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帮助学困生跨越5大学习障碍(小工具撑起教育者的大格局①)丨头条

屈腾龙 新校长传媒 2021-12-23

 



家长的格局,也是教育人的格局

做一位好家长和做一位好老师(乃至一位好校长),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
黄静洁及其孩子的教育故事,却令人体会到,原来支撑一位优秀家长格局的内核,和支撑一位优秀教育人格局的内核,居然如此相似、相通。
在很多人眼中,黄静洁是位“人生赢家”。丈夫谭盾是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两个儿子也教育得非常成功——大儿子谭焉曾以美国中学入学考试(SSAT)满分的成绩考上了美国顶尖高中,目前在世界艺术名校——纽约大学电影学院读大三,读的是他心仪和热爱的电影制作和导演专业;小儿子谭响15岁,品学兼优,正在备考中国最好的音乐学院附中,立志成为一位追求梦想的音乐人。
养育两个优秀的孩子,当然与其家庭背景很有关系。但这并不是必然的。高晓松与黄静洁夫妇是好朋友,他从小在清华大学校园内长大,对此深有感触,“我自幼生长在中国顶级知识分子云集的大院,亲眼目睹无数大师级父母养出各种奇葩。记得小时候饭桌上常听到的话题就是‘某先生和某先生,怎么会养出那样的孩子?”
对于黄静洁夫妇教育出两位翩翩少年,高晓松非常佩服。因为,高晓松知道,黄静洁为了孩子的成长,做了怎样的付出。
20年来,她深入感受和研究中西教育,不断学习汲取其中教育精髓,成为受人尊敬的“中西合璧的亲子教育专家”,数以万计父母口中亲切可敬的“妈咪Jane”,华东师范大学特聘“实践导师”。
为了帮助更多父母培养“优等生”,2020年3月,她的新书《学习的格局——孩子自主学习的秘密》上市了。在黄静洁看来,“唯有教会孩子自主学习,才能赢得未来”。为此,她构筑了如下几个维度——
1.跨越差生陷阱——如何克服学困生与优等生之间的学习障碍。
2.提升学习的效率——提升学习效率的六大技能。
3.学习自控力——如何成为别人眼中的最牛优等生。
4.终生竞争力——如何打开孩子学习的终极格局。
5.反面管教——遭遇困境的孩子,如何正确地逆袭。
她绝非泛泛而论,而是分享了28个关于学习力的话题,介绍了65种高效学习的新方法和208个学业提升的小技巧,其中很多故事都是来自她儿子的亲测案例。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些维度的话题、方法、技巧相互支撑、环环相扣,不仅能够有效撑起一个家长的教育格局,对于扩展教师甚至校长的教育格局,同样是大有裨益的。
现在,让我们探讨一下支撑起教育人格局的第一根支柱——如何帮助学生跨越5大学习障碍。

点击图片购买



跨越学习区障碍运用15%,让学习过程像打怪一样好玩
这几年,“一万小时定律”很火,它认为只要坚持做一万小时,有就可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但勤奋、充足的学习或者练习时间,只是在某个领域成为高手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要肯学、勤学,还要会学。对于老师也是如此,也要会教。
这方面,教师们有必要了解在认知领域被广泛讨论的“学习三区理论”。该理论的创立者,诺尔·迪奇把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分成了一环套一环的三个圆形区域,从易到难分别是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聪明的学习,既不能把孩子赶进“恐慌区”提前学超难度的内容,也不能长久地待在“舒适区”持续地刷题、低水平重复,两种学习方法都会损害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学习三区理论


