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理解儿童,从他的情绪池子开始

刘婷 新校长传媒 2021-12-23

 


很久之前有一个国外的视频——一位外国爸爸跟女儿开玩笑,平常好好的,但这次女儿却非常严肃地生气了,不断啜泣。面临突如其来的情绪崩溃,爸爸不仅没有半点指责,也没有要求女儿不生气,而是温柔有序地开导,真的非常值得每位父母借鉴。


点击观看视频


我们从来没想过一些问题——孩子为什么会撒谎?为什么动不动就哭、随便发脾气?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对孩子说“别哭了”“不生气了”,仿佛这些情绪是洪水猛兽,一出现就避之不及,就要把他们扼杀在摇篮中。


但实际上,生气、悲伤、嫉妒等等这样的负面情绪,和开心、幸福这些正面情绪一样,是合理而正常的。在孩子的心里,各种情绪就像来自四面八方的河道,最终汇聚在他的情绪池子中。儿童对大人的世界充满好奇,可大人们却不太愿意到儿童世界去走一走、看一看。



别让孩子的情绪池子干涸


5月6日,西安9岁的一个小女孩,从家里坠落在三层平台上,当场死亡。事发当天下午4点,女孩发语音和妈妈说:“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要求5点交,只有25分钟了,完成不了。老师要求写一页半,她写了一页零一行,说话的语气显得很沮丧。妈妈鼓励她了几句,让她尽快完成。


等到了六点,两个妹妹在客厅睡着了,爷爷下楼倒垃圾。来后,敲小女孩屋门没有回应,过了一会还是没反应,撞开门后,人不见了,窗户开着。悲痛欲绝的家人在书桌上看到了两封“遗书”。上面用稚嫩的笔迹写着:


“妈妈,这是我的选择。”

“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 。”


只有9岁的她,还没来得及体验人生的种种美好,就匆匆告别了这个世界。而为什么年仅9岁,就会如此绝望,最后选择纵身一跳?仅仅是近期,就有许多青少年自杀的案例,当一个个含苞待放的生命以这样的方式结束时,除了悲痛,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什么?


现如今孩子的身上,总有很沉重的包袱,在家长的明示或者暗示下,以学习为主要人生目的。成绩一旦不好,他们便会心情低落,经受不起打击。在高压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不敢犯错,不敢说出内心真正的需求,不敢表达自我。


孩子一出生,产生及识别和调节情绪的杏仁核就已经发育成熟了,而分析判断和控制情绪的前额叶则是人类大脑中发育成熟最晚的部分。所以,孩子天生会“哭闹”,但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却需要经过漫长的发育、学习和恰当的引导。


每当孩子大哭大闹,很多父母的第一反应是试图压抑孩子的情绪,或者用一些“甜头”去吸引他。这种做法治标不治本,因为情感并没有对错之分。


国外视频中的老爸目睹女儿情绪失控后,第一时间就蹲下身子,与女儿保持平等,并且充分肯定女儿生气的合理性:“你不一定非得要开心,也不必总是搞笑或者装傻,也不必强迫自己。每一次当你生气的时候,不要一直沉浸在这样的情绪里,要接受它并且尊重它,你要意识到你生气了,然后学会放下,这样才能变得更好。”


于是,啜泣的女儿开始打开心扉,“我不喜欢你骂我。”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研究中心主任边玉芳教授多年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她曾被记者问到“有的孩子表面看似正常,其实心理问题很多”,她答道:“在家长的世界里,除了工作就是家庭,在孩子身上过分重视知识教育,孩子的生活只剩下‘吃饭-学习-睡觉’3件事,这种生存状态对孩子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孩子首先是一个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学习的机器,他们需要丰盈的生活,而不是‘吃饭-学习-睡觉’这样简单生活的重复。家长这么要求,孩子就会认为‘我读书好,你在外面有面子,我是实现你的理想的工具’。所以当孩子遇到问题挫折时,就会想着否定自己。”



