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师几乎“零倦怠”,这所学校怎么做到的?| 头条

赵桂霞 新校长传媒 2021-12-23

 

专业程度之高为什么遭遇“滑铁卢”?
从2006年开始做校长,到现在14年的时间,我遇到了一批好老师,他们兢兢业业、专业知识扎实、学养深厚,但却也逃脱不了工作中的苦恼。
在我工作的第一所学校,按照聘任规定,校长只聘任中层干部,学科老师由中层干部聘任。
一年,本来自以为教学业务突出的董老师,竟遭到六个学部的拒聘。被迫“下岗”的苦恼死死地缠住了她,而她发泄的方法,就是跑到我的办公室大喊大叫,每天一次。
我无法改变聘任规定,但我知道要帮助董老师,因为她在生命的成长过程里遇到了瓶颈。所以我跟学生发展处商量,董老师有音乐教学的特长,能否安排到这边工作?接下来的艺术节可由她来策划。
王主任心领神会,把这届艺术节交给了董老师。最后由她策划、主导的这届艺术节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董老师收获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从此她见到我都是笑容,来到办公室都是“分享”。第二个学年,她又被聘回教学一线,从事教学工作。
还有一位教师,业务更加精湛。他是华东六省一市语文教学大赛的一等奖第一名,获得山东省创新人物。然而,诸多荣誉之后,他反而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于是教学业务不再研究,工作态度也随随便便。没想到,一学期调整教师的时候,学部主任决定将他“请辞”。
就这样他离开了一线。从此低头走路,从来不敢见人。两个月之后,正好另外一个学部有老师休产假,给他提供了一个岗位。回到深深地挚爱的教学岗位后,他主动承担学部的工作,今天,已经走上了管理岗位。
业务精湛,教学成绩也不差,这两位专业程度之高的教师,为什么遭遇了职业的“滑铁卢”?面对自己生命生长的问题,教师到底该怎样识别这样的问题?



挫折能成长人,也能摧残人
这两位教师在经过生命成长的挫折以后都珍惜岗位,迅速成长起来了。这让我领悟到,挫折在生命成长的历程当中会成为一个人的“助力”。但这个“助力”也是有前提的。
我们所熟知的褚时健,两个世纪两次创业,而且都异常成功。上世纪被称为中国烟草大王,出狱之后80多岁开始创业,又被誉为中国橙王,成为所有年轻人创业的榜样。
去年,91岁高龄的他离开了,但我们从他身上读懂了,磨难让一个人的生命能够得到非常大的成长。
和这句话相关联的,还有我们所熟知的任正非。
华为的文化系统中,有这样两句话:“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难。”“我们的人生,痛并快乐着。”
这种文化的凝练,与任正非早年经历有关。他曾在回忆录中写过这样一个细节:“我上大学时,妈妈一次送我两件衬衣,我真想哭,因为我有了,弟妹们就会更难了。我们家放粮食的柜子一直是敞开的,这是父母给予我们极大的信任,但我从来没有偷偷从里面抓粮食吃,如果当时我偷吃了,弟弟妹妹可能有人会饿死。”
这样一份生命的磨难,让任正非无论面对多大的困境都能够挺起胸膛、迎难而上。在中美贸易战的过程中,我们更是看到了任老爷子的那份坚定、从容与自信,这正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所在,也是在磨难当中长大的一种力量。
正如贝多芬所说,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这就是一种生命的力量。
但,也有人遇到挫折会“花儿凋零”。
6月4号,江苏常州,一个叫廖可馨的小女孩在两节作文课之后,从教学楼一跃跳下,结束了只有十岁的幼小生命,可能原因是,老师在作文本上写下的这样一句话,“传递正能量”。令人痛心的是,班级家长在微信群支持教师,纷纷点赞。
当我们成人对生命漠视到如此程度的时候,孩子怎么能重视自己的生命?而且这样的事件还不止一件:
5月6日,西安,9岁女孩,无法按时完成作业,从15楼跳下;
5月23日,江西景德镇,10岁女孩,觉得妈妈不爱自己,爬到阳台护栏外,幸好被消防员救下;
去年12月27日,陕西汉中,10岁女童坠楼身亡,原因是带糖果去学校,被老师通报批评;
去年3月,南京,9岁男孩,跳楼,“遗书”上写着:把学校玻璃撞碎了,要惩罚,所以我跳楼了……
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一篇作文、一句话、一次考试、一次冲突、一场误解,都会让孩子如此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生命。
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到底怎么了?

在自省中进行生命成长
有一种生命成长,是在自省中进行的。这是教育的力量。
生命本来是轻盈的、自由的、舒展的,就像一个花朵的开放,就像春天来了的万物复苏,但是因为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对生命成长的轻慢——只关注学习和分数,导致孩子对生命轻率对待。

生命本来是重要的,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但是如果一个孩子内在生命成长的力量不足,当过度外来的重量压在身上的时候,他就无法承其重,轻率地结束自己。

所以,对生命,我们要高度重视,万不可用轻慢的态度对待它。对于孩子作业当中的一个问题,一次考试的一个错误,我们都应该用生命成长的角度理解他,让他收获到真正由内而外的力量。这是教育的本质。
怎样的教育,才能启动孩子自省的力量?


