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将儿子送入世界名校后,这位妈妈总结了提升孩子学习效率的4个秘密丨头条
为了培养好孩子,黄静洁也许是最“拼”,而且非常有成就的一位家长。
她和丈夫谭盾有两个儿子,都教育得非常成功。大儿子谭焉曾以美国中学入学考试(SSAT)满分的成绩考上了美国顶尖高中,目前在世界艺术名校——纽约大学电影学院读大三,读的是他心仪和热爱的电影制作和导演专业;小儿子谭响15岁,品学兼优,正在备考中国最好的音乐学院附中,立志成为一位追求梦想的音乐人。
20年来,黄静洁结合自己的家庭教育实践,广泛阅读中西教育的著作和前沿研究成果,汲取其中的教育精髓,终于成为受人尊敬的“中西合璧的亲子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特聘“实践导师”,她对很多话题都有独到的研究和感悟。
比如,“如何提升孩子学习效率”,是一个备受家长和老师们关注的焦点话题。她在跟孩子 “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发现:孩子的学习是从低阶学习向高阶学习不断攀升的,这就要求学习技能也必须从低阶向高阶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考验孩子的能力,更考验家长和老师的格局——能不能帮助孩子解决如下这些问题。
知识链和记忆结
黄静洁从小儿子学钢琴中发现了一些门道。她发现酷爱音乐的小儿子总能把一段段难记的钢琴谱轻松地记在脑中,并且分毫不差地弹奏出来,就很好奇其中是否有什么记忆原理。
一次聊天中,小儿子告诉她:他首先会把乐曲弹熟,把每个声部唱出来,然后按乐曲的结构做分段式的背谱练习,一旦记住了谱子,他会跳着或者交叉着练习不同的段落。“妈妈,其实背谱并不难,就好像是在搭积木。”
这让黄静洁欣喜地发现,小儿子正在使用知识链和记忆结的原理来学习。2018年,全球11位前沿认知心理学家曾在出版的《认知天性》一书中为学习的本质做了一个定义,那就是解决好知识链和记忆结的关系。
知识链是考验学习者把学习的内容组织成环环相扣的知识链条和信息网络的能力,而记忆结就像在知识的链条上打牢一个个属于自己的记忆烙印,帮助学习者快速地检索和提取所学的知识。
谭响是用熟弹乐谱、唱出声部来对乐谱进行组合式的架构,并排列出音乐的知识链;然后,按照音乐的结构分段重复练习,就是在为乐谱的知识链打上一个个记忆结;打结之后,进行交叉背谱练习,是在检验自己对不同段落内容的记忆情况,并通过练习来加固。整个过程,还真的像是搭积木。
如果想让孩子有进步,家长们可以选择孩子的某个学习过程,与他一起对照“知识链和记忆结”来分析学习中的两大重要环节——架构和记忆,引导孩子跳出被动记忆和刷题的学习方式,用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学习的过程,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策略。
事实上,近年来脑科学、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学科对记忆的研究取得了很多崭新的成果,让我们对记忆和学习有了全新的认识,且正在全球范围内改变着学习和学校。
比如,知识链和记忆结就是提升记忆力的基础方法。此外,遗忘曲线也可以成为提升孩子记忆力的好工具。遗忘曲线告诉我们,每个学习者会以极快的速度(大约在48小时内)遗忘掉70%左右刚读过的或听过的东西,而剩下的30%的内容则会以稍慢的速度逐渐被遗忘。
相应地,家长可以采用48小时复习策略和分阶段、间隔式的小测验模式,为孩子提供充足的时间来处理和内化所学的知识内容。比如,家长每周为孩子出题做一个简单的小测试,就能带来更长久的记忆。在《认知天性》一书中提到,只要一个简单的小测验,一周后的记忆率就会从28%上升到39%。
康奈尔笔记法:让孩子学会抓住课堂重点
只见一页普通的纸上,被他用铅笔画出了三个区域,每个区域看上去是独立的,但似乎又存在着一些关联。他还介绍,康奈尔笔记法是美国康奈尔大学阅读与学习中心主任Walter Pauk博士发明的。
这个笔记法看似平淡无奇,但黄静洁通过对孩子学习的跟踪发现,它不仅能让孩子的笔记更加系统化,更有利于复习和自测,而且还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知识的拓展学习和创造中,因此可以大大提高孩子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长期记忆。
那么,如何有效地使用康奈尔笔记呢?