那么,这个度如何把握呢?2018年,美国学者罗伯特·威尔逊团队发现了“高效学习的85%规则”——当学生的学习内容中只有15%是全新或者未知的,这时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否则,太高了让人觉得难度太大,太低了又让人觉得无趣。只有把学习内容的难度配比调整到15%的时候,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得心应手,会在心里产生学得“爽”的感觉,心理学把这种感受称为“心流”。
黄静洁就发现,小儿子谭响的钢琴老师就是把“15%难度配比”运用到极致的高手。有一次谭响在学一首奏鸣曲,需要花2个月的时间。期间,这位老师既不是让孩子每天重复地把曲子从头弹到尾,也没有一味地布置新任务,而是每周给孩子安排的学习任务都有不一样的侧重,通过在熟悉的内容中加入不熟悉的新内容,运用“15%难度配比”层层推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孩子练琴的兴趣和信心。
更让黄静洁佩服的是,谭响学完整首曲子后,仍有很多的不足,但老师并没有让他继续练习下去以达完美,而是加入15%的新内容,带他进入新的学习区。黄静洁庆幸地发现,小儿子至今没有厌烦过练琴、学音乐,可能与这位老师正确的教学方式有关。
所以,请一定记得“15%难度配比”,用得好了,它可以让学生们的学习过程变得像打怪一样好玩。


破解低效能现象变被动为主动
有的学生上课听讲很认真,但学习内容总是记不住。很多老师和家长面对这样的孩子,总是爱莫能助。
其实,问题在于“知识留存率”太低。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学习有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两种方式。如图所示,听讲仅能获得5%的“知识留存率”,通过阅读能增加到10%,这意味着,“听讲+阅读”为代表的被动学习方式,将使得90%的知识无法留存,效能自然是很低。
那么,有没有提高效能的办法。答案就是主动学习,比如与人讨论、实践、或者教授给他人,三者的“知识留存率”分别为50%、75%、90%。

学习金字塔


教育界的人想必都知道,10多年前很火的山东杜郎口中学。她的标志性做法就是把教室的四壁全弄成黑板,让学生相互教(所谓“兵教兵”),没想到这招一下子把垫底的薄弱校变成了成绩名列前茅的明星学校,引起全国性的关注。可见,主动学习方式的威力。
黄静洁认为,一般人眼中的学霸就是分数高的人,实际上真正的学霸是拥有主动和高效学习能力的人。全球顶级名校就常用“向往输出学习法”——从“学习金字塔”顶端被动式听讲向底层的主动式学习迁移,当孩子到达金字塔最底层时,他们开始有能力向别人输出自己学习到的内容。
黄静洁的大儿子谭焉在初中的时候上过一堂科学课。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老师在学校开辟出一块农田,让学生们种番茄、黄瓜等蔬菜。由于没有种植经验,大家分别查找资料,记录不同农作物的生长特点,然后做成PPT演示给其他小组成员。
就这样,他们把学习从课桌旁移到了农田里,大家不仅听课,而且讨论,体验,并亲自种植。一个学期结束后,老师会让孩子们为每种植物制作一本专属种植指南,并作为“讲义”,指导下一届的新同学。于是,学生们养成了把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说出来的好习惯,学习过程中充满了“向外输出”的练习机会。
多年后,黄静洁和大儿子一起做意大利面,惊奇地发现他对如何挑选番茄的知识讲得头头是道。这次做饭的经历,让她意识到,大儿子初中所上的科学课的知识留存率几乎是100%!
黄静洁建议,有格局的老师和家长应该——
1. 扩宽孩子的学习场景和学习模式。孩子需要更多维、更多感官参与的学习模式,这样才能把学习过程变得更有趣、更立体,对孩子也更具有关联度。
2. 让孩子把所学所记的知识点分享出来。鼓励孩子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分别用语言和文字两种形式进行再输出,鼓励孩子当“小老师”。
3. 建立学习小组,互相输出,共同提高。




犯错的陷阱有效失败胜过无效成功
有的老师和家长生怕孩子犯错,生怕错误会给孩子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
但事实上,孩子犯错是难免的。决定老师和家长格局的,是会不会让孩子“有效犯错”。
2006年,瑞士心理学家马努·卡普尔提出了“有效失败”的新概念——那些虽然没有完成目标,但却同样有收获和经验积累的失败,就叫“有效失败”。

