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师生关系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 | 头条
顾明远先生说:师生关系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李希贵校长认为教育学就是关系学。
关系学、人学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之后,人与物的矛盾就会迎刃而解,教育因此就变得简单了。
因此,对于一所新开办的学校来说,“建立关系”成为了首要的事情。如何与学生产生连接?如何让教育真正发生?
“校长,小马同学不见了!”“校长,小马同学又不见了!”......
开学的第一天,班主任和安全负责人就火急火燎地向我汇报,小马同学不见了。于是发动大家寻找,终于把小马从校园某个角落带回教室,可是没过多久,又不见了。一天重复多次,引发了我的注意。于是安排班主任了解小马的情况。通过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幼儿园的三年都是这样度过的,有一大半时间在教室外面游荡。这现象对家长来说见怪不怪,但是对于班主任和老师们来说,是极具风险,万一他乱逛到校园哪个角落玩电玩水,出现意外怎么办?
我意识到情况并不是那么简单,于是成立了“小马奔腾”项目组,商讨如何帮助小马同学适应小学生活。在“小马奔腾”项目组里,上海的心理学专家通过老师们对“小马”的行为描述以及家长的情况反馈,初步猜测孩子是因为大脑对行为控制的发育还需要时间等待。
“强制性地把他困在教室还是任由他游荡?”这让我们陷入了两难的抉择。但不确定的风险又让我们举棋不定。经过激烈的讨论,项目组还是决定,把学校的安全隐患排查好、安排安全值日巡查,在环境上确保孩子在校园里的人身安全,然后让孩子用他喜欢的方式“逛”校园。因为我们认为,即便我们采取高压措施也无助于改变孩子的行为,何不通过更友好地方式,让孩子信任老师、融入教室,融入学校呢?
于是,我们开始与小马“建立关系”。每天,老师们都理解和包容小马的行为,并且和他交流“逛校园”情况,每次遇见他都主动向他问好,和他拥抱。终于有一天,我看我的眼神不再躲闪,而是向我讲述刚发现的小鸟窝。
爱是神奇的力量。三个月,慢慢地看到小马的转变。“小马奔腾”项目群里开始陆陆续续地播报小马在课堂听讲、发言的照片,小马在教室里呆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当你和孩子产生了连接,建立好了关系之后,一切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松山湖第二小学是一所新学校,在筹备之初的建筑设计阶段,就有了很清晰的关系学考量。
我们知道,合理的空间设计可以促进人的交往。松山湖第二小学的校园整个建筑是采用连廊、错层设计。楼宇与楼宇之间相互连接、上下错层的设计可以让孩子隔空对话。每个楼层设计转换平台,每三间教室提供集散空间,作为供学生玩耍、奔跑、交流。课间和放学,可以看到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在平台处玩耍、游戏、聊天。这样的设计,让人与人在校园里更容易相遇,可以产生更多的交往。
在二楼,有个被称为“B612星球”的大平台,上面写着“你要是驯养了我,我们便彼此需要了。”这里是是老师、学生、家长的集散地,是立体交往空间。在这里,有游戏设施、钢琴、展台、阅读小屋等等,设施齐全丰富,大家都愿意在此停留。每天课间或放学后,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在这里追逐玩耍、做游戏,聊天,玩旋转陀螺,或者在阅读区安静地读绘本,或者在钢琴前弹奏自己喜欢的乐曲,或在展览区欣赏着展出的作品......
在这半开放半私密的空间里,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与人交流、交往。在这里,整个空间产生的交往是立体的、关系是和谐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彼此驯养,彼此需要。
教育的发生是建立在“关系”的基础之上。然而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关系建立的主动权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开启这段关系,如何维系这段关系,决定着师生间的关系质量。
为了让孩子们更快适应新环境,对学校、对老师产生足够的安全感,校长身先士卒,带领着老师如何与孩子建立联系、如何开启美好的一天。每天早晨,校长都会在校门口迎接孩子,和每一个进校门的孩子击掌,向他们问好。老师们则在教室门口,用自己的方式和孩子们说早上好。起初,孩子们都是怯生生地小声回应“早上好”,只有个别胆子大的会主动迎上去击掌。渐渐地,孩子们会主动地向老师问好,而且声音放开、身体打开地迎接击掌和拥抱。有些孩子,很远看到校长就喊着“校长,早上好”跑过去抱着校长。
教育是无声的,氛围是会影响人的。当学校的师生是相互连接、关系融洽时,周围的人也会不自觉地效仿。现在,就连门口的保安、家长志愿者、执勤的交警见到孩子也主动与孩子打招呼,笑脸盈盈。有一天,有一幕让人非常感动:孩子要穿过马路,交警叔叔指挥车停后,自己的身体是向着来车的那一方,护着孩子,一脸温柔地牵着学生的手过马路,完了还不忘挥手说再见。
教育就是感化。曾经有人说,我们要蹲下来和孩子交流,我觉得,光蹲下还不够,还要拉着他们的手,感受他们的温度,传递自己对他们的温暖,才可以真正地与孩子交流,和孩子对话!
