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贵卸任北京十一学校校长,将筹办北京第一实验学校
8月1日,北京市海淀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在北京十一学校召开中层以上干部和盟校校长会议,宣布北京十一学校副校长田俊担任校长兼党委书记,李希贵担任北京十一学校联盟总校校长、海淀教育战略性人才培养基地主持人。
十一学校是公立学校改革的风向标
早在2007年,十一学校就意识到,日益凸显的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自主发展需求与单一的培养模式之间的矛盾,学校迫切需要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育途径等方面进行“内源性、结构性、系统性的改革”。从这一年起学校着手进行顶层设计,2009年正式实施以育人模式创新为核心的学校转型。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个性发展的可选择的课程体系
十一学校通过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构建了一套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课程体系。并相继开设了中英合作项目(A-Level)、中美合作项目(AP)、国际文凭组织合作项目(IB)三个国际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
打造学科教室,全面实施选课走班
通过选课,每位学生形成了自己的课表,到不同的学科教室上课,在不同的教学班之间流动。传统的行政班转变为教学班,教室从单一功能转变更符合学科特点的学科教室需要承载更多的教育功能。
学校还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建立了电子工程、粒子物理、纳米材料、水资源分析、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等高端实验室。
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与诊断体系
十一学校通过建立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关注、记录、反馈自己的学习过程,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学习状态,成为学生学习动力的推动器。
学校还把考试转变为诊断,通过诊断分析,帮助学生查找问题,为改进教与学提供服务。同时,个性化的学生学业诊断与考试评价分析系统,借助网络平台和数据分析工具,也提供每一位学生不同角度的学业发展信息,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规划提供服务。
陈宝生指出,以选课走班为支撑的选择式教学,解决了我们长期提倡而难以实现的因材施教的问题。十一学校改革的成功在于创新了一种教育模式,它既不是西方教会式教学,也不是书院式、私塾式,而是融合了民族、传统与现代等各种元素形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生活式的教学模式。
迄今为止,本着“立足海淀、服务北京、连接全国”的精神,北京十一学校已在北京市创办20多所联盟学校,加上京外其他地区,联盟学校已近30所。
李希贵将筹办北京第一实验学校
据了解,交出十一学校接力棒的李希贵,还将以总校校长的身份着手筹办一所新学校——北京第一实验学校,这所学校将按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八大教育理念,立足办家门口的好学校,学校采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15年一贯制,实行全纳教育。李希贵告诉记者,新学校的使命在于为2035年中国教育现代化探索一条办学新路径。
据悉,2019年5月北京市教委曾发布北京第一实验学校的成立决定,该校为市教委直属财政补助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该校在人事管理、经费使用、招生政策等方面开展改革试验,不断探索新的办学模式。
此外,北京市教委于今年2月印发《北京市国际学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下文简称:“三年行动计划”)的文件,对北京地区国际学校未来三年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及其相关保障措施均作出了规定。
“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到:通过三年的努力和集中建设,在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三城一区”)引进人才密集地区和海淀区、朝阳区等重点区域新建一批国际学校,达到“区区有国际学校”。全市国际学校的布局和结构更加合理,国际学校质量显著提升,涉外教育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同时,统筹规划全市外国语学校的发展,原则上达到“区区有外国语学校”。规划附件中还列出了《区级拟建国际学校情况表》以及《利用市级优质校资源开展国际教育情况表》,北京第一实验中学在列。
80后校长接棒十一学校,未来可期
接棒十一学校的新校长田俊是位80后,15岁就以优异的成绩修完高中学业,提前升入武汉大学物理系学习,19岁大学毕业后,于2000年7月进入十一学校任教至今。据会上介绍,田俊已在十一学校工作了近20年,担任过物理教师、班主任、年级主任、副校长,他张弛有度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爱,他以身作则的领导能力也得到同事们的高度认可。
“在学校发展的高位上接棒,我倍感压力,但更对学校的未来充满信心。”田俊还表示,在总校统一部署下,他将在继承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当好十一学校深水区改革的“首席服务官”。
▼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
2594889720@qq.com
你可能会感兴趣
来源 | 综编自中国教育报、十一学校官网、ishooledu、新学说
责编 | 芋圆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