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这所学校的期末总结大会让老师玩儿嗨了 | 头条
期末学期总结大会,本意是想让老师多交流分享,相互促进,但实际执行时往往陷入形式当中,久而久之,甚至成为一种负担。
如何破解这样的“事与愿违”?今天,推荐一所学校的创意做法——
一学期结束了,按照常规的做法,老师们要总结这半年的工作,向学校提交一份报告,或者做成PPT,在组内做述职演讲。
但我们不这么做,取而代之的是一场“我们作为研究者”的大型分享会全校老师一起,共同打理出一桌智慧盛宴,将工作中的好策略、好方法分享给大家。
一
年级海选:如何发现普通老师的闪光点
分享会的原则是人人参与。对于一个超过百人的教师团队,怎样做到这一点呢?其中的秘诀在于工作成果的梳理。
在学校分享会之前,每位老师要对自己学期工作中的亮点进行梳理,制作成PPT或微课程,也可以模仿TED的演讲形式等,在年级组内进行分享。各年级组根据分享的质量,票选出若干个“最受欢迎的分享”,代表参加学校的年终分享会。
对老师们来说,“会分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很多老师都是实干型,平时埋头苦干,并不善于梳理和表达,对自己“做了什么”和“怎么做的”完全无话可说。
所以,在年级海选之前,学校行政人员会被“下放”到各年级组,和年级长一起,帮老师们找出他们在工作中收获的值得推广的经验或能引起思考的案例。
不擅长创意的老师,但擅长坚持
小雪老师总是默默无闻,快到分享时,她显得不知所措,觉得自己做的事儿都挺常规,没有什么值得分享。
但在与她沟通之后,跟级行政发现,她的工作量没有太多创意,但她能把每一件“底线”的事儿坚持做到位,如“每日一读”的阅读习惯、“每周一写”的写作练习等,都坚持做了三年,因此孩子们的读、写能力都比较强。
她还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孩子们的预习习惯,每次预习有三个“底线”要求,且一一检查落实……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儿,但能把它们坚持下来,也是不平凡的。
跟级行政和她一起梳理出这些点滴的做法,用“底线”“坚持”“落实”三个词串联起来,让小雪老师豁然开明。
“小科目”老师是“情境达人”
科学课赵老师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分享什么,“咱们教‘小科目’的,似乎没什么特别值得分享的事儿,学科味道太浓了,其他学科教师也不感兴趣呀!”她慨叹着。
正在苦恼之际,年级长找到她,手里还拿着她之前写的一篇“半月谈”。原来,赵老师常常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小活动和小游戏,把教学内容融入其中,让孩子们在玩儿中体验,特别受欢迎。
经年级长提示,赵老师回忆了她这一学期组织过的课堂学习小活动,有盲人火车、降落伞大赛、跳蚤小市场等等。
其中,“下环保棋”最为有趣。活动中,每个小组都要绘制一副“环保棋”,下棋用的骰子是用橡皮擦制作的,每一格中则用文字或图画呈现了人类保护或破坏环境的行为。“遇到”保护环境的行为会被奖励向前跳进,比如走到“悬挂人工鸟巢”这一格就写着“向前进两步”,而“遇到”破坏环境的行为会被倒退或暂停,比如“砍伐树木”这一格写着“退回起点”。孩子们在这样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就将环保这个老生常谈的理念内化于心了。
小赵老师组织的“环保棋”活动
