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柳袁照:校长朋友,我们正处在哪一个境界上?

柳袁照八子 新校长传媒 2019-04-23


校长的重要,人所皆知。一所学校遇到好校长,是这所学校的荣幸。遇到了不好的校长,是学校的灾难。


一个校长在某所学校干得不好,教育部门会把他换到其他学校,惩罚一下,降低一下档次,派他去更弱一点的地方。这种做法我常想不通,更弱的学校,应该派更强的校长去,改善面貌,为何派更弱的去?好学校都被他干差了,更弱的学校他去了会如何?有没有想到学校的感受?师生的感受?


相反,一个校长在一所学校干好了,教育部门赞赏他,往往会把他派到更好的学校去,派他去更好的学校,是对他的鼓励,也是放心,因为这样的学校在当地地位更重。学校本来就好,为何还要派好校长去?


我曾经与一些校长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有人说:假如我把这所学校带好了,师资队伍上去了,管理水平上去了,教育教学质量上去了,却把我调到更差的学校去,谁还会用力、用心做校长啊?此话初听很有道理,再听似乎有了商榷的余地。


校长是什么?我们有没有深入地思考过这个问题?这还用说吗?汗牛充栋的有关校长的书籍,早就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只不过,我想说,现实问题总是比书籍中的问题现实得多。校长是什么?如何理解?不同的人理解一定不同,关乎到境界。


不妨扯远一点,禅宗有一个著名的三重境界说,即所谓的:


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即我们现在常说的,即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那么,我们在校长的岗位上,应该怎样理解这三种境界的意思呢?


王国维也有一个做学问的三重境界说,他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


那么,我们在如何做好校长这个问题上,又应该怎样理解这做学问的三种境界的内涵呢?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以禅宗的三重境界说来审视我们当下的校长,正处在什么阶段上?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指的是人们初见事物的感受,校长来到校长的岗位上,还没有太多复杂的东西在其中,初识“学校”、初识“校长”,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看教学楼是楼,看操场是操场,学校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是他们本身。班主任、教研组长、各部分主任等都是这些岗位本身。


也相当于王国维的三境界中的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悠远风光山水,此时,心中有追求,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需要追问的是,初任校长的校长,是不是都具有这个第一重境界?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禅宗的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说的是,初试世界之后,开始有了思考,不再停留于表象,开始探寻事情背后更深层的东西。


经过一段时间的校长工作以后,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还是原来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吗?显然不是了,看到了这些事物背后的历史、文化以及教育理念。


看到的班主任、教研组长、各部门主任,还仅仅是表象的班主任、教研组长、各部门主任吗?显然,如同“白马非马”,“花非花,雾非雾”一般,看到了更多的是具体的人物之后的文化内涵。


这个阶段,是不是相当于王国维的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道出了追求路上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这里的“伊”字,理解成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


我们的校长,到达了这样的境界了吗?——用力做校长、用情做校长、用心做校长?做校长容易,做一个好校长谈何容易?拿一个教育家培养对象的名额容易,名副其实并不容易。不经过一番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容易吗?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有时把握不住,还会带来负面的东西。在学校经历得越多,对学校的认识就越复杂,社会的负面性折射到学校来,历史的模糊性,未来的不确定性,都有可能消磨校长的意志。这个时候,假如校长看山也感慨,看水也感慨,看学校的一切艰难、艰辛都叹息,怎么还能有学校的美好的状态呢?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禅宗的第三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了悟。新的轮回之后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已经不是简单的重复,是我不是我,我都在那里。


有坚定的内心执守,教师是什么?学生是什么?教育是什么?管理是什么?学校是什么?都回到了本源。在校长岗位上做真教育,正如王国维的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甘于寂寞,在最高境界的深处坚守。我们有多少校长能于此坚持?不为功利所动,不为名利所动,不唯上、不畏权贵,真心实意为师生的生命成长专注、专研、专心。


正所谓滚滚红尘任他翻滚,繁杂世俗一笑了之。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校长本是校长,不必刻意去追求。尝过酸甜苦辣咸之后的,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才是达到了一定的境界。


校长即是职业,又不是职业。她是理想,她是未来,她应该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校长能不能成为境界,不仅仅关乎自己,更关乎他人,不仅仅关乎师生学校,更关乎社会,关乎风尚。


对有境界的校长来说,不在乎什么层次的学校,不在乎是优质学校,还是薄弱学校。是优质学校有责任更优,是薄弱学校有责任改变。这样的校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长,这样的校长才是教育家校长。


冯友兰先生曾有人生的几个境界的分类划分,所谓“原始的境界、功利的境界、道德的境界、审美的境界”,是不是可以借鉴到此?


我们校长如何走过前两个境界,走向后两个境界。


严格地说,原始阶段还不能说有境界,校长处在此阶段,还处在无所适从,正在适应期。功利阶段也不能说有境界,校长的所作所为,由利益驱使。而道德境界,才是有境界,一切受道德约束。至于审美境界,进入了所谓天人合一的境地,听从内心的呼唤,即天籁之音。


我们校长都处在这样的境界上了吗?至于到哪个性质、层次、等级的学校当校长,都无关紧要。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

2594889720@qq.com

 你可能会感兴趣 

任正非谈教育:把基础教育提到国家的最高纲领,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教育不是培育学生,而是教学生如何去培育社会

这群错过北大清华的“学霸”,撑起了中国基础教育的半壁江山


来源 | 柳袁照(ID:Liuyuanzhaobazi)

责编丨张磊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