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年有80万学生报名的自主招生,到底是什么?怎么准备?丨头条

徐琳 小新君 新校长传媒 2019-04-23



从2003年开始改革,自主招生已走过15个年头。2018年,有90所高校进行自主招生,全国报名学生达到80万人,早已不再小众,不再神秘。

到底自主招生是什么样的?是不是真的有暗箱操作可寻?应该怎么正确对待?……今天这篇指南,会一扫学生、家长、教师们的疑惑,教你正确备考。



1

什么是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就是由试点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在高考的基础上通过院校的综合评价体系(笔试、面试考核),选拔岀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获得拟录取资格的考生,在高考成绩达到院校标准时,可在高考录取中享有一定的投档及专业录取优惠。

为便于理解,分享一则真实案例:

重庆某示范高中学生小龙(化名),一直担任校学生会干部,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突出,但考试成绩处于中上游,想考非常好的大学有一定难度。


不过,小龙对生物学科很感兴趣,还获得过全国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省级一等奖,符合华南理工大学“获得五项学科竞赛省级一等奖以上的学生,免笔试直接参加面试”的条件,综合考虑后,他以该校的生物学相关专业作为报考目标,参加自主招生。


因为定位合理、精准,小龙顺利通过了自主招生的初审和面试。高考时小龙发挥不理想,只考了572分(重庆当年理科一本线525分),但他凭借自主招生幸运地进入这所985高校。比起该校当年在重庆的理科类投档线640分,优惠了整整68分。


自主招生的实质,就是打破“唯分数论”的束缚,让具备特殊潜质或才能的的考生,通过自主招生能够以低于拟报考院校投档线的高考成绩进入合适的高校和专业学习。它只是常规高考的辅助手段,是对高考制度的重要补充,并不是高考的另外招生。 

2

其他自主选拔方式


除了常规的自主招生,还有一些招生计划其实也可归入自主招生大类,可称为广义的自主招生。

1. 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侧重选拔综合素质全面、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如北大“博雅计划”选拔的硬性指标是基础学业成绩,清华“领军计划”的要求也是综合成绩排在年级前列。但综合评价各高校的报考条件不同,需要注意。

“三位一体”招生制度,是部分省份实行的综合评价模式,每年都有新的高校参与这种招生试点。这一评价模式将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高校的自测评估成绩、高考成绩按照一定比例折算成综合分,最后按照综合分择优录取的方式。

2. 高校专项计划

即“农村学生单独招生”,是国家为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的农村学生上大学而出台的优惠政策,如北大“筑梦计划”、清华“自强计划”。

该专项计划主要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具体实施区域由有关省(区、市)根据上述要求确定。招生任务由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承担,安排招生计划不少于有关高校年度本科招生规模的2%。

3

哪些高校拥有自主招生资格?


根据教育部政策,全国共95所高校具备自主招生资格,但2015—2018年只有90所高校进行自主招生,详见下表:


-2018年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红色表示只在本省(区、市)实行自主招生


关于院校名单,有几点需要补充:

1. 参与自主招生的虽然都是名校,但并非都是高考录取分数最高的院校。

90所院校当中既有清华、北大等顶尖名校,也不乏一些录取分数相对稍低的名校,这些高校对于很多文化成绩在学校排名中上游的学生来说,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只要学生成绩能在本省的“一本”线以上,有一定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都可以考虑报考自主招生。

2. 自主招生高校每年要拿出5%的招生计划用于自招,但实际操作中会有更多人获得优惠。

这是因为每年自主招生的降分对象都会有部分流失:一种情况是高校降分后,学生仍未达到相应投档线。另一种情况,学生高考超常发挥,可以进入更理想的高校,就可能放弃自主招生的录取机会。

无论哪种情况,自主招生不会影响学生的正常高考录取。因此,对考生来说,也具有“保底”和“冲高”的双重功效。

3. 自主招生报考对考生的院校数量有一定限制。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院校报考数量在2-3所,也有部分院校限报1所。总的报考数量,应当以最少的高校为准。



4

哪些学生适合报考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可以实现很大的录取优惠,但并非每个考生都适合报考自主招生。笔者经过梳理总结,从2018年的高校招生简章中归纳了报考自主招生的几类条件,供学校、考生和家长参考:

1. 全国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获奖

五项学科竞赛,即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

这项条件基本在所有高校的报考条件中出现,只是不同高校要求有所不同,比如北京大学要求全国决赛成绩优异,浙江大学等高校要求省级赛区一等奖以上,北京科技大学等要求省级赛区二等奖以上等。