第二步:在线索区归纳出关键词。黄静洁建议,这个最好在课后48小时内尽快进行,一方面可以快速提炼内容提纲,另一方面也加深对知识的二次吸收。这一步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辅助记忆,比如图表、图形、流程图、关键字。这样在间隔练习和复习时,能够快速触发孩子的记忆。这个做线索的过程,就是搭建孩子所学的知识和信息架构。
第三步:在总结区用语言输出思考和疑问。总结区的内容一般是孩子回到家,仔细复习笔记之后才做的。尽量让孩子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写出自己的想法、思考和疑问,对所学知识进行一次梳理和内化,然后再用文字做一次语义的输出,以此来加深理解和分析。
比如线索区的关键词,就是孩子进行阶段性自测和复习的索引清单。黄静洁就发现,小儿子会经常间隔性地翻阅笔记,看看自己忘了什么,好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去和老师和小伙伴讨论,这样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很多。
其实,即使孩子在学习中不用康奈尔笔记法,也应该建立正确的学习策略。要让孩子明白:课堂学习包括了记录、归纳、总结、复盘和检测等步骤,这样孩子才能学的有条理、高效而从容。
用提问能力塑造孩子的高阶学习力
大家都知道,会问问题的孩子往往学习比较主动,学习能力也强。
哈佛教育学博士Dan Rothstein创办了一个公益教育网站,名字是“正确提问研究所”。关于提问的好处,他认为有3点:经常提问的孩子,学习会更专心,也更有责任感,而且学习质量更高。
在发达国家的教育评价体系中,把提问当成是深化学习的一个重要步骤和工具。他们把问题分成低阶问题和高阶问题。低阶问题往往围绕4个W(what、when、who、where)来提问,而高阶问题往往是开放的,不容易一下子找到答案,但仔细想想这些问题更有趣、更有拓展性。
面试结束,儿子告诉妈妈,他问的问题是:“请问老师,学校的校训是‘不为自己’,但是我们只有14岁,每个人都在想自己要做些什么有趣的事,学校怎么可以在短短4年高中里,把我们培养成‘不为自己’的人呢?”
事实证明,这个“不为自己”的讨论,正是面试官希望遇到的高阶问题,谭焉也顺利进入这所高中。
那么,如何提升孩子的提问能力,以塑造其高阶学习力呢?黄静洁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出了如下的建议。
2. 提倡开放式的家庭谈话环境。不要对孩子说,“怎么那么多问题?关你什么事?”而是要用坦诚、开放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每个问题。
3. 不评价孩子的提问,但夸奖孩子的高阶问题。无论孩子提出怎样的问题,不要用“笨”、“无聊”等进行评价。如果孩子提出的问题很好,就要马上给与正面而热烈的反馈,让他产生愉悦和自豪感。
4. 多使用“K-W-L图表”提升孩子的提问力。从下表中可以看出,K-W-L图表有三个竖的栏目,分别代表了孩子学习进程中的三个阶段。最左边的K,表示“我已经知道的是什么”,中间的W是“我想知道的是什么”,右边的L是“我已经学到的是什么?”针对每一个学习主题,利用这张表,你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问题:“我原来知道的,有没有是错的?”“我想知道的内容,是不是都已经学会了?”
如何提高孩子的分析力
其实,分析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后天培养的。Richards Heuer是位从事了一辈子案子分析的分析力研究专家,他说:“分析力是一种技能,就像学开车一样是可以被教会的,而且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改进。但与其他技能不同的是,分析能力不是坐在教室里听讲就能学会的,而是必须亲身做过才能运用。”
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分析力呢?黄静洁建议:
2. 多用苏格拉底式教学法。这个方法很受欧美教育推崇,是以小组讨论和观点辩论为主,鼓励讲述个人观点,聆听他人的想法。这样的小型主题谈话可以贯穿在日常的家庭活动中,比如全家一起看完一部电影、读完一本书或者见过一个新朋友后,再一起做讨论,也是练习分析力的好机会。
3. 鼓励孩子参加辩论会、读书会。读书会和辩论会都需要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自己的观点,都在帮助孩子组织、归类和辨别各种想法,非常有利于提高分析力。
4. 选择活跃大脑的思维游戏。在选择图书或者游戏时,可以考虑一些数学的、文字逻辑的、思维导图式的实体游戏,越多样化的阅读和游戏,越能刺激孩子的大脑去思考、分析。
教育者不仅要有方向,有方法,还要有工具,只有这样,才能撑起自己的教育格局,扩大孩子的学习格局。
(本文参考了黄静洁《学习的格局》一书的素材和内容,特此致谢!)
点击图片购买
作者 | 屈腾龙
责编 | 张丹丹
排版 | 又又
2594889720@qq.com
•如何帮助学困生跨越5大学习障碍(小工具撑起教育者的大格局①)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