池水满了,需要宣泄


全美最大论坛Reddit上,有个叫作“AmItheAsshole”的版块,直译过来就是“我是混蛋吗”。如果哪位觉得自己做错了事,就可以来这里发篇帖子讲讲,让大家评理,看看自己到底是不是个公认大坏蛋。


前段时间,一位爸爸成为了版块内的风云人物,而他的混蛋事迹是——删掉了自己9岁儿子电脑里的《我的世界》。因为这个游戏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的作息了。


当他告诉儿子这件事的时候,小朋友立刻嚎啕大哭,因为这被删掉的并不是普通的一款游戏,而是他精心设计出的世界。


“他在《我的世界》里的岛上建了一座非常惊人的城堡,曾经非常骄傲地展示给我看过。”这位父亲回忆说,“(被删掉后)他告诉我他在里面花了一整年的时间。”


很显然,这位父亲平时并不太清楚自己的孩子到底在《我的世界》里干什么。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这并不只是一个纯粹的“娱乐工具”。


就这样,孩子无法接受,又哭又绝食,当爹的跑到网上发帖,真诚发问:“我真是个混蛋吗?”网友们一致评价:是的。


绝大多数家长一致认为——他们大部分都真心希望让自己的孩子幸福快乐,只是,因为缺乏共情,他们不自觉地走上了忽视孩子想法与爱好的道路。


我们不能把儿童理想化,杜威批评这样的认识“实际上无非是懒散的放浪”。他在讨论“教育即生长”时,承认儿童的生长有不同的方向。“一个人有可能生长成为老练的强盗、恶棍或腐化不堪的政客,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对成人来说,“重要的事情是注意儿童哪些冲动在向前发展,而不是注意他们以往的冲动”。谁也不必怀疑,任何放弃对儿童的引领都是错误、危险的。


以研究童年早期心理创伤成因,及其对一个人后期生活影响而著称的精神分析专家艾丽斯米勒(Alice Miller)在她的著作中,曾经有一段这样的描述:“无论什么事让我感到难过或高兴,我都能自由地表达,不必为了取悦谁而面带笑容,也不必为了别人的需要而压抑我的烦恼和忧虑。我可以生气,没有人会因此死去或头痛;当你伤害了我的情感时,我可以大发雷霆,却不会因此失去你……”


坚强、勇敢、快乐、乐观……这些都是很美好的特质,并且都属于一个人的“正面性格”。但是,在儿童教育的过程中,若能让孩子适时地学习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哀伤、愤怒、沮丧、悲观……并且,让他可以逐渐接受自身的“负面性格”;甚至,在此期间,家长能够帮助孩子找到一个合适的让情绪得以宣泄的出口,会更好!


毕竟,从艾丽斯米勒(Alice Miller)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漫长的家庭教育过程中,孩子的“哭”与“笑”,同等重要!



情绪八分满,化解阶段任务


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他们自己不知道的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和成长契机。边玉芳教授认为,孩子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需要完成的心理发展任务和心理建设,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情感发展任务,如:


在1~2岁阶段,帮助孩子感受和识别情绪。在这个时期可以引导孩子去体验情绪,在情绪发生时,我们可以温和地描述他的情绪体验,带他感受和识别自己的情绪;


在3~6岁阶段,重点关注提升孩子的自控力、克服恐惧、承担责任、认知性别、管理情绪、与人分享等能力。这个时期是孩子的情绪智力塑造期。孩子已经知道情绪的体验人人都有,而且是可以表达和交流的。我们可以引导他去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并探索情绪出现的原因,以及情绪对行为的影响;


6~10岁阶段,注意培养孩子收获友谊、渴望长大、认识自己、诚实可信、保护自己、拒绝拖延等方面的品质和习惯。这个时期是孩子情绪智力的巩固期。孩子进一步明白情绪产生的原因和动机,能够管理自己情绪表达的方式,评估情绪表达带来的后果,也提高了换位思考能力。我们可以帮他从代入开始尝试“如果你是……会怎么样”;


