程文化。
经过这三步,管理与评价兼容并举,使每个人都有了准确的职业定位和努力方向。
这么做,张晓文有自己的理由:“要依托电子书包-全员化项目,打造智慧校园,既要资深教师深厚扎实的教学经验,也要青年教师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激情,探索新事物的冲劲。学校很多课程研究,都提倡老中青同台合作,实现智慧叠加。”
她的“如意算盘”打响了。在随后三年,英语教研团队在信息化领域成为一匹黑马,开发的“游戏化课程”引领风潮,成为上海市信息化教育的典范。
课程研究,让“电子书包”充实起来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曹杨实验小学上下齐心,只为搭建全景课堂平台,开启课程研发系统。
曹杨实验小学赫赫有名的“电子书包”项目,其背后正是由全景课堂全力支撑的。
全景课堂由学校联合一家软件公司开发而成,是一款集“教与学一体”的软件平台,它提供与教材配套并适用于课堂的数字化资源,涉及学校的课程资源、课堂管理、在线答疑等,几乎涵盖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学生学习、管理评价、家校沟通等全方位的教育教学工作。
当然,全景课堂里面的课程资源,并非简单地把纸质课本转换为电子版,而是由全体老师(各学科教研组)共建共创优质资源,再由程序人员制成软件供下载使用,老师会根据教学效果不断调整。
为了让学生在全景课堂有更好体验,张晓文意识到,必须搭建一套素材库、学科工具集、精品课程、自适应题库和测评系统,涵盖基础、拓展、探究三类课程,涉及课程学习的整个过程,帮助学生学习。
为此,每个课程以项目推进的方式进行,由骨干教师牵头打样,以学科教研组或年级组为单位,形成项目小组,采取“自研-汇聚-共建”形式,共建资源,这就避免了单兵作战的无助感。
在各小组的研究中,根据各个课程的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自主设计制作教学课程,每学期,大家要将最好的课程上传到资源库分享。
正是这些珍贵的课程资源,让各教研组经历了“炼狱”似的洗礼。本文仅以龙头学科——英语组为例,看这群年轻教师们在APP课程开发上的智慧叠加。
第一轮研讨:从授课思路入手设计APP资源
在对APP开发认知度为零的情况下,大家一致认为,如果根据授课思路来规划设计App资源,更便于课堂实践应用。于是,学校委托两位老师设计教案学案,提出App资源包设计构想。
英语组对Look and say和say and act两个板块进行整合,通过设计和单元有关的不同场景,让学生根据提示、根据上下文,拖拽单词或句子完成语段或对话,一般在一个单元中会设计3、4个场景,每个场景内容和难度成递增趋势,随着一个个活动完成,一个个场景的替换,能输出的语段,能说的话越来越多。
在设计过程中,老师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水平,在旁边设置听音的按钮,如果学生有能力完成活动,可以直接拖拽并录音,反之也可以先听再完成,拖拽、听音和录音这三者之间没有先后顺序。
这就体现了英语组设计App活动的理念,它并不是一个考试的平台,而是一个趣味活动平台,提供给学生更多参与的机会,在参与中让句型、对话不断地复现,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习得。
第二轮研讨:从单元设计入手设计APP资源
大家明确“从单元入手进行梳理,挖掘可进行游戏设计的知识点,并确定了13种游戏类型”。经过仔细研究设计发现,在趣味性和交互性上加强了很多,但是游戏的目的不明确,部分游戏之间有交叉,还有些根本就不是本年级本单元的重点,也被拿出来做文章。这些活动成了实实在在的游戏,学生游戏过程中真能在听、说、读各方面有提高么?