这张照片,是我在去学校途中拍下来的。这位学生在等红绿灯的时候,趴在车把上学习的劲头令人感动。我把照片发到了六个学部主任的群里,提醒大家,嘱咐孩子注意安全,是不是作业太多了,作业量要控制。
其中一个学部主任立即打电话过来,他说,“校长,不是作业多,是这个孩子学‘疯’了,打扫卫生手里拿着卡片学,骑车还带着书在路边背。”
这是怎么回事儿,什么样的契机让他这么爱学习?
原来是学校有“午练”,也就是每天中午课前十分钟,由学生抽签轮流命题,得分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所以对于命题机会每位学生都求之不得。
有一天这位同学被抽到,但是因为学习不太好他放弃了,找到老师说,“我不能命题,自己的水平达不到,不然就是浪费其他同学的时间。”
班主任听到他这样一说,非常感动,立即决定不再做题,用十分钟时间开一个主题班会,题目是“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就这一句点评,点亮了学生的生命之光。从此,他抓住一切时间学习,利用一切空间去努力。初三毕业时,学习成绩已经是班级的前五名,考入了潍坊一中。
这个故事直到现在都撞击着我,因为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老师关注生命成长带来的巨大的力量。

只有教育才能带来生命的“成长”
一粒种子可以长成植物,一颗鸡蛋21天可以生长出一只小鸡。任何一个生命都会生长,这是自然的,是生长于外形的。但同时还有另一种生长是精神的生长,是储存内在的。
是谁在支持这类成长?是教育。所以,“只有教育才能带来成长”,有外在生命的成长,更有内在精神的成长。

生命是有宽度的。我们知道,内在的是精神,外显的是身体,但是一个人的精神足够可以放大到身体之外,可以贯通于古今,可以放大到无限。因此,拓宽生命的宽度,是指拓宽精神宽度。当成长内在的精神生命,突破肉体外在的限制,扩大到无限的空间里去,用有形的肉体滋养无限的精神,用无限的精神放大肉体生命的局限,这才是生命成长的内核所在。
时,生命是有弹性的。赫拉克利特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生命有弹性,才能适应变化。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以生命的弹性,适应生命所处的现实环境。每个人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和苦难,无论遇到多大的磨难,只要你挺住,就没有人打倒你。
如何让这样有弹性的生命发展得足够强劲?这是我们所有教育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们的回答是,回归教育本来的面貌,用生命成长教育去触摸教育的本质。

做生命成长教育首先要做教师的生命成长
生命教育形态里,谁是关键的人物?毫无疑问是教师,因为教师是掌管教育节奏的人,他们知道孩子生命的韵律,和孩子同在一个节拍上。
歌尔教育集团在创立之初设计整个理念系统时,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把“为民族伟大复兴而育”作为我们的使命,“不负生命,天天向上” 设为校训,并且关注师生的生命成长,包括学校的生命成长。
在整个课程系统当中,我们把生命成长作为其中一个课程系统——引擎课程,关注支持孩子生命力的成长。

在整个目标落地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定地相信,教师的生命成长是关键,是根本。
我们从来不认为教师只是一束光,而是把教师看作一个光源,源源不断地照耀着孩子。而一个能够散发光芒的“光源”老师,一定是有极强的生命力的老师,他敢于面对挑战,他不怕困难,他勇于去探索。

这份力量从哪里来?自身成长中来,和孩子互动中来,和家长互动中来,跟同伴的相互协同中来,在这样的教育生态圈当中,我们能够鲜明地看到教师是主导整个生态圈的一个人物,一个群体。
所以做生命成长教育,首先要做教师的生命成长。

为此,学校做了什么样的探索呢?
以教师的生命成长,来唤醒整个教育生态的蓬勃生机。
首先,在学校创立时,我们就把这样的理念融入到学校的建筑功能的设计里,让它呈现出一种自然的,舒展的样态,紧紧围绕生命成长,从教师这个原点出发,辐射到学生和家长的生命成长的系统里。


