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比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什么?
这几天,我一直强调一个观点: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在知识方面,老师是教不坏他们的。
教不坏的原因在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实际上是没有对知识一点不漏的记忆能力的。
我们每个人回头看一下,基本如此。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都是后来要不断重新学习的。这些知识,是最粗浅的感知性知识。
那么,小学教育中,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什么?
答案是,学生的生命成长,包括身体成长。
身体成长,是生命成长的阶段任务,学校教育要把它作为重要的任务来设计,要从形式和内容上,对孩子的生命成长给予关注。
我们日常总是说,教学任务分成“德智体美劳”,也会延伸到更丰富的内容,这样的表达,是以任务感的方式来探讨的。
比任务感更重要的,是提出教育内容的应有之义——生命发展。这才是教育的核心工作和重要使命。
从生命成长来看,我们不能随便放弃某一些教育工作,或扭曲工作的价值——比如不开艺术课、体育课,只重视“主科”。小学阶段对学生的身体教育,非常重要。
生命教育,需要好好设计管理。
生命成长,可分成很多任务,这些任务能够融会贯通,融为一体。在此之上,在小学教育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也一定是高于具体的知识的教育的。
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在意教学任务的完成,一方面要对自己有更高要求,包括趣味、才艺、价值观、人生的丰富性的要求。
在小学阶段,师生之间确实是以生命影响生命,以生命推动生命的,我们把它称为范本教育,也就是教师为榜样,什么样的教师会影响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甚至影响民族的未来。
反过来,教师有必要把小学知识教得那么精深那么精确,考查得那么精准吗?其实,他所做的无非是,加深儿童的感知而已。
这样的感知,其实是很难形成孩子的记忆和逻辑的,甚至很难形成他的判断力。从教学角度来说,增加孩子学习的乐趣才是最重要的——而丰富多元的学习形式,就是激发孩子的兴趣。
激发兴趣,不是为了获取更多知识,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孩童独特的感知系统、感知习惯,对他们之后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儿童通过动手操作,通过身体实践,通过和同学间的讨论、争论等,能够形成最基本的、最基础的理解力。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扩张儿童的活动视野,要让他参与到更多活动中去,要让他有更丰富的体验,让他像个儿童一样参与到生活中去,去探究、去争论、去表达、去质疑等等。
这种训练,对儿童形成习惯、形成学习热情以及形成学习的兴趣,是大有帮助的。
今天的小学教育,越来越精细化了,小学课堂的研究,也越来越严格了。
所谓严格,就是对教师学科教学精细化的理解力,对课堂表现的技巧,对教师课堂舞台表现能力,要求越来越严苛。
同时,因为有教研机构存在,使得听课、公开的教学研讨,并对教学状况进行具体、深入的评价,变成教师非常重要的提高专业能力的一种训练方式。
这样的训练方式,带来更普遍的“教学表演化”现象,教学为所谓的教研服务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它还导致另一个结果,公开教学与日常教学严重脱节——回到日常教学,大量教师又回到“不会教”的状态。
在小学阶段,“不会教”是很难检测出来的,因为对学生知识方面的要求不高,对大部分孩子来说,他已经具备了基本解读能力,具备被强化训练的、形成条件反射的解答能力。
这种反复训练,使得儿童的感知系统有“格式化”与“钝化”的一种倾向。
所以,今天越来越多的儿童,对户外活动、身体的活动、身体的竞争,包括对未知事物的自然的好奇心,都遭到严重磨损。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各种电子游戏。
电子游戏对迟钝、饥渴的心灵,构成了巨大吸引力。它是一种强刺激,也是一个程序化的互动。某种意义上说,它无助于孩子感知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的发展。
小学教育,要让儿童跟土地、跟自然、跟生活广泛接触,要尊重孩子身体的感受,发展他们身体的能力,这才是触摸到教育本质的教育形态。
所以,对于一个教师,我越来越看重他对儿童本身的研究。
比如,我们对课程的自主开发,它不是一种知识系统的建构,而是在对儿童身体,对儿童发展的心理、生理等特别了解基础上的一种设计。
还有一点,我们研发的课程,必须是能真正推动儿童积极成长、正面成长的课程系统。
如果说,教育真的有朝更积极方向变革的话,这样的变革肯定是从研究儿童开始的。我们的老师,首先要成为生命的老师——小学教育及教师的重要意义就在这里。
对教师来讲,一方面要有专业要求,一方面教师本身的价值观、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等,都会构成对孩子的熏陶;对学校来讲,要给孩子大的引领,引领孩子懂得社会的一些共识,共同的价值观。
我们要培养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公民,培养孩子们个人服务于社会的一种热情,这一切构成了他生命成长的价值背景或者成长的起点。
所谓好的学校、好的教育,也可以叫作“既相似又各不相同”。相似,就是美好的理念形态、美好的校园生活,构成学校的一种共同色彩,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发展学校的个性和特殊性。
教育,如果能让一个人憧憬美好,对人类有了更辽阔的信念,对自己生命的担当有更坚定的立场,这样的教育,才是最美妙的、能够穿透生命本质的教育。
来源 | 腾讯文化
责编 | 陶小玮
2594889720@qq.com
• 斯坦福最成功校长:创新型领导要读五类书,坚持四个原则,驾驭六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