2.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获奖

前文两项竞赛具备官方背景,在自主招生初审中的认可度也是最高的。2018年教育部政策收紧,大部分高校在简章中明确条件只保留几类“国字号”背景的大赛。

从2018年考生实际报考过程中通过初审情况来看,以下几类大赛也颇具竞争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前不久教育部对中小学阶段的大赛采取了更严格的审批措施,自主招生还会认可哪些大赛,要等待高校明年公布招生简章了。

3. 文科类竞赛获奖:主要包括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全国中学生新概念作文大赛、全国创新英语大赛、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等。这几大竞赛无官方背景,但在国内知名度较高,部分高校会认可。

4. 其他各类比赛获奖: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等。

5. 获得发明专利证书、发表高质量专业学术论文或者文学作品。

这两项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考生具备一定创新潜质,但现实中,部分考生家长为了投机取巧,找人代写论文、代发专利,这对学生参加自主招生有害无益,甚至会影响学生的高考。

6. 平时成绩优秀,特别是单科成绩优秀。

平时成绩是记录考生高中阶段学习效果的重要载体,单科成绩更是其学习能力的有效证明,部分试点高校对这部分优秀考生开了绿灯。

比如《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年自主招生简章》报考条件的第3条,“在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和‘一模’考试中,外语单科成绩均在全年级同科类学生中排名前2%以内”。

7.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获得突出成绩。

这是考生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不少试点高校偏文科专业设定的报名条件。

8. 极少数高校的特殊专业,由于专业自身特点,要求考生艺术综合能力较强。

比如《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简章》规定:“报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有志于长期从教,并在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具备较强的艺术综合能力,能提供相关获奖证书(高中阶段参加省级比赛三等奖及以上)或艺术水平考级九级及以上等级证书”。

9. 不设定具体项目。

有部分高校在设定具体条件的同时,为了适当扩大选拔范围,也不设定具体项目,只要考生能够提供证明自己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材料,通过专家组审核评定。

10. 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的招生条件有别于对各种奖项设有严格限制的自主招生,但是由于参与高校的招生范围不同,具体招生条件也有所差别。根据往年情况,大致包括以下几种:

  • 对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有所要求。普遍体现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招生范围面向本省的高校。

  • 对高考成绩有所要求。

  • 对社会实践活动或社区服务有所要求,这类高校较少,且大部分属山东地区。

11. 高校专项计划。

高校专项计划的招生任务由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承担,安排招生计划不少于有关高校年度本科招生规模的2%。

就往年情况来看,参加高校专项计划需同时具备三项条件:

  • 符合统一高考报名条件。

  • 学生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的农村,学生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

  • 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以上条件学生必须同时满足,高校的其他条件以最终公布的简章为准。农村专项对学生的户籍有严格限制,必须是国家规定的实施区域内的农村籍考生,实施区域由相关省(区、市)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确定。

5

自主招生有哪些工作流程?


2015年开始,依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文件,自主招生考核安排在高考后进行,工作流程也进行了调整,具体如下:


日期

环节

工作流程

2月

高校发布招生简 章

2月底3月初高校发布招生简章,考生需明确以下内容:

报名条件、审核办法、考核时间等(见教育部阳光高考网站https://gaokao.chsi.com.cn/)

3月

申请报名

提交材料

考生申请报名:考生所在中学(单位)或原毕业中学依据考生学籍档案、在校表现和高校要求,如实提供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情况

责任主体:考生所在中学(单位)或原毕业中学、社会团体或专家个人等均可实名提供推荐材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公示:中学要公示所有经确认推荐的考生名单及相关材料

4月

高校审核

确定资格

专家审核:高校组织相关学科专家认真审核提交的申请材料,按照规定确定参加考核的考生名单,并公示

政策倾斜:向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申请考生适当倾斜

4月底—5月

考核确 认

公示期:确定初审名单后,有一个星期的公示期,考生可通过高校招生网站或阳光高考报名网站系统查询初审结果,若有异议,可根据高校要求,提出申请。高校复核,做出结论

确认:初审名单公示后,考生需要网上确认是否参加高校测试,并按要求缴纳考试费

6月7日—8日

高考

学生参加高考

6月中旬

高校考核

组织:试点高校单独组织,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

考核:主要形式:笔试、面试、“笔试+面试”。如需笔试,考试科目原则上一门,不超过两门

过程:考核过程须全程录像,专家名单和面试顺序随机确定

偏远贫困地区:高校探索网络远程视频面试等多种方式,为偏远地区、贫困地区考生参考提供便利

6月下旬

确定资格名单并公示,填报志愿

确定资格名单:试点高校集体研究确定入选资格考生、专业及优惠分值

信息公开:试点高校、推荐中学、生源所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上公示入选资格考生名单

志愿填报: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组织本省(区、市)有关考生单独填报自主招生志愿。考生重点关注高考志愿填报及录取时间安排