学校诞生以后,我们已做过两期孩子的生命成长锻炼营,直面他们生命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比如初中的主动成长,自尊自信,理解他人,自我管理,责任担当,坚定意志。小学,我们辐射的内容会更加宽泛。
在整个过程中,三期教师的生命成长锻炼营也进行着。歌尔教育全部老师都已经走进了生命成长锻炼营里,有些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我们还做了大量的家长生命成长营,通过沙龙、父母工作坊、家庭教育指导师和家庭教育线上微课的方式来辐射到家长层面。
我们深深地知道,做生命成长,只关注一个方面是不够的,必须把和孩子成长的相关的人员,包括教师、家长、学生自身,都拉到生命成长的系统里,才能够带动整个和教育相关的人走向真正的生命成长。
一个学校不是通过磨难去历练老师和学生,而是通过教师生命成长的锻炼来历练,这种做法到底是怎么达成的?
内省,这也是生命成长和磨难成长的不同。
磨难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比如开头提到的两位老师,很长一段时间不被认同,虽然再次到岗时级部主任已经了解并理解了他们,但在其他人的眼里,始终认为他们态度不太端正,工作不太积极。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在聘任岗位的时候,他们依然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
我们不是通过磨难,而是通过在生命成长锻炼营中的自省,彼此敞开心扉,彼此走进对方,让每个人都看到自己成长的点,过自己成长的关,这是生命成长与其他完全不同的地方。
那么到底生命成长锻炼,或者说启动教师的生命成长,带来了什么?
我们的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波波老师说,“我每天不反思总结,就像一天没有结束。”省教学能手高高老师说,“我一天不读书就有负罪感。”我们的种子老师晓芸说,在波波老师的指导下,课堂上有生命成长的声音。晓芸老师的学生说,“老师的语文课总是给我们生命成长的启迪。”
今天我们老师都走向了这样的一个生命成长的状态,对此我们感到非常欣慰,也愿意把我们的探索和大家分享,愿意结伴更多的教育同行,一起走向生命成长的未来。

一起走向生命成长的未来



生命成长共同体是教师生命成长的有力保障
我们可以想想,对一个孩子成长能产生影响的,一定不是单个的老师。小学他有不同学科的老师,到了中学又换一批老师,到了高中再换,到了大学再换,过程当中还有调换老师的时候,而且这个调换的频率是比较高的。
所以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对孩子的生命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正如海姆·吉诺特所说的那句话,“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决定性因素。”一个教师,你的生命成长会影响孩子,你的生命不成长,也会干扰孩子的生命成长。所以我们只有都走向生命成长,一起行动,一起启动这个项目,才能带动所有的老师突破生命的桎梏,走向生命的未来。
那么,这样一个项目怎么做?谁关心教师的生命成长,谁又来支持教师的生命成长?
只有靠我们学校之间携手支持,教师之间携手并进。我们希望通过生命成长行动,推动教师的学习。只有教师学习才能带动孩子学习;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推动老师走向真正的生命成长,只有老师生命成长,孩子才能生命成长。
这样一个生命成长共同体是一个什么样的建构呢?我们有这样一个四维体系:立身行道、成全生命、场域共生、家校和合。

整个维度都是教师生命成长共同体必须解读的内涵,必须践行的路径。这四个维度如何去推进呢?怎样能让一个学校达到四个维度生命成长体系的建构呢?我们设计了六项工作的路径。

第一,文化共建是根本,一个学校首先要构建生命成长的文化,整个学校的老师才愿意走进来,也才能真正走向生命成长;
第二,教师的反省和成长,每个老师自我突破,创造未来无限的可能;
第三,教育实践,也就是将自己的生命成长融入到教育教学的过程里,助力孩子的生命成长;
第四,扩展连接,以生命成长教育连接家长和家庭,助力家庭的生命成长;
第五,主题研究,共同围绕生命成长做一些主题研究,我们共享成果,一起前行;
第六,共同体成员间互相交流,分享研究的经验和成长的体会,共同解决成长中的问题。
在这个顶层设计之下,2020年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些项目内容——
第一项是全方位、体验式的课程。在歌尔教育的实践探索当中,全封闭体验式课程是必修课,教师可以经历一次或者多次生命成长锻炼营,打开成长之门。今年我们计划举办两期。
第二项是线上跟进参加生命成长锻炼营的校长和老师,通过线上平台跟进成果分享和问题解决。每个月两次线上交流,一次分享经验,一次解决问题,帮助老师破解在生命成长过程当中的问题和挑战。
第三就是课题研究,围绕立身行道、成全生命、场域共生、家校和合这四个维度,共同体学校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一个学校承担多个课题,不同的人承担不同的课题来做。
开发的课题到底有哪些呢?
在四个维度里,我们策划和设计了以下课题,不同的学校都可以围绕自己的需要找到一个新的课题。

毫无疑问,任何一个新事物的探索都离不开研究,在行动研究当中成长,自己在成长中深化行动研究,我们就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成果,而这些成果,我们的学校都彼此分享,极大地助力学校生命成长,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
教师生命成长共同体,四个维度,六个路径以及2020年的三项工作和诸多课题,就此开启教师生命成长共同体项目。
欢迎远方的您积极加入,让我们向着“我心光明”的未来一起成长!

作者 | 赵桂霞,歌尔教育集团总校长

责编 | 田佩

排版 | 又又

本文为赵桂霞校长于“教师生命成长共同体”项目发布会上的演讲整理稿,文字有删减。
“教师生命成长共同体”和“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研修共同体”是中国教育微创新理事会“石头汤计划”启动的项目,正在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招募。如您想了解“教师生命成长共同体”更多详情,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小微老师咨询。

2594889720@qq.com

• 师生关系,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 一个家长闹,全校鸡飞狗跳?

• 这5大创新的原则和要领,每所学校必须知道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