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

张人利 新校长传媒 2018-12-03

近日,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在一次座谈会中论述了关于教育的两大问题:一是教育的价值取向二是教育的功能定位。




教育的价值取向


教育的价值取向,就是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为谁培养?


培养什么样的人?

有两个很明确,一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这次全教会特别把“劳”放进去了;二是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要提高关键能力,就要转变教学方式——

  • 从过去老师讲学生听,到不但有老师讲学生听,还要有学生的独立学习、合作学习;

  • 不但有文本学习,以获得间接知识,还要有实践性学习,以获得直接知识;

  • 不但有最后告诉他结论的学习,还要有探究结论的研究性学习;

  • 不但有单一学科的学习,还应该有跨学科学习;

  • 不但有知识的系统学习,还应该有项目学习、主题学习;

  • 不但有刷题,还有参观、有考察、有游戏,这正是少先队活动的特点。

教学方式的全面转变,家长可能不理解,需要沟通。我们要告诉家长,通过转变教学方式,我们要培养的是不但有基础知识,还有基本技艺和关键能力。


怎么培养?

这个问题,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讲得也十分清楚,就是遵循学生的教育规律。

我们传授的知识,一个叫自然科学,一个叫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成果、规律是有普世性的,没有差异性,美国人能创造,中国人也能创造;教育的规律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它既有普世性,又有差异性。

我不大赞成“教育与国际接轨”这个说法,而应该说教育要有国际视野。

当我们在学外国的时候,人家在学我们中国,我们学校已经有两个老师被派到英国去,一个小学的一个中学的。

学习的方式也有不同,一种叫项目学习、主题学习,一种叫知识的系统学习。国外大量是项目学习,而中国大量是系统学习,各有利弊。学数学,系统学习肯定比项目学习好。

什么叫教育规律呢?它是社会科学的东西,用大数据来说,就是大概率事件,大概率成功就是规律。所以教育规律不是一种演绎,而是一种归纳。家长要明确,不符合规律的事要少做,什么时候学什么才是对的。

那么,题目是不是越做多越好?国际上经过对几十万学生调查得出的规律:15周岁的孩子一周的回家作业总量最好不要超过11.8个小时,这就是规律,这是归纳出来的。

上海的回家作业量是13.8小时,上海市教委主任明确说负担还是太重。我们学校比上海的平均值少了30个百分点。

我们学校一年级不读数学。中国的孩子根本不是跑得太快和太慢的问题,而是前面跑得太快,后面跑不动了。

规律在不同的人身上也有不同的体现。我们学校有一个毕业生,他小学一年级没有读过数学,更没读过奥数,但是到了初中突然对数学感兴趣了,一天不做数学就难受,结果初三毕业时参加全国高中数学竞赛,得了三等奖,最后到哈佛去了。

后来我问他,你现在是哈佛两年级的学生,将来打算做什么事?有什么想法?他说,我到了美国才知道,现在世界上很多规则是美国人定的,对他们有利,这不公平,我的想法就是中国要在世界上增加中国人的话语权。我认为他在哪里工作已经无所谓了。

这就是思想引领。


为谁培养?


现在语文、政治、历史三门学科的教材是由国家来编的,这是国家意志。道德与法治,就是告诉孩子不该做什么、提倡做什么。

我们去年开始布置家长的暑假作业,把历年的社会考试题目和案例分析变成一张家庭作业,让家长在暑假做。做完后,我们组织讨论,并由家委会评分。

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一致,让家长知道为谁培养人,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的价值取向。

教育的功能定位


家长和学校应该遵循共同而有区分的责任原则。

共同的,就是我们共同的价值需求。但是我们的责任是不一样的。文化知识的系统学习,不是家长的事,是学校的事。有家长问我,我小孩没跟上,是不是要补课,我说你补课也要先把学校的卷子搞搞清楚。我参加初三家长会时很自信地告诉家长,我们学校的卷子是我们学校老师辛勤劳动的结晶,你要尊重学校老师的劳动。

现在有些学生学校里没学好,在外面补课,这是饭菜不吃,吃点心。

我们学校不分班,一个班级的学生,好的能考进清华北大,但也有不及格的。怎么办?只有对这些困难学生特别关爱,下午3点半后,把这十几个不及格的学生集中起来,帮他们补。

其实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不是智力有问题,而是兴趣、习惯和态度有问题,这是家庭教育要做的事。我们让家长签字,不是要你给孩子改错,你改了就是给老师吃药,老师就不知道学生到底错在哪里。家长要培养孩子学习习惯,了解孩子字写端正吗?坐姿怎么样?是不是抓紧时间做事? 

教育绝对不是对学科的研究,教育是对人的研究。人有多复杂,教育就有多复杂。

教师和医生恰恰是从两个方面研究人,医生是对人的生理的研究,教师是对人的心理的研究,所以这次全教会报告把教师继续叫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对的。我教了十年高三毕业班,中学教学没有那么复杂,复杂的是对人的研究。

各个年龄阶段,家庭教育的贡献是不一样的。孩子小的时候,家庭教育的贡献最大。小学阶段,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家长要关注习惯、态度和兴趣的培养。

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学校教育的贡献就会增大。到了初中,孩子会跟家长逆反顶嘴,在学校他绝对不敢跟老师顶嘴。教师讲的话不一定一百句全部正确,但是家长还是要绝对维护教师的威信,这对你孩子的教育是绝对有帮助的。没有师道尊严,你孩子在学校读书的效果肯定打折扣。

微信改版了

如果想更方便地阅读“新校长传媒”

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 ▼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2594889720@qq.com

期待您的精彩分享

  你可能会感兴趣  

深度解读:教育人关心的这7大问题,今年全国教育大会都回应了

一个好教师就是一种好教育

重磅!教育部发布教师职业行为10项准则(附专家解读)


作者丨张人利(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

来源丨绿之桥

责编丨邹雪平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