7月上旬

高校录取

高校录取: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严格审查考生投档资格;入选考生高考成绩总分原则上不应低于考生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有关高校同批次同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

破格录取:对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特别突出的个别优秀学生,经向社会公示后,由试点高校向生源所在省级招生机构提出破格录取申请,经生源所在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批准后录取

完成录取:在本科一批录取前完成录取并公示

公示名单:试点高校在本校、生源所在省级招生机构及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上公示录取考生名单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自主招生开始于高三下学期的二月份,但想要通过自主招生迈入名校,学生的学业规划应该从进入高中就开始准备。

自主招生的报考条件并非短期内可以达成,有自招意向的学生应及早了解相关政策和报考条件,在不影响日常学业的前提下,注意积累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及学科相关的竞赛活动。有发明创造成果的同学可以尝试申请相关专利,有写作特长的可以发表一些学科论文等。

如果学生进入高三才考虑自主招生,很可能已经来不及了,再参加反而会分散高考备战精力。


6

自主招生最重要的两关


考生最终能否顺利通过自主招生,关键在于报考高校和专业的招生要求与自身优势的契合度、申请材料的分量、考核测试成绩的高低等。具体说来,要闯过以下“两关”:

一是初审关

要想顺利通过“初审关”,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一是要选好专业和院校,二是要准备好初审材料。

定位高校和专业,主要遵循“四匹配”原则:

  • 高考成绩和预报考高校匹配

  • 专业选择和学科特长匹配

  • 职业生涯规划与所报专业和高校匹配

  • 高校考核方式跟自身优势相匹配

前三点较好理解,说说“考核方式跟自身优势相匹配”。

自主招生的复试考核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不笔试只面试;第二种是先笔试,笔试成绩过了才能参加面试;第三种笔试加面试。前面提到的小龙同学,文化成绩不是特别好,但达到了华南理工大学免笔试直接进入面试的条件,因此顺利报考,如果他是参加第二种先笔试再面试,成功的可能性会小很多。

准备初审材料

自主招生报名都是通过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进行在线操作,提交的材料主要包括“几张表”和“两封信”。“几张表”按报名系统中的固定格式提供即可,重点说说“两封信”——自荐信和推荐信。

① 自荐信

自荐信是初审能否通过的重要因素。首先,自荐信要写出自己的特色。学习情况、得奖情况已经填入报名系统,自荐信应该告诉初审老师,报名系统中无法体现,但他们又关心的问题。比如:职业规划是什么,有没有特殊事例证明你热爱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等。

其次,自荐信不需要华丽的辞藻。相比“我学习成绩优异,品行雅正,团结同学”的夸奖,建议多使用“我学习成绩一直在学校名列前1%”这类描述语言,这样的语句反馈到老师那里才是“这个考生成绩优异”。

最后,自荐信里千万不要出现信息错漏、造假等低级错误。

② 推荐信

推荐信的作用跟自荐信类似,起到材料补充作用。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是让相关学科的专家推荐。学生想学经济管理类专业,就找经济学教授推荐,而不是找与该领域没有关联的专家。此外,尽量找和报考院校等级相同的院校专家教授推荐。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尽量找对考生有一定了解的专家推荐。

如果实在找不到专家,有时候亲属的推荐信也能助学生一臂之力。只要能起到对学生材料的补充作用,同时又真实诚恳,就能起到推荐信的作用。

最后再说说自主招生在线报考过程中的几个注意事项:

  • 填写报名表前,要注意查看和核对报考高校招生简章中的每一个要求。

  • 填写信息要真实准确。填报信息时要认真,不要出现错别字。此外,联系电话一定要确保能联系到本人。

  • 报名材料不宜过多。材料以高中阶段为主,只需突出学生符合高校自主招生的“硬”条件即可,不宜将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得奖经历都写上。材料过多一是会增加初审老师的额外负担,二来也侧面证明学生条件不够“硬”。

  • 如果材料需要邮寄,尽量按招生简章中提到的邮寄方式,在要求的日期前提早寄出。

  • 没有特殊说明的话,材料基本限定于纸质可以反映的材料。比如,孩子有钢琴特长,应该把考级证书或者比赛获奖证书复印好寄给学校,而不是让学生弹一曲刻成光盘寄过去。

二是复试关

自主招生的复试形式一般分为笔试和面试,有的高校只要求面试。笔试和面试由高校自行命题,没有所谓的大纲,考生能否被高校“相中”,主要取决于平时积累,而不是靠临时“突击”。

先说笔试,笔试的难度介于高考和竞赛之间,基本还是以高中基础学科为主。

而参加面试,学生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包括是否懂得基本的答题礼仪、语言表达是否流畅等。面试过程一般持续30分钟,不少考生也许在前10分钟能维持得很好,但接下来难免露出破绽。如果学生平时有搓手、挖鼻孔、抠耳朵、翘二郎腿、讲话身体摇晃等小动作,一定要注意避免,否则会留下不好的印象。

7

参加自主招生的利弊


凡事有利有弊,自主招生也一样。对于顺利通过自主招生的学生来讲,降分投档、确保专业等,不考高分也能上名校,这就是“利”。那么,自主招生的“弊”又是什么呢?