有效失败胜过无效成功


黄静洁很喜欢这个思维模型,每当孩子失败时,她就想着如何把“无效失败”转变成“有效失败”,让孩子总结自己做对了什么,并对孩子失败过程中的“有效”部分给与充分认同和鼓励。
一次,小儿子的体育成绩突然得了C,一了解,原来他和班上的一位好朋友为了诗歌朗诵会忙着创作诗歌,经常在体育课上躲在一边开小差,根本没听老师的指令。黄静洁就拿出“有效失败”的模型和他讨论——虽然他和小伙伴成功利用了体育课上的一点时间来进行诗歌创作,但这样的“成功”属于“无效成功”,因为体育课的分数下来了,还失去与其他同学协作的机会……小儿子很快明白了,指着思维模型的四格方块说,“妈妈,我懂了,我的体育课掉分,又变成了无效失败。”
通过这样的思维模型来自我修正和训练,孩子慢慢习惯了更理性、更辩证地看待犯错。孩子不仅不怕与家长谈论犯错,甚至会拿着自己犯过的错误来“邀功”,因为他觉得自己能分析错误,并因此改正错误,值得大家为他鼓掌。
小儿子读初二时,为了结交新朋友,加入了一个打游戏的微信群,可是不久就与一位同学因为游戏发生了冲突,相互动手推搡,严重违反了校规。黄静洁几乎同时收到了小儿子和校长的邮件。小儿子在信中检讨了自己的行为,并在最后说,“别担心,我已经邀请对方同学一起去见了校长,化解了矛盾,我们没有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而校长的邮件则说,“因为两个孩子能够及时承认错误,态度也非常好,所以我们决定不予追究。”
过了两天,小儿子说,他已经退出那个游戏群了。妈妈问,那你打算再怎么交新朋友啊。他说,自己决定组建一个阅读群,已经有几个朋友想要加入了。没过几天,他又带回来一个更好的消息,他主动提出每天8:00到8:10为全班同学讲新闻,老师同意了。结果,他给全班讲新闻坚持了整整一年,吸引了更多的朋友。
在黄静洁看来,这真是一次完美的“有效失败”——从错误的冲突中领悟到了交友的规则,并勇敢地站在同学们面前,用自己独创的方式让大家了解自己,赢得更长久的友谊和尊重。
那么,如何让孩子有效犯错呢?
1. 多与孩子讨论所犯的错,哪里“有效”,哪里“无效”。
2. 多一起分析失败的“有效性”。
3. 多一起分析成功的“无效性”。




搞清楚是你的目标还是孩子的目标
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制定学习目标,比如:每天读书半小时、听英语30分钟、跑步1000米……结果,很少有孩子能坚持下来。
原因在于,这些目标是家长的目标,不是孩子想要的目标。有格局的家长和老师,懂得帮助孩子找到他自己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找到学习自主感。
谭响初二时一度迷上了游戏,还交了一群打游戏的小伙伴。这个问题让黄静洁很头疼,因为它很敏感,既涉及交友问题,又涉及学业问题。于是,她考虑了很久,终于找到了一个切入点与他讨论——从他强烈希望在2020年报考音乐学院附中这个目标谈起。
那天晚上,黄静洁很随意地问:“你说过,老师告诉你和附中的同学比,在专业上还是有很大的差距。那后来你有多安排时间练琴吗?你觉得练琴的时间够吗?”她避开游戏问题,把谈话的焦点放在了他自己定下的目标上,引导他去思考备考时间和达到目标之间的因果关系。谭响听了问题后,开始支支吾吾起来。因为他意识到,进入初二后,课余时间被丰富的课外活动分割得干干净净,如果再打游戏,考音乐学院的目标肯定是泡汤了。黄静洁也没有具体要求他做什么,一切都留给他决定。
第二天,黄就发现儿子主动删除了电脑上的游戏,开始在房间里练琴。
只有学生或者孩子发现目标是自己的,而不是老师或者家长强塞给自己的,他就会有“驱动力”。他一旦生发出一种“自己的事自己做主”的自主感,就有了达成目标的最大动力基础。
学生或者孩子有了目标,但很难坚持下去,该怎么办?这个时候,就看老师或者家长能不能提供实用、有效的工具来帮助孩子了。比如,OKR就是一个帮助孩子有效坚持自己目标的好工具。
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目标与关键成果法)最早是在英特尔公司提出的,并在谷歌公司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精髓是把大目标拆成一个个小目标,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谭响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由于准备不够,没有进入英语阅读的高级班,只进了普通班。他一下子有些着急了,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下学期一定要考进高级班。
要知道,阅读能力的提升可不是努力几天、背一堆单词就能轻松实现的。他是怎样拆分目标,并分步骤完成的呢?通过下表中的三个小目标,他终于抵达了最后的结果。

