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教师“超能力”,这所公办校成功破解职初教师培养密码丨头条
办校第一年招聘的16位教师中有10位是刚毕业的新人;
借校办学,仅半年,就成为家长朋友圈的爆款;
独特的“众筹式”管理,让这里的教师都得到充分的成长。
职初教师该如何快速进入角色?并能符合学校的需要成为成型教师?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以下简称华师附校)的一系列作法,可能会对新建校有很好的启发。
2017年寒假前后,千余份简历从全国各地飞向华师附校,马骉与他们一一面谈,最终录取了其中的16位。
华师附校的录用标准和面试原则只有一条——为学生寻找“最适合”的成长型教师。
“你认识学生吗?初中生的共性特点和需求是什么?”
“你在学生时代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你认为现在的学生最喜欢怎样的老师?”
“你允许学生带手机来学校上课吗?”
“你对拖堂现象怎么看?”
……
这是华师附校新教师面试时,新教师们需要回答的问题。
问题的设计和交流,意在察看他们对专业立场、专业标准和专业能力的认识和理解。
华师附校希望,招进来的教师能有儿童立场;能有爱学生并被学生爱的能力和智慧;能上一堂让学生觉得时间过得很快的课;能开设一门让学生欲罢不能的课程。
对于一所新建公办校,学校没有考虑挖一大堆名师,反而招募了一批应届毕业生,聘用高比例的新教师,“可以说相当冒险!”
曾参与过“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项目的马骉很清楚,华师附校作为一所具体而微的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职初教师的培训不能简单地套用其他地区或学校的方法、模式。
学校必须根据新教师的特点和学校实情设计一套系统的、实在的、高效的培养方案,形成一种新型的职初教师成长培养模式。
设计职初教师培养方式之前,学校首先应该关注新入职教师的各项情况。
那么,应该关注哪些方面呢?
目前大多数职初教师都拥有相对系统扎实的学科知识,思维活跃、视野开阔。
但他们的学科知识往往落后于教育发展趋势和现实需求。
由于大学师范教育体系的问题,职初教师往往缺少能胜任教育岗位所需的系统的教育实践知识和经历。
学校要做的,便是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定制培养方案。
马骉从厘清新教师职前专业储备与入职后专业需要间的矛盾开始,设计符合华师附校职初教师实际的培养方式,力求供需平衡,甚至供大于求。
学校从整体规划、课程设计、内容结构、形式种类、资源开发和评价标准六方面设置了华师附校的“职初教师培训课程体系”。
在短短的一学期里重点抓住职初教师专业精神、教学能力和综合育人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职初教师与学生们在校园趣味运动会上
职初教师的成长首先是专业精神的成长。
华师附校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帮助职初教师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教育观、学生观和团队观。
“你知道学生是谁吗?”
“你知道你的学生有什么特点吗?”
“你知道学生成长需要什么吗?”
“我们能够给学生什么?”
“我们该用怎样的方式让学生最能接受?”
