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故事力,未来教师的必备技能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教育新闻网 Author 祝荣泉
故事思维,严格来说不是一种学术上的概念,似乎并没有出现在有关思维科学的名词解释中。
首先,故事思维是一种系统思维。
故事思维的获得,以事件本身及其情节要素的逻辑关系梳理为前提和基础,讲好一个不偏不倚的故事,确实需要“顾左右而言他”。
所以,我们无论是看著名媒体人的纪实故事,还是伟大作家的虚构故事,无一不是以系统思维在摸排故事本末或架构故事空间,进而构成多个意义维度上广阔的叙述纵深。
个人经验来说,早年间《中国青年报·冰点》文章我无一落下,可能还回读多遍。喜欢的原因就是,它构成了一种事件纵深上的全景叙述,而且形成了系统的开合有致,或者用时髦的词叫“逻辑闭环”。“冰点”深深地影响了我的写作风格。
其次,故事思维是一种灵感思维。
灵感这个物种,因为很娇气,所以很稀缺。是不是可以这么讲,灵感本身就是吃故事长大的,故事是它的唯一适应食品,就像蚕永远只吃桑叶一样,你让蚕吃山珍海味指定吐不出丝,它绝食而亡给你看。没有故事,灵感早就夭折了。
另外,我们能数出很多伟大的灵感,都是在故事中降临的。就如我举过的《晏子使楚》等例子,晏子等人的故事灵感绝不是由老师跟他讲一万遍的“类比推理”的道理中获得的,不然晏子也早死给你看了。
最后,故事思维是一种综合思维。
就像写作文一样,不是你有了几个好词好句,就能写出好故事。背后是思维,是思维的综合,是综合的思维。
从一个灵感,到一个创意产生,需要的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批判性思维;从一个个人的观点,到大众的普遍接受,需要的是语言逻辑严丝合缝;从别人的故事,汲取到自己故事成长的营养,需要的是“迁移运用”的创新思维。
所以我想,故事思维是人类日常运用的一种普遍思维模式,我们习惯在已经获得的故事中提取经验;也是一种指向创新的高阶思维模式,我们在故事与故事的碰撞和交融中,获得新的学习和认知的策略。
它让人们在没有受到思维专业训练的情况下,获得解决问题的通用能力;当然,有的时候它甚至比那些故作严肃的思考还管用。
显然,这是更为关键的问题。我以为重要的途径也还是三点:
首先,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这种故事源最为经济的获得途径,人人皆可而为之。
我有幸接触很多教师群体中的读书高手,结果都是讲故事的高手,把自身的故事讲得也很精彩。
往大处说,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在观察了现代印刷术给西方文明繁荣带来的影响后,不无兴奋地说:“枪炮的发明使奴隶和贵族得以在战场上平等对峙;印刷术为各阶层的人们打开了同样的信息之门,邮差把知识一视同仁地送到茅屋和宫殿前。”
阅读面前,人人平等。读书,首先是拥有了故事本身,其次是获得了故事语法的必要的训练——也就是说,你也会慢慢成为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读万卷书”是和“行万里路”成双成对的,“行万里路”肯定也有故事。但关键是后者不廉价,即使口袋殷实,时间成本也成了最大的问题,正如有歌词说:“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其次,刷好灵魂的朋友圈。
2019年教师节,张家港市教育局赠全体教师一本李镇西先生的书——《成长是最好的奖励:教育人物见闻录》。我解读这本书也是“故事思维”,就是李镇西先生把中国教育很多大牛级的人物装进了自己的朋友圈,这些名字有:于漪、钱梦龙、李吉林、吴正宪、魏书生……他一口气记述了与这些堪称先生的人物交往的故事,一共36位。
所以我想,李镇西先生是把很多优秀的灵魂搬进了自己的故事,李镇西想不成为李镇西都很难。古人追求“无友不如己”,跟有故事的优秀人物交往,相当于缩短了自己故事思维的研发周期,因为他们的思想会以压缩包的形式,源源不断地传递给你。
“读书课”里,我所举的《中学语文教学》编辑韩振老师对我“故事化作文”的点拨,简直就是我研究过程的加速器,举重若轻地把方向推入正式轨道,进入巡航模式。道不远人,我发现跟我认为的“先生级”的人物交往,他门首先甘为人梯,然后跟你讲述故事冲淡平和,而智慧汩汩滔滔。
最后,是交谈和写作。
说两个故事。有一位工作第三年的教师,略带抱怨地说,学校让他们每周至少听两节“师傅”的课,实在没有什么名堂。
“读书课”这个板块的核心意思,是我们教师一定要做个有故事思维的人,基础教育阶段课堂中的故事思维运用无处不在。在这里需要做个简单的观点罗列:
故事是我们课程的土壤、教学的载体、内容的载体和形式的载体。
很多课程内容本身就是故事,很多教学需要用故事做媒介。故事化身为一种叫“学科文化”的东西,深刻地镶嵌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
故事思维是对课堂结构或节奏的优化。
叙事学给故事的定义是,“故事,是三个及以上情节的排列组合”。故事就如音乐,是要讲结构和节奏的。教学的艺术,也是如此。故事有一套完整的语法,在拙著《故事的故,故事的事:给聪明人的写作课》里有所架构。可以说,故事的语法与课堂教学法,在本质上是高度吻合的。刚入职的菜鸟级教师,可以从故事思维直通课堂教学艺术的殿堂。
故事思维启示我们教学理念及方法的变革。
最好的故事,是讲一半,留一半——这一半是读者的。课堂也要留一半,这一半是学生的。故事思维是让我们找寻教学支架,让课堂中“学”的端口产生大流量,而不是“教”的端口流量堵塞。
故事思维启发我们课程形态的转化。
故事思维,是让我们尽可能地把“间接学习”变为“直接学习”,即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学习。当今考试评价指引的方向,本质上也是把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放置在某种故事情境下设计。
我还有个比方是,故事思维是课堂结构的钙片,让课堂成为站起来的课堂,成为站得稳的课堂。
故事的多寡,故事思维的高低,大概可以成为我们师生素养,乃至核心素养的检测标准。
责编 | 芋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