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叶澜:什么样的教育是卓越教育?

叶澜 新校长传媒 2018-12-05

Photo by Doran Erickson

“当今学校对于“卓越”的理解,比较多的还停留在对‘一流’的追求上。但我认为,对卓越教育的理解首先要加强对卓越精神、‘卓越之魂’的理解,这是更加迫切、更为重要的。”  by 叶澜




从“卓越”与育人教育内在关联谈起


1997 年,我在华东师大分管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二附中)工作时提出了“追求卓越” 的概念,但那时还没有细细推敲“卓越”一词的具体含义,只是觉得这应是“金牌精神” 的应有之义。


现在,二附中成立了“卓越教育研究所” ,明确提出“卓越教育”的概念,要建设卓越学校。这促使我深入思考“卓越”二字怎样解读,它与二附中育人教育追求有何内在关联。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生命 • 实践”教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叶澜


二附中提出“卓越教育”并不是心血来潮、空穴来风。作为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中学,在拥有良好生源、具备优质师资、享有完备校园设施的基础上,它一直在努力思考和探索一个重要和根本性问题:“我们应该和可以办怎样的教育?培养怎样的人?”


“卓越教育”是二附中五十年的办学历史和全体教职员工、学生长期共同努力所形成的独特而丰富的办学经验的提炼。出色的教师队伍和大批有追求、抱负的毕业生,以及多年培养智优学生、优秀学生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等,都是二附中办学追求卓越过程中的创造和成就,也是今后进一步发展成以卓越为底蕴的特色学校之坚实基础。


今天,二附中提出“卓越教育”的内涵,首先需要从学校的发展历程中提炼。


二附中长期致力于拔尖人才的培养,无论是从1990 年代开始的全国理科实验班、上海理科实验班,还是 2008 年的科技创新实验班、2009 年的人文创新实验班,都体现了华东师大二附中对优秀人才、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和创新。


1999 年开始,二附中逐渐形成并落实于具体实践的“六个百分百”素质教育模式,是学校在培养尖子生的同时也关注每个学生成长发展和潜能开发的体现。秉承对学生生命的尊重、教育者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信念,“六个百分百”的育人模式 在校园的推进使得学校各方面的育人力量不再相互割裂,而是交融渗透于每一个学科和学校的每一角落,最终落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上。


此外二附中首创“首席教师”制度,打破单一行政领导权威,树立了“教师第一”的学校发展理念。在学校建设发展中,紧紧抓住了教师队伍的建设,以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逐渐打造了一支各有特色、多姿多彩的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的名师队伍。


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二附中对于卓越教育的追求有扎实的基础。它至少告诉我们:卓越教育包含了在教育领域中要有“敢为天下先”“敢于突破自己,直面自己的问题,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一种精神内涵。



“卓越教育”新解


当今学校对于“卓越”的理解,比较多的还停留在对"一流”的追求上。如我们要办一流的学校、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培养一流的学生等等。我认为,对卓越教育的理解首先要加强对卓越精神、“卓越之魂”的理解,这是更加迫切、更为重要的。


对于卓越教育之“卓越”二字如何诠释,我的新界定是将“卓越”定位为一个学校追求的文化精神及形成的文化底蕴,可用八个字来诠释:那就是“卓然独立,越而胜己”


卓然独立,是当代人应有的气质


“卓然独立”是一种价值取向。在当代,人有“卓然独立”的气质非常重要。


我曾经想过用“卓然超群”,之所以最后用“独立”一词代替“卓然超群”中的“超群”,是因为“超群”往往在竞争意义上提出,而“独立”则强调自我本位,强调自我的奋发图强。中国古代文人有这种“卓然独立”的气质。


我认为,要明晰一个词或概念的定义,不仅要知道它是什么,还要知道它不是什么。下面重点从“卓然独立不是什么”的角度来解读:


第一,“志向不狭窄”。 志向反映价值观,好似看不见摸不着,但眼光越短浅视野越窄就会越没出息。这里蕴含着教育价值问题,无论眼界还是人生观都要放宽。


卓越人生的起航绝不是以奖项的多少为标准,人生有多丰富、世界有多美好,都需要你用得奖之外的努力来体会和创造。因此“卓然独立”首先要做到志向不狭窄,不拘泥于眼前利益,这非常重要。


教育是要打开学生眼界,让他对人生、世界、宇宙产生积极兴趣,而不是被眼前一点点蝇头小利冲昏头脑。


第二,“人格不依附”。 我觉得人格不依附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仰视所谓的大人物。二是不俯视所谓的小人物。不仰视、不俯视的“平视”包含着相互欣赏。独立绝不是无视他人,而是一个人个性和才华的表现。


事实上只有这样独立的人、不依附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相互合作。只有大家都独立了,在一个群体里才能形成有意义的合作,这个群体的力量才会是不得了的。我们要重视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俯视、仰视都不可取。


Photo by Michal Parzuchowski


第三,“思维不趋同”。如今,我们一直在讲培养创造性人才,我认为创造性人才的养成是要有一些专门训练的,但我更看重的是人才的思维品质的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无论哪个学科,文科或理科都有很大的用武之地。思维不趋同表现在对问题回答上有创造性:不局限在已有的答案上,而是追求更多的可能性。