8~12岁阶段,重点教育孩子远离霸凌、有效沟通、化解误会、拒绝网瘾、尊重生命等方面的技能和意识。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教养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才能帮助家长读懂孩子、更好地促进孩子成长。


如果不了解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顺序、不同时期的特点,就会使他们错过一些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和成长契机。只有掌握孩子的成长规律,把握孩子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才能减少教育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接下来,有几个小妙招,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提升情绪管理的能力。



解放情绪小妙招


设立“冷静角”


让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当孩子情绪强烈时,不管你说的话多有道理,孩子能听得进去吗?而如果他们的情绪已经慢慢地平静下来,哪怕你只说一句,效果也会更加积极。


冷静角就是这样一个让孩子处理自己情绪的地方,它不是惩罚,而是帮助孩子处理情绪的手段。你可以和孩子商定一个特定的地点作为冷静角,还可以布置一些道具,比如玩偶、镜子、沙漏等,帮助他平静下来。


看一场电影


看一场电影,而且是动人的电影。电影里有令人触动的情节,有时就是因为某一句台词,会听到出自己的心声。


此外还有一些励志电影:例如《三宝大闹宝莱坞》《美丽心灵》《摔跤爸爸》等等。看到这些积极向上的电影的时候,都会提醒孩子自己,只要敢于跨出去,突破自我,就没有人可以阻挡前进的步伐。所以,看一场动人的电影会帮助转换心情。 


和书对话


最好不要默读,将文字读出来,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虽然读出来会降低阅读的速度,但是会有一种和书对话的感觉。特别是读一些优美的段落的时候,会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不妨试试当心情不好的时候,找几篇散文读出来,通过阅读抚平情绪,找到烦恼的出口。 


运动到出汗


运动有个好处,就是当你满身大汗,心跳砰砰加快的时候,大脑也会同时释放内啡肽,它能让人感觉很快乐,这时大脑里的负面情绪也会跟着被清出去。通过运动维持活力,让大脑经常释放内啡肽,让自己习惯快乐的感觉。所以,转化思想,每次去跑步、打球的时候,告诉自己,我要去释放快乐啦。


家庭契约


对于家庭成员应该共同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家长与孩子可以制定一份“契约”, 虽然这并不具有法律效力, 但是对家长和孩子来说都具有约束力。契约体现了亲子之间平等、公正、尊重和诚信的关系,避免了家长的唯我独尊和口说无凭、随意更改等缺点, 对于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积分法


对于孩子的某些正向行为或情绪, 如果表现好,就积1~3分, 当积分到某个约定的数字时, 大人可兑现孩子的一个正当愿望, 借此来鼓励孩子。


积分法可操作性强, 目标明确, 而且能循序渐进地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 是一种比较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积分的累计效应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监督意识, 获得成功后又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并逐渐内化为孩子的自觉行为。


家庭会议


不论是孩子还是大人,总是避免不了情绪失控的情况。我们可以和孩子定期进行家庭会议,共同反思不足,表达对彼此的感谢,共同讨论更好的方案。这不仅是锻炼情绪管理能力的好机会,也是锻炼孩子的沟通力、思考力的极好方式。


大人们一直都很自信:我们都从童年走来,最了解孩子;整天和孩子在一起,最懂得孩子。


当你看到他的情绪池子装了什么的时候,才知道,其实,我们并未真正走进儿童世界。



部分素材来源文章《我删了我儿子的游戏,我是混蛋吗?》《孩子的情绪里,藏着他的未来》作者丨刘婷责编丨田佩

2594889720@qq.com

• 将儿子送入世界名校后,这位妈妈总结了提升孩子学习效率的4个秘密

• 今天,让我们像儿童那样过一天吧!

• 成绩和素养如何兼具?一所“深度学习”世界级示范校的11个细节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