当教师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时,孩子们才愿意亲近老师、有事愿意找老师倾诉。有一位转学的学生说:“以前,我们看到老师和校长赶紧绕路跑,而现在我们看到老师和校长也是赶紧跑,但是赶紧跑上去和校长、老师聊天、玩。”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当教师对学生而言,不再是高高在上、遥遥相望,或是唯恐避之而不及时;当孩子们都愿意亲近教师、愿意和老师倾诉时,一切教学活动都变得亲切而美好了!
建立关系并不是仅仅停留在打招呼拥抱上,而应该站在更高的高度上看待孩子的成长,当把关系建立深化到课程中,它将爆发出巨大的能量。老师们设计了“庆典课程”,就是希望通过创造关键时间、关键事件来点亮孩子。每学期结束,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回顾一学期走过的生命历程,并且对孩子们在这过程中的变化进步进行“颁奖”。
面对那一句句描述准确的颁奖词,孩子们感受到自己是被老师、被同学看见的,在这段关系中,自己是如此的重要。当人被看见、被需要的时候,他会发挥更大的能量。
在六一儿童节,我们举办了全校性的庆典活动。巨幅的获奖少年的海报、家长的祝福、校长的卡通扮相、孩子们的盛装出席 ......让整个六一这个节日在孩子们心中变得很不一样。老师是亲近的、校长是亲和的、家长是参与的。
在孩子的眼中,老师是爱他的,是值得信赖的,自己是被看见的,是重要的。当孩子获得足够的安全感,觉得被需要时,他就会张开双臂去拥抱他身边一切美好,这样真正的教育就发生了。
建立关系如果仅仅停留在亲密关系上,尚不足以促进孩子成长。教师对学生成功所持的信念,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从而影响学生的成就。这种信念是典型的无意识活动,也许是教育最强大的潜在动力之一。在亲密关系之上,如果教师给予学生的是积极的、有益的,相信学生能成功,这将会成为一种力量,可引导孩子前进和向上。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使命就是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可能性,看到自己向往的美好。于是,在师生关系不断亲近的时候,我提出一个关键词“高期望值”。就是在建立关系的过程中,不断地给孩子赋予高期望值,让他们朝着自己所刻画的方向重塑自我,进而真的成为所期望的样子。
自从提出“高期望值”这个词,老师们都纷纷实践。“你认真读书的样子真美,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大作家的!”“坚持练习,很快你就能够吹响笛子了!”“你是我们的榜样!”…… 老师们使出浑身解数,仔细观察,放大孩子的优点,并给他们赋予使命和意义,变化就悄然发生了。也许正是因为建立了关系,与学生交往多了,孩子们的每一天进步老师都能迅速捕捉,并及时地传递给孩子,给家长,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三年级一女生小A,很霸道,爱挑事打架,经常被别的班级老师找上门投诉,萍萍老师对她头疼不已。自从学习了要给学生赋予高期望值后,她开始改变方式,不断地告诉这女生,她是小音符教室的一员,她是小音符教室的守护者。并描绘她某次认真读书的样子,说这个样子最优雅,就是小音符教室的代言。老师们天天念叨念叨,一个学期下来,真的在教室里看到她安静读书的样子。
你相信什么,你就能够看到什么。当你相信她,她真的就能做到。
培养成长型思维
赋予高期望,并非是想让孩子们成为金字塔最顶尖的那个,而是希望他们能够看到前方、看到美好,看到自己可以通过努力抵达的地方;希望他们在别人获得成功时,真诚为他人鼓掌。
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我们看到,面对好奇少年获奖,同学们迎上前去由衷地鼓掌祝贺,没有嫉妒没有不服,眼里满是真诚的祝福。这就是我们追求的,让孩子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型。面对失败能够坦然接受,也相信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相信熟能生巧、相信失败和批评中一定有可能性;面对挫折、面对失败,他们能够从他人的成功中学到新的知识、获得新的灵感。自己也有自己擅长与不擅长的,接纳自己、包容他人,努力向上就好。
这一年,通过“建立关系”,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亲其师,信其道”的含义,坚定地相信师生关系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教育的开始一定是在师生相处的地方,教学效益的产生一定是因为有了足够的师生交往。我们通过多种形式的交往,孩子相信老师,老师对所有学生的成功形成期望并相应地表现在行为上,永葆这种情感基调并时刻保持与学生互动的质量。
• 薄弱学校如何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