谭响用目标与关键成果法成功考进高级班


总结一下,如何让孩子自己树立目标、自主学习呢?
1. 让孩子对学习拥有自主感。如同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所说,如今对人最好的激励和最大的驱动力是“自主感、可控感和意义感”。
2. 教孩子使用学习策略。
3. 为孩子提供学习小工具,如OKR。




培养创造力,高效解决问题
黄静洁敏锐地发现了一个现象——很多孩子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困难就躲,原因可能在于孩子缺乏创造力。学生在遇到新问题时会感到措手不及,容易采取躲避甚至逃避的态度,这是中国学生普遍存在的短板。
她对比了1956年和2001年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发现2001年的“修订版”把“创造”放到了金字塔的最高层,把它作为学习的最高层次目标。可见,创造力不是艺术家的专利,而是每个人都需要发展的一种高级认知能力,是一种稀缺的综合思维能力。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事实上,创造力不完全是天生的,也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和训练习得的。
黄静洁有位艺术家朋友林延,儿子叫Arthur。Arthur5岁时生了一场病,妈妈怕他在家无聊,就给他买了各种棋。Arthur喜欢上了有马、有城墙的棋盘,也就是国际象棋,天天缠着妈妈下棋,很快就超过了妈妈的水平。
林延带着他到处学棋、比赛,多年坚持,Arthur竟然在全美国际象棋比赛的小学一、二、三年级组连续3年获得冠军。他在下棋时特别善于揣摩对手的棋法和心理,于是在考大学时特意选择了心理学专业。大学毕业时,他因为能猜出面试官的所有问题,顺利进入了世界著名的软件企业甲骨文公司,并取得了很好的职场成绩。
那么,林延是如何培养儿子创造力的呢?一是多跟孩子玩,观察他的兴趣,为他发展兴趣提供条件。二是相信孩子,他的潜力比家长想象的大很多,不要认为你比孩子懂,更不要处处指手画脚。三是要用各种办法鼓励、保护孩子的新思路、新看法、新尝试。
黄静洁则建议,可以这样让孩子学会用创造力高效解决问题——
1. 帮助孩子从小建立阅读习惯。只有广泛的阅读才能获取丰富的外来信息,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尽情畅想,展开深度思考。
2. 要让孩子拥有创造力,不应该只让孩子接受一些琴棋书画等技能型的培养,而应该创造更丰富的环境来培养孩子复杂思维的高级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
3. 给孩子大脑放空的时间。只有在快乐放松的状态下,孩子才会具有创新的能量,比如运动、睡觉,与同伴旅行或者一起玩。


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是教育者,其格局对于学生和孩子的影响很大。
教育者不仅要有方向,有方法,还要有工具,只有这样,才能撑起自己的教育格局,扩大孩子的学习格局。
(本文参考了《学习的格局》一书的素材和内容,特此致谢!)


作者 | 屈腾龙

责编 | 刘婷

排版 | 又又

2594889720@qq.com

• 复学后,家长只需做好这4件事,孩子定会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 大脑是如何学习的?效率低下背后的神经科学真相 

• 亲历北大和MIT,我选择回国做一名小学老师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报名!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