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师的新基本功:学生观、课程观和教育情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向浩与文 Author 向浩



当下,诸如书写、表达等基本技能,不应再作为教师职业基本功被特别强调。
新教师,入职门槛提高,基本都是硕士生、博士生,或非常优秀的本科生,学历高,知识储备丰厚,从小接受过非常全面的教育,琴棋书画,都具有一定水平,再加上信息技术加持,传统意义上的基本功,大部分青年教师都具备。
因此,反倒应开始重视真正影响教学质量的新基本功:学生观,课程观和教育情怀。

学生观是新教师的第一基本功
在过去,一位老师要形成学生观,是需要非常长的时间的,甚至有些老师终其一生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生观。
以前的老师之所以不能形成学生观,是长期以了“教师教—学生听”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方式决定的,老师只考虑自己的教,只思考如何讲,对学生的学关注甚少。
但是当下的青年教师,是第八次课改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要么是在第八次课改时期开始教育教学工作,要么是在第八次课改时期经历自己的学生时代。
无论是作为教育教学的实施者,还是接受者,对课改的精髓是非常了解的,而第八次课改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的原则,确定了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角色定位。
第八次课改时期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师,理应天生就具有正确的“学生观”。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核心指的就是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其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三点:
一是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学生发展的规律性主要体现在身心发展上,我们应当利用这些规律(如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
二是学生具有巨大发展潜能。“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把学生看做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存在,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做到对每个学生不抛弃不放弃;
三是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发展中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实践中,启示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也就是不仅要看到学生身上的不足,还要允许学生犯错误。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才能不断促进学生成长。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告诉我们学生是完整的个体。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教师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针对性的方法因材施教。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教师要承认并正视现代学生群体特征,以及与成人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确定正确的学生观,是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否则一切工作只会是南辕北辙,方向错误,不得要领。
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是每一位教师入职前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念,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条件,是新时代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功之一。


课程观理应成为教师的第二基本功
随着学科分类越来越明细,学科的功能也越来越突显。新时代的教师,如果没有正确的课程观,其他基本功再扎实,也会出现严重的教学问题。
课程观是对课程的各种认识和看法的总称,包括对课程的概念、课程的编制、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等各个方面的认识。
新的课程观强调,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学生与教师的经验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然即课程。
分门别类的教材只是课程的一个因素,只有在和其他因素整合起来,成为课程“生态系统”的有机构成时,这个因素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新的课程观是生成的课程观,整合的课程观,实践的课程观。新课程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儿童是课程的主体,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课程是儿童通过反思性、创造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的简单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创生者。(《新课程改革的三大理念》肖梦光)
新的课程观关注学生发展,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在进行学生教学发展过程中,老师应是一个引导者、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新的课程观重视以学定教,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定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提倡“以学定教”,主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评价。

教育情怀应该成为教师的第三基本功
当下,不是每个从教者都具有教育情怀,但具有教育情怀的人,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从教者。有情怀的教师,会琢磨着如何把教育教学中的每一件事情做好;没有情怀的教师,一定会将每件任务都当成苦差事,怨天尤人。教育情怀的有无,决定了教师的优秀与否。
教育情怀是什么?
教育情怀也就意味着对教育的一种持久、特殊、难以割舍的感情,这种感情源自对教育发自内心的深沉的爱。爱,是教育情怀的基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情怀。
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牵引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所以,真正的教育是教师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是教师用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去唤醒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是教师用自己对逆境的达观去帮助学生树立乐观的态度,是教师用自己积极的生命去温暖学生的生命……
教师要相信自己,用高尚的情怀成就教育的高度;教师要相信学生,用独特的情怀创造教育的奇迹。一名教师,只要是具有教育情怀的,他就一定会具有教育智慧。
反则,不具有教育情怀的老师,面对学生就像面对车间的机器,不会尊重和呵护,只会约束和压制,只会灌输和责骂,这样就与教育的真正目的背道而驰了。
教育情怀包含哪些内容?
一是要有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归属感、使命感。
因此,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就是培养有家国情怀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教师的高度决定了教育成效的高度,教师的价值定位决定了学生的未来价值,所以教师一定要有大格局,要把家国情怀作为自己情怀的核心部分,让学生明白“没有国哪有家”,帮助学生从小热爱国家、关爱家庭的志向,把他们培养成民族复兴和国家强大责任担当。
二是教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教师做人的基本原则。体现了教师所担负的道德责任和对教师的本质要求。“爱”与“责任”贯穿于其中的核心和灵魂。“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的荣耀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把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作为使命,为学生的幸福生活奠基。
三是教师要有良好的从业情怀。
要敬业、守业、乐业。立德树人,爱岗敬业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工作作风,行为准则,生活态度都会影响到每一位学生。作为教师就必须做到以身作则,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或许有老师认为:你说的这些,哪是基本功啊,这都是行业高标了。
但大家不妨想想:没有教育情怀,传统意义上的基本功再扎实,有意义吗?试问,教师的“学生观”不正确,上课只顾一个人“自嗨”,教学效度会大吗?教师没有正确的“课程观”,总是“种别人田,荒自己的地”,教学效率会高吗?
如果三者都不具备,那么教师能力越强,学历越高,带着学生迷失得就会越远。因此,传统意义上的基本功,在今天看来,都是“雕虫小技”了。例如普通话说不好,粉笔字漂不漂亮,不会太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因为这些都是锦上添花的事儿。但是一位教师如果没有教育情怀,没有正确的学生观和课程观,那问题可就真的大了。

作者 | 向浩

来源 | 向浩与文

责编 | 芋圆


2594889720@qq.com

• 送给青年教师的5句话

• 程红兵:给青年教师的2020年讲课指南

• 故事力,未来教师的必备技能

▼ 点击 阅读原文 ,一键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