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是孩子与父母一起学习——年会学生论坛、家长论坛速递
▲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区域论坛预约免费观看
学生论坛
告诉你我的学习,告诉你我的世界
- 学习过程是怎么越来越有趣的?
王安仁(北京史家小学 四年级)
游戏想要取得胜利,必须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与反复尝试。王安仁告诉我们,如果用正确的方式体验、设计,学习可能也会像游戏一样有趣。
一次,他和爸爸妈妈共同决定开启“家庭思维课堂”,于是在一次次如“蛛网谜题”“中国加油”的题目中,他感受到数学思维训练的乐趣。
- “核桃”说疫情:我眼中的世界
刘钰严(重庆谢家湾小学 五年级)
当疫情来临,在孩子的眼中世界有什么不一样呢?刘钰严为我们分享了三个故事。
一本书:《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提到所有的事情都是一环扣一环的;
一副眼镜:疫情之下,有为中国祈祷的国家,也有将五星红旗擅自改成了病毒样子的国家,因为偏见,同样的事物面前,人和人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想法会完全不同。那么有色眼镜可否取下来呢?
一次经历:疫情线上上课的经历让她知道,语言可以让我们交流,让我们团结,也可以让我们分离,让我们彼此仇恨。
- 声临奇境,和我的胆怯说再见
季禹朋(张家港实验小学 四年级)
为了克服胆怯,他很小就开始学习朗诵,他用故事讲述了自己如何刚开始紧张不自信,都不敢举手的状态,逐渐胜任,而且能够朗诵中汲取生命力量的过程。
- 12岁的间隔年
白羽梵
当高强度的学习压力让人感觉喘不过来气的时候,白羽梵选择了间隔年,以另一种方式进行学习和思考:阅读、公众号写作、画画,忙碌中更找到了自己。
- 我是如何做到自主学习的?
周霜凝(成都金牛实验中学 初三)
打架,沉迷网游和言情小说,撒谎,不学无术,不守规则……在普通人眼中的学渣,最终逆袭成为自律上进的尖子生,这其中的原因,她自己总结到:一是自主学习,二是妈妈给予的力量。
她重点向我们介绍了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和工具:1.列时间、事物表;2.学会利用电子产品学习;3.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
- 留意身边的人,力所能及的事——从一场老人音乐会说起
杜宛鸿(广东碧桂园学校 高二)
每年回老家,杜宛鸿发现老去的亲人生活很单调,于是为他们开了音乐会,从想法到落地事无巨细来做。这样的经历,得益于父母从小给她的选择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所有的事情需要自己去思考,去判断,去选择。于是当身边同学都在刷题的时候,她已经开始思考——未来是不是只有分数?如果我是教育局长,我会怎么做?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她阅读教育,对教育愈发感兴趣,并通过语言优化社区、做义工教师。渐渐,对教育由思考变成热爱,由热爱变得敬畏。
- 飞舞在剑尖上的青春
郑德钦(巴蜀常春藤学校)
体育运动,永远能给人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郑德钦就为我们讲述了一次击剑比赛中他是如何体验到“不留余力,坚持到底”的真正意义。
- 用代码语言,改变世界
余铁琳(上海七宝德怀特高级中学 高三)
一个女生为什么要去当“码农”?当发现代码可以解决身边的问题,当发现身边编程班她总是唯一的女生,余铁琳发起编程公益夏令营,帮助更多女生走进编程的世界。她说,“科技对我来说只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载体,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有无数种,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去发现,去感知自己身边的问题,有一颗想要创造改变的心,去学习 拓展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解决问题的钥匙。”
- 永远理性,永远浪漫
单佳璐(北京大学 大一)
一次模拟联合国的活动经历,在单佳璐心中留下一颗考古学的种子。在愈发将考古作为自己理想的时候,她力所能及的去为这个理想做准备:撰写研究论文、参加暑期课堂,最终通过强基计划进入到北京大学。这个逐梦过程本身印证了两个词——理性与浪漫。
- 认识世界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断去经历
赵熠(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 大一)
从在网络发布第一个视频广受欢迎开始,赵熠逐渐成为所谓的“网红”。但除了第一桶金和赞美,消息爆炸和负面评论也让她一度失去平衡,但最后爸爸的六个字一直给她力量:随缘、善用、无住。
- 学霸的大脑从来不只是成绩
钟超旭(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大一)
学霸的世界好像,最容易被关注的就是他们的成绩,然而,成绩背后,是多维度的感知和习惯性思考,他们善于构建学习体系的工具,具有环境适应、人格、认知等层面上的韧性。
- 带上一颗好奇的心,探索世界,探索内心
李湉(华盛顿大学 大四)
像许多人一样,从孩童时代开始,李湉就是一个非常爱问问题的孩子,好奇心一直是她探索世界的驱动力。于世界,当着迷于生命科学后,她领略到了每个生命的结构和运作方式都如巧夺天工,好奇驱动她找到专业的无限兴趣。于内心,好奇心让她在辅修芭蕾舞的同时,通过舞蹈解刨学等让她更加热爱芭蕾这种极为优雅又充满动感的艺术。