另外善于发现问题是创造性思维更重要的方面。我们要培养学生思维不趋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扼杀学生探索的欲望、学习的兴趣、研究的积极性以及培养发现的能力。


第四,“言行不虚浮”。 这是当代特别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现在社会上很多人不是靠脚踏实地做事,而是靠包装获得所谓的“成功”。如果把这种商业炒作方式迁移到教育、学习、科研上来,就是用吹嘘代替实践,或用一个例子代表整体。在实现追求的过程中,不说大话空话,言行一致,求实奋进。这样的人格让人感动、让人难忘,才可能成为我们期望的未来的创新人才、卓越人才。


越而胜己,卓越人生需要认清自己

关于“越而胜己”,它强调的是对自我的超越。世界上最难超越的是自己。故而追求卓越的人必须清醒地认识自我,这一条非常重要。中国传统文化在为人处世方面有很多智慧和经验,不应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渐渐被人遗忘。总之,清醒地认识自我,不守旧,不迷失是超越自我的基础。


“越而胜己”从积极进取的意义去讲,需要认识到人生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地超越自我的过程。具体讲“越而胜己”要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自我日清晰”。高中是学生开始对自我的认识进入到相对理性系统思考的起始阶段,高中生他会想“我是谁”,会想“我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我能够成为怎样的人”。当孩子们开始拷问自己,这些问题就会在他的思考中占有重要位置。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卓越人生的起航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自己。


第二,“反思成习惯”。反思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没有人能够看清你所有的错,最后最明白自己的领悟、问题、发展及障碍的还是你自己。他人只是一面镜子,走不到你的心里。


要学会在自己实践的过程中,在元认知的意义上,对自我作整体意义上的反思。反思实际上是一种习惯,养成这种习惯就容易胜己。不反思,就不明白问题在哪里,也不明白进步是如何取得的,更不清楚自己还可以怎样向前走。


Photo by Jason Wong


第三,“人生会选择”。要成就自我、超越自我,需要每个阶段对自己做出的选择具有清醒的意识和能力。这也是目前我们在讨论为学生提供“课程超市”的一个目的。我们要培养学生在认识自我、反思自我的基础上,懂得“为何选择”和“如何选择”。


二附中“课程超市”的一个重要教育价值是提供平台,让学生去学会选择。处于多元的当代社会,主流价值往往得不到学生的认同,倒是非主流更具有吸引力。


在这种大背景下,教育该怎么办呢?“堵”是堵不尽的,“导”未必有效,因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内在价值观,学会在纷繁喧闹中选择,则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学会选择与上面提到的人格不依附、志向不狭隘是联系在一起的。


人生其实是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如果选择正确就是抓住了时机,更容易实现发展。在高中阶段对选择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清楚未来的专业选择和人生道路,这是对选择能力是否形成的具体考验。


第四,“发展能自觉”。人有了自我发展的自觉性,或者说人的生命达到自觉状态,就是达到了自我发展的最高境界。但是,如今青少年最缺乏的往往就是这种自觉性。“自觉发展”不是自由化,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自由是自己内心的选择。但在现实世界中,逾了“矩”去寻找“欲”就无法无天了。


这个“矩”是“天道”“人道”,是做人最基本的准则,无任何矩,世界也不会有这样的完全的自由。我们以前讲“精英人才”,现在讲“创造型人才”或者“卓越人才”,这些概念是具有共性的,需要教育去关注、去研究。但是这些共性的概念,具体到一个个不同的学生身上,就会散发出完全不同的独特个性。自觉发展才可能实现个性化发展。


Photo by Vasily Koloda


总之, “卓越教育”是为实现每个学生拥有幸福和有意义的人生而进行的教育。


我将“卓然独立,越而胜己”这八个字送给二附中的学生,也送给二附中的老师,并与大家共勉。“卓然独立,越而胜己”也是我的人生追求。“二附中人”要做卓越的老师、卓越的学生,最根本是要学做人。


做个有价值、有追求、有贡献、有尊严、有智慧和有精神的人。这样的人才能够成就事业,也才能在奉献社会中成就自我。


做教育就是教学生“成人”,这是核心目标。我想如果我们去追求这样的一种人生,自己就会拥有幸福和快乐。


注释:

1. “金牌精神”是二附中的校园文化精神。1990 年以来,二附中学生在国际中学生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比赛中不断获得奖牌,同时提出德育“金牌精神”,被外界誉为“金牌学校”。


2.“六个百分百”育人模式,即 100% 的学生在校期间做 100 课时志愿者,100% 的学生做小课题研究,100% 的学生参与社团活动,100% 的学生选修学校课程,100%的学生动手做 100 个实验,100% 的学生学会游泳。



微信改版了

如果想更方便地阅读“新校长传媒”

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 ▼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2594889720@qq.com

期待您的精彩分享


 你可能会感兴趣 

校长如何提升操作领导力?

男孩危机,为什么华裔男孩上哈佛比女孩更难?

从“适合”到“激发”——青岛二中校长谈一条中学教育新路


来源丨第一教育(diyijiaoyu)

责编丨李丹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