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希娅:心中如有价值感,每天都是教师节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希娅分享 Author 刘希娅



第36个教师节即将来临,教师又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群体。这个时候,老师们在各种关于教师话题交锋的“高光时刻”,遇到的也许是鲜花礼赞、身心愉悦,也可能是疲惫不堪、艰难无力。凡是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伙伴们,脑海中一定会有印象深刻的教师节记忆,而每一次深刻的记忆,都沉淀为一生的追寻和激励。
过节,是一种仪式,是一种心情,也是一种氛围。无论如何,在这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里,让我们心平气和,打理好自己的内心和外在,一如既往地走向孩子们,走向未来。

心态不会失衡,人生就不会失重
因为我们是教师,世人赋予了我们的美好、瞩目与赞誉,也赋予了我们责任、使命与期待。在得到与失去、目标的预期与达成之间,交错着我们多彩的教育人生。
叔本华曾说:人总是因为欲望实现不了感到痛苦,又因为欲望得到满足而感到无聊,人生就这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摆荡。我不太赞成这样的悲观主义,怎么会悲观地认为:人活着本身就是痛苦的,而痛苦的根源是因为欲望。这是对生命的一种挑剔和苛求。
还有一种思维,就是比尔盖茨曾说:“有的人认为所有不如意的结果都是由他人造成的,并且,由于逻辑上的闭环,使得他永远觉得自己的分析是正确且成立的。清晰而理性地提出和承认自己的缺陷,一般人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何不调整一下观察视角和关注重心呢。或许,我们教育人生真正的打开方式可以是这样的——人总是因为心中的欲望而感到生命的蓬勃与希望,在欲望没有实现的时候,去体味进取、奋斗和专注于目标的斗志和乐趣,这是一份优雅的雄心之美,在欲望得到满足抱负得以实现之后,体悟一份耕耘与收获的充实和幸福,那是一份征服的力量之美。

在喜欢与不喜欢的混搭中冲浪稍息
也许部分老师们会说,我原本就不是因为热爱而从事教育工作的,只不过是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但是,既然我们没有更好的选择,为何不在教育实践中去尝试探寻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其实,人的一生中,想做的事情和不想做的事情,总在有意无意间形成一种制衡,喜欢做的事情和应该做的事情也常常不一致。我们无需抱怨不满,更不要轻言放弃,而应在自己热爱的场域里冲浪撒欢,尽情挥洒,身心投入,在不喜欢的场域停顿稍息,尝试体验,稍作留白。
不要习惯性地排斥不符合自身喜好和利益的事情,尝试着更多的更真的更智慧地去热爱孩子和教育,我总认为,世间是有轮回的,一切真诚的付出都终有福报。做教师的真正充实、快乐和幸福,大抵来自为己、为人,也即所谓的成人达己。伴随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你总会在不经意间收获美妙的惊喜和幸福。
所以,斯宾塞会说:所有的利他主义,到最后都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利己。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一个观点: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现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努力试试,把喜欢的事情变成生命里的热爱和坚守,又力求把自己曾经不那么喜欢的事情,变成一点不反感甚至有一点喜欢,进而和自己热爱坚持的事情发生混搭与融合,慢慢体会,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产生怎样不可思议的效果。就这样保持行进的节奏和章法,开阖自如,张弛有度,进退坦然。

内心如有价值感,每天都是教师节       因为我们是教师,我们生命价值的表达方式就注定与众不同。我们教育生活中那些看似琐碎平凡的课堂、作业、家校沟通、教学研究等等,成为了我们教育人生的主题和旋律。通过这些日常与用心,让每一个孩子感觉到你的公平,感觉到我们在意他们,并且对他们充满期待和信任。
让每一个孩子都受到我们的激励,得到我们的温暖的爱抚,并且乐意和我们有积极的约定和契约。让每一个孩子都因为喜欢我们,而喜欢上这门学科和学校,并且热爱学习和生活。正是在这些平常与细节中,引领孩子们去理解“越努力越幸运”的人生取向,从关注一道题一个班到一个国家一个世界,默默地铺筑着孩子们的成长道路,默默地通过影响孩子们去影响着一个个家庭,甚至影响国家民族的未来。
如果我们愿意这样理解和遵从我们的使命,如果我们的内心形成了这样的价值笃定感,那么,我们每天都会收获内心的小欢喜,每天都有心灵的仪式感,每天都是教师节。
作者 | 刘希娅,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来源 | 希娅分享微信公众号排版 | 田佩

2594889720@qq.com

• 培养孩子的“生存力”,才是教育最大的目的

• 藤校变“电大”,谷歌培训忙…学历贬值时代,孩子们的出路在哪里?

• 8800元=校长+中层+教师的年度培训包

▼ 点击 阅读原文 ,下载「新学习APP选座报名!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