最后得出结论是,单元设计目标不明确、主次不分明、活动有交叉;凸显了游戏性、但忽略了学科性。
英语组提出解决方案,就是搭建一个结构框架,提炼出学生语言发展所需的相关能力,梳理一些对应的活动予以展开。随后,教研组深入梳理牛津英语的知识框架,单元重难点,以保持游戏化设计时的目标感。
在游戏化课程开发中,英语组认为必须遵循三大原则:一是理清单元目标,以语言能力目标为切入点;二是在游戏中学习,在操练和游戏中取其平衡;三是体现出延伸性,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延伸。
第三轮研究:从两个维度入手设计APP资源
经过两轮探讨下来,英语组决定固守两个维度来设计App资源应用。
一个维度是以教材现有版块为依托,根据单元目标进行整合,一般来说Look and say、say and act、ask and answer等版块,都是对于本单元核心句型的呈现、操练和运用,在设计时就可以整合起来,在不同层次,不同课时中使用;一个维度是以课前、课中和课后来设计活动。必须明确这个活动适合哪个阶段用,App活动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到什么样作用。
课前的应用主要起预习作用,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简单有支持性的游戏性内容,要充满情趣童趣,有利于语言复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知单元学习主题,核心词汇和句型,调动学习主动性。
课后的应用则偏向巩固学习,为学生提供练习口语和听力的机会,让学生提交自己的口语作业,及时反馈,教师有针对性辅导。
经过第三轮调整,大家意识到,APP设计必须关注“三性”:一是延续性:改变传统作业形式,巩固课堂学习内容;二是诊断性:及时提交口头作业,方便教师针对辅导;三是操作性:利于实现分层作业,鼓励学生个性学习。
第四轮研讨:课中APP设计有没有必要?
电子书包讲课现场
在进行课中活动设计时,老师们再次出现分歧:课中的APP设计有没有必要?两边各有理由,僵持不下,最后由上海市英语教学的领军人物朱浦老师解决了这个问题。
朱浦认为,课中活动设计的目的就是带动学生学习,在Pre-task中,活动内容可以是对已有知识略有的回顾和诊断,同时对当日的内容略有呈现,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在While-task中,App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训练效率。因此,课中APP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一问题也给其他学科研发小组提供了借鉴意义。
第五轮研讨:以游戏闯关代替阶段测试
游戏化闯关测试
学校创新实验室老师提出idea:为什么不设计一个闯关游戏代替考试?
于是,在英语组设计好的72个活动中,选取了适合闯关的活动,从听、说、读、字母、语段不同纬度进行设计,使学生得到阶段性检验。以一款期中的闯关游戏为例。
游戏一共包含了6关,以I’m the music man.代替了以往的听力,设置了3个级别的内容,包含字母、单词和句子。以小火车的游戏,代替了以往的看图填单词,学生听一听单词的发音,选一选所缺的字母,使小火车开动起来。以番茄小丑的游戏,代替以往的选择题,小丑的题板上就是题干,番茄就是三个选项,选择正确的选项砸向小丑,完成答题。
这类拼图游戏是为学生提供了初级的阅读,学生点击拼图,根据录音,选择相应的拼图,最终完成一副完整的拼图,成为一段完整的语段。通过游戏闯关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完成测试。
英语组研发APP课程从“小白”到“大咖”,经历一轮轮的推倒重建,不断集思广益,屡败屡战,不断摸索,一步一步走向了学校APP课程研发的龙头地位,成为上海市信息化教学中让人瞩目的黑马。
在英语组强势带动下,其他学科教研组也迅速行动起来。
通过项目推进,曹杨实验小学的特色课程资源越来越丰富,1100余节数字精品课程供全体老师自由下载选用,学生也可以有条件下载老师的作品。
除了学科团队的自力更生,学校又与其他学校成立e联盟,开发“E启悦读”平台,共享资源。此外,学校还争取到上海电教馆的资金支持,并收获上海市区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与第三方公司展开深度合作。
源源不断的课程资源进入全景课堂,接受全校师生检阅,臻于完善,渐入佳境。学校通过鼓励创新制度,“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充分激发了全校各学科老师的智慧和激情,让原本特别困难的课程APP研发,变成了大家争先恐后的“智慧叠加”,不仅扭转了“课程APP研发浪费时间没什么用”的论调,也转变了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老师和组员之间相互支撑,关系更为和睦,老师和学生之间更和谐融洽,因为学习不再是一件苦恼的事。
全景课程里面的精品课程
信息化推动多元评价体系
当“智慧校园”的大旗飘扬曹杨实验小学上空时,它带来的不仅是关于教与学的巨变,还有教与学之后的评价体制变革。
以曹杨实验小学的英语组为例。
作为课程APP研发龙头的英语组与思来氏公司合作开发了一款集测试与评估为一体的自适应学习题库。教师根据当天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多个角度,如学习板块、语言功能、题型和难易程度等有针对性地来创建练习,供学生在课后进行个性化延伸学习。
题库提供给学生多种题型和不同难易程度的习题,学生只需要通过点击、拖拽、文字输入等简单操作就可以完成。当学生完成一套习题之后,可以即时看到自己的答题情况。答错的题目则会由系统自动生成错题本,里面有具体的错题解析,学生可以通过它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
