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学: 在线教育越蓬勃,越该回归课堂的设计与反思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湖畔问教 Author 东钱湖教育论坛
本文转载自湖畔问教,ID:Hupanwenjiao
本文转载自湖畔问教,ID:Hupanwenjiao
如何设计未来的教育
第四次工业革命下的教育技术正在加速。工业4.0,是2015年世界经济论坛上提出的概念,主要驱动力是机器人为特色的AI(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特色的IoT(物联网)。
到2035年,许多工作机会将消失,随着前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4.0也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但是大多数都是高技术岗位,所以很多人在未来可能会找不到工作。
面对这种急剧的社会变革,教育应该做些什么呢?
Ed Tech School(教育技术学校)是工业4.0的教育版本,ICT(信息通信技术)教育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这个趋势也正因为疫情的爆发而席卷全球。
在日本,文部科学省启动了GIGA(人人享有全球创新门户)学校,为了应对新冠疫情,2020年日本将为所有学生提供1台平板电脑,由大数据提供商支持,从而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疫情中继续学业。
最近十年,在线教育市场得到了极大的扩展,新冠疫情更是加速了这种趋势,全球教育市场已从2012年的400亿美元激增至2019年的600亿美元,是全球汽车市场的三倍。
受困于新冠疫情的肆虐以及政府债务的影响,还有来自IT行业和教育公司的冲击。在发达国家,很多公立学校受到了来自这两个领域的“资本攻势“影响,学校经过讨价还价或被代售,变成了“低廉的私立学校”。
在亚洲发展中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的相对贫困地区都会出现此类现象。
这是教育领域“巨头公司”在全球网络下的大生意、大蛋糕。教育公平不可或缺。疫情威胁到了社会平等、公平和教育公平,尤其是因为社会经济条件差距、互联网设施以及家庭条件的不均。这要求我们两手抓,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都要努力实现公平。
疫情威胁下,真实学习、社交学习、情感学习都受到了波及。与资本对在线教育的推波助澜相比,作为教育者,我们更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真正该做的是,通过课例研究,深入推进再创新;整合高质量教育,对课例研究进行再创新;重点不在于课堂的“计划”及“评估”,而是课堂学习中的 “设计”与“反思”。
从结论式学习,到探究式学习
那么怎样对探究和协作进行再创新呢?
我给大家介绍两位教育哲学家。一位是约瑟夫·施瓦布(Joseph.J.schwab),施瓦布指出,自古希腊以来,教育就分为两种模式:
一是为有投票权的公民讲授的“探究型修辞学”,以及给奴隶讲授的“结论型修辞学”。
另一方面,施瓦布提出了“探究型学习”,这是基于他对“学科的两种结构”的阐述,一种是“本质架构”和其涵义,另一种是“句法架构”探究的方式、思考的方式和呈现内容知识的架构。“探究式学习”主要依靠“句法架构”。
另一位哲学家是格雷戈里·贝特森(Gregory Bateson),贝特森指出,学习由两个方面组成:
一是学习一种知识,即“原型学习”或“一型学习”;
另一种是学习如何学习,贝特森将其命名为“再进修”或“二型学习”, “一型学习”是可见的,而“二型学习”是不可见的。
格雷戈里·贝特森(Gregory Bateson)
哪种更重要呢?当然是“二型学习” ,因为如果不进行“二型学习” ,那么学习就只是在积累无用信息。
在我的SLC(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革)方法论中,我将二型学习称为“真实性学习”。没有协作就不可能进行探究,而思考是可以独立完成的。
另一方面,不进行探究的协作是没有意义的。为了进行探究式学习,倾听、探索式对话、真实性是协同探究的三大基础。
我认为SLC的基础是倾听,倾听别人的想法是学习的开始,甚至也可以说是学习的跳板,因此 SLC本质上是一种“倾听教学法”。
再来看探索式对话,道格拉斯·巴恩斯(Douglas Barnes)是伦敦帝国理工的一位教授,他把课堂交流分为两种对话模式:“表现式对话”及“探索式对话”。
“表现式对话”就是:
“我认为……” 或者“我的想法是……”
从计划式学习,到设计式学习
从教学评估到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