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校需要不靠人缘的“评优机制”

刘艳萍 新校长传媒 2018-12-03
第 038 篇

当我们的教育通过一些“看似正确”的机制让更多的孩子失去自信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一下,这些机制该怎样改变,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前不久周末,中午几家朋友聚餐。几个孩子都是年龄相仿的五六年级小学生,共同话语自然不少,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其中一个女孩的话题引起大家的注意。


女孩说,明天同学请客,自己不知道去还是不去,因为吃了饭就得办事。我们都笑着问,办啥事啊,这么纠结。女孩说,下周班级评选三好学生,一同学妈妈请全班女生吃饭,到时候不投票多尴尬啊!大人们谁也笑不出来了,几位朋友开始批判社会歪风邪气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01-


每学期末的三好学生评选,对于中国的中小学生来说,都是一场高利害的荣誉之争,家长的关注度和敏感度比孩子还高。结果是,每次评选结束,除了极少数的学生载誉而归、备受鼓舞外,大多数学生都成为被荣誉淘汰的人,不是不够优秀,而是每个班级都有名额限制。


另外,还有一个 “民主”环节,也在影响着学生对这项荣誉的感受:一个班级里够条件参评“三好”的学生不在少数,但因为有名额限制,所以学校就通过符合条件者“自愿报名”的民主形式,解决了初步淘汰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些孩子害怕自愿报名后的民主投票环节,担心被当众淘汰,就选择了能够保住尊严的“放弃参选”。我几个朋友的孩子,都是这样与荣誉擦肩而过的。


民主投票环节是这样的,在自愿报名的人选中,通过全班同学当场投票、当场唱票,在黑板上排列出所有报名者的票数,按照名额比例票数居高者当选。看似很公平公正,没有什么问题。但为什么恰恰是这个环节,让很多孩子心有余悸?很多孩子给出这样的答案,大家投票,不是看谁最优秀,而是PK谁的人缘好!社会交往能力还没有充分发育的小孩子之间,怎么建立好人缘呢?很多时候离不开成人的助力。于是,面对这样的评优机制,挫败感大于激励作用。


-02-


学校是什么样的地方?育人的地方。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首先应该自尊自信的人。那么,当我们的教育通过一些“看似正确”的机制让更多的孩子失去自信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一下,这些机制该怎样改变,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还拿校级三好学生评选来说吧,这项评优机制的出发点没有问题,对于激励学生成长为优秀青年的目标也没有问题,出问题的地方是评选办法。既然我们明确了评选三好学生的条件、标准,就等于明确了学生的努力方向。


那好,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勤奋努力达到了这个标准,我们理应兑现承若吧?偏不!为了彰显这项荣誉的含金量和稀缺性,对学生起到更大的激励作用,我们偏偏限定每班只能评选几名!于是,很多孩子的努力就被“名额限定”的机制一笔勾销了!这是我们设置三好学生评选的初衷吗?让那么多孩子在努力了一学期之后,无奈地承认自己“不够优秀”,真的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


-03-


如果我们回归到教育的本质来思考学生评优这件事,以上遗憾就会迎刃而解!各类校级优秀学生的评选,首先让全体学生了解评选条件和办法,取消名额限制,告诉学生只要你努力达到标准,你就有资格参评。


比如一分校的“星级龙娃”评选机制,就为每个孩子搭建了通向“更好的自己”的台阶。孩子在校期间参与的所有学业课程和实践活动,全部纳入一分校“龙娃成长课程评价系统”,不论是在学业上的表现,还是行为习惯养成、社会工作的表现,都有相关老师在网路平台上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每天的评价结果会直接影响平台上的“龙娃成长状态”。


什么意思呢?就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专属账号登录这个平台,每天查看各个老师对自己各个方面表现的评价,便于自我诊断和自我调整。而每天的评价结果达到一定标准,平台会自动显示该学生得到几枚龙娃贴。龙娃帖累计到一定程度,平台会自动提示你可以根据标准参评学期末的一星级龙娃、二星级龙娃,直至五星级龙娃。而达到四星级、五星级龙娃的同学又可以去参评年级、学校的荣誉学生和海淀区的三好学生、优秀干部。


这样的评优机制,会更大程度激发同学们的进取心,培养同学们的自信心。我们在承认孩子个体差异的前提下,鼓励每个孩子都去向自己可以达到的标准努力,只要你努力,你可以在这个学校找到自己的位置。


除此之外,非正式表扬的价值也可以充分挖掘。学校通过“最闪亮的那颗星”教育活动,每个月每个班都要推选出一名“某个方面最闪亮”的学生,哪怕是写字最整洁,值日最认真这些细小的表现;通过“光之少年”的推选活动,挖掘每个学生的榜样引领价值;通过各类校级奖学金表彰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有因为自己的努力而受到肯定的机会,哪怕是一个小小建议被学校采纳;通过学期末老师亲手书写的“生命成长奖”,帮助每个孩子“看见”自己本学期的进步足迹。


如何让孩子因我们的教育而变得更好,校园评优机制的价值确实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



特约作者

刘艳萍

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校长


本文为“新校长传媒”独家稿件

欢迎朋友圈分享和底部留言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2594889720@qq.com

期待您的精彩分享

 更多“专栏”文章 

万玮:管理的本质,是为教师和学生赋能

从“适合”到“激发”——青岛二中校长谈一条中学教育新路

成长,就是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责编丨张磊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