同时,系统还会推送与错题知识点相似、难度相仿的题目,学生们可以再练一练、进一步巩固知识。在不断纠错和巩固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教师可以在后台查看学生的具体答题情况,如学生错了哪些题,具体错误是什么,根据平台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另外,根据的定期数据反馈与分析,教师还能了解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个体差异、班级差异等情况,从而调整教学计划,解决共性问题,进一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构建个性化学习的生态环境”和“满足学生个体学习需求”,曹杨实验小学将“微课助学、合作互学、重点导学、评价促学”四个策略贯穿教与学的全过程,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如图:
曹杨实验小学还开展主题为“借助APP,基于标准的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研究”的课题。
在课题中,曹杨实验小学首先搭建基于“全景课堂”的APP评价平台,包括学生平台、教师平台与学校管理平台。然后,依托“全景课堂”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学习过程性评价。
评价分为三种,分别是即时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
即时评价:欣星果园
以每周为单位,设计学习过程性评价表。并借助“全景平台”采用“果树成长”的方式呈现:当学生受到任何一位教师的即时评价后,即得到一颗“苹果”,并显示在一周评价表中。
学生及家长通过简单操作,就可以看到一周苹果数量,看到记录自己成长进步的照片及激励性话语。
每收获10颗苹果,即可点亮果树(校标),显示果树在成长。当获得100个“苹果”,果树全部被点亮后,学生就可以实现一个愿望。比如就可以获得体验“创新实验室”的资格,这也是曹杨实验小学所有学生的梦寐以求。
阶段评价:欣馨捷报
这是借助APP实现对每个学生的月评价。
通过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等方式,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家长、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交流互动,唤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美好回忆,也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学习水平,建立自信和互助,教师也能从中获得对学生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改进教学策略。
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获得双赢,家长也可以从系统提供的评估数据,全方位关注孩子的成长,感受孩子的进步,并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学校会根据学生的学前基础与行为习惯,从“养成习惯”、“学会交往”、“喜欢学习”三方面进行阶段评价,并逐月循序提高评价标准。学校还设置了“个性添加”一栏,便于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评价要素。
电子书包项目启动后第二年,学校意识到必须搭建全新的学生成长评价体系,除了送“星星”“苹果”之外,也需要一套系统呈现方式,于是就发明了“雷达图”。
期末评价:欣新挑战
期末,学校改变低年级传统考查形式,以有趣的游艺项目代替纸质练习与考查,对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或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
设计开发基于课程标准的期末闯关游戏——e路闯关:语文“摘星园”、数学“智趣园”、英语“E乐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关卡闯关赢章。全部完成后,系统会以获取“星星”的形式,呈现总成绩。
在全新的评价体系上,曹杨实验小学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成才路径和评价方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获星”方式。
经过6年快速发展,在张晓文校长的智慧引领下,曹杨实验小学从一所略显边缘化的普通老校,凤凰涅槃,跻身上海市“全员化电子书包”的品牌学校,无论课程研发还是学校装备都走在前沿。
同时,学校的课程教学、学习方式、教师素养、评价方式也实现了更新换代,形成“全员、全面、全程”的常态化应用特色,而学校也成为学生们真正健康、快乐成长的“e”乐园。
尽管学校获得多方面认可,并被苹果公司作为样板在全球推介,但今天的成绩远远无法让张晓文满意。她不敢稍有松懈,反而更加如履薄冰。
因为她知道,这场全员信息化教学的实验,从开始的第一天起,就已经注定会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日;在信息技术创新一波接一波、孩子们都已经是信息时代“原住民”的今天,教育的信息化也早已不是什么实验,而是面对现实,所应采取的最必然、最负责任的选择。
微信改版了
如果想更方便地阅读“新校长传媒”
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 ▼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2594889720@qq.com
期待您的精彩分享
你可能会感兴趣
来源 | 文章由《新校长》2018年10期封面报道缩减
责编丨王艺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