家长论坛
建设学习型家庭
深圳市翠北教育集团总校校长李巍在主持辞中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永远的老师,在教育子女方面,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来自不同职业的10位家长,将从不同侧面讲述一家人“居家生长”的最好状态,建设学习型家庭的各色路径。”
- 教你一些接地气的方法,引领家庭成长
王颖(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都市报记者)
“做记者,总有退休的一天,做妈妈,却没有下岗那一天。”这是王颖的开场白。育儿路上每位家长都能打开话匣子,只是,有哪些方法可以引领家庭成长呢?对此,王颖分享了这些接地气的小做法:第一,以身作则,让润物细无声的家庭学习氛围影响孩子;第二,不能只让孩子关注学习,也让孩子接触各种事物;第三,通过小调整营造更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例如客厅不放电视放些书籍,周末固定时间看纪录片,每月去书城打卡等。第四,在孩子学习、追梦的路上,父母要做的,是用行动引导孩子,用陪伴温暖孩子,用技巧帮助孩子,而不是一味地打了鸡血似的陪孩子一起学。第五,陪孩子一起玩耍,在生活中找到学习乐趣,例如开展全家都能参与的益智游戏,大家一起对时事热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打卡各个地区的博物馆等。通过这些方法,打造学习型的家庭,和孩子共同进步,相互成就。
- 学习型家庭的“方”与“圆”
周人杰(上海城市测量师行信息技术总监)
好的家庭氛围也可以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和源泉,周人杰通过两个小故事举例说明,故事一:和孩子一起制定详细的积分制度表;故事二:鼓励孩子成为“小老师”,将所学知识一一分享给家人。周人杰认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做到方圆通融、宽严相济。“方”是严格要求、坚持原则,“圆”是放宽心态、因势利导、不拘一格。好比一棵树苗,既要让它根正、苗红,也要给它足够的空间可以长得枝繁叶茂。
现在这个信息时代,学习资源不是问题,关键是让孩子在铺天盖地的知识里,学会总结规律,寻找方法,学会独立思考、深入探究。例如鼓励孩子写“梦想书”,组织家庭小课题小组,开展“母系社会是否真实存在过?”“怪物的起源”“上帝掷骰子”等小探究……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培养什么样的孩子,要让家庭成为学习的乐土,家长既需要言传身教“方”的原则,更需要不拘一格“圆”的智慧。
- 硅谷工程师爸爸,还原真实的科学教育
赵昊翔(“憨爸在美国”公号创始人)
因为工程师的背景,让赵昊翔在辅导孩子学习方面总结了很多经验,这里他总结了3条通过科学教育来帮助孩子提升数学能力的方法。
第一点,用实践去探索,孩子在学数学的时候,家长可以结合一些实验,让他们不仅收获学习的乐趣,更让他们明白数学的意义。
第二点,数学和生活相结合,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让孩子试着用生活中的现象去解释数学,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三点,利用画图来讲解,学数学最难的地方,就在于理解里面的文字和数字,很多时候,给孩子讲题目讲半天他们都没法理解,但这时候如果画一张图,有时候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在一个学习型的家庭里,父母的引导方法是关键。特别对于孩子数学能力来说,它不是单纯刷题就能搞定的,只有这样引导孩子,他们学数学才能举一反三,将来学数学才会更加省力!
- 如何让周边资源都变成孩子的学习资源?
白雪(成都市实验小学课程中心主任)
如何让周边的资源都变成孩子的学习资源呢?这听起来似乎是一个亟待解决却有棘手的问题。面对家里的两个娃,白雪从他们身上得到了启发,也发现孩童天生就有把周围资源变成学习资源的能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变成了被动的接受者,这是由于成人们不再允许孩子花时间去探索,去思考问题造成的。快节奏的生活也让家长更倾向于用快餐式的学习资源去教育孩子。
如何改变?白雪的方法便是,带孩子们去野营,教会孩子用智慧把大自然的资源得以利用。探索家庭内容的资源,和孩子设计一本手账。与此同时,白雪还将几个创意项目进行了分享,包括冬至这天带孩子和黑夜交朋友,双十一计划购物清单、用旧衣服搭配一套亲子装,把生活美学变成生活日常。与其问如何让周边资源都变成孩子的学习资源,不如让家长意识到周边的资源已经是孩子的学习资源。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多带孩子去大自然走走,或者多陪孩子在家里好好生活。
- 好父母,从破除“自以为是”开始
付永(DE未来训练营创始人)
好父母是怎样的?是否不太看重分数、成绩?是否都给了孩子快乐的童年?在付永看来,并非如此,中华文化和文明智慧中,把大地、高山、天空、大海等最伟大的隐喻都给了父母亲,可是面对孩子的教育,现实却把父母们打回了原型。现在的家长们心中唯有分数和名校,不顾一切地榨干孩子所有的心气和心力,这一切都源于父母的自以为是。他们要么活在幻像和意志的世界里,要么活在乌合之众的洪流中,弄不清楚孩子真正需要的,心里想要的,而是打着爱孩子,为孩子好的名义,控制孩子。综其原由,是被功利幻像背后的恐惧控制了。
那如何破除“自以为是”?付永建议:不破不立,首先破自己的“常见“和”断见“,让自己的身、心、灵全方位来个大”冒险”。拨开起跑线、分数、名校等附在教育上各种功利浮沉,让真正的教育显现出来。
- 男孩养成记:如何与孩子共同生长?
