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附小:告别唯分数论,用这4种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引言:
传统的学业评价,往往只有一个功能,就是通过“分数”对学生进行筛选。今天,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做了一些有效探索,让评价功能不再指向“筛选”和“甄别”,而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后简称“南师附小”)针对学生的学业考试,提出了三个“wei”:不惟考试,不伪考试,不畏考试。如何实现三个不“wei”?核心在于评价改革。为此,南师附小研发了一套全新的评价系统。
01
课堂教学评价:
让老师重新打量课堂
课堂教学评价系统是借助人工智能,通过人的肢体、面部表情、话语流,来分析学生的情感状态、发言活跃度等,让老师看到自己真实的课堂是怎样的。
比如,一名优秀的老师可能认为他的课堂兼顾了全班学生,各个层级都有收获,可是面对客观的机器捕捉,就会发现有一些位置的学生没有顾及的;或者,一位老师可能认为他的课堂风格轻松活泼不失挑战,但机器数据却显示,有一些学生的负面情绪始终爆棚。这样一复盘,老师对课堂状态看得更清楚。
02
过程及时评价:
师生互动、家校互动无处不在
南师附小的STEAM课程有两个特点:独立创设,普惠共享,在此基础上还有进阶课程供选择,但是如何支持500多名学生完成选课、走班、小组设计以及不断迭代的过程呢?我们开发了以下功能。
选课及评价系统
这个系统所有学生都可以登陆进行小组集体选课或成员分散选课等操作。在学习过程中,每一门课程的老师对小组或相应的成员进行量性评价,这个评价会跟着小组走。质性的评价内容也包含其中,学生们需要及时上传学习经验和研究报告。
访学营及假期作业评价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自由上传访学营活动或假期任务的过程性资料及研究成果,同学之间可以互相点评,老师也会在线及时评价、指导、推送“精选”供全体同学参考。
比如,以“畅读怡夏、亲近世界”为主题的暑期作业,学生们会分阶段完成研究计划上传、过程性资料及预期成果上传,老师会在每个阶段进行指导和点评,同学们互相学习、评价,学校管理层也会及时把握各班暑期阅读、运动及研究性任务的完成情况。
指向学生日常行为的评价系统
课堂上,老师都有适合自己学科的评价项目,如数学学科设置了“会倾听”“会表达”“会思考”“会合作”“有进步”等加分项,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点击图标选择项目和人名及时评价,也可以课后总结反馈时批量点击进行加分激励。
此外,在课间及班级活动中,老师可以通过扫描学生的胸牌内置NFC芯片,对学生的课间自主活动以及其它活动表现做及时评价。
最重要的是,学生的日常行为评价还延展到了对学生日常生活。
学生在家通过父母的微信端进行自我时间管理的打卡,打卡项目包括在家阅读时长,在家运动时长,在家作业时长,校内作业时长,还有睡眠时间等等,借时间管理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第二天,老师们会收到相应的推送报告,借此分析昨天的家庭作业是否要调整,哪些学生需要进一步关注等。
从我们的睡眠数据看,南师附小的学生没有23点以后睡觉的,绝大多数在9点多入睡。按照7点后起床,8:20前到校算,他们有充裕的睡眠时间。
南师附小学生睡眠时间统计
收集数据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个体改进和发展。通过评价系统数据端,我们还能看到更多关于学校的反馈,如午餐报告,德育评价报告等等,管理层和老师都可以看到这些评价和反馈,同时,学生也会收到一个关于自己一周学习、生活的周报告,每周获得相应的勋章或提醒。学生的周报告来自于学生的课堂学习,来自于学生自录的阅读和运动。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送出一些称号,比如“阅读达人”、“运动达人”、“时间管理之星”等,也有温馨提示:你这周有两天是23点以后睡觉,作业时长偏长,需提高作业效率;周报告还附带学生的课堂数据报告,包括这一周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几次正向激励,激励项目是什么,哪方面有减分项目,需要怎么调整等。
这些系统评价和数据报告,促进了师生日常点滴的改进。
03
学科素养评价:
低龄段学生的超级福利包
学科素养评价有两个方面:一是指向静态的学科学业分析,二是指向学生学科素养的评价。
学科学业分析。学校的后台分析系统可以录入学生各项目得分情况,学生每一次的检测数据上传其中,最后我们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获得启发。
学科素养评价,我们在这一领域做了大胆尝试,开启了一、二年级的乐评嘉年华,一个超级福利包,这两个年级的期末考试不用纸笔,但是乐评嘉年华有情景,涵盖所有学科,它通过游戏任务对学生进行考核测评,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促进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发展。
比如,二年级上学期的乐评嘉年华,是关于“狐狐星球”的故事。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找到一只“吃书的狐狸”,带它重返地球。通过有趣的情景和关卡设置,完成对学生各个学科的测评任务。
当然,在设计测评内容的过程中,老师最纠结的是,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学科能力素养该如何评价,我们的测评方式是否一厢情愿?这就需要不断探索与更新。当然,学科素养评价跟学生的寒假作业、寒假任务一脉相承,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它发挥的是全面、综合的评价能力并指向后续发展。
04
能力发展评价:
着眼学生的未来学业和生涯发展
我们倡导教育要着眼学生一生,因此学生的能力同样是我们关注的焦点,这次教育教学的实践,是否促进了学生能力发展呢?我们跟东南大学合作,每年对南师附小学生进行认知功能和社会情感方面的测评。
其中,认知功能测评主要有以下七类:注意力、短时记忆、抑制控制、工作记忆、认知灵活性、计划与决策、言语流畅性。
以上是南师附小与常模在“言语流畅性发展”的比较,虽然各年级学生的数据都高于常模,但我们发现,在语言流畅性、记忆力发展,特别是语言流畅性上学校更有优势。我们猜想,这跟南师附小倡导阅读、学校变革有关,不过现在无法下定论,只有随着纵向数据的收集,优势不断放大,才能说明我们的教育教学变革促进了变化。
那么,这样的数据比较对于老师和学校的价值是什么?价值是可以做到尊重差异,承认差异,只跟自己比。那么,如何跟自己比?
一是横向比较,老师们做横向比较。
班级认知能力的差异与学业差异具有正相关联,一个班级的认知能力有很多优势,其学业水平应该保持相同优势,如果出现反差,是不是教学出现问题?
二是纵向比较,学生们做纵向比较。
一个班级及其个体认知能力是不断发展的,假如一个发展优势,能力优势比较弱的班级,几年后逐步走强,说明什么?说明老师正在推动改变。所以我们可以更专注于纵向发展,并促成这样的发展。
借助以上四大评价,我们就能在科学视角下推动教学质量提升,避免单一指向“甄别”和“筛选”的问题。
我们还有一个设想,随着数据库和服务器越发强大,当一届一届的学生走出南师附小以后,他们在小学阶段留下的所有痕迹,都是最温暖的记忆和最珍贵的礼物。若干年后,我们通过大数据可能会得到一些启发。比如,学业成长更顺畅,生活事业更幸福的学生,在他们的小学阶段都有哪些共性呢?
我想,这样的数据分析值得期待。
▼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
2594889720@qq.com
你可能会感兴趣
看了上百个中国孩子的2019暑假计划,再看看外国小朋友在干啥?
演讲者 | 余颖
来源 | 2019年5月19日蒲公英教育智库“战略与品牌峰会”
排版 | 小希
整理 | 陶小玮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