赵老师将这些小小的学习活动梳理出来,挑选了几个最有代表性的分享给大家。老师们一下子脑洞大开,深刻感受到了“情境的力量”,纷纷表示也要多设计这样的学习活动,让孩子们的学习变得更有趣、更有效。赵老师受到鼓舞,决定以后将其做成个系列,推广给大家使用。
二
全校分享:从做出来,到讲出来,也是大挑战
接下来是全校的分享会,由学校科研处整体设计这场“智慧的盛宴”。
过稿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过稿”。
未来学家丹尼尔 · 平克提出了“决胜未来的六大核心能力”,其中包括“故事力”“共情力”“娱乐感”等“三感三力”。我们希望,借分享会的平台,让老师们在上述方面得到锤炼,让成果和经验的分享有料又有趣。
科研处先根据分享的内容给代表们分组,再与相应的年级长、跟级行政一起,帮助老师们过稿。
每位代表的分享时间限定在8~10分钟,内容须经过逐字逐句的打磨,重点引导老师们将“做了什么”和“怎么做的”表达清楚,找到具体的案例来支撑;同时,做到结构清晰、语言风趣、形式多样。
譬如,一年级有三位语文老师自发组成互助研究小组,进行低年级语文课型研究,我们便将这个分享命名为“三个女人一台戏”,以闲聊的方式展示,引人人胜。
一年级语文“三人行”
一位新班主要分享她在家校合作中的经验,刚开始呈现的是一堆零碎的案例。在科研处的帮助下,她精心挑选出了三个家校合作的典型案例,分别是“换老师”“孩子的矛盾”和“令人头疼的家庭作业”。
科研处又进一步提出要求,希望这位新班主任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为大家做分享,用故事来感染大家。
最终,她讲完每个故事后,还用一句言简意赅、引人醒悟的话语作结,如“孩子往往是家校矛盾的导火索,但若处理得当,孩子也能成为家校合作的纽带”“家长和孩子一样,也是需要培养的”……每句话都直戳人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很多时候,“过稿”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和折磨人的过程。能力强的老师,3~5遍就能将分享内容整理得有框架、有案例、有趣味;但这方面能力稍弱的老师,可能会语言啰唆,甚或语无伦次,难以表达得清楚简洁。
脱稿
内容准备好了,接下来的“脱稿”又是一个难关。
站在台前,大家唯一能协助的就是PPT。科研处和跟级行政们需要非常耐心地辅导老师们一点一点挑战自我。但正是这样的过程,才显现出分享会最大的价值——当分享者站在台前,落落大方、流畅清晰地讲述着她们的故事,给大家带来的,是多么美好的享受,和多么丰富的世界!
青年教师在分享
观众反响热烈
三
分享会,不只是分享
这场智慧盛宴背后还有一个了不起的团队,包括主持人、梳理员、摄像师、记时员等。现场,我们还特设了“编辑部”,让老师们在聆听的同时,将自己的感想和收获,包括对分享人的点赞,或是联想到的其他方法、策略等写在“点评反馈卡”上,由收发员及时上交到“编辑部”。编辑们挑选出有代表性的内容,交由主持人现场适时反馈。
此外,团队中还有“制片人”“剪辑员”。他们会在分享会结束后,引导老师们面对镜头,将自已的分享录制剪辑成“教师微课程”上传到学校网站,并生成二维码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广,让老师们持续享受这成就感带来的喜悦,形成鼓舞。
另一方面,将这些二维码做成一面“码墙”,呈现在研究室里,成为一个可以随时“倒带”的“看不见的成果库”,让老师们能够随时扫码回顾分享的内容,“想看哪里扫哪里”!