何优优(温州市瓯海区外国语学校教师)
拥有教师和家长双重身份的何优优,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可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她无时无刻不伴随着焦虑,也每时每刻在调整思考,如何陪伴孩子更为深邃地学习与成长?围绕该话题,何优优提到:1.读懂内心——想要透视孩子的内心真实世界,需得从出现的问题出手,包括叛逆、贪玩、执着、存在感、认同感、责任感,以及渴求独立的紧迫感等。控制自己的情绪,创造与孩子真诚说话的机会;2.读懂天赋——为孩子的爱好安排适当,并寻找一个合适的出口,这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会有特别积极的影响;3.共同学习——一起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告知孩子,父母也会为了梦想努力追寻。
- 真实相处,走进彼此的生活与世界
齐德利(中科苏州地理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博士)
齐德利从5个方面讲述了自己与孩子真实相处的经历。以什么是真实世界,到什么是真实生活,到为什么要真实相处,再到分享自己的家庭学习,最后到学习型家庭的建设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他表示,真实相处其实就是为了沟通,为了格局,为了走进孩子、走进彼此。真实相处,其实更是爱与智慧产生的根源。所以在学习型家庭的建设方面,家长要承担多种角色、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家长要尊重孩子提问、和孩子一起成长;家长要梳理家风家训、让爱心无处不在。
- 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
张泉灵(少年得到董事长)
1. 终身学习力(学习自驱力和学习自定义);
2. 找乐趣的能力(肯拼一把和支持异想天开);
3. 有质量的生命力(自律和克制);
4. 是社交能力(沟通协作);
这4个面向未来的能力要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培养。
自驱力,让孩子明白学到的知识在生活里是有用、有意义、有趣的,孩子的动力自然就会出现,例如项目式学习。不要拔苗助长
- 我从孩子身上学到的:关于错误,同理心,和向上传递的爱
张宏武(第2天社会情感学习创始人)
焦虑已经成为今天做父母的常态。张宏武围绕三个故事,分享她在孩子身上学到的关于错误,同理心,和向上传递的爱,同时也帮助自己,成为一个成长中的父母。在故事一“手机风波”中,孩子让她明白,接纳自己和孩子的不必完美,从错误中学习。在故事二“欺凌事件”中,孩子让她看到同理心的力量。带着同理心对孩子,家人,世界才会温柔以待。在故事三“家庭会议”中,孩子让我了解,爱不仅仅向下传递,而且需要向上传递,才更完整,才不会有子欲孝而亲不待的以后。这些都是张宏武从孩子身上学到的,也是社会情感学习的核心。勇于不完美!做个成长中的父母,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 最好的礼物,就是和他一起找到生命的意义
张阳(独立父母成长导师&教育策略撰写者)
她用12年“成为母亲”的历程,养育了自己的孩子,也养育了自己。面对“成为父母”的责任,她不会“平穷”地说“我承担不起”,而是会“富足”地问自己“我需要做些什么”才能让我的孩子经历掌控感,确认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
那么,张阳的具体做法:1.许给孩子“三大永远”:永远爱你,永远相信你,永远支持你。2.承诺一生的“睡前故事”:孩子想听,就会给他讲,即便孩子到了100岁,只要父母那个时候还在。3.预言可以穿越星际的旅行:从最简单的开始,现在地球上跨出几个一小步,比如在大英博物馆追溯中国与埃及的东方文明,站在本初子午线横跨东西半球领略西方的智慧等。4.推动孩子独立人格的边界意识:“关系”是人类一生的财富。成为父母,不是制造,也不是人设,而是要学会抓住教育的契机,用心陪伴孩子追寻梦想,用爱鼓励孩子实现价值,用庆祝共享属于他们的成就、意义和幸福。
线上报名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