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明家课:父母与孩子节日共度的七件事 | 头条

沧月 新校长传媒 2024-03-19


 





千百年来,从城市到农村,从内地到边陲,我们中国人选择在这一天与先祖对话,用一种朴素而虔诚的行动,来表达铭记。
从古至今,每到这个时节,交织如梭的细雨便坠入人间,长辈带着晚辈一同回乡扫墓,在一方方青冢前,我们凭吊故人,祭祀祖先,讲述祖辈的旧闻遗事,让孩子们耳濡、目明、心清,返璞归真。既是告慰逝者,也借以表达生者心中的缅怀。
扫墓照理是悲哀的事。所以古人说:“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
在墓地前,追忆前人,难免抚今追昔。今昔对比之间,更能感受到生死相隔之痛,聚散别离之无常。但祭扫终是隔世之人的重逢,慎终追远的同时,也夹杂了对未来的希冀。离别初的悲痛和伤感,在时间的冲刷里,渐渐被怀念和牵挂替代。



民以食为天,在清明节气里,“吃”当然是一件大事了。清明时节的美食,既有历史的色彩,也有地方的特色,不妨一边感受春的生机,一边与孩子一起品尝春的美味,不亦乐乎。


青,似乎是江南地区很独特的一种春味,有些地方拿它做成青团。


青团,就是清明粿,起源于太平天国年间,有100多年历史,不仅造型漂亮而且健康美味,是欢度清明的必备良品。


清明粿怎么制作呢?有六个步骤:拣青-煮青-捣青-擀皮-包馅-压模。然后,裹上甜的、咸的各色馅儿料,摸起来软软糯糯,吃时有一种米香和淡淡的“青”香,咬上一口,还能见到丝丝的青纤维。


还有一种春味,叫“花馔”。那是区别于乡土之野的春之雅味,以花入馔,想想就让人心生向往。大概只有在四月春日,花开季节,吃吃喝喝才可能变成同样浪漫的事吧。


爱好美食的东坡先生,也喜欢在这个季节捣鼓点花馔吃吃喝喝。据《酒小史》记载,苏轼守定州时,将松花、槐花、杏花入饭共蒸,还用其制作佳酿,密封数日后得松花酒。





在祭奠亲人或祖先时,孩子可能会问到“死亡”的话题。我们不用回避,可以根据孩子年龄和接受能力,适当聊聊。


我们要告诉他们,人总是会死的,但爱生生不息!


配合这个禁忌话题,我们推荐一些经典的电影清单。




时间无情,总会带走我们所珍视的人与事;时间亦有情,会把最珍贵的记忆,留在我们心间。如果孩子恰巧问起:“妈妈,死是什么?”我们不妨展开一场关于生命的共读。下面这些书籍与绘本,或许可以提供借鉴!




诗意,承载着我们对世界万物的细微感受。古代诗人应景写诗,或喜悦,或悲情,或婉约,或豪迈。千种风情,万种愁绪,都寄一诗之中。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代代的中国人听过、背诵过这首诗。除了《清明》,还有很多很多,这一切如春雨润物,无声且缄默。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陌上莺啼细草薰,鱼鳞风皱水成纹。

江南红豆相思苦,岁岁花开一忆君。

——王士祯《悼亡诗》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渭城曲》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人们总是认为,我们的祖先含蓄而矜持,不愿表达内心深处情感的波澜,然而在悼念故人时,古人却用最空灵而悠远的泛音将人的思绪带进回忆的世界,迂回曲折、抽丝剥茧般的旋律,仿佛思念之切时的哽咽和抽泣,细细听来,令人断肠。






白居易在《春游》诗中说,“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

清明,正是春回大地,踏青赏花、享受盎然春意的好时节。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在乡野山间游乐一番。爸爸妈妈可以带着孩子,走进远山近水的田园村落,感悟春天——

让孩子闭目倾听风声、松涛声或是鸟鸣虫叫声,训练听觉能力和辨别声音的能力;让孩子在小溪边玩水,在花丛中玩耍,去获取一种“高感性的能力”,引起孩子们对世界万物的好奇。

亦或是,放风筝。孩子极目远眺风筝的千姿百态,有利于调节眼部肌肉和神经,消除眼睛疲劳。

还可以,种植花草。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好时节,老早就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这个时候,也是带孩子一起种花养草的季节。

人类进化成长于自然,自然才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寂静的春天》作者蕾切尔·卡森说,那些感受过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

人类对于自然环境,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理解,经历了漫长岁月,人地关系思想也经历了从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到谋求人地协调发展的过程。而孩子们在这种情感和责任感的支配下,就会逐渐跟自然融为一体,洞察世界万物的秘密,去寻找生命的意义。

或许,这才是清明节的意义所在。



责编 | 沧月
排版 | Maggie
2594889720@qq.com

• 教育是一场爱的修行,老师和家长互相信任,才能互相成就 

• 李斌:好的家庭教育究竟长什么样?我想它只有一个本质特征

• 一张价值不菲的家庭教育表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