这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团队,无论是富有挑战的主持人和梳理员,还是技术要求较高的制片人和剪辑员,都是由一线老师临时组成。他们没有任何行政职务,一切全凭兴趣和意愿,也因此就没有了行政的压力,做起来比较轻松自在。
主持人的幽默大方,使分享会的氛围轻松愉悦;
梳理员刻苦准备,总结发言一语中的;
制片人和剪辑员更是加班加点,毫无怨言……
每一个人都在团队中发挥着自己的力量,找到自己的定位,得到锻炼。这也让我们有了新的想法:后期可以就老师们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重点培养,组建长效的团队。
由此我们也看到,一场成功的分享会,就是一个具有高效能和高收益的好项目,它的价值,远非金钱和物质能衡量。老师们从中收获到的种种,都将更快地促使他们成为一个更专业、更幸福的教育人。
四
会议这样开,人人都喜欢
迫切需要“改造”的,又何止分享会、总结会这类活动。作为推动学校工作必备的手段,大大小小各种会议本身就占据了工作内容的相当一部分。由于内容固定、形式单一,时间久了,相信没有哪位老师会打心底认真对待每一场会议。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老师们愿不愿意参加会议,而是会议内容是否能帮助到老师们。歌尔教育集团总校长赵桂霞,曾经深入谈过关于“开会”的问题,总结了自己办学来的开会技巧。
其一,“策划”好会议。富有成效的会议都是策划出来的。至少可以分成两步:首先,确定“概念”,也就是召开会议的目的或意图。其次,确定“程序”,也就是具体的会议流程。最后,确定“准备”事项,也就是为召开会议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其二,将会议“可视化”。可以将每个成员的表达可视化,记录在白板或者大白纸上,每个人的发言便通过可视化得到巩固;而与会人员也不再聚焦发言者,而是聚焦白板上呈现的发言者的意见。
可视化,让看不见的东西得以呈现,让信息与信息之间建立了连接,利于形成工作决议,这是富有成效会议的重要条件。
其三,“管理”好会议。会议的提出、组织、召开、结束,相当于一个项目的完整闭环。运用项目管理中的计划安排、监督实施和跟踪执行的思路进行会议管理,能确保会议高效达标。
通过策划、视觉化会议和管理会议,就可以让传统的会议“改头换面”。
比如,开学初的全校教职工大会。
全体教职工开学大会的目的是什么?明确新学年工作方向,落实新学年工作举措,全员参与到新学年工作计划中,尽快投入到工作状态中来。如何达成这一目的?只有每名教职工吃透了工作要点,并结合自己的岗位找到落地点,转化成自己的工作计划,才能算是真正融入到新学年工作中来。
因此,可以把会议“向前延伸”,会前印发会议内容,每名员工结合自身岗位形成自己的年度工作目标和计划,在部门内展示分享,并形成部门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案。召开“全体会议”时,校长解读工作要点,部门分享工作方案,员工代表展示个人计划,这样的会议内容便有了灵魂。
还可以将会议“向后延伸”。将每个部门的工作方案印发全校各个部门,将每名员工的工作计划印发部门所有人员,以资借鉴,也是彼此监督。
类似的会议都可以参照这种“前后延伸”的方式。比如班主任工作会议,教研组工作会议,学部工作会议等。
再比如,各类研讨会。
一个有效的研讨会,必须于会前输出背景材料,让与会人员提前了解,深度思考,带着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参会。会议中,通过头脑风暴、问题聚焦,使与会者的思维得到碰撞,对决策方案形成共识。而研讨会后,要输出达成共识的方案或者行动计划,这样的研讨会才有实效。
还比如,部分人员参加的座谈会。
座谈会常用来听取教职工、或者家长、或者学生的意见,但传统的座谈会大都采用对话的方式,领导者听,与会者说。在这样的氛围下,参加座谈的人员往往难以表达真实的声音,而座谈会的目的就是要获得他们真实的声音。
因此可以改造会议形式,比如分组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以获得最大量信息,并从中排序产生关键信息。
如此开会,才会人人都喜欢。
年末岁初,新校长又迎来改版。
2019年,我们将视线牢牢聚焦在教育现场的关键处、痛难点上。每周一至周五,每天呈现一所学校在生长、变革、突围中的微创新。
在此,我们也向国内外中小学发出诚挚邀请,欢迎来稿分享贵校在教育、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的举措,以期与全国近30万所中小学一起,回归现场,还原生态,经验共享,情感共鸣。
想更方便地阅读“新校长传媒”
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 ▼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2594889720@qq.com
期待您的精彩分享
你可能会感兴趣
作者 | 杨静,河南郑州市郑中国际学校
来源 | 《当代教育家》2018年3月上旬刊,已获作者授权,图片由作者提供;新校长传媒专栏;略有改动
责编丨张磊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