2018年1月16日华师附校举行了第一次职初教师培训,面对这批从全国各地聚集在一起或期待、或紧张的年轻教师们,马骉抛出五个问题后便将全部时间留给了新教师们。
这种独具一格的培训模式便是华师附校在职初教师入职前的“专题式培训”。
从理论到实践操作再配合相应的书单推荐,华师附校的专题式培训层层深入。
这群职初教师从初出茅庐的新人到对本学科三年知识标准有了系统的认知,并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有了成体系的理论准备,只用了短短的半年时间。
通过专题式培训,职初教师逐步构建自己的专业精神世界,强化了专业内驱,让他们在职初就有正确的方向和充足的动力。
职初教师探讨学校听课本、备课本的设计
职初教师的成长重要的是教学能力的成长。
“课比天大”是华师附校师生共同的认识,为培养职初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华师附校狠下了一番功夫。
学校着重培养职初教师研读学材的能力、调研学情的能力、教学方案设计能力、课程整体实施能力、过程中指导帮助能力以及贯穿于教学始终的评价能力。
鉴于招聘的新教师虽学科理论知识扎实,却普遍缺乏教育实践经验这一情况。
华师附校联系了拱墅区内两所优质公办学校:大关小学申花校区与文晖中学作为职初教师的实习学校,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跟岗实践培训。
实习学校还为每位新教师安排了一位学科导师和一位班主任导师。
每周工作日的前三天,10名职初教师分别在两所学校跟着自己的两位导师进行跟岗实习,后两天则以主题沙龙的形式进行集体教学研修,以半天为单位,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展开讨论。
跟岗教学实践过程中暴露了这群年轻人的明显不足,这让学校能及时、准确地调整职初教师的培训内容。
从最基本的三字一话教学基本功开始,到教学仪态、教学设计、教具准备、课堂管理、作业批改……
密集而有序的培训让这群年轻教师在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内焕然一新。
入职后,为了帮助职初教师站稳讲台,从2018年10月开始,华师附校每周安排4~5位教师进行研修课,除有课的教师外所有教师参与观课、议课。
与往常所熟悉的公开课不同的是,职初教师们的课堂完全是常态课,仅仅多了“课前确定告知观、议课教师需要帮助自己观察课堂中哪一个角度”这一要求。
为此,学校设计了相应的课堂观察量表,同时要求每位上课的职初教师都要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来设计课堂的观察点。
“这些观察点的给出,一部分来源于职初教师们自己的思考,另一部分,学校也会对课堂有相应的要求,给出了20个观察点。教师可以从这20个观察点中进行挑选,也可以进行自主创造。”
副校长杨晓迪是华师附校职初教师培养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观课量表的意义在于让教师带着观察目标进行听课。
常态化的“观课议课优课”显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职初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把握更为明晰,对课堂的驾驭相比较刚上讲台的青涩更显成熟。
成绩是最好的说明,何妍婷,王佳敏两位新教师也在拱墅区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让职初教师研究自己的课堂、建设自己的课程、培养自己的研修习惯并非是一句口号而已。
多年的教学经验让马骉发现年轻教师欠缺对宏大课题的把握,“要培养年轻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态度和研究精神!”
为此,马骉以“微课题”的形式梳理了办学以来遇到的各种教学问题,同时发动所有职初教师进行众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点点丰满、完善整个微课题体系。
职初教师每人各自承担1~2项微课题,成为微课题主要的研究者和负责人,同时也是结课的总结执笔者。
华师附校希望通过这样的经历,锻炼职初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课程研发能力、教研能力与教学论文撰写能力。
如果说,职前的专题式培训和跟岗研训让职初教师们在理论上对课程的设计开发有了较为明晰的认识,那么在微课题的研究、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职初教师们便将自己以往所学的理论知识不断实践与内化。
职初教师与成熟教师一起参加议课活动
如何提高职初教师的育人综合能力?
华师附校的做法相当“简单粗暴”——
放权!将职初教师放到学校每个重大的活动中去历练。
学校重大活动“项目制、委托制”是华师附校工作的常态。
从活动“总导演”的任命、“助理导演”的聘请,再到活动方案的撰写、修改,到活动具体实施和活动反思总结,学校将所有重大活动全权委托给职初教师承包。
这样做的好处也很明显,职初教师通过系统、复杂的活动策划、实施,通过感性的体验、参与,理性的提炼、感悟,在活动中感受到教育的魅力,知道了学生是谁,学生有什么特点和需要,从而了解如何用最适合学生的方式去实施教育。
“只有把他们扔到游泳池里去才能最快速度学会游泳。”马骉信心满满。
结合本校理念与新聘教师的实际,华师附校如何规划层层迭代的培训路径?
培养职初教师,中层与成熟教师该如何行动?
职初教师评价原则又有哪些注意事项?
……
关于华师附校职初教师培养的更多细节,敬请关注新校长2019年2期杂志《职初教师成长进阶》!
▼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
2594889720@qq.com
你可能会感兴趣
《纽约时报》报道中国学生用“写字机器人”代写作业,多写作业能提高成绩吗?
中科先进院实验校:这所自带“科学”基因的学校,两年多来只做了一件事
责编 | 沈静娴
你的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