一是牵扯精力影响高考

虽然自主招生的考核已经放到高考后,但是从2月份关注招生简章开始,几乎贯穿了整个高三下学期。对于备考时间本就紧迫的高三学生,处理得不好很可能还会影响到高考。

二是录取到不太满意的学校

越来越多的学生会选择参加几所高校的自主招生,通过了自然好,但如果通过的不是最理想的高校,而理想高校凭考分冲一冲说不定也能考上,这个时候,家长、教师为了求稳,容易倾向于填报自主招生通过的学校,这也令人非常纠结。

8

关于自主招生的误解


从2003年开始试点至今,自主招生已经走过15个年头。目前,参与自主招生的高校有90所,2018年全国自主招生的报名人数达到80万人,是当前高考制度的有效补充。不过,每当有自主招生的相关新闻,仍然会出现一些误解的声音。

今年清华、北大两所学校自主招生名单出炉后,因北京共有690人次获得两校自主招生的降分优惠,在全国人数最多,引发了舆论讨论。有人认为这对其他省(区、市)的考生不公平,对北京没有获得降分优惠的学生也不公平,因为这意味着只凭分考进清华、北大更难。

这其实是对高校自主招生的误解:

误解一:清华、北大给北京学生更多自主招生降分优惠,让其他省(区、市)学生更难考进。

实际上,面向全国自主招生的高校(2018年为77所高校),是拿出招生计划的5%进行全国招生,这部分是由各省(区、市)考生共同竞争的,没有名额分配。

误解二:不少学生、家长都把“降分优惠”当成了自主招生的目的。

实际上,自主招生是根据学生的统一高考成绩、学科特长、创新潜能、中学学业水平、大学面试考查来多元评价、录取学生。因为最终呈现的结果是“降分优惠”,就有了前面的误解。而社会的反应更强烈,如果有看似不合理的“降分优惠”,必然出现“猫腻”“潜规则”的声音。

2017年,山东学生孙洪涛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自主招生现场答辩环节,展示了高超的折纸技能,拿到该校降低60分录取的资格。消息传出后,有人质疑折纸不是能力,够不上自主招生条件。


但实际情况是,孙洪涛自主招生中报考的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折纸中蕴含的数学和空间结构原理,与该专业有一定的内在契合。


孙洪涛的高考总分549分,尽管最后以2分之差未被哈工大(威海)录取,进入了山东科技大学,但他的折纸技能是符合哈工大(威海)自主招生降分条件的,不存在猫腻。“考官看到我的作品都很赞叹,而且他们更欣赏我对折纸原理的阐述,我也希望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将折纸和我的专业更有机的结合起来”。


不可否认,的确存在学生、家长用功利的态度对待自主招生,去买论文、专利、获奖证书,以获得自主招生资格。但是,所谓的“猫腻”“潜规则”现象只会越来越少。

一方面教育部已经收紧了有关政策,另一方面很多高校在面试环节增加了对有论文、专利的学生的“专项考核”,重点考察学生对所涉领域的熟悉程度。一旦发现造假,自主招生失败不说,还会影响高考的诚信度。

自主招生仍然需要完善,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未来自主招生的改革,内地高校可以借鉴香港地区高校和部分国外大学利用国内高考成绩进行自主招生的方式——在高考成绩公布后,由大学自主提出申请成绩要求,达到成绩要求的学生可同时申请多所学校,大学独立进行评价、录取,一位学生可以同时获得多张大学录取录取通知书,再进行双向选择。

实行双向选择的完全自主招生,高校就可以拥有更灵活的机制,给农村学生、寒门子弟提供更多的机会,包括设立专项计划,以及把地区教育因素、家庭教育因素纳入学生评价,实现更丰富的公平。

微信改版了

如果想更方便地阅读“新校长传媒”

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 ▼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2594889720@qq.com

期待您的精彩分享

 你可能会感兴趣 

刘可钦:学习是需要“学习”的

陈默:影响孩子学习的三大心理问题,都与父母有关 

新高考改革受阻,10省推迟落地究竟为何?


作者丨徐琳(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助理),小新君

责编 | 王艺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新学习APP」,完成选座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